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公共管理 > 列表页

公共管理有哪些理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4  分类: 公共管理 手机版

篇一: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纲要(2008)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动员和配臵有效资源,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特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的特点是: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选择性,调整性。组织职能具有合理性、有序性和规范性。领导职能的一般特点:权威性、主导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控制职能。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学的研究与管理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管理学在研究和把握管理的本质含义的前提下,也对管理的具体形态进行研究;管理学以探索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管理学是一门学科。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管理中的人;管理资源;管理行为和职能;管理的组织和制度;管理中的若干关系;管理的文化和价值;对管理的评价。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管理的人本规律;管理的组织规律;管理过程的循环规律;管理的择优规律;管理的权变规律;管理的反馈规律。特殊规律:是指在不同社会形态、管理领域、管理组织、管理部门、管理层次以及管理事务中产生特定作用的规律。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征: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管理学是一门发展学科。管理理论的演进: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学派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主要思想: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实行标准化管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劳资双方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合作;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职能细化,在此基础上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组织管理学派: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主要思想:关于管理的基本职能。就一般企业而言,其主要活动有6项,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5项基本职能;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即: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力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协作原则。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主要思想: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人际关系学说。梅奥的霍桑实验: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在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1)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提出人的动机5个层次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2)赫茨伯格的《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提出两大因素。保健因素起着保证和维持原有状况的作用;激励因素,即通过成就,认可、挑战性工作、责任、升迁和发展等因素,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关于管理中的人性问题。(1)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关于人际关系问

题。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是这方面的代表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也代表了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2、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主张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这些思想改进了古典阶段的管理理论,但是,由于它们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的结构及其制度、规则的重要性;在强调非正式组织的同时,有忽视正式组织的倾向;过分强调人际关系的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忽视了对于专业和职位角色的要求。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1)“管理学丛林”: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管理展开研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学派。(2)孔茨划分的11个管理学派。要了解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以孔茨等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以巴纳德等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马克兰特等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以西蒙等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卡斯特等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以德鲁克等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以明茨伯格等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以特里斯特等为代表的社会一技术学派;以布里奇等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以卢丹斯等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理论演进的四个特点:(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第二节 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或者说是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从四个方面把握行政学的定义: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务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就在于探讨和发现行政活动的规律性。行政学在西方兴起的历史原因(行政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行政国家”的出现;“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多种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西方行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西方行政学产生于美国,以1887年威尔逊(率先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发表《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为标志。(1)形成时期(科学管理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1887年威尔逊《行政管理学之研究》;190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12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1926年怀特《行政管理学导论》、魏劳毕《公共行政管理》。(2)成长时期(行为科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梅奥“霍桑实验”;巴纳德动态平衡理论;西蒙决策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3)发展时期(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布坎南的公共选择学派;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帕森斯的系统理论。

第三节公共理论的兴起 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在西文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理解:(1)将“公共管理” 等同于“公共行政”,这种用法常见于

日常公共部门管理活动中,也来自于坚持传统的公共行政途径的学者们。代表人物:赫德森、罗森布鲁姆。(2)将公共管理当做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认为公共管理是关于公共行政的项目设计、组织结构化、政策和管理计划,经由预算系统的资源配臵、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和审计的应用方法论方面的总的看法。代表人物:奥特,海德和沙夫里茨。(3)将公共管理看做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的一个新的学科框架,有许多学者持这种看法。代表人物:加森和奥弗曼,佩里和克雷默。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种定义:沃尔多:公共行政是“研究公共行政这一特定过程的学问”,而“公共行政就是政府持续不断地活跃着的业务工作,这种业务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组织和管理程序,同法律的执行联系起来”。 F.A.尼格罗和L.G.尼格罗:公共行政是研究政府的公共行政活动,而公共行政可以理解为如下内容:第一,公共行政是公共机构中的一个协作性集体的努力;第二,它遍布于三大政府部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第三,它在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是政治过程的一个部分;第四,在许多主要的方面与私人行政不同;第五,在为社区服务方面与大量的私人团体和个人有着密切联系。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1)就研究对象和范围来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公共管理则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公共管理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3)公共管理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4)公共管理涉及的主题较公共行政来说更广泛。(5)公共管理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6)公共管理更具现实性。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经济学途径。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径主要有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

第二章 公共组织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的本质性特征是组织目标和行为。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务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而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公共组织的类型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与营利性公司的会计准则是不相同的,在政府或非营利组织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会计差异。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强制型、半强制型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古典模型(1)八项标准(古利克和厄威克在《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中提出):使人员适应组织结构;承认一个高层经理为权威的来源;坚持统一指挥;使用专业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按照目的、方法和领域进行部门划分;

授权并使用例外原则;要使职责与职权相称;考虑适当的控制幅度。(2)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④任何上级仅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官僚模型:与古典模型密切相关的是官僚模型,官僚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纯粹官僚模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现实中第三部门行政模型向古典模型和官僚模型提出了挑战,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在组织理论中的应用则支持了这种挑战。第三部门行政模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公共事务往往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代表多元利益的候选人遍布其中,古典模型和官僚模型所要求的职权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的原则受到挑战。②在很多方面政府成为“代理人政府”,许多政府工作通过合同委托给第三部门完成,政府官员在处理这些事务时再也用不上自己的等级权力。③政府不可能轻而易举地监督组织之外的代理商,除非损害了该项目和所服务的公众利益,政府不能随意利用等级命令来取消合同。④行政组织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它们往往与其他公共组织形成一个网络,通过组织互动来实现目标。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 结构内容:管理层次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结构形式:直线结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一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职能结构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直线—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1)纵向结构。宏观上的纵向结构和微观上的纵向结构,即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2)横向结构。反映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1)首长制与委员制。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2)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个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3)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合理

的行政组织体制,就是结合集权制与分权制优势的体制,不能太偏于集权制,也不能太偏于分权制。(4)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第三节 公共组织环境 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影响社会中一切组织,具体环境直接影响个别组织,指那些与具体组织活动过程相关的特殊环境因素。但是,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并且一般环境因素总在不断突破到具体环境中去。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公共组织环境结构应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统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人力环境、教育环境、法制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每一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下层系统环境,国际环境因素分别渗透于这些子系统环境及其下层系统中。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一般环境中,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舆论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构成因素。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政治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政治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①政治体制确定了公共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政治权力划分赋予公共组织或多或少的影响力和约束性,并勾勒出不同组织间的政治关系;③国家结构形式决定了各类公共组织的活动范围;④政府机构的设立意味着行政组织拥有超越其他公共组织的权力,在组织生态圈中属于强者;⑤政党制度使部分公共组织能够以强有力的集体行动参与公共决策;⑥公共政策是组织政治活动的结果,也是公共组织施加影响的工具,公共决策为公共组织与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提供了相互施加影响、进行妥协和解的通道。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①经济体制决定公共组织的行为方式。②经济利益决定公共组织目标。③经济实力为公共组织提供权力来源。④产业结构影响公共组织的发展。文化环境文化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相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言较迟缓,但作用时间更长,组织变革必须在文化延续过程中进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传统等方面。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①认知水平决定公共组织对公共问题的确定和处理问题的方式;②价值左右公共组织对待社会事务的态度;③意识形态使公共组织的政治、经济利益目标更加鲜明;④行为规范决定公共组织如何与其他组织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⑤道德传统使公共组织能够不依靠国家强制力而自愿扮演特定社会角色,发挥角色功能。技术环境是组织因素之一,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经验技术、实体技术与知识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①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组织结构模式出现“去中心化”的趋向。②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公共组织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③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组织动作的物资依靠条件,组织过程得到缩短,组织效率大幅度提升,适应性不断增强。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在动力使组织内部分化出专门进行技术创新的新部门,创新,追求卓越成为组织管理者

篇二:公共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简答题

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提倡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

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不够发达,其主体主要由社会团体和名办非企业单位构成。其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特点是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行、公益性。

行政机关、其他机构。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

组织结构一定的理论和原则对公共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设计的过程。通过组织设计使公共

组织的各个要素合理配置、有机结合、协调运行、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组织设计的原则是职能的目标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效能原则;法制原则;职、权、责一致原则;人本原则。

目标和方案的确立;变革方案的实施。

、资源的获取。2人力资源的发展3力资源的激励4

力资源工作权限;工作条件;任职职格等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职能。

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其主要意义是:1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2.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3.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1)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2)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差(3)信息公开的方式上存在问题。对策:(1)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

(2)明确职责,落实行动(3)规范行为,依法行动(4)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效率(5)加

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参与

1)讲究结果导向(2)注重组织绩效(3)重视动态管理(4

)强经济。从经济的角度评估组织绩效,测定的是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2)效率。效率评估主要测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3)效益。效益也可概括为效果和效能。

(4)公平。传统的公共行政与管理重视效率、效果,而不大关心公平问题,自新公共行政以来,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重要标准。(5)责任。是指公共部门及其人员是否对公民的需求、偏好与期望采取行动等

规范。制度伦理是深刻、广泛、稳定的,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公共管理有哪些理论)权利加以约束,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制度伦理具有普通约束力。

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奉行: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诚信原则;服务原则

what)谁来做(who)何时做(when)在哪做(where)为什么做(why)为谁做(for

whom)和如何做(how)来概括

准;责任标准

论述题

第二,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统一,重在政府组织。第三,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统一,重在问题解决。第四,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统一,重在结果管理。第五,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统一,重在公平。第六,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统一,

重在外部管理。第七,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统一,重在服务。第八,管理制度与技术统一,重在制度创新。

(1)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政府职能的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过多的参与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与供应。这样,既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也消弱了政府的正常职能。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现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权(2)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指本来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政府职

能的不到位,主要是指一些政府的职能只能体现在文件上、书本和口头上,而在实践操作和执行中远远没有实现。

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说明政策执行的本质,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界定,形成了行动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行动学派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府付诸实施的一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尤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从行动学派对政策执行的阐明来看,指令的形成、政策目标的实现,都是靠行动的作用来完成的,要使政策得以执行就要采取坚强有力的政策行动,合理的政策执行甚至可以弥补政策制定的不足。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政策执行的组织是影响政策执行是否有利的最关键因素。强调组织机构、组织原则、组织措施等组织因素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例如,政策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政策执行机构能否理解政策,是否

具有执行政策的积极性,都会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情况。从客观上来说,政策执行机构是否有

1.人们的认知,即人们对组

织变革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态度2.利益分配3.变革所需付出的成本4.组织的惰性5.变革的不确定性。消除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基本对策是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尽力设计变革方案,加强宣传力度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必要的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受到冲击的人员。

1.“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4.高度集中单一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发生作用

5.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机制缺乏法治规范。于是,改革人事制度、建立公务员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3年8月,我国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宣布199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最终确立。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它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职位分类、录用和聘任,考核、职务任免、升降、奖惩,薪酬保障,培训、交流与回避,辞职、辞退和退休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我国公务员制度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例如,体现了科学分类的原则,具有合理的竞争择优机制,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具有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我国公务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还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1对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2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3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4网络安全问题5信息资源开发质量不高6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1.公共部门的垄断2.公共部门具有多元性和目标弹性3.公共部门产出的特殊性4.公共部门生产的难确定性

5.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规则性和过程性6.绩效评估标准的限制7.公众监督的困难。 解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困难的策略有1.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该进2.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理念3.促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4.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5.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6.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7.重视管理

者的作用

在质询权、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立法控制机制。主要表现现在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方面。司法控制机制。对政府来说,主要体现在诉讼责任和侵权赔

偿责任两方面。

的主要表现有:1组织的责任缺失和官僚主义2权力腐败3过分注重效率的功利主义倾向。--其原因主要有1公共管理伦理自身特点的影响2公共管理理论导向的失误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案例分析

(一)超生现象答1.说明政策规划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2可侧重某一个原则,对以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即征收社会抚养费提出分析 3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失误。1.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2.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应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如允许乡镇从惩罚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外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3.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4.沟通不畅,政策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政策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而政策

执行者宣传不够,解释工作不到位等。

(三)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1.阐明公开招考公务员的积极意义。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用人机制,引入了竞争机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自主、择优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体现了民主的精神等等2.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在招聘工作中的意义3.阐述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

(四)烟花爆竹的管理1.维护社会及公民安全是公共管理和政府职能的范畴,禁放烟花爆竹的主要目的也是出于保护公共财产及公民财产安全考虑2.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其基本职能,在不违反以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应不予干预3。禁放烟花爆竹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安全问题,又有文化传统问题,政府在管理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篇三:公共管理基本理论-考试重点

2013年上海市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课堂学习)

教 学 大 纲

教学目的:

通过培训,帮助新录用公务员增强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了解机关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工作内容、程序和职责,掌握即将从事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为其成为合格的公务员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式、问题探究式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能保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又能注重结合诸多经典案例激发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结业考试:

结业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分为是非、单选和不定项三种,总分120分。其中,是非题共30题,每题0.5分;单选题共45题,每题1分;不定项题共40题,每题1.5分。各章分值比例如下表:

公共管理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

帮助新录用公务员明确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公共管理活动内容以及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和把握中国公共管理发展历程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角色的变化,认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国家,公共管理的模式和方式的差异性。 内容框架:

《上海市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教材》P37-P81

一、 公共管理的概念及学科

(一) 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 (二)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及中国公共管理发展

(一) 公共管理的主体 (二) 公共管理的基础和目标 (三) 公共管理的客体 (四) 公共管理的策略 (五) 中国公共管理发展 三、 公共政策

(一) 公共政策概述 (二) 公共政策的设计和制定 (三) 公共政策的执行

(四) 公共政策评价和公共政策终结 四、 公共服务与非政府公共部门

(一) 公共服务民营化 (二) 非政府公共部门概述

(三) 非政府公共部门与政府的关系

(四) 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五、 公共部门组织的绩效测量与管理

(一) 公共组织

(二) 绩效测量及相关概念

(三) 绩效测量与管理过程 六、 公共财政管理

(一) 预算管理 (二) 审计管理

(三) 政府会计与会计管理 (四) 公共财政管理模式

考试范围: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P37-38 公共物品的特征P38 公共权力的作用P38★ 公共治理的本质P39

公共管理学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区别P40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P41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P43 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P44★ 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P45★

公共管理的客体包括P46 宏观调控的概念P48 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P48★ 公共规制的主要内容P48★

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P52★公共政策的概念P54 公共政策的功能P54

影响公共政策设计和制定的主要因素P55★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原因P56★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P58 政策终结的障碍P61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要目的P62★ 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特点P62

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劣势P63★ 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存在的问题P66

发展非营利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的对策P67

课程安排、大纲均已收到。2、附件是讲课提纲 3、所用案例如下

公共政策:

A 英国身份证制度的演变 B 闯黄灯政策的出台与废止

公共服务与非政府公共部门: A 郭美美与红会 B 壹基金

公共部门组织的绩效测量与管理: A 冀中星算谁的?

公共财政管理

A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