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列表页

我国自然灾害管理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9  分类: 管理论文 手机版

篇一:国际自然灾害防治的经验和借鉴 (论文)

国际自然灾害防治的经验和借鉴

程学宁

(泰山学院 旅游学院 2010级地理科学)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增加。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的多灾国家,通过积累经验和科学总结,健全完善了一套灾害防治应急运作和管理体系,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通过对国外救援管理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等归纳和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找出适合我国预防灾害和灾后重建的管理体系和有效途径。

关键字:灾害防治、公共管理、借鉴

0 前言

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损失也非常严重。中国最常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等5种,所造成的损失占损失总量的80%至90%。1949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 。提高对自然灾害防治和减灾的能力刻不容缓,积极借鉴国外救援管理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等中的有益经验,对提高我国政府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加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国外自然灾害的防治经验

下面对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在自然灾害防治和灾后公共管理中的措施和经验叙述,因自然灾害属于突发事件,本文还将对国外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体系作相应叙述。

1.1 美国

美国是北美洲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多的国家,以地震、龙卷风、飓风最为突出。 比如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火灾和地震,2006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等造成重大损失,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整合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在防灾减灾、国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慈善事业和民间组织等方面做了详细和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并就金融机构如何参与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进行了一些可行的探索和实践。

美国成立以联邦应急管理总署为中心的一体化管理指挥组织,正和各个部门中的救灾机构,其下辖的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相互合作,避免推卸责任。并且各级地方政府都还有办事处,地方上有相应的应急方案。在日常中,相应的

部门和红十字会组织合作组织培训志愿者,为救灾储备后备队伍。发挥民间力量。 事前的预防重于灾害应变;建立灾后迅速复原的能力应受重视;减灾工作应从 角度出发;灾害预警报系统必须提供足够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抗灾能力。

1.2 加拿大

加拿大面临的主要是雪灾和生物灾害,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广袤的森林 国土面积,加拿大很早就重视对防灾减灾的处理,相比之下,自然灾害对人身和生命财产的影响较小。应对自然灾害,加拿大政府划清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管理范围,并有专项预算。因国土面积广大和政府救灾力量有限,针对某些自然灾害处置的时间限制,政府还调动民间参与救灾防灾的力量,动用民间机构高效完成防灾减灾任务。如专业的救灾公司,政府并给与一定的补助。

1.3 日本

日本位于世界三大地震带之一,也是深受地震和海啸影响的国家。历史上全球发生的六级以上的地震三分之一是发生在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关东大地震达到八级,2011年3月11日仙台地震引起的海啸更是重创了福岛核电站。因此,日本十分重视对地震的预防,并对基础设施加强技术要求,是世界上最早将建筑防震广泛应用的国家。比如重视学校的安全设施建设,一是学生是立国之本,二是学校作为大型的公共场所,拥有一些在灾时作为避难所和安置点的优势。要求所有的学校建筑都有较高的抗震系数,并安排专业部门定期做检查。确保灾时起到作用。另外日本的灾害管理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日本的灾害管理现状:分研究与发展、防灾、灾害应急响应、灾后回复重建、信息和通信系统、地震灾害对策、风暴和洪水的对策、火山灾害对策和核灾害对策等

1.4俄罗斯

俄罗斯面临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沙尘、雪灾和低温冻害等。

受前苏联管理体制的影响,其灾害管理部门属国家紧急部门。以总统为核心主体、以负责国家安全战略的联邦安全会议为决策中枢, 以紧急事务部等相应部门为主力的危机管理权力结构。紧急事务部诞生于1994年, 属于执行权力机构, 是俄罗斯处理突发事件的组织核心, 直接对总统负责。该部通过总理办公室可以请求获得国防部或内务部队的支持, 拥有国际协调权及在必要时调用本地资源的权限。紧急部门管得宽,不仅负责本国内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还对恐怖活动有一定的救援职责,并负责教育国民如何应对突发危机。

1.5新加坡

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之处,并常年处在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下,新加坡主要受洪涝和高温影响。

在防灾减灾中,新加坡看重志愿者,这与其国情有关。有内政部下属的民防部队负责,而且民防部队总监一般由专家担任,在突发事件时,政府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听从指挥,提供各种支援。

1.6 德国

德国所受自然灾害类型较少,其地处西欧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主要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和高温,具有典型的西欧代表性。德国是最早从事区域规划的国家,在处置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各部门各司其职。重视普及、加强公众防灾意识,区域内各自负责,跨区域时相互协调,而所需经费主要有保险公司、红十字会、教会和慈善机构承担,政府承担相当有限。

2 对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总结经验

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处理方面,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案例,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和地理环境,以下就国际上应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做总结。

2.1 完善的综合的一体化指挥管理系统,提高管理和指挥能力。

各国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都有统一的指挥管理系统,在这个组织中突出了专业,各部门协商,统一的指令,各司其职,防止推拉扯皮,提高运转效率。一体的指挥管理系统还保证了信息的完整和畅通,减少因信息残缺而出现决策的失误。

2.2 逐步升级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地方的自主权。

一般发生在地区内的有地方政府负责,中央政府不干预,如在资金、技术和人员上有援助请求,需地方联络官向上级申请,中央只提供指挥意外的指导和帮助。多区域的将有地区协调,超过该范围将有中央政府负责。

2.3 详细完善的防灾法律和社区救援教育、组织

各国都分别制定了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以立法形式确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基础社区的教育、演练、培训等全民参与措施。并以民间志愿者和私人公司作为救灾的补充力量。

2.4 创新救助体制,以人为本,从教育、研究、灾害保险,到灾时救助,灾后安置、重建,减少各种损失和伤害。

3 结束语

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我国防灾和减灾,从技术和法律层面开展相关研究,外国已有不少案例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最终还是结合我国国情,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研究和工作。以专业的态度处置突发事件,较少人为因素对决策的影响,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展人工智能灾害评估和决策,结合重大工程推动防灾减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邹逸江.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J】 灾害学, 2008,

23(1): 96-101.

[2] 梁永朵,王艳,黄祖超,姜金征.国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3):130-132.

[3] 王蓉芳.加拿大自然灾害管理机制与启示 【N】 维普资讯-外国防灾减灾专栏

[4] 胡毓娟,张言树,查莎莎.论自然灾害防治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J】 国土资源导刊,2008,4:11-14.

[5]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民政部门户网站

[6] /zrzl/zrkk/content_1794.html

篇二: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发展对策探讨6千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发展对策探讨

【内容摘要】本世纪以来,不断发生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物流体系是我国防范和及时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解决途径,因此有必要快速建立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从当前我国灾害发生后救灾实践来看,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无论在效率、效果上,还是战略、技术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本文首先在阐述物流管理及应急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如指挥不协调、物资储备中心布局不科学、物资配送系统不完善等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对策,从应急物流组织协调、应急物流储备、应急物流配送和应急物流信息处理系统等方面着手,以期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促进我国经济与人们生活安全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发展

目 录

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理论.................................................................... 1

(一)自然灾害的含义和特点.................................................................................... 1

(二)应急物流概念和特点........................................................................................ 1

(三)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的比较............................................................................ 2

二、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存在的问题——以汶川地震为例............................ 2

(一)指挥协调较为混乱............................................................................................ 2

(二)物资储备中心布局不完善和储备数量不均衡................................................ 3

(三)物流配送系统不健全........................................................................................ 3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发展的对策............................................................................ 3

(一)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协调体系................................................ 3

(二)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储备体系........................................................ 4

(三) 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5

(四)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信息处理系统................................................ 6

四、结语........................................................................................................................ 6

参考文献........................................................................................................................ 8

致谢语............................................................................................................................ 8

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理论

(一)自然灾害的含义和特点

自然灾害指的是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对人类造成的损害和威胁,是人类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自然想象。我国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且灾害的种类也较繁多,包括地震、洪水、暴雨、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面沉降、干旱、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等,众多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难以估计。一般来说,自然灾害具有自身的特点:

1.不确定性。这是自然灾害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特点,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非人类力量可以阻止其发生。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仍无法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后果等作出精确的评估与预测,只能根据经验作出简单的预测。自然灾害的这一特点使得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难以估计。

2.紧迫性。这一特性是受到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影响的,自然灾害发生前的预兆时间较短,人力暂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只有当灾害发生后,相关政府部门紧急采取一系列措施,尽量控制灾后情况

3.危害性。这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特征,任何自然灾害都将产生一定的危害性,但本文说的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仅指给人类社会带来损害,否则将不属于本文说的自然灾害。

(二)应急物流概念和特点

应急物流指的是当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区情况将相当数量的救援物资根据相关顺序在一定时间内送达指定地点。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设立的,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确保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受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需求得到保障,尽力降低灾害的影响。

从应急物流的概念,可以知道其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突发性。应急物流就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公共事件而设置的物流保障活动。这是由于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决定。第二,不确定性。这也是由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只有当灾害发生后,对灾害结果预估的情况下才能大致得知对物流的需求情况。第三,紧迫性。自然灾害若发生在人口分布区,特别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救援物质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然而,自然灾害的发生通常造成交通暂时中断,救灾资源包含有

食物、水、医药用品、简单的衣物、以及通信设备等的送达变得更为迫切。第四,多主体性。应急物资的调度来源具有多样性,灾害发生后,政府会尽可能地提供物资进行救援,社会各界也会进行捐款捐物等等,因此需要政府做好调度工作,保障有限资源的合理配备。第五,弱经济性。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经济因素已从人民重点考虑的范畴内退出,应急物流保障重点在于“紧急”,物资供给基本上不受到物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行为相比,应急物流具备弱经济性。

(三)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的比较

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物流与应急物流比较来看,具有以下区别:第一,从流体来看,一般物流为一般性流体,其来源可能较为单一;而应急物流的流体来源较为复杂,具体特指灾后的保障物资。第二,从载体来看,一般物流存在固定的场所、设施、设备等 场所、设施、设备等载体,而应急物流的载体既有机动的也有固定的。第三,从流向来看,一般物流通常情况下可以确定,而应急物流在灾害发生前较难确定。第四,从流速来看,一般物流的流速总体完成时间较为稳定,而应急物流总体完成时间不够稳定。第五,从流量来看,一般物流完成数量较为稳定,而应急物流由于灾后保障物资需求量较大,流量不均衡。第六,从流程上来看,一般物流流程基本可以确定,满足物流合理化的需求,而应急物流可能受到路径等方面的阻碍而发生改变。

二、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存在的问题——以汶川地震为例

(一)指挥协调较为混乱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从目前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现状来看,我国应急物流没有相对完善的常设部门来管辖。如在我国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就是由由国家各级政府进行临时性的协调指挥,部门和人员都是临时性和非专业化的,导致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的指挥协调混乱。没有一个专责、常设的应急物流部门以及员工来处理灾后物流的管理工作,导致救援力量难以迅速集中,指挥效果不佳,不利于灾后事情的处理和减灾措施的采取。地震救援工作中指挥权分散使得整体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令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明显,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信息共享缺乏系统性,导致致应急物流的救援工作效率较低。可见,指挥协调较为混乱在2008年的坟川大地震由于这一弊端产生的危害非常明显,无论是应急物流的流量、流向、流程缺乏应有的条理性,还是救援人员的配备和救援志愿

者的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的救援志愿者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灾区交通运输的压力,严重时更影响了专业救助人员的救援效率,这都与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指挥协调较为混乱紧密相关。

(二)物资储备中心布局不完善和储备数量不均衡

我国当前中央应急物流储备主要布局在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储备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仅在成都和西安设立了储备区。这种物资储备中心布局不均衡的情况将使得储备较弱的受灾地区的救援工作延缓,不利于我国应急运作体系的总体完善。而在目前我国十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仅仅只有天津、沈阳、武汉三个物资储备中心的物资储备数量相对充裕,其他的七个储备中心的物资都较小,而帐篷的储量是最少的。但是一旦自然灾害发僧,帐篷的需求缺失最为迫切的物质主义。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造成约四百万处房屋倒塌,而在救灾进行48小时后,所有自然灾害物质储备中心的帐篷仅仅有15万,无法满足这与坟川灾区的需求是有所差距的,并不能够完全满足汶川地区对于帐篷的需求。从国家的救灾物资储备库设立伊始就遭到各界广泛的争议,在物资储备中仍然停留在帐篷、棉被、棉衣、消毒剂、以及灾设备等方面,品种较为单一。一旦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物质储备难以满足灾区需求,这一问题必须得到尽快完善与解决。

(三)物流配送系统不健全

从我国今年情况来看,自然灾害突发时,大多会动用国家军队进行救灾、救援工作,而这与国外发达国家利用专业化应急物流体系来解决救灾物资相比来说差距较为明显。2008年汶川地震,政府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国家军队开发灾区进行救援,物资配送也多依靠军队进行配置。然而,由于我国的物资运输队伍与运输设备还不是很完善,运力不足的到现象在灾区救助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无论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还是在近几年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对于设备的选择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与要求,缺乏统一的规划,身边有什么就用什么设备运输。我国在应急物流的运输方式上条块分割现象明显,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力衔接,不利于提升物流配送的整体效率,不能确保应急物资快速达到再去。因此,仅仅依赖各级政府以及国家军队来实现应急物流的运输配送工作还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物流配送体系。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协调体系

篇三:自然灾害论文

自然灾害——泥石流

一. 泥石流的定义和种类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二.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三.泥石流发生时间规律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如下三个规律:

(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3)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四.泥石流分布特点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我国自然灾害管理论文)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五.泥石流活动强度因素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六.泥石流类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自龙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七.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lO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八.泥石流减轻或避防的工程措施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一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九.泥石流的预报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十.典型案例

1、2002-02-17 10:23:23 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 7人死亡多人受伤

2、 2002-06-17 15:11:43 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 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3、 2002-08-19 14:45:06 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 3000多人参与抢险

4、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

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

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泥石流自救:1.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2.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3.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边上的树木

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1.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处的安全高地;2.河谷两岸的山坡高处

野外露营时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

1. 露营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2.平整的高地不失为夜晚露宿的好地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班王 杰070104243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