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心得,黄寿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3  分类: 工作心得体会 手机版

篇一:【读《易经》心得】需 卦 :等待或待机而行——忙总

【读《易经》心得】需 卦 :等待或待机而行 [ wqnsihs ] 于:2011-02-10 02:17:58 主题帖 一、原文简介(主要参看黄寿祺《周易译注》)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大意:需在古文中原来的意思就是等待。需卦的象征是万物初生,蒙昧稚嫩,需要等待修养才能有成果。而在等待时,我们如果能够心怀诚信,光明磊落,守正不阿,不急,不贪,不忿,则可获得亨通和吉祥。所以不急功近利,不急不躁就能够涉险行难,获得成功。(有孚,心怀诚信。 光,光明磊落,广大。 大川,比喻艰难险阻)

传统解释:

从卦象看,需卦下卦是乾,上卦是坎。而乾的象是刚健上进,到上卦遇坎,坎的象是险阻,被阻不能前进,所以就有等待,或待机而行的象。

从象来看,九五阳爻居君位,有刚健中正之德,所以诚信充实于中,为需卦主爻,(所谓俗话说:中实有孚)。

有孚就是心怀诚信,不急不躁,气定神闲。这样做事情就会光明磊落,不做苟且阴暗之事,不做欺世盗名或坑蒙拐骗之事,这样就不会自设陷阱,自己制造原罪,就不用用一万个谎来掩盖一个谎,所以就会比较顺利,所以预后就会大吉。

所以这种等待虽然遇险,但是会成功。所以卦辞说:利涉大川----也就是说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大意:彖传曰:需就是等待的意思。需卦的下卦乾刚健上进,上卦坎险阻困难,卦象是有坎险在前,所以不可跨越,所以不得不等待机会克服困难,避开穷途和困境,避免陷入绝境。

卦辞所谓“需,有孚,光亨,贞吉”是指九五爻居卦中天子之位,居位得正而且持中。而卦辞“利涉大川”是因为下卦乾刚健上进,诚信中正,所以能够克服险阻,大吉大利。卦辞的“光亨贞吉”主要体现在九五爻,需卦的基本精神也是通过九五爻来表现的,它是本卦的主爻。

彖词所谓“位乎天位,以正中也”也是指九五爻。九五居于天位,又以阳爻居阳位为得正,处于上体之中为得中,其德其位都极好,所以能以诚信之心待机而行。一旦时机到来,则一定能够刚健上进,锐意进取,必然客户险阻,成功大事。(须,等待。义,宜)

传统解释:

从需卦卦乾下坎上的卦形看,乾象征刚健勇进,一意向前;坎为险阻,象征艰难险陷,在前面拦住去路,于是只能等待时机。而从需卦象来看,需卦九五居于天位,处于正中,是以阳德遇险,而有阳德的人一般不急功近利,从容、和平、退让、敬慎,诚信,所以天下事无不可为,所以能够耐心等待,准备,待机而行,寻找成功的机会。所谓君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就是这个道理。也是所谓仗忠信以涉彼波涛的意思,所以利于涉越大河,向前去能够建立功业。

从卦象看,等待是迫不得已的。尽管下卦乾刚健上进,但是前面有艰险,而且并无克服艰难的天时地利人和,不能不等待。这时的等待就是为了在没有把握时,不要轻举妄动,不要陷入困境。所谓知险才能待时,而不妄进。而往往是无知者无谓。

乾卦是刚健上进的,总是要前进的;但是九五要中正诚信,不自欺不欺人,所以能够审时度势,能够遇险而止,所以不会自寻死路,自找陷阱,而是该行则行,该止则止,既不会走进穷途,也不会落入困境。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光明正大,诚信待人,不急,不贪,不忿之人,不会碰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而我们在现实中,见到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绞索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可以说90%失败的人都不是对手造成的,都是自己把自己搞死的,其原因不过就是:急,贪,忿而已,投机取巧而已,以为能够玩弄大家于股掌之中而已。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大意:大象传曰:需卦下卦为乾,其象为天、上卦为坎,其象为水、为云,卦象是有云气聚集于天上,正在等待机会下雨,所以说云上于天,有等待的意思。(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思维方式:借象喻理)

君子通过观察云在天上,等待机会下雨的象,感悟到凡事应当顺其理而行,待机而行,不必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不具备时急于有所作为。就像身体需要饮食来养,精神需要娱乐来养一样,成功的机会和充分必要条件也需要时间来养。

传统解释:

需本义是等待,是面对困难和险阻的自信和安稳,同时需卦也揭示任何事情成功都有其基本规律,都必须顺势而为,顺理而成,既不可妄有作为,也不可逆势而行。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自作聪明。万事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大意:初九位于下卦乾之始,远离上卦坎的险阻,就像在城邑之外的郊区。因为初九是阳刚得位,所以虽然地位卑微,但是体格刚健上进位,这时切记只要耐心等待机会,不要轻举妄动,就不会有什么咎害。(郊是指人居住的城邑之外的旷远之地)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大意:象传曰:初九的象是在城邑之外的郊区待机而行的人,他不盲目的冒险犯难而往前行。只要能恒心等待,不肆意妄动,就可以无咎害。这个卦象说明初九的行为并未失常。

传统解释:

古人所居之地称为邑,邑外称为郊。“需于郊”,说明初九刚刚离开所居之地,走到郊外,知道前面有坎水之险,就停下来等待了,所以《象传》解释说:“不犯难行也。”

不过初九既是阳爻,就有阳刚之性,很容易冲动。它虽然懂得待时而动的道理,但是能不能持之以恒地等待下去,还是个问题。因此,不仅要能等待,更要紧的是要有“用恒”的耐心。“需”而“用恒”,才是善于等待。刚健之人,或为才能所使,或为意气所动,或为形势所激,或为利益所诱,很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常常在时机不成熟时就犯难而不顾,把事情弄糟。这就是虽能“需”而不善于“用恒”,所以卦辞中特别地提出告诫。(这是《易经》的典型风格:警戒或警告)

《中庸》说:素位而行,不愿乎外。素位而行,就是指“用恒”、“未失常”;不愿乎外就是指“不犯难行”。

这种象形的解释方式, 黄寿祺先生总结说:需之下三爻,以去险之远近为吉凶。初九最远于险,因其位卑体刚,所以又戒其用恒以需待,才能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大意:九二以阳爻居阴位,上爻又没有应与和帮助(上爻也是阳爻,按照异性相应,同性相斥原则),而九二离上卦的坎险又尚隔着九三,这时只要不过于激进,安之如素,就犹如在靠近水旁的沙滩上等待时机,回旋余地大,调整空间自如。但是九二毕竟是阳爻据阴位,居位不正,而也且渐近于坎险,所以肯定有一些谗谤之言阻碍进一步,但是从象上来看,九二阳爻居中,有刚中之德,光明磊落,将无畏于别人的毁誉谗言,只要耐心等待,安命顺时,必然有机会成就大事,终获吉祥。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

大意:象传曰:九二得中,与九五无应,所以不能进取,只好立于水旁平衍之地等待机会。(衍,宽广开阔,所以九二虽然慢慢离险阻近了,但是因为地方开阔,转换周旋余地大,所以不

会有大问题)。但是九二失正(阳爻占阴位),所以“小有言”,但因为有刚中之德,心中能宽衍平和而不急躁,所以能坚持待机而行而不轻举妄动,虽然受到别人言语的中伤,一时困阻,但是终究没有大碍。

传统解释:

坎卦象为水,而近水有沙,所以用需于沙比喻九二离险渐近。九二爻离坎水之险近一些了,所以爻辞中比喻为在近水的沙滩上等待。从卦象上来看,九二离坎险渐渐接近,已近于险, 但尚未至于险,但是已经受到一些言语伤害。

同时九二以阳爻处阴位,是柔而居中,刚中能需,宽裕自处,有静待不躁之象,所以虽已近险,仍能保持内心的宽舒,镇定以待,所以一点言语伤害无关大局,最终还是顺利成功。

这里我们发现初九比九二还要远于坎险,只能争取无咎;九二反而能够得以终吉。这实际是《易经》的一个重要思想: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一位的,初九以刚爻处刚位,恐怕它过于躁急,所以虽然它离坎险很远,仍然加以告诫它不要躁动,要安命顺时,待机而行,目标只确定在争取无咎上。因为无数次教训都都教导我们:无知者无谓; 九二以刚爻居阴位,性宽而得中,不急不躁,心平气和,所以虽然它离坎险较近,甚至有言语之伤,仍然可以得到终吉的结果。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大意:九三居位已近于坎险,犹如在沼泽地待机而行。但是九三过于刚建激进,而又不守中位,是急躁以进之象,结果必然是将深陷于泥沼,不能自拔,招致灾祸之忧。 所以警戒不要急躁冒进(泥,指傍水泥溺之地。 寇,喻危险灾祸)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大意:象传曰:九三在沼泽地待机而行,是指其身还在坎险之外。而警告如果此时九三急于求进,将自投罗网,自入陷阱。所以这时正确的策略是:相机而动,待机而行,敬谨审慎,这样才可能避免失败。

传统解释:

九三更加逼近于水(上卦坎的象),已经进入沼泽地了,瀕临于险了,所以爻辞中比喻为已经深陷泥沼。

九三处于乾之上,过刚而不居中,有进动之象,又逼近坎险,当然很可能招致寇至,造成危害。

但从需卦的上下二体看,乾在下为内卦,坎在上为外卦。九三虽然位在乾之上,逼近坎险,毕竟没有直接陷入坎险中,灾祸危险仍然在外面,只要不去招引它就不会自己来。

所以这时正确策略就是注意不要自找致寇,如果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即使在逼近危险的情况下,灾祸的形成也是自己招致的,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谓祸由自招,咎由自取就是这个道理。而招祸往往都是急功近利,急躁冒险导致的。所以如果自己倒霉,也不必怨天尤人。

[**],需于血,岀自穴。

大意:[**]居上卦坎险的下位,是遇险而遭遇伤害的象,所以是在血泊之中待机而行,以求脱离险境之象。

[**]爻以阴爻居阴位,所以阴柔得正,是在危难中能冷静自处之象,所以只要等待有方,不知乱方寸,一定能够化险为夷,从血泊深穴中脱险而岀。(血是指阴阳相伤----阴阳相近而不相得,阳欲进而阴塞之,则就出现出血的相害。穴,比喻坎陷之地)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大意:象传曰:[**]在血泊之中等待机会解困,而之所以能脱险而岀,是因为[**]阴爻居阴位,性情柔顺,能冷静等待,同时又上承九五,而阴从于阳,[**]阴顺所以听于九五,所以

[**]能通下情以达上,岀地之气以致天,所以出于穴。而穴是云岀的地方。云岀穴而升于天,喜雨将降,必将成功,而不受险害。

传统解释:

[**]已经进入坎险中,已经受伤,只有在血泊中等待时机了(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太多这样的生死存亡边缘挣扎的企业了,一直还能坚持不倒的唯一原因就是相信还有一个脱困的机会或理由)。从象来看,[**]虽已在坎险之中受伤,极其危殆,终于因它本身阴柔而得正(以阴爻居阴位),即使在血泊中仍能冷静地等待脱险的时机。顺应形势,听从变化。能够如此行事,终究会化险为夷,从险陷中脱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大意: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君位,所以能够行王道于天下。施行王道就像以丰盛酒食施惠于民,久而恩泽广被,万民受惠。若能长期固守正道,不偏激急躁,必获吉祥。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篇二:【读《易经》心得】乾卦:天道

【读《易经》心得】乾卦:天道1

这一贴写得很艰难,经常是想得很好,但是写出来后是一堆胡言乱语。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易经》采用的是形象思维,其特点是并行处理信息,而书面文字是线性的,有先后次序的。结果就像把一个有图案的皮球,剪碎贴到平面版上,如果不知道原来皮球的图案,你从平面上是很难想象他原来的样子的。我想这是一切解释或解读《易经》的文献或书本都面临的问题,你不懂,不管你怎么看都不懂,你懂了,一看就明白。就像一个没吃过糖的人,你就算写一百万字,也还是不能让他明白糖是什么味道,但是如果吃过,一个字足以:甜。 一般我考虑执行问题时用西方的流程结构(金字塔或递阶控制结构),这时可以很清楚的写出框架来,就像我以前在管理帖子中写的那种风格,简单,明了。

但是我寻找创意时往往用意象,例如一条船,一幢楼,或者一座山等等。当采用这种意象来思考时,往往用的是类比的思维方式,这时由于是并行而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要想把大脑考虑的东西整理成有结构,有层次的东西,基本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一般到筛选完各种创意后,才能形成单一逻辑的东西,这时才能用文字或语言说清楚我在想什么。(不知这样说是否清楚?)

所以本来信心满满的我,越写越没信心,尤其是乾坤二卦,是解读《易经》的入门,搞懂了乾坤,也就搞懂了《易经》。所以想写清楚非常不容易。现在看来,再怎么努力,也仍然是平面上的皮球拼图,而不是皮球本身。

我个人认为《易经》的思想基础仍然与《黄帝内经》一样是天人合一。同时采用的是同样的借象比喻,或借象附会法。

而且《易经》里的描述单词是多义的,看不同场合就有不同意思。这点我在写《黄帝内经》的帖子中已经提到,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和描述并不一一对应,有时同样的单词描述的是不同对象,有时不同的单词描述的是同一概念。

而其中最为典型,含义最为复杂的莫过于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有N种含义和解释。而这是解释整个《易经》的关键。

不过在乾卦中,我认为元亨利贞描述了天的特性,解释是这样:

元:描述事情产生的根源,根本,例如元气或阳气,因为天的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 也描述一种空灵状态,中国传统是认为万物生于无(所谓无生有,有生万物),而有空才可以有载,有载才可以有物。元是一切的开始。这是一种博大的状态,一切皆可以产生。 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是是指赤字之心:虚静,空灵,宽宏,包容,无情无欲。只有这种心境的虚空,才能包容万物。

亨:同理,亨的本义是通达,通透。天能使万物品类流布成形,无不亨通。

所以亨是一种一切无碍,一切畅通。是一切顺利的开始。而通达无碍正是天的特征之一。 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时就是那种轻松,放松的状态:不滞,不执,不臆,不我,无惧,无待。也是想成大事必须有的状态。其实我们日常只要心中有滞碍,就会糊涂,身上有滞碍,就会疼痛。

利:利的本义是和,只有物和才会有成。其实天就是这样,阴阳平衡,四季往复,运行不息,并能使物性和谐,各得其利。

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就是那种平衡、和谐、顾盼自如、神清气爽、自信平和。

贞:贞的本义是正,只有正成方可藏,才能有所得。天又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

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不偏,不倚,不急,不燥,中和,平实。(其实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中而不倚)。其实现实我们都知道投机者可是得逞一时,但是长远来看还是做事踏实稳健的人获得成果的多。

总之,天的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自然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富利、正固的功德,故元、亨、利、贞被称为乾四德。

按照上述形象来附会:简单来说就是:元是生;亨是长;利是成;贞是藏。类似的现象就是春生,夏长,秋成,冬藏。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流程:生、长、成、藏。

一、原文简介(主要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卦辞:

乾,元亨利贞。

卦象:乾上乾下,是天。至阳至刚,崇高无比。

乾卦是取天为象的。

乾坤两卦是六十四卦之首,是六十四卦的根本。

卦辞大意:乾卦象天,其义为刚健,其德性为元、亨、利、贞。乾天蕴含着充沛刚健的阳气,沿着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律,循环往复,运行不已,而变化无穷,主宰着整个宇宙,正可体现其创始万物、处事亨通、和谐有利、固守正道的四项美德。

《彖》是解释卦辞的。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意:浩大的天的元始之气啊,万物依靠它产生,它主宰着宇宙自然。浮云飘行,云行雨施,万物变化成形。太阳升降周而复始。乾卦六爻按照不同的时机形成,就像按时乘着六龙在天上运行。由于天道的变化,一一赋予万物以各自的本性和生命,而阴阳和合的太和元气得以保全、融合,这样就使得物性和谐,各有其利,万物都能正固持久地成长。天居于万物之首,犹如国君居于众民之首,使得天下都获得安宁。

乾卦的六爻是取龙为象的,这里的六龙便是指乾卦六爻。

这段话指出人事的发展变化也像天道运行一样有规律,都像太阳的升降一样,有开端,有终局,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乾卦六爻取龙为象,通过龙在六位上的潜、见、惕、跃、飞、亢的六种不同动态,说明人事中的内在规律。

而上面《彖传》的字面解释可以是:君临天下的统治者,也应效法天道的元、亨、利、贞,以此恩泽天下,才能求得万国咸宁。

我们引申到做事情中,那就是做事情也必须是:元亨利贞。

《象传》是解释卦象、爻象的象征意义。

《象传》有大、小之分,《大象传》每卦只有一条,解释卦象;《小象传》则有六条,分别解释六爻爻象。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意:乾为天、为健,乾卦上下体皆乾,说明天道的运行,刚健强壮,永不衰歇。因此君子应当效法天道刚健强壮之德,立身处事应当奋发有为,永不懈息。

这是古人直观自然的心得体会:看到天绕地转,昼夜更迭,四时交替,永无止息,永不懈怠,因而想到君子应该效法天象永不停息地发愤自强。这是一种进取的观念。是乾卦的本质。

2、乾卦六爻的爻辞

乾卦六爻取龙为象,借以变化无穷之意。

初九,潜龙勿用。

大意:初九阳刚得正,惟其位卑力微,难有作为,此时当潜藏养晦,进德修业,厚积实力,以待时机,暂不施展才用,犹如巨龙暂时潜藏于渊谷之中,养精蓄锐,以待来日,而蜕变成飞跃上天之飞龙。

周易六十四卦的初爻,都含有资历浅,地位卑,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的意象,故应潜藏养晦,进德修业,畜积实力,以为来日发展之准备。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大意:潜伏深渊的巨龙,不宜施展才用,因初九阳气初微,所以潜居于下位。

实际上做任何事情初期阶段,都是在积累力量,等待时机。但是一个人没有目标,就不可能耐心积累和耐心等待。等待是一种能力,因为很多人在等待中逐渐失去雄心壮志和能力,一旦机会到来时,也只能叹息而已。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大意:九二阳刚得中,才德俱进,居仁由义,是崭露头角,施展抱负的时候,犹如巨龙出现在大地上,正待有所作为,故利于有大德的人相助,或居上位者提拔。

周易六十四卦的二爻,居位得中,身衔官职,正是崭露头角,施展才用之时,蕴含有进取而有得的意象,故系辞传有「二多誉」之说。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大意:巨龙出现在大地,乃因九二阳气渐增,其有生养之德,能普施于万物。

一旦准备充分,机会来临,一定不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该冒险时必须敢于冒险。 传统上对这一爻的解释为:

九二为阳爻,气质刚健,同时又居于本卦下体之中位,是得中,具备刚中之德。说明有雄心,又能守持中道,已经具备成功条件。

卦有天、地、人三才,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

九二居第二爻,位置是地之上,表示阳刚渐增,纯阳之气已从地下升出地面。九二已经崭露头角,力量储备合适,人的才干和品德已为大众所看见,机会一来,就应该抓住机会,洒甘霖,施恩德。

但是九二不当位(二是阴位),失正,过于冒进会有失败的后遗症。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大意:九三处上下卦之间,正是天人绝续之时,往来之际,变动不定而多所危疑。故必须有君子刚健谨慎的精神和毅力,终日努力不懈,自强不息,以渡难关。即使在夜晚时分,也是戒惕慎行,故虽面临危险、困境,也可免遭咎害。

周易六十四卦之三、四爻,上不在天(五、六),下不在地(初、二),均表示其处境之艰难,三居下卦之上,往往受抵,四虽已进上卦,却往往受压,故系辞传有「三多凶、四多惧」之说。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大意:君子刚健谨慎,夙夜匪懈,自强不息,说明九三能永远履行正道,不使行为稍有偏差。 九三是一个极为微妙的阶段,必须戒备谨慎,心怀疑惧,必须更加小心勤奋。

传统解释:

九三处于下卦之上、上卦之下,事业将成而未成,是不上不下的时候。是个多凶的危厉之地,很容易动辄得咎。正如飞机刚刚起飞阶段是最容易出事的。

这是因为任何事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螺旋上升的,都有反复。九三处于乾卦的上下二体之间,正是在或上或下的反复阶段(自上而下为反,自下而上为复),所以这时必须坚持不懈,遵正道而行。

但是九三以阳爻居阳位,刚健得正,只要终日乾乾,夕惕若,能够小心谨慎且勤奋工作,就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真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大意:九四阳气渐进,惟不中不正,居上卦之下,而未敢轻进,有戒慎恐惧,进退未定之象,犹如游龙腾空,欲飞又止,然其并非心存犹疑,乃是审时度势,待机奋进,明识时务之英豪,故免遭咎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大意: 巨龙欲飞又止,或腾跃上进,或退处深渊,说明九四能审时度势而进,必无咎害。 传统解释:

九四正处在从下卦入上卦之时,地位未定,进退两难。且九四以阳爻居阴位,不当位,主凶。 一般说法是三位多凶,四位多惧。四迫于君位五,是多惧之地,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招受疑忌。形势可进则进,不可进则安居不动,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则可免咎。

但是也应看到有利的一面,阳主进,阴主退,阳居阴位,能够随时进退,见机而动,故无咎。所以这时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切不可自以为是,盲目乐观。一般年轻人经常在这种坐二望一的阶段忘乎所以,结果以悲剧收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大意: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君王之位,阳气充盛,有圣人之德,能惠及天下,而为万民所瞻仰,犹如巨龙飞腾于天,云行雨施,泽被万民。故利于出现大德大才之臣,以辅佐国政,以安定天下。

周易六十四卦之五爻,居上卦之中位,又居天子、国君之尊位,为各卦中最吉祥之爻位,象征事物已发展至最完美的阶段,故系辞传有「五多功」之说。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大意:巨龙奋起,高飞在天,云行雨施,泽被万民,说明九五得大人的辅佐,有所作为而大展雄才。

传统解释:

九五为阳爻,刚健;处于上卦之中位,故居中;五为阳位,阳爻在阳位,故得正。所以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旧称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为“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乾卦全部由阳爻组成,是纯阳至健之卦,所以乾卦九五不仅刚健中正,而且至刚至阳。 上九,亢龙有悔。

大意:上九居乾卦之终,高而无位,有阳气过盛,知进而不知退之象,犹如刚亢的巨龙,腾空高飞,穷极而忘返,必将遭遇挫折,而有所悔恨。

周易六十四卦之上爻,居无位之地,多寓有事物的发展,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哲理。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大意:巨龙高飞穷极,势必遭受挫折而有所悔恨,说明上九阳气刚亢过盛,知进而不知退,过于自满,盛久必衰。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易经》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

朱熹说:“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

盈满易倾,如何能久。

传统解释:

上九,龙已亢,阳已极,处于极盛满盈阶段,必须止进而退了。

中国人经常说急流勇退,实际能够做到的人非常少,退的人都是不得已的失败者。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得意志满时摔跟斗的。一般人在位高权重,功成名就时,是很难清醒的。而要想居安思危,慎终如始,警惕戒惧,悔而能改,就能够可以善始善终了。可惜我们看到的都是善始者多,克终者少。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大意:乾卦六爻均为阳爻,是群龙之象,皆有刚健的本质。惟以刚健而为首,则易为外物所忌,若物极而反,阳极变阴,不强为人之首,则能以柔济刚,而获吉祥。

九为阳爻,其性刚健,可为人群之首,能役使众民而随心所欲,有流于专横之弊。用九者,即不为九所用,刚极则柔,穷于上则返于下,循环始终,而不至于亢极。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大意:天道循环不已,物极而反,阳极变阴,刚去柔来,则能以柔济刚,用九而不为九所用,不自居万物之首,此天道之美。

一般卦只有六爻,但乾、坤二卦还有用九和用六两条。这与占占卜方法有关。乾卦用九,就是六个阳爻全部变为阴爻,则乾变为坤。坤卦用六,就是六个阴爻全部变为阳爻,则坤变为乾。

用九就是占卜得到六个数都是九,奇数九为阳爻,故所得之卦为乾;而九又为变爻,六个阳爻都要变为阴爻,那么整个乾卦将变而为坤。所以用九所得之卦既不完全是乾,也不完全是坤。是乾,却将变为坤;变坤,却又仍然是乾。处在乾坤转变之中,兼有乾、坤二者的美德: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就是刚而能柔了。

这就是我以前在其他帖子里说的矛盾共同体:剃刀加上锤子。

传统解释:

群龙是指乾卦的六个阳爻,性质刚健,一往无前;当用九之时,全部变为阴爻,除了保持阳刚本性外,同时又兼阴柔,这时的表现形式将是:

越是强大,越有地位,越是谦逊谨慎,越是不为物先;处于首领地位,却不以首领自居,这就是群龙无首。这是大吉之兆。(这是黄寿祺先生在《周易译注》中的解释,鄙人看不懂) 因为:

自为人首者,人不愿以为首;不以人首自居者,却为人首。这就是《易经》的辩证法。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是这个道理。不以首领自居,而得万民拥戴。这是最理想的境界。

篇三:【读《易经》心得】观卦:如何树立榜样,驯服人心,凝聚意志

这一卦是纯粹从管理技术角度来解读的,与传统的解释有点区别。

一、原文简介(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坤下巽上)

大意:观就是仰观,仰望之意。指仰观道尊德美的圣人或榜样。

仰观榜样的要点是一定要选择最极品的,最盛美的,那种可能引起歧义或者分散别人注意的二流货色不用考虑。这是塑造榜样的原则:学其上,得其中;学其中,得其下。

这就像在祭祀时,我们需要以诚敬之心,对最崇高,神圣的进爵灌地的降神之礼仰观膜拜,而对其后仪式过于花哨以至于可能引起大家崇高诚敬注意力分散的献飨荐神之礼就可有可无了。

百姓在仰观榜样的盛美道德,见到组织给攀榜样的至盛荣誉之礼,就能够受到感化而肃然起诚敬之心,这样就能心向往焉,组织就会因此提高凝聚力。 (盥,祭祀时进爵灌地降神之礼,荐,向神献飨之礼。顒,仰望,顒若,尊敬之貌。有孚顒若就是指在下之人信而仰之。)

传统解读:

中国古代各种仪式中,最壮美,最可观的就是宗庙祭祀,祭祀最可观的就是祭祀时进爵灌地降神之礼(盥,这是求神降临的仪式,是祭祀的开始,只有人心精诚至极,严肃至极才能请神降临)。到向神献飨之礼(荐,献腥献熟之时也,其礼数繁缛,人心分散,疲劳不堪),就很缺乏震撼灵魂的力量而没什么仰观价值了,这就是观盥而不观荐的意思。不荐就是不使诚意分散。所以孔子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中国传统是政治家一定会随时根据自己需要培育或塑造甚至伪造一个为天下表仪的榜样模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傲视草民,而且会让草民心怀极其庄敬的心情(其实十有八九做不到)观仰榜样,然后企图感化大家,洗脑大家,成为其臆想的驯服工具或粉丝。我们可以轻易按照忠义仁德标准举出一大筐这种榜样:忠君的,守信用的,舍己为人的,安于贫贱的,为国捐躯的等等等等,例如周公,孔子,关羽,岳飞,戚继光。。。。。雷锋,以及每年的十佳人物,双百任务等等等等,无不是为了驯服人心,凝聚意志而已。

塑造榜样两类,一是纯粹的道义或理想主义目标类,例如关羽,就是忠义的榜样。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光有理想的榜样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价值的榜样来追求向往,例如张良就比较理解人性,所以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以一个刘邦讨厌且得罪过刘邦的人封侯来示范追随刘邦的好处,以此为榜样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实际上20多年前CCTV不厌其烦报道的那些发家致富的所谓万元户其实也是这个目的:跟我走,有钱赚。这是改革开放的民意基础,至今仍未完全动摇。可以想象榜样的力量)

当然塑造榜样必须虔诚的,精诚至极,严肃至极的,不能儿戏,更不能上面的人一肚子男盗

女娼,却要塑造一个道德圣人作为全民楷模;不能自己贪污腐败,而要塑造一个廉洁圣人,这都必然成为全民笑话。

黄寿祺先生说:春秋时吴国季札观乐于鲁,体现周朝之盛德,而兴观止之叹曰,"观止矣!若有他乐,无不敢请已。"观卦大义,正是阐发观仰美盛事物,可以感化人心之道理。卦辞取观仰祭祀为喻,说明观毕初始之盛礼,即使不观其后之细节,心中信敬之情,已由然萌生。

《彖》曰: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大意:《彖传》说:观卦下卦是坤,是顺,上卦是巽,是逊。二阳居于上位九五,上九,是顺理又顺民情,其德可观,足以为下四阴爻所观仰。而且九五爻高居尊位,以阳刚中正之德,为天下所观仰。而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是说明在下的万民,观仰至高无上之美德,都能领受美好的教化。

圣人观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感悟到四季运转毫不差错的道理,从而效法之,以神道设教,用崇高威严的仪式来教化百姓,天下万民因而纷纷顺服。

传统解读:

从卦象来看,观卦九五,上九两个阳刚之爻雄踞于上,下面四阴爻做仰望状,阳上阴下,而《易经》体系中阳大阴小,所以说"大观在上"。九五爻居于上卦之中,又以阳爻居阳位得正,中正得位,阳刚上进,高居尊位,下面群阴顶礼膜拜,自然感化,所以说"中正以观天下"。观卦下卦为坤、为顺,上体为巽、为逊,顺,顺天理;巽,顺民情。这是"顺而逊"的象征。

按照儒家解释,时行物生,四季循环就是天的神道,不可名言,只有圣人能够默契体其妙用,为了让人道以合天道,上顺天理,下顺民情,所以神道设教。(按我的理解就是政治就是凝聚人心,上下一致,所以必须有旗帜,榜样,好让大家跟着走。为此甚至不惜装神弄鬼----仪式化表演。)

实际上祭祀的仪式化表演(这种表演在西南少数民族祭祖或春节还能看到)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复杂程序的装饰效果产生的庄严感使人产生诚敬,虔诚或静心,尤其在有大的决策行动时,例如古代战争之前,那种平静和安详是必不可少的;二是通过感化观礼者,凝聚人心,激励士气。很多少数民族山寨祭祀仪式实际就是通过颂扬祖先艰辛创业和辉煌历史来激励子孙的自尊、自信和勇气(这里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少数民族孩子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因为来自穷乡僻壤而自卑胆小,相反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非常自信且强悍),例如苗族在祭祀时要唱苗族史诗《亚鲁王》(包括开天辟地﹑运金运银﹑射日射月﹐寻找树种﹑犁耙大地﹑撒播种子﹑砍伐古枫﹐蝶母诞生﹑十二个蛋﹑弟兄分居﹑打杀蜈蚣﹑寻找木鼓﹑追寻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兄妹结婚﹐先民西迁途中跋山涉水﹑艰苦卓绝等等。)

所以诚敬的祭祀本身,实质上是一种教化的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洗脑手段或忽悠手段),是"神道设教"的一种手段。(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已经能道出"神道设教"的奥秘,极为难得,也是文化高度成熟的表现。)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大意:《象传》说:观卦下卦是坤,是地,上卦是巽,是风,有风行地上之象。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万物迎风而起,各得其所化,所以有上观视于下之意,亦有下观仰于上之意。

古代圣王观察观卦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万物各得其所化之象,悟出应当象风一样无所不至且化育万人,所以应当时时岀行,巡视四方,观察各地风俗民情,并因其风俗而顺势设教,塑造榜样,使百姓有观仰顶礼膜拜的对象,从而驯服人心,实现移风易俗,教化大众的目的。

传统解读:

观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是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之象,象征广泛、全面地观察。省方,巡狩四方以观民。设教,塑造崇拜对象为民观仰。观民设教就是观民俗,因俗而设教,教化民众,凝聚人心。

神道设教,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顺从当地风俗,鼓励并借用其原始的崇拜对象,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例如对某某人的利用(这种事情敏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情况出现在原来风俗或崇拜对象实在太根深蒂固,贸然改变容易引起动乱的地方;二是改变其当地风俗,重新树立其崇拜对象,即"沈潜刚克,高明柔克",例如对某些地区传统原始宗教的改良,旧瓶装新酒;三是根据老百姓的偏好或改变,与时俱进来塑造崇拜对象,例如利用妈祖来统战就是,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黄寿祺先生说:观卦大象传所阐发"观民设教"之义,已经把上观下与下观上,融合为一体,表明居上者先须广泛省察下情,才能正确的设教于民,让天下万民观仰。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大意:初六处观卦初始位置,阴柔失位,又与上无应,又居位卑下,远离九五阳刚中正之君,无所仰望,就像幼童的见识,目光短浅,认识菲薄。这种情况对于不负重任的小百姓是无所谓的,也不会有什么咎害,但是对于需要有远见卓识的身居高位者就会有问题,有遗憾。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大意:初六目光短浅,见识菲薄,就像儿童一样的见识,这是一般小百姓常有的情形。

传统解读:

"童观"就是小儿浅见,蒙昧无知,认识肤浅,没有辨别真伪、分清是非(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读易经心得,黄寿祺)的能力。

九五阳刚中正,是在上的圣贤之君,如果能够亲近,就能见其道德盛美之处,受到教化感化。初六以阴居阳,其位不正,又处在"观"的初期,就像一个处偏远地区且无见识的人,地位卑下,鼠目寸光,且胸无大志,偷生苟活,浑浑噩噩,所以就像小孩子看东西,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且不知所谓,不能识君子之道,这是正常的,不必惩戒或批评,但是如果靠近九五,肩负重任,应高瞻远瞩,欲有作为的君子也是如此糊涂,局限于小人的短视浅见之道,就该

惩罚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初六是观卦中唯一一位没有阳爻相应的阴爻,象征孤立无助,只能安于稚昧。大观九五在上而不能化育初六,不是初六的过错,是九五的羞愧。

(这里我理解有两个意思,一是上面要尽可能化育一切人,不然是遗憾;二是不能对所有人都抱有被化育的期望,不然是脑残)

六二,闚观,利女贞。

大意:六二得位居中,上应九五,本应大观天下,但是因为其阴柔处内,不能尽见大观之美,就像女子身居户内,暗中偷看门外景物,而不能尽观大千世界,所以仅利于女子之固守正道。男子如此则为不利。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大意:《象传》说:六二就像女子身居户内,谨守妇道,不能尽见大观之美。比喻于男人,就是说其见识浅陋,应该感到羞愧。

传统解读:

闚观就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比喻自守门户之见,不知天高地厚,所以井龟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固步自封。

六二虽与上面的九五相应,但是阴柔暗弱,见识不广,并不能见到大观之境。像个足不出户的人,从门缝里向外窥看,只能见到一星半点。这对于不出闺房、自守贞洁的女子来说,还算正常,但是对于要外出办大事的男子,这样做就是可耻的了。

初六用小儿的"童观"比喻"小儿之见"的眼光浅薄,六二用女子的"闚规"比喻"妇人之见"的视野狭隘,都是无法被化育的对象。

从卦象看,六二应于九五,是仰观九五之象,但是九五阳刚中正之道,不是六二这种阴柔者所能观见,所能理解的,就像女子通过小孔偷窥,不可能看得清楚,即使能够看见一点,因为视野所限,也不是全貌。这种视野狭窄的女观与目光短浅的童观一样无法化育,这种女子狭隘的视野状态对有志向抱负的君子是耻辱。

顺从就是女子之道,对女子而言顺从就是持中守正的正道。对有抱负君子来说,不能观见阳刚中正的大道,就算能顺从九五,也同女子一样,是可耻羞辱的。

黄寿祺先生说:深居户内而窃闚外物,自然不能尽观美景,爻辞以"女贞"为喻,可见其拟象之贴切。但由此亦显现古代礼制对女子视野之不合理约束。

(我理解这里说的是有抱负的君子不能象女人一样视野狭窄,要眼光深远,胸怀宽广,否则是不可能理解上面的意图和思想的,也就不可能被化育,做什么事情)

六三,观我生,进退。

大意:六三爻阴柔不得中,位不正,但是因为与上九有应,所以能够在向上观仰美盛榜样的同时,能检视自我行为,内省修身,行为小心谨慎,注意不急不躁,不偏不倚抉择其进退之道。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大意:《象传》说:六三在处于可进可退之时,能反求诸己,自我检视,未失正道,所以能向上观仰榜样而内自修省,以谨慎抉择其进退。

传统解读:

从卦象来看,六三居下卦坤顺之极,处上下二卦交汇处,是可进之时;又居上卦巽逊之下,是可退之地。又远离童观的初六,不至于鼠目寸光,近又没有在九五照射之下,不至于动弹不得,居可进可退之处。但是六三以阴柔之质居于阳刚之位,不中不正,又处于上下二卦之间,很容易搞得进退失据。这就更需要在观察自己的处境的同时,省察自己的行为,根据客观态势的发展,根据自己利益目标或者理想目标,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决定自己用舍行藏,时可进则进,时不可进则退,观风相机,不失其道。由于顺时顺势而为,所以无悔吝。

黄寿祺先生说:与初、二两爻之童观、闚观相较,六三已向九五阳刚中正之德渐近,故虽不当位,却已能善处其观,修美己德,故象传称其"未失道也"。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大意:[**]柔顺得正,上承九五中正之君,能够向上观仰榜样楷模的伟光正和膜拜仪式的庄严盛美,进而激起效法的雄心,为国尽力,效其智力以辅佐国政,而国君亦以宾礼待之;也能向下观视天下贤士俊才,选荐予君王,而君王亦以宾客之礼接待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大意:《象传》说:[**]观视天下之贤士俊才,并礼贤下士,向国君推荐用之。

传统解读:

[**]是最接近君王的首辅大臣,这种老江湖不但清楚政治游戏规则,也知道利益和理想的平衡关系,给他们做榜样,一个也不能少:既要称王,也要成圣;既要利,也要名。

俗话说越近越明白,观仰莫明于近。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尊位,既是圣贤之君的象,也是崇高庄严的膜拜对象。[**]阴柔而居上卦巽初位,是驯顺之象,同时居正位,而且靠近九五,所以能够看清楚其细节,透视其道,被其灿烂光辉照耀,所以说"观国之光"(因为榜样或者膜拜的圣人就是国家的盛德光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