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列表页

幼儿园挫折教育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7  分类: 教育论文 手机版

篇一:论文-浅谈(幼儿)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题 目: 浅谈(幼儿)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浅谈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 摘要: 近年来,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赏识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赏识学生身上的优点的同时,是否应该不断地为他们适时地浇一瓢冷水以作警示,修正他们人生轨道,教会孩子在体验成功 的喜悦与快乐、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如何正确面对问题、错误和挫折。

关键词:赏识 挫折 教育 爱心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如今成了教育的基本原则。 眼下,每一个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教育孩子究竟采用哪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则是摆在家长面前的新课题。有人搞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人搞挫折教育、惩罚教育也同样成功了。赏识与惩罚、成功与挫折是对立面,为什么都能取得成功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肯定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

象。

近年来,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赏识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无疑是正确的。

对于学生在某个问题、某次活动或某次考试中的进步给予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欲望,与老师更好的配合,并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使得教师所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得以顺利的完成,实现了手段与目的高度统一。从这个角度来讲,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幼儿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表扬及认同。正如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将直接会影响到其成人心理素质成长发展过程,甚至会现某些心理缺陷,如:自信心不足,社交障碍、焦虑过度等。

幼儿阶段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正常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人格具有功能性特征,“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情感教育目标。

当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家长们也耳熟能详,在家庭教育中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前几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就在“赏识教育”横行天下的时候,英国赫尔大学

正努力想办法推行“挫折教育”,希望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变成“心灵上的强者”。他们的理论是:生活是艰难的,但你必须学会应对,而“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受欺负时不会自怨自艾,失败后则能卷土重来。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应该在“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中寻找一种平衡,找准最佳着力点呢?

不能把“赏识”理解为表扬,要真正把握赏识教育的精髓

赏识不是表扬,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赏识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所以说赏识和表扬是不同的概念,赏识决不仅是表扬,其内涵比表扬更丰富。真正的赏识教育,是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赏,以此激励他们前进。但是我们要注意,即使是表扬,也应该慎重。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良好行为的表扬,教师必须十分谨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形成这样的看法:完成应当完成的良好的、正确的行为,是为了得到表扬,孩子们把自己的良好行为不应视作特别了不起的行为。”因此,我在赞赏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缺点,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缺点的存在,不能用自

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赏识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

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而赏识教育提倡鼓励和表扬孩子,它认为孩子的才能是“夸”出来的。因为人人都喜欢听好话,这是人的本性。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马上给予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赏识教育还体现在尊重孩子的个性,按照孩子感兴趣的方向去培养孩子,让孩子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赏识的目的是什麽?我们为什么要赏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之所以赏识一个孩子,是因为他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表现是值得赏识的。赏识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趋理性。如果我们为了自己能在学生和家长的评议中得到一些利益而讨好学生并赏识之,这显然违背了赏识的初衷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这里有两个案例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案例一,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们不断地赏识,如果该生有较高的自醒意识,将老师的赏识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问题的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群体是未成年人,其心智是很不成熟的,如果一味的赏识优等生而不对其身上的缺点加以否定,这很可能会诱发自我膨胀,目中无人,而淡忘了对集体或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一旦自己的目标不切实际或与期望有所偏离所触发的心

幼儿园挫折教育论文

理问题,是否也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觉。

篇二:幼儿安全教育论文关于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幼儿安全教育论文关于幼儿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 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

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朴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

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

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篇三:初探挫折教育 (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初探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 祁雪莲

摘要:文章指出,目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从他们成长的经历和环境来看,产生这些问题和缺陷的原因与他们成长的环境关系密切。从这层意义上分析,认为应该对他们实行挫折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一,培养他们受挫的恢复力;二,创设和利用现实的挫折情景,磨炼其意志,培养他们的内在自信和乐观。

关键词:独生子女学生 环境 挫折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青少年问题日益严重,中小学生自杀率连年上升。故此,独生子女学生的教育应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在我看来,问题虽然出在这些独生子女身上,但根源应在教育中。我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应承担比青少年自身更多、更大和更主要的责任。而承担责任的方式就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并能革新教育。基于这种反思,提出应对独生子女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来论述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开展挫折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主要是基于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来考虑的。从这一层面上要确定:他们身上的问题和缺陷是什么,造成这些的原因如何?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及环境有无关系?这是开展挫折教育的现实依据。如果他们身上的缺陷与环境没有关系,开展挫折教育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一)独生子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及产生的原因。

1、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独生子女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忽视了其生活的精神环境,加上教育不得法,使其性格和行为特征发展欠佳。正如洛克所言:对意志进行锻炼的最恰当时机是青少年时代。我认为在这个时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对他们终生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些心理素质是适时的。那么独生子女学生身上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呢?

第一,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独生子女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虽有大人的精心呵护,但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因而需要一定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然而独生子女学生的意志力如何呢?

近年来,常有青少年自杀事件发生。北京某重点中学15岁女学生,受老师批评自杀未遂,导致终生残疾;呼和浩特市14岁中学生凯钦自杀等等。这些过早结束生命的事例数目触目惊心。另外,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做功课时,遇到电视播放好节目,你怎么办”时,选择“放下功课,看电视”的高达80%。这表明,不少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较强的自控力,没有稳定的内控机制,缺乏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

第二,责任心缺乏,常以自我为中心。调查表明,70~80%的独生子女学生缺乏力所能及的责任行为,其“挫折教育”近于空白。他们中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除了自我的存在和感受外很少想过对父母、老师、学校乃至对社会所应当承担的一份责任。凯钦等的自杀就是其例子。

第三,缺乏自立,依赖性强。由于是独生,从小就是家庭核心,受家长过多的照顾,在一项研究中,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独生子女想到的是,找家长或老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其独立性差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第四,成就动机低。独生子女生长环境优越。物质需要的最大限度满足,使他们觉得无需自己再努力,“面包会有的”。已有的调查发现,成就需要较强的孩子仅占12.8%,60%以上的独生子女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力,认知需要低,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

第五,品德发展欠佳。独生子女品德不良的比例高于同龄阶段非独生子女,其中明显表现为他们把霸道当英雄,把浪费当大方。在生活上挑吃挑穿,好逸恶劳;在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懒散随便;在性格上自私、任性、不合群。当然,须指出,这些现象毕竟是在部分独生子女中学生身上所见,且与独生无必然联系,而与家教和学校教育有相当的关系。

第六,“生在福中不知福”,幸福感缺乏。独生子女学生,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报怨父母,报怨学校,而不能将自己与一些贫困地区同龄人相比。遇到挫折,怨天尤人。由于缺乏幸福感,使他们无法乐观地面对挫折,甚至丧失信心。

以上六个方面,虽然不能穷尽独生子女学生身上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具有代表性,那么产生这些问题和缺陷的原因如何呢?

2、产生问题和缺陷的原因分析

我认为,独生子女学生所处的家庭结构、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是其问题和缺陷产生的重要原因。

首先,从家庭环境看。家庭为其子女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父母的不当教育从幼儿到青少年时,都未改变。大人们的过分照顾,导致他们到中学时仍无独立意识,独立性差,也没有养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大人们一味的给予,使他们习惯于接受,而不懂付出和责任,形成自私自利的消极心理;大人们过分宠爱和纵容,使他们感情用事,甚至任性妄为,总之,大人们的过分保护,使他们难有机会得到社会生活的锤炼,一旦进入社会就难以适应。由此可见,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几乎都可在家庭环境中找到答案。

其次,学校教育来看。长期以来,“全面发展”就流于口号形式,虽近年来素质教育呼声强烈,目前“教改”方兴未艾。然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考试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仍是教育运作的主心骨,分数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仍严重,学校仍以智育为重。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好学生”的缺陷和错误。这种教育失误使不少“好学生”骄傲自满,优越感强,而不能受任何挫

折和批评。

再次,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看。一些文化产品(如网络)使他们过早的成熟和消极的模仿。加之现实中,社会不正之风盛行,腐败枉法例子屡见不鲜,这些影响无疑给正在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向社会化进程的青少年以严重冲动和考验。这些消极的东西无时不刻“教育”引导着他们,比如,高消费引导他们盲目攀比;不正之风教他们不劳而获,等等。

二、什么是挫折教育

从以上分析可见,独生子女经历一帆风顺,成长环境优越,缺少挫折,故需实施挫折教育。

所谓的挫折教育,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培养其挫折恢复能力;创设并利用现实的挫折环境,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乐观。(注:挫折教育不等同于精神虐待或变相体罚)

三、怎样开展挫折教育

基于对以上的思考,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开展挫折教育。

(一)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1、观念变革:由“牵手”到“放手”,建成“民主型”家庭。

众多独生子女家庭是“母鸡——雏鸡”型的教养方式,家长过度保护而限制子女自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成人感渐增,在严格管束下,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反抗和不服从作为争取改善与成人不平等地位的一种手段。他们渴望成长自由,为此家长们应把成长自由还给他们。但绝非放任自流。

只有他们有了成长自由,选择自由,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父母可替代他们做些生活锁事,却无法替代他们成长。家长应给他们机会体验成长,接触现实的生活,这样当他们独自面对现实生活时,不会反差太大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1、基本措施:生活挫折教育——培养自理能力,塑造独立而果敢的性格。 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让孩子体验寒冷,体验孤独,能让孩子在承受挫折的同时激发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1)做子女的顾问和榜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2)让子女适当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培养其责任心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如他们预算家庭的一月开支等 。

(3)创设预演挫折情景,有意识地出难题。如为培养其生计能力,放学

后不煮饭,让他们自己动手,为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可让他们在假期里独自旅行等。

(二)学校挫折教育

1、观念变革:由“分数”到“个性”使学校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硅谷”。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素质教育理念中,“成绩好”不再是评价学生的至上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平衡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这种学生既经得起表扬,也能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须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一个好的教师,需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鼓励、带领并指导学生战胜困难;既关心学生学习,又关心他们的做人。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一所好学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是发展人性,提升人性和完善人格的场所。

2、基本措施:心理挫折教育——培养挫折恢复能力。

一是在学校里成立心理咨询或辅导机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

二是由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定期开展有效的心理课程,让其了解挫折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三是开展多形式挫折磨炼活动。据此可丰富他们的挫折经验,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比如日本在中小学中模拟火山,地震等,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抗挫能力。同时在这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的良好心态,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

(三)社会挫折教育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展示现实社会问题与困境;如土地沙漠化,沙尘暴,人口问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举办系列活动,如讲演、辩论、参观等,鼓励独生子女学生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家庭、学校、社会整体合一,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对于学生,教育统一、协调是人格协调发展的关键。

基本措施:“三家会诊”——家长、学校、社会三者作为他们成长环境及影响成长的作用背景,其主体承载者(家长、教师及其它)应统一认识,相互配合、合作。通过挫折教育强化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素质,共同上好这一堂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人生之课。由此,三者统一的教育方式,可使其人格协调、平衡、健康发展。

四、致谢

在此向《中国科学教育》杂志编辑部全体领导和老师表示忠心感谢!

参 考 文 献

1、林崇主编,《中学生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2、俞国良主编,《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原刊期号,:200107

3、翟天山、 杜时忠主编,《逆境教育问题初探》,书刊名, 《教育学.》卷期年月1999.4-1999.05

附:(作者简况)

祁雪莲,女,1978.2.13,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现就住于四川省迎宾大道中段科创园区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电话:13699601526,E-mail:fanshikaoziji@163.com

发稿卡

致 马玉 编辑 台鉴

现将本人的论文及有关材料通过电子邮箱以附件形式寄上,请查收。如录用,请惠寄录用通知。

作者签名:祁雪莲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