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列表页

应急管理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4  分类: 管理论文 手机版

篇一:应急管理论文

从空难中来看应急管理

摘要:航空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航空运输的安全性也还不尽人意,事故频发。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空难面前,生命往往显得异常脆弱。对于空难,我们认为防微杜渐是关键。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本文将从国内外各种空难事件入手,着眼于空难的应急管理来简单分析空难的预防、应急及善后处理等。

关键词:空难 预防 应急管理 机制

1 概述

1.1空难概述

空难,指飞机等在飞行中发生故障、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灾难。指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飞机失事,并由此带来灾难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空难的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技术方面的问题,如零部件问题引起的空难;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恶劣天气飞鸟撞击等引起的空难;还有恐怖袭击等等。

1.1.1中国2000年后空难简介

1.1982年中国民航三叉戟阳朔撞山空难

2.1982年中国民航IL18广州事故

3.1983年中国民航三叉戟桂林地面撞机事故

4.1985年中国民航AN24济南复飞坠地空难

5.1988年中国西南航空IL18重庆空难

6.1989年东方航空AN24起飞意外

7.1990年厦门航空劫机空难

8.1992年通用航空YK42起飞意外

9.1992年南方航空B737阳朔撞山空难

10.1993年中国西北航空Bae146银川中断起飞意外

11.1993年中国东方航空MD82福州落地意外

12.1993年中国北方航空MD82乌鲁木齐降落意外

13.1994年中国西北航空TU154西安空难

14.1997年南方航空B737深圳空难

15.1999年中国西南航空TU154瑞安空难

16.2000年武汉航空Y7武汉空难

17.2002年中国国际航空釜山空难

18.2002年中国北方航空MD82大连坠海

19.2004年中国东方航空CRJ200包头失事

20.2010年伊春空难 【1】

1.1.2 近几年世界空难简介

1.1.2.1 2010年

1月25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83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的客机从贝鲁特起飞后不久从雷达上消失,坠入海中。救援人员已发现18名遇难者遗体。

1.1.2.2 2009年

2月12日,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通勤飞机在纽约州布法罗市附近坠毁,造成50人死亡。

5月20日,印度尼西亚军方一架载有100多名空军官兵和家属以及机组人员的大力神C—130运输机在东爪哇省玛克丹坠毁,造成至少96人死亡、15人受伤。6月1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16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的空客A330客机从巴西里约热内卢机场起飞3个半小时后,在大西洋海域上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6月30日,也门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0客机在科摩罗群岛附近坠入印度洋,机上153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除1名13岁法国少女获救外,其他人全部遇难。

7月15日,伊朗里海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在该国西北部城市加兹温附近的村庄坠毁,机上153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1.2.3 2008年

9月14日,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一架载有82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37型客机在乌拉尔山脉中部彼尔姆市附近坠毁,机上88人全部遇难。

8月24日,一架波音707型客机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马纳斯国际机场附近坠毁,导致65人死亡、22人受伤。

8月20日,西班牙航空公司一架麦道80型客机从马德里机场起飞时冲出跑道并起火,造成154人死亡、18人受伤。

6月10日,苏丹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车A310客机在喀土穆国际机场降落后起火焚烧,造成至少28人死亡,数十人仍失踪。

4月15日,刚果(金)一家私营航空公司的客机在东部城市戈马市机场附近坠毁并引发火灾,导致50多人死亡。

2月21日,委内瑞拉圣芭芭拉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安第斯山区的荒漠地带坠毁,机上43名乘客和3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1.2.4 2007年

7月17日,巴西塔姆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客机在圣保罗孔戈尼亚斯机场降落时滑出跑道,先后撞上附近的燃油站和仓库并引发大火,导致机上及地面共199人死亡。【2】

1.2空难案例介绍与分析

1.2.1 2010年8月2日伊春空难

经过:

从哈尔滨起飞的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B-3130(EMB-190)飞机正在飞往伊春的途中。 21时20分飞机由哈尔滨区域管制中心移交给伊春塔台管制室。

伊春塔台管制员与机组确认预计落地时间是21时40分。21时38分管制员向飞机发出落地

许可,机组复述“正确”,但时间到了21时40分管制员仍未接到机组落地的消息,随后飞机与塔台失去联系。

21时40分左右该架飞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坠毁,飞机上96人,42人遇难,54人受伤。

事故原因:

出事飞机还没有到达起始灯也没有到边灯,就开始落地了。飞行员在落地的时候,起码的标准、起码的规章、起码的判断都没有做到。”

三面环山的林都机场进入夏末秋初之时,晨间傍晚湿度大、多雾。在专业航空界人士看来这都属于“净空条件不好”。

24日21点后,伊春机场天气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到21点13分伊春机场发布天气预报已经不符合降落标准,当时天气能见度低于EMB190飞机允许降落能见度的300米,飞机已经不适合降落,而且预报有轻雾。气候急剧变化期间,飞行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而在飞机出事的从“2.8公里”的能见度到“1公里”的能见度变化期间,飞行员似乎并没有对地面塔台的监控和传递信息作出有效的反应

“这些细节为何没有及时传递给飞行员?为何没有及时传递到飞机上?”李家祥在会上这样责问。

机场塔台管理的问题。如果这些信息传到飞机上,飞行员就会明白当时机场是否具备降落条件,进而就会进一步采取措施。飞机在距跑道1200米处降落,2000多米处发生擦树梢,空管人员未能及时提醒,目引目送。

机长资质经历把关不严。齐全军飞EMB190也就一年多点儿,机长“经验不足、素质不过硬”是民航总局高层认为可能造成飞机失事的原因之一。

失事飞机机长齐全军是第一次飞伊春,没人带飞

伊春林都机场属新建机场,机场地处山谷交会漫滩处。因此夜航条件比较复杂。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运行安全技术部2009年8月27日印发的“关于伊春林都机场运行安全措施”文件就明确指出,“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

南航发现了这个问题,深航却没有能发现这个问题。【3】

1.2.2 1983年8月31日大韩航空公司空难

1983年8月31日傍晚,大韩航空公司KE007号航班波音747-200B型客机,执行纽约——汉城定期航班任务。KE007航班从中途机场起飞两小时以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真的开始偏离航道了。到9月1日凌晨3点,客机已经偏离了航道500公里,进入了苏联萨哈林岛(库页岛)上空。该地区是苏联海空军基地,该基地装有洲际核导弹,是苏军的绝密重地。据说苏联防空部队曾两次试图拦截该飞机,但对方没有反应。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同日凌晨3点26分,苏军歼击机向KE007连发两枚“纳布”式寻热导弹,这种时速相当于音速5倍、重达125磅的自动寻热导弹,一下子就摧毁了KE007的发动机。4分钟以后,KE007在9000米高空爆炸,机上所以人遇难。

应韩国和加拿大的请求,国际民航组织于1983年9月15日至16日在蒙特利尔举行了特别理事会,通过了谴责苏联的决议。该决议宣称,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能允许击落民用航空器。决议敦促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调查和报告该事件的内容。同时,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提出修正《芝加哥公约》及其附件。

根据决议,理事会立刻组织一个由五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到事发现场进行广泛的调查。12月5日,调查小组向理事会提出调查报告。该报告保存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档案中,没有公开发表。由于没有找到该客机的“黑匣子”,许多问题未能证实。

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研究了调查小组的报告后,于1984年3月6日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苏联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并指责苏联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理事会认为:《芝加哥公约》第一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上空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根据这条习惯国际法规则,国家具有合法权利在其领土上空限制航道,并对违反者根据本国法律予以惩罚。非私人航空器或由他国指挥的航空器闯入他国领空,构成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不过,对此违反行为的反应,并非没有国际公认的限度,国际法上的“对称性原则”和国际民航组织颁布的特别规则已被接受为拦截民用航空器的反应的习惯规则了。国家有权对威胁其安全和侵入其领空的飞机加以拦截或击落,但对于没有造成实际威胁的民用航空器予以击毁,无论如何都不符合对称性原则,而是非法的反应。【4】

1.3空难的应急管理——预防、应对与处理

1.3.1空难原因小结

通过以上我特意选择的几例的空难(发生在中国,近几年的,大家比较熟悉,事故原因各有侧重的),我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归结,来说明一下发生空难的几大原因。如有疏漏,敬请修正补充。

1.3.1.1飞机的设计问题

如泛美航空波音747因油箱混合气体温度过高,恰巧电线短路引起火花,从而油箱爆炸,飞机在空中断成两截,造成230人罹难的重大悲剧。之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局(NTSB)紧急提议,希望FAA对波音747飞机中央机翼油箱(CWT)的温度采取监控措施,以减少燃油/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可能性。

1.3.1.2飞行员的问题

如伊春空难和97南航5.8空难中飞行员在看不清跑道的状况下盲目自信下降,造成坠机。

1.3.1.3飞机保养维护问题 如包头空难中没有对飞机除冰。

1.3.1.4空管问题 气候条件等重要信息没有及时向飞行员传达,或者调度不合理。

1.3.1.5安检问题 如大连空难中居然有让旅客有纵火的机会。

1.3.1.6飞鸟撞击 老鹰、野鸭、大雁、信天翁等鹰类、雁鸭类以及部分海鸟都能利用气流,飞上万米高空,到达与飞机飞行高度一致的平流层。而在该高度,飞机飞行速度通常都在每小时500公里以上,因此“飞鸟是最可怕的,很容易就造成机毁人亡”。据权威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1万次鸟撞飞机事件。自196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由于飞鸟的撞击至少造成了78架民用飞机损失、201人丧生,250架军用飞机损失、120名飞行员丧生。目前,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

2002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飞行技术和飞行安全研讨会披露,从1989年至当时,中国民航航班共遭遇361次飞鸟撞击,鸟击频率为每10万飞行架次飞机中有2.7架遭飞鸟撞击。

据载,小鸟撞飞机的事情在春、夏、秋三季发生频率较高,且多发于飞机起飞、降落及低空、超低空飞行时。

1.3.1.7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 如强气流,雷击等。空难的应对措施

1.3.2应对空难航空工作中的一分子应该做到:

在飞机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严格把关。

培养合格的飞行员,绝不能因为航空业的过快发展而牺牲质量。在人才问题上以次充好。

对飞机做定期的维护保养。

加强空中管理。

加强安检管理,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物品的管理。

1.3.3作为一名普通乘客,我们可以做到:

1.选择一条中转最少的航空线,减少黑色13分钟的次数(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3分钟)。

2.登机后认准自己的座位与最近的应急出口的距离和路线。“应急出口”必须会打开。若头顶部有重而硬的行李必须挪至脚旁。

3.保持最稳定的安全体位:弯腰,双手握住膝盖下,把头放在膝盖上,两脚前伸紧贴地板。

4.舱内出现烟雾时,一定要使头部处于可能的最低位置,因为烟雾总是向上的,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后才呼吸,弯腰或爬行至出口。

5.当机舱“破裂减压”时要立即带上氧气面罩,并且必须带严,否则呼吸道肺泡内的氧气会被“吸出”体外。为了增加舱内的压力和氧浓度,飞机会立即下降至3000米高空以下,这时必须系紧安全带。

6.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换上救生衣。飞机下坠时,要对自己大声呼喊:“不要昏迷,要清醒!兴奋!”并竭力睁大眼睛,用这种“拼命呼喊式”的自我心理刺激避免“震昏”。

7.当飞机撞地轰响的一瞬间,要飞速解开安全带系扣,猛然冲向机舱尾部朝着外界光亮的裂口,在油箱爆炸之前逃出飞机残骸。因为飞机坠地通常是机头朝下,油箱爆炸在十几秒钟后发出,大火蔓延也需几十秒钟之后,而且总是由机头向机尾蔓延。

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约1000人,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达70万人,从这个意义讲,乘飞机也许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一旦发生飞机失事,幸存者却寥寥无几。"。空中常见的紧急情况有密封增压舱突然低落、失火或机械故障等。一般机长和乘务长会简明地向乘客宣布紧急迫降的决定,并指导乘客应采取应急处理。水上迫降时,空中小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3660~4000米,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下垂,此时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瓶。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蹲下,处于低水平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

但升降时飞机失事常十分突然,来不及向旅客发出警告,乘客应懂得飞机失事的各种预兆:

1.机身颠簸;

2.飞机急剧下降;

3.舱内出现烟雾;

4.舱外出现黑烟;

5.发动机关闭,一直伴随着的飞机轰鸣声消失;

6.在高空飞行时一声巨响,舱内尘土飞扬,这是机身破裂舱内突然减压。

2 预防的措施和途径

2.1加强对自然因素的预测预警

篇二:应急管理论文

《应急管理》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部: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09级1班

任课教师:

二O一二年 五 月 二十八 日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问题研究

摘要:自然灾害风险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本文从自然灾害属性、特点和应急特点人手,探讨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应注重和加强的工作,分析了我国现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自然灾害 应急管理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要利益问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政治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仍的国家,20世纪初甚至被西方学者称之为“饥荒的国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灾害种类多、频度大、分布广、损失严重J。在联合国发布的2O世纪54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8个发生在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亿人民币以上。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中国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特别是在2008、2009年两个年份,先后出现了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以及持续多日的北方大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滞力。也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阻力。

二.自然灾害的属性和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管理的概念

2.1 自然灾害的属性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把突发灾难性事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水、旱、病、虫、鸟、兽、风、雹、霜冻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据此定义,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引发灾害的致灾因素是由自然现象引起的,其严重程度是由自然现象的变异程度决定的。其社会属性包括其承灾体是由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以及物质与人群的承灾能力。

2.2 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

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就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五千年的发展史曾遭受各种各样灾害的侵袭,灾种几乎囊括了世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灾害对财力、物力和人员的破坏史不绝书。据统计,仅西汉初年至鸦片战争前,导致十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死亡的大灾荒就有20次以上。早、涝、震等灾种的发生频率占总数的90%,年均死亡人数分别为14 120、1 863、1 244人。在死亡干人以上的灾害中,明代共有370次,共死亡6 274 502人;清代413次,共死亡51 351 547人,明清两代合计死亡干人以上灾害共783次,共死亡57 626 000余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依然不断危胁着我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25 000多亿元,年度损失逐年增加。据2007年公布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 000亿元。具体到农业领域,自1949年以来,除了三年灾害造成的农业生产波动异常外,无论是受灾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均呈总体上升趋势,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1949-1960年间到2001-2007年间,受灾面积的平均值从24 610千公顷增加到45 379千公顷,成灾面积从10 312千公顷增加到25 370千公顷,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到进入21世纪以来,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以及绝收面积的变异系数都呈上升态势。

表1 1949-2oo7年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面积变动情况

千公顷

注: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

2.3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台风、地震、沙尘暴、冰雹、雷电、龙卷风、低温冷害、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灾、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

70%以上。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城市气象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有的气象灾害已经明显地转变为城市危害,由对个别行业的影响发展到对整个城市社会的影响。

2.4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

应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最早产生于军事和国家安全领域,后来人们认识到将突发事件作为管理对象是卓有成效的。于是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范围被推广到社会安全的各个方面。突发事件(Contingency)指社会生活中突然、偶然发生并产生严重不利后果的事件。应急管理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前、爆发后、消亡后的整个时期内,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干预和控制,使其造成的损失最小。突发事件与应急事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突发事件在前,应急事件在后;只有出现突发事件,才会发生应急事件。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指自然现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的特殊的、不可预见的,同时可能产生严重不利后果的事件。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指针对自然灾害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完全预见突然发生的,而其后果极其严重。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灾难的缓解、准备、响应和恢复。应急管理因为其面对的是影响最强的灾害事件而应倍加重视。

尽管灾害不可避免,但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战胜灾害成可能。至少,深刻认识灾害的形成机理及演变机制,通过某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对其进行应急管理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心灵创伤。

三.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由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案例引发的思考

案例:

2008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

受灾害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时值春运高峰,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湖南段被冰雪覆盖断路,积压了大批车辆,受困者有的长达十几天;广州、杭州等地的火车站大批旅客滞留,许多旅客不得不留在当地过年。几十万子弟兵和武警战士,数十万警力,18万电力抢修人员,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都紧急行动起来。投入人员之众、物资之多,为1998年抗洪以来所仅见。

截止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 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受灾较为严重。

由该案例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一个统一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无论是雪灾还是洪灾,其中最重要的是气象预警。此次南方雪灾之前,我国的气象预报系统应该就有雪灾天气的预警,早就应该在雪情造成灾害前期,通报可能出现的灾情,让各地区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做到有各无患,?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门规定了突发事件的检测与预警制度,该法第42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当然灾情的提前预警需要很多的部门的配合以及统一的系统数据分析。

2. 一些地方政府应急反应速度滞后

人们本来有理由期望,经历过1998年的抗洪救灾和2003年的“非典”,政府的救灾应急能力应当有所提高。但事实是,相关应急预案似乎没有及时启动,不少应急管理机构在灾情出现几十个小时后还不能掌握基本情况,灾害现场几乎没有什么公共服务。比如,数万人聚集火车站几天,政府除了维持治安之外,没有及时采取什么有效的疏散、救济措施。这与地

应急管理论文

方政府长期以来仅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政府官员政绩的畸形政绩观有很大的关系。

3. 有关部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无论是灾害预警还是灾害的应急处置都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有效沟通、精诚合作。?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将“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规定为“工作原则”之一,并专门规定了“灾害信息共享”。但是在灾情初发之时,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却做不到自主而灵活地快速应对、相互积极配合,从而尽可能减少民众之苦,只有等到中央或上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才能快速行动起来。此外,此次冰雪灾害还暴露出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气象信息未能对电力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4. 社会的自我救助体系过于幼稚软弱

遇到突发事件时,中国政府的社会组织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是强大的,中国渡过和战胜过1998年洪水、2003年“非典”等多次大的危机。但是政府强大的能力后面,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的弱小。目前,我们的救灾抗灾方式仍处在“强政府~弱社会”模式之下,只有白上而下的政府纵坐标,而缺乏自左向右的民问横坐标,无法形成更加有效的救灾网络。由于组织资源匮乏,社会日常必要的民间救助活动就无人承担。一旦遭遇严重灾害,这种匮乏的严重后果就暴露无遗。在发生较大灾害时,通常会有一些热心机构,尤其是新闻媒体发起组织捐赠、救助活动。但这类活动都是临时的,组织者虽很热心,却缺乏必要的专业技巧。由于临时凑成,其信誉也容易遭到怀疑。

5. 民众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

在这次冰雪灾害中, 由于民众应对自然灾难的自救和抵御能力不强, 增加了政府的应

篇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文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

非煤矿山是一个高危行业,当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在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在宝贵的生命与社会责任面前,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深层次思考。

1.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矿山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矿山企业的安全。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矿山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隐患落实、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

2.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

内容。

矿山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车间、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矿山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通过紧急避险“六大系统” 的建设,将大力完善矿山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矿山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1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制订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规范矿山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2.2编制多少应急预案才能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矿山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应当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各种事故、灾难的发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又要与自身的应急能力相适应,这就要结合矿山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编制的数

量。

2.3矿山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3.加强预案编制,增强应急管理

对于任何生产工作,常规工作靠规范,突发性事件靠预案—应急机制。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一、预案编制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二、要把预案编制列入工作质量考核范围;三、要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进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要充分借鉴同行业兄弟单位事故教训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是我们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最后要进行危险源及风险分析评估,在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

据。经过以上程序后,确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难,并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

4.应急管理的推行

在矿山企业推行应急管理,要建立三个保障体系,即组织体系、目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就是要确立各层面的负责人,能担当起自主管理领导岗位,在工作中要提高管理意识,注重工作成效;同时要推进各项工作管理标准化。目标体系就是指在整个应急管理中、工作的推进中将要实现或达到的目标。考评体系就是要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评方法、考评内容,注意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推行应急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这样的风险管理应该是集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公关四位一体的体系。在矿山企业推行应急管理中,人员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对人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人才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安全工作水平,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5.应急管理在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优势

矿山企业推行应急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是减少事故频发、提高安全管控水平的有效举措。推行

应急管理的优势在于:一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体现全员管安全、全员保安全的人本思想,形成企业安全、人人有责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企业的安全基础创建;二是在紧急时刻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短管理半径,避免逐级报送、反馈的繁琐环节,利于安全管控;三是改变平时的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垂直管理模式,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渠道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马红春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

2012年11月22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