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含义 > 列表页

雨巷,意象的含义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9  分类: 含义 手机版

篇一:雨巷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说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学情

《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

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

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

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

五、说教学难点

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对诗歌的鉴赏没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读要合理,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

六、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的诗歌需要美的心境来欣赏,更需要一颗好奇心牵引着去求索。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 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吗?

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 ①、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③、使用排比。

④、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2、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同学们在与录音朗诵的对比中,思考:该用什么语调去读? 明确:幽怨、低沉、伤感、惆怅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哪些地方体现出这种感情呢?请学生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明确: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这些都是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朗读指导:语速舒缓,注意停顿,带感情的词要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来。

(三)深入探究

1、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

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又是怎样的?

诗学,其实是诗画不分的,真正的欣赏需要视听嗅味触觉在想象中融为一体。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品味,并让本来朦胧难以琢磨的诗歌有了切入口。

归纳学生发言,总结诗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绍和拓展。诗歌是通过客观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来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什么样的景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就得用相应的景象来抒发。所以诗歌的意象是解读诗人感情的客观景象。

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换意象的方法来把握。举例: 姑娘 ——少女 、 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腊梅等 、油纸伞——小花伞 、 梦——雾。让学生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负载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长、古老、灰暗、迷离、朦胧的,它蕴含着诗人的彷徨、失望、忧愁、等暗淡的情绪,而小路是曲折、遥远、清晰的,它负载着一种思念、飘荡、怀远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诗词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荷花是粉红或洁白的,给人的感觉是清高脱俗,美丽自赏。

再有油纸伞,做工是精细古老的,颜色是古铜色,所以给人的情绪是怀旧,思念,伤感。而小花伞则是新朝的,现代的,颜色是鲜亮明丽的。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国古诗中常见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绍,给同学们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诗句,并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诗歌的意象分析法。

2、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

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呢?

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在熟悉了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学生达到了探究作品思想内涵的认知高度。在这一环节中,还是在诵读中贯彻“自(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雨巷,意象的含义)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不是把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做给了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时,也是对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师也能收获一些意外的观点。

在同学们讨论之后,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再次讨论,品评先前讨论的观点,回味开始时对诗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这首诗很可能就有了前后不同的两种或多种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审美体验,应该说收获甚丰!

最后,将“多家之言”展示出来,加以总结。

反复的讨论的目的,不是只要一个结果;要的,是讨论中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学生本课学的怎么样,理解的程度有多深,会不会欣赏,懂不懂品诗,在这个环节中都可以检查出来。

(四)结束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但我们不能为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同学们可以课下再深入地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阅读一下戴望舒的其他诗作。学习他高洁的审美情趣,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怀。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再次聆听配乐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范例

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轻柔缠绵的歌曲。“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

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篇二:《雨巷》教案

一、课题:《雨巷》

二、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感知诗歌意象及其象征意义;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交流与讨论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诵品鉴,从作品进入作者精神世界,体会 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 统诗歌中的意象情结。

2. 难点: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思想情感。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番美。

(二)整体感知 (7分钟)(诵读法)

1. 集体朗读,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请同学一起带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读完全诗,同学们的感情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怨的)

③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低沉、幽怨)

2. 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诵,把握诗歌节奏和低沉的感情基调。

3.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1)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 语表现诗人孤寂、迷惘的心情。

(2)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姑娘”像“我”一样迷惘、彷徨。

(3)在描写“雨巷”时,用了“悠长”“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6分钟)

1. 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中国象征主义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2. 写作背景:《雨巷》产生于1927年的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 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戴 望舒因曾参加进步运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 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

3. 《雨巷》创作时诗人的经历:

(1)时代的忧郁(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作者因革命理想幻灭而迷茫、痛苦)

(2)性格的忧郁(曾患天花,脸上留有疤痕,常被人取笑,性格敏感沉郁)

(3)爱情的忧郁(匿居松江期间,爱上一个姑娘,因自卑而爱情失败)

(四)内容理解,把握意象和象征意义(21分钟)(交流与讨论法)

1. 快速浏览全诗,找出本诗写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②丁香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篱墙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2. 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要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是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 的,它的花形很特别,是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 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而且丁香花期很短,所以丁 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

3. 请同学们看到课后练习第四题,了解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意义。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 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璟的《浣溪沙》把“丁香”同雨中的 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反 衬丁香的愁;王十朋的《点绛唇》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 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

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 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 情基调相符合。

4. 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 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雨巷 ①当时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诗人人生际遇的低谷。

“我” ①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②一个苦闷的、人生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③一个失恋者形象,可理解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 后仍苦苦追寻的执着情感。

“丁香姑娘”①象征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寻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②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③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

④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主题 ①整首诗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之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和迷茫。

②整首诗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美好理想追寻的心历路程。

总结:任何诗歌的欣赏都离不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背景 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这首诗理解为委婉的 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分钟)

1. 叶圣陶先生曾盛赞这首诗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1)读起来有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

(2)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1)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2)全诗从头到尾没有换韵,每节共六行,每节押ang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 “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3)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

(六)小结新课 (1分钟)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戴望舒的《雨巷》,在理解的过程中,同学们要重点 把握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以及诗歌的几个重点意象和其象征意义,学习戴望舒高 洁的审美情趣,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怀。

(七)布置作业 (1分钟)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附: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感情基调:低沉幽怨 雨巷—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音乐美:1.首尾呼应 意丁香姑娘—美好理想、朦胧希望

2.一韵到底 “我”—孤独彳亍的彷徨者

3.语言反复 象 油纸伞

篱墙

太息一般的眼光

篇三: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主备人 吴小云 审核人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 (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

)之中,戴望舒因曾

学生找出文中2.学生自主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

彷徨(páng huáng) 朗读诗歌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惆怅(chóu chàng) 3.播放带背学生看课文,聆

朗诵带整体感 景音乐的朗 同学们,听完这首诗歌朗诵你们交流听完朗诵诵 这首诗歌美么?美在哪里? (意境美、意象美、音节美)预想: 文字、声音 预想: 声音、文字

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提预想: 4.再读课文 学生找出诗歌中

(学生读)1) 诗歌是用形象来创建意境表生相互讨论找的意象,教师请一个

达情感的,读完本诗你看到 同学描绘自己看到 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是哪几的雨巷。

个意象组成的这幅画面?(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后,划出意生品读重点句预想: 象所在的位置,让学生朗读这些学生品读句子,请 句子体会意象的含义 学生回答提问,了解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 并引导学生准确理 ,偶尔有人匆匆走过,意境解意象的含义。

,徘徊.

怀旧的感觉。

3)文中反复出现的丁香姑娘,作生思考作者含预想: 者为什么想逢着一位丁香一,回答教师提学生回答问题,并,在教师引导能在教师引导下理一样的,而不是别的花呢? 解作者用意。 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 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 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 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 去的。 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 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 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 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 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 结雨中愁”等等。

4)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写的是丁生找出文中描预想:

香姑娘,那么丁香姑娘是个什丁香姑娘的语学生找出语句,回

么样的人物形象呢? ,根据文章描答教师提问,并在教

(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师引导下理解体会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 丁香姑娘的人物形

婉迷茫;静默,消散) 象。

5)丁香姑娘在诗人心中是一个生在理解人物预想:

“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学生思考理解作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者对丁香姑娘的情

婉迷茫;静默,消散”的形象,者借丁香姑娘感,在教师引导下体

那么诗人对她抱有怎样的情感? 22岁,说他(沉醉于爱

2)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

《雨巷》这首诗是作者1927年夏

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

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

3)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三、课堂总

结: 预想:

学生倾听总结,学生理解了全诗,了 解了意象的含义,诗 人的情感,并有所收 获。

四、课后作)学生完成课本后的课后习题。

)课外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业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chi亍chu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