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会1到3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1  分类: 工作心得体会 手机版

篇一:快乐人生三句话阅读答案

篇一:快乐人生三句话阅读答案

一、 快乐人生三句话 第一句是 太好了 。如果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微笑着面对,说声 太好了 ,这种人永远有快乐。要教孩子首先能对自己说 太好了 。其次是善待别人,对别人说声 太好了 。还要教育孩子对困难说声 太好了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卢勤有个同学在美国,孩子的学校里有中国孩子有美国孩子,一块在操场上打球。中国孩子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说:那个球怎么没进哪?还是不努力。美国孩子10个球进了1个,美国妈妈乐得鼓掌:太好了,真棒!最后充满成就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却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 第二句话是 我能行 。我能行是成功者的心态,我不行是失败者的心态。你老和孩子说 你不行 ,慢慢他就不行了。你老和孩子说 你能行 ,他就一定能行。父母满意度高,孩子成就感就强。心态决定成败,人只有赢得起输得起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第三句话是 我帮你 。要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就要教他关爱别人。孩子缺钙,那他上课就不能专心听讲;孩子从小缺碘,长大了就是大脖子。

篇二: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I卷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 。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不可理喻 体察 踩踏 B.捉摸不透 体谅 踩踏

C.捉摸不透 体察 作践 D.不可理喻 体谅 作践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当前,我国己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宏观调控思路也需要适时转变,应该把握政策定力,不能仅仅因为“速度焦虑”而踩大油门过快运行。

B.《易传》所言的“修辞立其诚”是千百年来中国立言者信守的古训,它要求立言者说真话,矢志穷究天地间的真理,批评家当然也不例外。

C.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为重建中国民间记忆,致力于家书搜集和整理工作,自2015年4月至今,近五万多份家书从海内外汇集而来。

D.天津京剧演员刘桂娟一则“点翠头面”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就猎杀翠鸟获取翠羽做京剧演员的头饰是否过于残忍,网友的回答是肯定的。

3.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 , , 。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①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③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④早的山桃也多吐莆

⑤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

⑥我现在所在的地方

A.⑤④①③⑥② B.④①⑥②⑤③ C.②④①③⑥⑤ D.⑥②④①⑤③

4.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3分)

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文学语体)

B.细菡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细菌形体虽小,体积差别也很大。(科技语体)

C.“同学们,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四(1)班李想同学在

省城折桂了!她参加作文比赛,心骛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

D.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凋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捉供林产品的作用,特制定本《森林法》。(公文语体)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做成一件事,不能光靠使用蛮力气,还必须掌握科学规律。

B.要做成一件事,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外在条件。

C.做任何事情不能自不量力,超出自己能力极限的事无法做成。

D.自己和自己闹别扭是最愚蠢的行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南楼行状

归有光

乍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次,求铭于里之长者。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略,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荻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宪卿一无所经意。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欲稍加撰次 次:编纂

B.将为子言其略 略:概况

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 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具 具:齐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愿假手于子 故内惑于郑袖

B.见邑中豪俊与俱 则与一生彘肩

C.尽以与诸父 故奋崩寄臣以大事也

D.冀少息肩,而背弃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

(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4分)

译句: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4分)

译句:

9.李南楼“以不肖为念”,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述。(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避地寒食

韩 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注】当年:壮年。息机:息灭机心。

(1)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 (4分)

(2)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分)

(3)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2)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3)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枚《阿房宫赋》)

(4)乱石穿空.惊涛柏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老子》)

(8)博学而笃志, 。(《论语·子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題,

芥子之中的灯

李敬洚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木垒。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问:菜籽沟在哪里?答:在木垒。再问:木垒有多远?人家说,不远。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

菜轩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看见“木垒书院”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芫的地上升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草木和作物。

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莱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年,贾平四就获了这个奖。有朋友问,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莱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

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伟大,辉炷宏阔,好比一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耀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绵长,有顽任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里星之火可以燎原。

菜籽沟,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收获菜籽,由此得名。佛经中,形容事物极微小,喻为“芥子”。莱籽沟,也是芥子之微。佛经中说:须你弥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指大千世界,芥子可包容大千世界。中国之灯,也在这芥子之中。古中国,很多村庄是明亮的芥子,村庆不仅是生活场域、经济聚落,也是文化保存、传承和生长的地方。

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公共生活,失去自己的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先生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刘亮程带着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个庙,那里原来有个祠。当然,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

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在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个“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一个村庄重新成为一个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一个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的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这个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回到家乡。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他写过

《一个人的村庄》,他现在正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2.作者解释“垒”的繁体字写法,与介绍“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有何关联?(4分)

13.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想起钱穆先生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2分)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6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

②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③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朱自清先生说:“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

篇三: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练习_3

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练习

第I卷(4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桑梓(zǐ) 荤菜(hún) ..

B、檄文(xí) .C、偷窃(qiè) .

不辍(chuò) .

绮丽(qǐ) 琼楼玉宇(qóng) ..和睦(mù) 扑朔迷离(sù) ..笨拙(zhuō) 节衣缩食(suō) ..

D、羼水(chàn) .

2、按所给多音字的读音组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哄:hǒng骗 起hòng一hōng 而散 B、强:勉qiǎng 倔jiàng qiǎng词夺理 C、曲:双qǔ拱桥 qǖ尺 qǚ调 D、咽:哽yè幽yàn狼吞虎yàn 3、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认劳认怨。

B、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C、你若同他拱手作辑,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D、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碗豆饭、菜饭、红薯饭,把菜籽榨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4、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它不同的是 A、你是个烂忠厚没有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B、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C、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

D、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5、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都人活泼不得(这里指态度)。 ..B、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规矩) ..

C、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务,弃到将要讨饭了。(做生意) ..D、(外祖母大人)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不停) ..

6、结合句意,用双竖线划开主谓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 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B、孔乙己自己 || 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

C、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机器人 || 能够模仿人的某些动作。 D、被老师表扬的 || 是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小朋友。 7、对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同情贫苦的人;②虽然自己不富裕;③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条件 递进 转折 转折因果 转折因果 递进 8、句中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度已失期(duo超过)B、曾益其所不能(zeng更加) ..C、扶苏已数谏故(shu屡次) .

D、委而去之(wei放弃) .

9、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事皆成 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辍耕之/垄上 10、依次与诗的上句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上句:毕竟西湖六月中 偃卧孤村不自哀 千里莺啼绿映红 夜来城外一尺雪 下句:①市南门外泥中歇 ②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④风光不与四时同⑤铁

读书体会1到3句

马冰河入梦来 ⑥映日荷花别样红⑦尚思为国戍轮台 ⑧晓驾炭车碾冰辙

A、④⑤②①B、④⑦③⑧C、⑥⑦②⑧D、③⑤④①

11、与原文(诗)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从间! B、枯藤老树昏鸦,流水小桥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陌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E、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着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 12、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高尔基《海燕》是一首散文诗,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民歌体诗。 B、《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C、《范进中举》节选自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朝小说家吴承恩。 D、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蓍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语言运用(10分)

13、北京某中学学生李伟买了8月6日K21次特快的车票,准备到上海看奶奶,要奶奶家的人到车站接他,他的电报稿应该怎样写才格式正确,语言简明无歧义?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7日K21次车抵沪接伟。 B、K21次7日抵沪接伟 C、7日K21次车抵沪,接伟。D、 6日K21次特快离京7日抵沪盼接伟。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学贵有恒,就是说,学习上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②如果不这样,就不能取得好成绩。③在人类历史上,因为不能持之以恒而最终一事无成的例子还少吗?④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度过。⑤多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⑥因此,要有所成就,必须珍惜时间。⑦不仅是居里夫人,许多成功者的经历都证明了:持之以恒是可贵的,它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

(1)有语病一句是:____(填句子的序号)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2)偏离了语段中心,应删除的一句是:(填句子的序号) (3)语意不连贯的两句是:____(填句子的序号) 15、请你仿照加点的词语,再续写出两个短语: 我们跨世纪的一代,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_______,_____,才能高速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阅读记叙文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痕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白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窍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有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6、结合句意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绽出______(2)空气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孔乙己的外貌的?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

18、对文中词语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孔乙己穿的长衫“又脏又破”,“脏”和“破”表现孔乙己的穷困不堪和好逸恶劳。 B、“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己好炫耀的穷酸相。 C、“窃”与“偷”意义相同,但“窃”是古语词,孔乙己用“窃”而不用“偷”表现了他的迂腐。 D、文中写孔乙己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写“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表现了孔乙己善良的一面,给全文的悲剧气氛涂上一抹亮色。

19、选文第一句加点词“唯一”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句意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他的寓言来。他讲得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烦。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

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________”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罗?”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竞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的思忖着。“我可不”想念。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2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略为发窘:________ 难以名状_______ ..

21、根据表达需要,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 你真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 听着,你必须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 C、 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D、 你怎么就不能从兔子身上获得一些教训呢?

22、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与“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他的寓言来”相照应的语句。

23、概括地说,保罗的爸爸认为乌龟战胜兔子的原因在于______,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每处不得超过8个字)

24、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选择理解最深刻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 儿子对听得“腻烦”了的寓言故事不再有兴趣。

B、 父亲对乌龟为什么能取胜无法给儿子一个圆满的解释。 C、 儿子死钻“牛角尖”,父亲的观念又太“正统”。

D、 儿子思维的角度和思维的方法与父亲有很大的差异。 四、阅读说明文(11分)

乍看起来,花粉似末尘埃。但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做可以看到:每一个单独的花粉是一个细小的独立细胞。它的形状真可以说是多姿多态。不同植物的花粉有不同的形状。花粉的外壁一般都有孔或沟,表层除少数是完全光滑的以外,大都有各种各样的雕花似的纹样构造。如南瓜,大红花的花粉是球形,表面有刺;荷花的花粉是长球形的,短棒状皱,表面也有花纹;落葵(广州潺菜、藤菜)的花粉是四角形的;松树的花粉是圆形的,表面光滑,在两侧还各长有一个气囊,能随风远扬。由于各种花粉的形态特征都比较固定,科学家可以根据花粉的形状物和外壁的特征来鉴别植物。有一次,科学家们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光看外表,不能决定它是属于哪一类,后来把花粉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它的形状,才把它弄明白了,原来是属于虎耳草一类的植物。

花粉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最小的花粉,直径只有四至五微米,最大的花粉也只不过150至200微米。它们虽然小,但是,由于外壁特别坚固,可以抵抗强烈的酸碱而不被破坏。有的花粉在地下埋藏了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形成了化石。这些古老的花粉,虽然生命力没有了,但形状还没有变,古生物学家找到了这些化石,就可以知道在若干万年以前,某些地方曾经有过一些什么植物,反过来,考古学家又能借助花粉化石的种类估计出地层的历史年代。

花粉还能供药用和食用。松树的花粉,中医称为松花粉,有润肺、益气、止血的功效。香蒲的花粉称蒲黄,有消炎、利尿的利用。松花粉还可以酿酒和食用。有一种用糯米粉做的点心“松花团子”,上面沾上一层花粉,爽胃可口,有一股清香,这层逗人喜爱的黄粉,就是马尾松的花粉,美洲印第安人还喜欢用玉蜀黍的花粉做菜做汤吃。花粉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和矿物质、富于营养。

25、这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概括到具体

26、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____。 27、下列表述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 不同植物的花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 B、 花粉营养丰富,可食用还可用来治疗疾病。 C、 各种花粉的外壁特别坚固,形态特征比较固定。

D、 花粉寿命很长,可以在地下埋藏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仍能存活。 28、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至”换成“或”,可不可以?为什么?答:___ 五、阅读议论文、精读与背诵(11分)

①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精读和背诵。 ②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

③宋代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他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双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了。”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和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④我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经验:想用某书中的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做笔记,那感觉就像要开门却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和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地减少了。

⑤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效果。第一,可以吸取作品的先进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____。

29、议论文的标题有的表明论题,有的表明论点,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表明___的。 3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1、选文第①段中的“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选择答案,将它(或它们)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 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丰富学识。

B、 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 C、 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D、 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32、选文第③段列举了前人有关读书的实践和论述,这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请用文中的一个短语作答。 33、选文第④段中加点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请用文中的短语作答。 答:“门”_____“钥匙”:______

34、下面是古人有关读书的论述,选择最恰当的一句为第⑤段作结,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B、 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六、阅读文言文(10分)

(一)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5、作者认为国君应该靠____来“域民”、“固国”、“威天下”。(用原文中的词语作答) 36、“失道者”的最终下场是_____,而“得道者”最终却能_____。(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二)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7、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陈涉渴望摆脱“与人佣耕”的处境?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38、“燕雀”喻_____的人,“鸿鹄”喻____的人。陈涉以“鸿鹄”自况,表明了他_____。 作文(60分)

题目:今年夏天,我____ 提示与要求:

送走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灿烂的金秋。在逝去的这个夏天里,你经历了什么难忘的事,你结识了什么有意思的人,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你的心情怎么样?请选取某一方面,将题目填写完整,写一篇600-900字的记叙文,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有适当的描写,议论和抒情。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答案

一、本题共30分1至6题每题2分,6至12题每题3分

二、本题共10分 13、B(2分) 14、(1)、⑦(1分)修改:持之以恒是可贵的,它是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1分)(2)⑥(1分)

(3)③④(2分)

15、动宾短语,意思通顺连贯(3分、每句1.5分) 三、本题共18分,

16、绽出:这里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空气:气氛。(每词1分) 17、身材、脸(或脸色、皱纹)、胡子、衣着(共2分) 18、D(2分) 19、“唯一”在这里加强了句子的语气,更强调了孔乙己的独特身份:像短衣衫――以读书人自诩,孤芳自赏,自欺欺人。(意思对即可)(2分) 20、窘:为难。(1分)名:说出。(1分)(意思对即可) 21、C(2分)

22、总是津津乐道??寓言故事。(1分)小保罗记得??叫人腻烦。(1分) 23、乌龟踏实有韧性。(1分)完全靠运气。(1分) 24、D(2分) 四、本题共11分,

25、C(2分)

26、举例子(1分)

不同植物的花粉有不同的形状,表层除少数完全光滑外大都有各种各样雕花似的纹样结构。(2分) 27、D(2分) 28、不可以。“至”说明了最小花粉的直径是4微米与5微米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如果换成“或”,就变成了花粉的直径要么是4微米,要么是5微米,这与事实不符,说明的语言也就不准确了。(3分)

五、本题共11分 29、论题(1分)

30、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选择一部分重要的著作精读和背诵。(2分) 31、ACD(3分) 32、古今中外(1分)

33、某一问题(1分)某一观点(1分) 34、C(2分) 六、本题共10分 35、“得道”(2分) 36、“亲戚叛之”(1分)“天下顺之” “战必胜”(2分) 37、“苟富贵,无相忘”(2分)

38、目光短浅(1分)有远大抱负(1分)有远大的志向(1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