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全集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7  分类: 工作心得体会 手机版

篇一:百家讲坛《论语》心得全集

百家讲坛《论语》心得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1 《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于 丹 2 《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于 丹 3 《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 于 丹 4 《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 于 丹 5 《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 于 丹 6 《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 于 丹 7 《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 于 丹

《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于 丹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

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生活秩序并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

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

学生:老师您再多说几句行不行。您总是那么三言两语的,我们怎么作课堂笔记呀?

孔子: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想说。

学生:老师,您要是什么都不说,我们记什么呀?

那么他老师怎么回答他呢?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实这就是一种教育。他老师跟他说:?你看,苍天在上,亘古已然,它说话吗?它不说话,不是照样春夏秋冬四季照样风调雨顺吗?大地上不是万物生长吗?你去看天说话。?所以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大家都知道,孔夫子这一生号称弟子三千,其中成就七十二贤人。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他们是把那种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但是不依赖那些连篇累牍、宏观的那种大的言论。我们说论语他终极的传递,是传递了一种态度。其实在论语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他教育学生的时候,讲世间道理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声色俱厉,他一定是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权的这种口气,其实这样一个态度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哲学观。为什么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这样一些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生长脱胎出来的,而不是从空而降的,所以说起整个这种天地开辟造世的故事。我们可以想一想,最早的时候,中国最早的创世纪怎么来的呢,是由盘古开天辟地来得,但是这个开辟,不像西方神话讲的那种突变,比如说拿一把大斧子,啪,辟开,然后金光四射,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天地万物,这不是中国人的叙事情感。中国人习惯的叙事象《三五历纪》里面描述的那样,是一个从容和缓而值得憧憬的漫长的过程。

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很大在那里安安静静,盘古生其中,一共呆了多久呢,万八千岁,天地开辟,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地开了,但是它不是一个固体啪的裂开,而是两股气分开了。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就是阳气上升变成了我们蔚蓝的天空;浊气下降变成了我们脚下的土地。盘古在其中。是不是开天辟地就完了呢,其实,这种成长刚刚开始。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所以叫做一日九变,每天都在微妙的变化着,象一个新生的婴儿一样,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叫做?神于天,圣于地?。一个好的人格应该是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不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其实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篇二:读《论语》写心得

论语心得一、原文: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与朋 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心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我们在忙碌的 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 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 是弥足可贵的。 “吾日三省乎吾身” ,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 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成长中 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二、原文: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翻译:孔子说: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 心得: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这里的潜台词是: 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 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这正是我们八零后所缺少的一种习惯。 我们这一代人是个性鲜明的一代,每个人都非常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每个人都想 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意

读论语心得全集

见。在 与他人相处时,真正做到“知人” ,才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三、原文:子曰: “君子不器。 ” 翻译:孔子说: “君子不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 心得: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 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 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四、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翻译: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 “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 再讲出来。 ” 心得: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 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 可以取信于人。 五、原文: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 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 心得: 孔子认为,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和思不能偏废。 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 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 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 肯定的价值。 六、原文: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翻译:孔子说: “如果三个人一起走,当中必定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 他的长处学习,以他的短处作为自己改正的参照。 ” 心得: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 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 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七、原文: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翻译:孔子说: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 心得: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 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 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八、原文: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翻译:孔子说: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干预那个职位的政事。 ” 九、原文: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 “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十、原文: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翻译:孔子说: “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自然会远离怨恨了。 ” 心得: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 考虑, 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所以, 一旦发生了矛盾, 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 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 不可缺少的原则。

篇三:《论语》浅读心得

《论语》浅读心得

《论语》作为万世师表孔子的语录合集,通过孔子的日常向我们传达了这位圣人对于礼义廉耻的理解践行。一本薄薄的《论语》,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不断地发酵,以《论语》为根本教义的儒家思想更是被历朝历代所推崇,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作为文化圣经的《论语》以及其中包含的思想能够历久弥新,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之底反而越发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大概是因为它的主题“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本心,一直探求的都是我们永远好奇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真正的利己利人内心平静的生活。当然《论语》也不单单是追问幸福的“葵花宝典”,它还关注了更复杂规模更大的社会学群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就提出了平衡集体与个人幸福的议题。

我初读论语,我还是不谙世事的稚子,只会摇头晃脑的背诵,那是还不懂那些隽永的名言里蕴含的深刻道理;再读论语,我已是豆蔻年华,那时听于丹《论语心得》,看这位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论语,用浅显的语言让我重新认识了《论语》这部典籍;如今三读论语,就是借这门选修课的契机了。现在的我毕竟多了一些经历,长了一些年纪,再看论语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意味。

《论语》大多围绕君子之道而言。君子之道,即是成全一种较完美的典型人格。毕竟至人,真人,神人不易成就,是君子为一种较高的,并且可以修炼境界。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讲,“君子有九件事情要重视,视思明”,当然看东西要看得清楚,这是抽象的,讲精神上对任何事情的观察要深刻,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听了别人的话以后,也要加以考虑。听来的话要用智慧去判断。脸色态度要温和,不可摆出神气的样子,正所谓“谦谦君子”是也。对人的态度要处处恭敬,这种恭敬要出于至诚的心情。讲话言而有信。对事情负责任。有怀疑就要研究,找寻正确的答案。“忿思难”的“忿”,是情绪上的冲动,“忿思难”就是不能冲动行事。“见得思义”,面对唾手可得的种种利益时要衡量获利的前提是否悖义。可以说这九个条件,就是衡量君子的言行、道德标准。在我看来,这个标准并不算难以达到,但是确实难以全都达到。这个标准实际上对人提出了一个由表及里全方位的要求,而说到底,它还是《论语》中对礼义廉耻的诠释,《论语》中给出了另一个

1 / 2

高度概括即是“温。良。恭。俭。让。”。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九个“思”,殊不知要修炼到这种君子境界,需要多丰富的阅历,多广阔的胸襟,多清明的神思才能最后达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虽然,脱离了封建体制的当代社会里,《论语》中的某些观点不再能被照搬照做,但是探究它的思想根本还是具有普适性的。这些思想基本上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共识,已被大家广泛的理解和接受了。《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它大概是读不懂看不穿的,需要我们在时间里,用增长的年纪,用累积的知识做工具,用灵魂和本心思考体会,才能真正掌握它的奥义,才能在那些日常浅显的问答思辨中掌握内心平静把握幸福的秘诀吧。

2 / 2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