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父母共读心得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8  分类: 工作心得体会 手机版

篇一: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职工培训中心 王彦菊)

古人讲:至乐莫若读书,至要莫若教子。天下事,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教出来的。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爱好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都在模仿与记忆,以母亲的仪表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这叫母仪母教。有人说,一个孩子12岁以前的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答案,特别是他的母亲。作为一个母亲,我很担心自己会给孩子留下很多问题,毕竟我是第一次当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什么经验,而这件事又容不得我犯错误否则会遗患无穷。

一、 我选择《弟子规》作为孩子家庭教育的标准

《弟子规》是古代的训蒙文,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每一个家庭训蒙养成的读本,就是对小孩进行启蒙教育的训文。它以“进德学文,知行合一”为宗旨,有人认为《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家规、家训的集大成者。它只有1080个字,360句,但是用这么简短的话,就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概括得淋漓尽致。它是我们祖宗5000年来留下的价值观。《弟子规》总叙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孔子教弟子的科目:“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在修养德行方面所有的经典论述都是让人有很高的道德水准,这是一个人获得幸福和成功的根基。现代社会推崇价值观多元

化,有人学习了很多知识,不重视品行教育,价值观错误,有才无德不仅会威胁社会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为什么会选择《弟子规》来做孩子做人做事的标准呢?一是因为《弟子规》是古圣先贤经过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留给后代的教诲,依照其奉行能使我们的教育少走很多弯路;二是《弟子规》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熟背,在家庭教育中依照《弟子规》能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脉相承。在新加坡、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利用旧语言,融入新思想,结合教育、舆论、法律等手段,培育新道德、新文化、新秩序,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台湾学校教导学生恪守礼、仪、廉、耻;韩国校园常见仁、义、礼、智、信的标语;新加坡则提倡忠、孝、仁、爱等。这些传统道德语言在经过现代价值内涵的包装后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育的必修内容,成为大众易懂、易记、真信、真用的行为规范。中国大陆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弟子规》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从小要有很好的良善教育,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用中华传统文化给孩子培植道德的理念、正确处事待人的态度,让她奠定德行的根基,将来,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曾受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她的人生和事业就有了根基,所谓“修德立业”。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要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二、 与其“教”孩子学,不如和孩子一起学

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 无论孩子还是父母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受教育者。而我们社会当中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学习是孩子们的事情,我

们做家长的只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及必要的督促即可。用《弟子规》来教育孩子也同样,只要督促他背会背熟就行了,但是不久就发现:孩子背的挺好但就是一条也做不到,所以纷纷抱怨:《弟子规》不是灵丹妙药,孩子学了没有什么长进。实际上不是《弟子规》不灵,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没有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是《弟子规》的学生,我们这一代人缺少传统经典教育,就我个人而言,初次读到《弟子规》时感慨万千,我自己从小接受的是正规教育,但从来没有接触过《弟子规》,通过它解决了很多长期困扰我在做人做事方面的问题,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知道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现代人做人的标准也越来越难统一,社会道德底线一次次受到威胁和挑战,德行教育的失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弟子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行为处事标准,我对照《弟子规》发现自己差得很远,没有做到基本的为人处事规范,并且坏习性已经形成。要想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去教育我的孩子,她怎么能够心服口服?孔子曾说过:“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就是要“正己化人”。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一起学《弟子规》,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智。”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可以在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几年过去了,我和孩子用《弟子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步步修正自己的言行,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例如,以前有亲戚朋友来访,临走时,我们是不送到楼下的,站在自己家门口说再见就行了,可是《弟子规》里要求:“过犹待,百步余。”就是说,送客人要送到百步才行,那么以前我们肯定是失礼的,我主动向孩子检讨以前不对,以后送

客人走一定要送到楼下,孩子也很会模仿,只要有客人来就马上起立问好,显得很有教养,而以前总提醒她也记不住。

三、《弟子规》重点不在“学”而在“做”

我们都知道,在古人看来,“学”了就一定要“习”,“习”就是要实践。中国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力行”,正如《弟子规》中所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光学不做,不仅会长浮华,而且学的越多越轻视傲慢。甚至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风(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弟子规父母共读心得)气:用批判的态度去学习经典,只把它当做一门学问,讲的头头是道,其中一条也没做到,的确是只长浮华不长德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西方文化中的学和习是并列的,东方文化中的学和习是融为一体的,学在习中,习在学中。学习中国圣贤教诲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学而时习之”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的进步中成长。《弟子规》要求我们的“做”就是指不断的内省、反观自照,不断地改正错误修正言行,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圣贤况且如是,更不用说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了。通过反观才发现,能够认识自己的缺点是很难能可贵的,能够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会使自己内心充实,心态健康,人生幸福。《弟子规》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把它当成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一门学问,在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其乐融融。

篇二: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

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

这几天沉下心来把《父母规》反复读了几遍,感觉受益匪浅,《父

母规》与《弟子规》和《三字经》十分相似,三字一句,押韵顺口,既有古代文学之色彩,现代文学之通俗风格,阅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曲莫老师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父母规》教给我们如何做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长读物。

第二篇《父母责》中讲到:身是气,气是能,昔孟子,养浩然。

志生气,义生勇,志义全,勇气生。智父母,树其义,立其志,鼓其气。这段话告诉我们:家长要善于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并且创造机会激励孩子自己去尝试,从而获得信心。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培养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都不会出众,甚至影响其一生。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读过的一个关于母亲和孩子的感人故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

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

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班上50名同学,这次数学

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

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

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

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

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是很久以前读过这个故事,这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特别的、是

充满智慧的,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家长,她一直在用善意的谎言鼓励着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名牌大学,使孩子充满了信心,这个小时候被老师说智力有问题的差生在母亲的鼓励下竟然取得

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可见,孩子的成长多么需要家长的信任和鼓励!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那时初为人父母的我们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只顾自己工作,嫌管孩子麻烦,就把孩子交给他爷爷奶奶照管,我们总以为孩子自然成长就行了,该是什么性格就会形成什么性格,任他自由发展就行,只要让他健健康康地就好,从来就没想过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优秀一些。儿子从一周岁开始就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我们和儿子交流的机会很少,可以这样说,我们基本上没参与儿子思想上的成长。现在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因为我们家庭和睦幸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从小到大都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虽称不上出众但还算可以。有一点儿不尽人意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就是儿子从小和我们缺少交流,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有些不足,我以前根本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兴趣,所以儿子做什么事也不主动,能不参与的事情都不愿意参与。如果他小时候我能考虑到这些,稍加引导,肯定不会有这样的遗憾,我的儿子在各方面一定会更加优秀。

女儿出生后,我通过不断学习,已经知道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

响,开始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了。因此,从选择学校上就为孩子考虑,

上幼儿园就开始找好的幼儿园,只要我有时间,就一定接送孩子,尽量多和孩子相处,我们总是在路上边走边谈,无话不说,我会想方设法打开孩子的话匣子,让她学会主动表达。上小学了,我毫不犹豫地把孩子带到了英华小学,因为我觉得在这儿上学肯定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果然不出我所料,经过我的特意培养,女儿的学习成绩以及性格方面都比较令人满意,她上课听讲认真,学习态度非常好,而且从小就立下了明确的目标,她也愿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了解我的人都说:“你女儿比你儿子活泼,爱说话。”我说:“是啊,兄妹俩性格不太像。”其实我知道,对于女儿我关注的比较多,对于女儿的成长我参与的比较多,相比之下,我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

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给我说:“你女儿分不清句号、问号、感叹号的用法,明天就要考试了,我怕她在加标点的题上会丢分。”我说:“请老师放心,我今天就教会她。”在带着女儿回家的路上,我们看着路上的景物,不断地练习说话。我指着路边的树说:“这是一棵杨树。句号”“这是一棵什么树呢?问号”“这棵杨树真高啊!感叹号”女儿听得高兴,也开始说了,“这是一棵柳树,句号”“这是一棵什么树呢?问号”“这棵柳树真高啊!感叹号”??我们走了一路,说了一路,女儿也没感觉是在学习,说得兴致勃勃,不亦乐乎。后来,我又说了几个句子让她加标点,她都说对了。第二天考试时,她把试卷上加标点的题做对了。老师高兴地夸女儿,我也很开心。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我经常带她去书店陪她看书买书,和她一起读书,我逛街也带着她,有时我在店里买东西,她在门口车子

旁边坐着看书,谁见了谁夸她懂事。我都会把别人夸她的话转告给女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一点儿不假,还真是这样,孩子越是受到鼓励就越自信,她的表现就越好。

我和孩子爸爸一起,齐心协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很少争吵,在孩子面前互尊互敬互让,家庭的氛围是和谐幸福的。我们还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让孩子们增长见识。

现在学了《父母规》,我觉得我之前的做法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做的还不够,还要潜心学习《父母规》,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我很喜欢《父母规》亲子发原文,摘录下来,和您共勉。“从此刻起: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从此刻起: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从此刻起: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从此刻起: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从此刻起: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从此刻起: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篇三:我与《弟子规》同成长

我与《弟子规》同成长

我是一年级学生,记得我刚到这个学校读书,对这里的环境还不是很熟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同学都在学习《弟子规》。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它让我学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认真做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时间悄悄溜走,我也在悄悄“变”呢!

有一次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把一个小女孩推到了,我急忙走上前去把那个小女孩扶起来,然后问她:“你疼吗?”“不疼。”那个小女孩忍着泪水坚强地说。我心平气和的对那个小男孩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古人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应该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你说对吗?”小男孩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说:“对不起。”

还有一次,妈妈教我帮忙做家务,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以前不是都很不情愿的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因为《弟子规》让我长大了呀,以后我会经常帮你做更多事。”我说着,手上就干起了家务活。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就帮爸爸拿拖鞋,挂皮包。我还帮着妈妈一起准备好了晚餐,看爸爸吃得津津有味的,我甜滋滋地笑了。爸爸吃完晚餐,会心地说:“我的女儿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了。”我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甜甜的笑。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我就经常受到家人和邻居的赞许,每当这时,我都对他们说:“是《弟子规》让我明白,做好小事才能做好大事,做什么事都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

新台子中心小学

一年三班王皓杨

2015-3-7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