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支援枯竭的城市如何发展小组课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4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

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 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5.研究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对比法、文献法。整个过程都以实验研究为主,实验教师以常规教学为依据,以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为辅,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总结,讨论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完成本实验课题共花两年时间:(从2012年7月起至2014年7月),主要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2.7-2012.8)

1.做好课题立项、开题工作。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研究的内容,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邀请有关教研人员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建立实验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教师,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3.文献研究阶段:通过大量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去粗取精的归纳整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思路和方案。

(二)、实施阶段(从2012年9月起至2014年7月)

1、第一阶段:准备和初步探索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

确定研讨课的研究主题、方向,选定授课班级,集体整合资源备课。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尝试如何种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不断交流改进,修正实验措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2、第二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

(1)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指导人员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教师撰写有关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论文;

(3)联系实际,设计实验课例,组织成员集体备课;

(4)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组织成员听课、评课;

(5)调查研究,进行教学情况分析,查漏补缺。

(6)定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阶段总结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评价。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研究中不断回顾、反思、交流、调整,使实验策略趋向科学化、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

2.举行研讨课与观摩课的有关活动。

3.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四)、评估验收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

上交结题报告,迎接专家组的鉴定验收,通过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本实验课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中主要措施有: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在我们(罗桂庄、江赴安)提出本课题之时,为了更好地在两年内完成研究任务,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组由罗桂庄、江赴安负责,合作成员有:何建、何满莲、何广成等。他们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毕业,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和顶梁柱。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理论《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化教育科研理论。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恋上你的课》、《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等。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校交流;在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三)、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只有落实于课堂,才符合教科研一体化,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因此,课题组全体教师要把每堂探索课当成研究课,做到“心中有课题,课题有研究”。

(四)、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五)、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厚了许多,成绩也有所提高。

在第二阶段具体的做法如下:

1、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得与失,进一步调整研究的策略。

2.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了真正触及实验课题的实质,尽快探索出并掌握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技巧,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阅读这6本书:《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匡金龙主编)、《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李志主编)、《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袁振国主编)、《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晓玲)、《恋上你的课》(黄波编著)和《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陈宇卿主编),从心理学、教育学、构建学和行为学等方面去寻求理论支持。

3、“走出去,请进来”在这一年中课题组成员何建参加了在韶关举办的钱守旺数学专家做的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江赴安老师参加了韶关市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每位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要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体会与全体数学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 2013年12月10日,学校邀请了金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来我校交流,在交流中由金鸡小学邓财荣老师和我校实验课题主持人罗桂庄老师各上了一节示范课,课后双方老师进行了中肯的评课,我校数学组老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收获不少。

4、继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讨论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等。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由教师或小组长给他“开小灶”,让他尽快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5、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①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和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4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

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特别关注后进生,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培训小组长,提高其组织和领导能力。

6、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想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必不可少。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1)小组长评价组员。每周一组长从我这领到一张小组评价表,此表可用一星期。上面共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三个栏目,采用计分方式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学生一周的表现。

(2)成员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教师评价。教师除了上课外,还密切关注每个成员,特别是后进生的表现,以便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奖励方式:根据学生一月的具体表现,由教师投票和学生投票综合评出评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进步之星”和“课堂之星”若干名,发给自制精美小奖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项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附课堂学习评价表 :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得

值 分

教学思想

教 教学能力与策略 (1)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0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能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快速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体

现良好的教学导向和教学机智。教学活动设计0

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目标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水平和

心理特征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明确、

具体;可操作性强。

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准备素材,尤其

是小组长检查中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订正。方

式为:“说”、“写”、“批”、“查”、“看”等。

1、分配学习任务到小组,并提出要求。1 1 出示学习目标 教 (2分钟) 学 环 节 预习检查 (5分钟) 分组合作 5 5 1

篇二:思政课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封面

河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关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调查

所属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课题负责人

学号:

学院、专业: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类

年级、班级: 09级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指导教师:

指导研究生:

2011年 6 月 8日

关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调查

【内容摘要】今年三月,网络上突然掀起了一场名为“拯救南京梧桐树,筑起绿色长城”的活动,身为南京河海大学生的我们对这个热点话题重点关注。南京的梧桐树,对于人们而言不仅仅是普通的树木,而是老百姓生命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国梧桐是南京的标志,南京人以及喜欢南京的人大多都爱法国梧桐。因为地铁三号线的修建,大量梧桐树的砍伐与移栽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究竟是应该当权执政者秉承“活在当下”的思想、为民谋福利,建设更好的道路交通工具,方便市民的出行,还是应该保留六朝古都风貌,减少对自然人文环境的破坏?由此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博弈时,该何去何从?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关键词】南京法梧 地铁三号线 砍树 城市建设 民意

【研究成果】

一、 南京市地铁三号线对周围梧桐树生存现状产生的影响调查结

果分析

(一)南京市梧桐树生存现状

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市内的梧桐树达到了约10万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2010年,在南京地铁3号线建设中,市政府计划在沿线除市政府站和浮桥站之外的11个站点处移走600多棵树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种植的梧桐树,其余还有香樟、臭椿、高杆女贞、栾树等。2011年3月初,南京地铁3号线开始大规模动工。大行宫站附近长江路、太平北路一带有49棵梧桐被砍去枝干,移植到江宁区麒麟镇某苗圃。 实际上,这并不是南京第一次为修地铁转移梧桐,2006年,为建地铁二号线,南京就迁走了近200棵,当时政府承诺迁移后的成活率为80%,但据调查,恰恰是死亡率80%。经过这么多次的城市建设大工程,南京市的梧桐树如今的生存状况与日剧下。经历了多次战争都没有倒下的梧桐树,如今却倒在了和平年代的文明社会中。

(二)移栽后的存活率令人担忧

我们小组在南京太平南路、太平北路与中山东路的交界处看到,和以往一排梧桐树形成的靓丽风景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路的两侧已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据家住附近的南京市民介绍,这里的几十棵树是在3月9日左右被移走的。

移走的树木有没有可能再回迁?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事实上,移走后的这些梧桐树已经不再适合做行道树,继续养护后他们将选取合适的种植到市民广场。至于地铁站修建好周围的绿化,绿化部门将主要种植树龄在15年左右的树木,品种也将“因地制宜”,在听取民意的前提下,选取最合适的品种,可能是梧桐也可能是别的。

“说是移栽,其实与砍伐并无二致。”几年前,政府的建设工程也曾移走了一大批树,但这些树如今究竟在哪,是否存活,还都是一笔糊涂账。现在又要再次移栽,让人难以接受。与其他树种相比,梧桐树是比较容易存活的,但几年移栽的梧桐树成活率并不高,这与相关管理部门没有能够悉心护理有关。

二、 南京市民对梧桐树的态度及对政府修建地铁过程中移树行为

的观点态度分析

本次毛概课题实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市民随机采访等方式进行。获得了大量一手的文字采访记录、问卷调查结果、照片和录音访谈记录。以下我们将具体就问卷问题结果结合发放对象进行分析。

本次毛概实践,我们一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478份,回收率达到95.6% 。问卷发放范围主要有:地铁三号线沿线重要景点及城市基础设施处(大行宫、总统府附近 、南京图书馆、夫子庙) 及南京主要高校(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以及本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三江学院 等)

总体而言,本问卷有如下几个特点:调查对象范围广、层次多、年龄跨度大、职业种类多、问卷问题设置层层推进、问卷调查结果处理方法科学严谨等。

以下是问卷八道题目的调查结果。(问卷内容请详见附件一)

1、请问您知道南京“梧桐保卫战”事件吗?

A、十分了解B、不太了解C、不知道

第一题:A 110 B250C59

<结果分析>:由此可见,其实大多数南京市民和很多我们身边的同学对此次保护南京梧桐树的事件并不是特别了解,大家更多的只是一种围观却并不积极参与其中的态度。毕竟这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其实对于这种网络热点新闻,我们更应该抱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心态,毕竟,这是我们四年生活的城市,这是我们身边的新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可取的,抱着这样的一种积极的参与心态,才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我们这个课题提出的一个意义所在——呼吁大家关注我们身边发生的新闻,做一个有心人。

2、当您看到南京市政府作出“梧桐树为地铁让道”这个决定时,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A、地铁3号线让我出行更方便,牺牲一下梧桐树无所谓

B、修地铁也方便不到我,我其实无所谓,只不过保护梧桐的呼声高,所以我站在这边

C、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物保护,而不是修地铁对我的意义

D、漠不关心

第二题:A68B78C266D40

3、您对近期南京政府原则通过318棵树木为地铁让路的方案满意吗?

A、很满意 B、可以接受 C、不满意

第三题:A40B194C234

<结果分析>:由二三题可见,在听闻因修建地铁而导致梧桐树移栽的消息时,绝大多是对这种移栽树木的方案不满意的,毕竟以前有过因为移栽而导致树木大量死亡的先例。在问及对建设地铁“梧桐让道”的第一想法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市民联想到了我们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注意文物保护的恶性行为。其实,这类问题我们见得已经很多了,仅以南京市为例,南京的城墙为了交通建设被迫从中中断;玄武湖为了交通建设湖面面积大量减少……相信正是因为这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这类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而忽略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深恶痛绝。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这样一个课题的探讨,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这场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能够获得一种双赢的结果。

4、您认为法国梧桐对您自身和南京这座城市有什么意义?(多选)

A、美化环境

B、夏日遮阳

C、梧桐树承载着南京城市的记忆,是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

D、梧桐树表征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

E、梧桐树已经成为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题(多选):A292 B284C234D182E252

<结果分析>:通过这一题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南京人对梧桐树所怀有的深厚感情。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梧桐树本身对火炉南京的积极的降温、环境美化作用。由此也可以得

篇三: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观察日记写作方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申菊花

一、背景分析

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行为。然而提到作文,许多小学生都认为作文太难了。学生对作文的困惑,主要集中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日记是作文的基础,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若能坚持不懈地练写日记,就能提高各种能力,同时又能积累大量的素材,为作文建立一个丰富的材料仓库。但是,目前学生写日记大多比较随意,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且,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往往缺乏主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亮点经常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严重影响了日记的质量。为此,我们要通过写观察日记日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主动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积极地认识生活,记录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通过“写观察日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引领学生写真、求真、向真,挖掘和发挥日记的求真功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真人”。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实践,探索“小学生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的操作策略,探索如何“引导写真”;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寻找、发现、把握日记素材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主动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总结提炼出对日记教学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习作指导水平,更好地为作文教学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研究对象

玉溪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

2、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指导实践研究。

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日记的喜好及他们的一些要求等,教师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调查,检验本课题的效果。

行动研究法:制定详备的实施方案,通过实践不断加以修改完善。这是本课题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实验法:以玉溪小学四(2)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展开实践,检测课题的可行性

个案研究法:进行个案跟踪研究,探索有效的 指导策略。

3、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学习理论,形成明确的课题意识,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查阅文献,制定研究措施。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开展实践研究。边实践边分析反思成败得失,研究下一步的行动策略。定期进行阶段性梳理,在阶段性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检验效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6年6月)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汇编对课题进行系统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迎接专家鉴定。

四、课题研究过程

1、“小学生观察日记写作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1)查找搜集“小学生观察日记写作方法的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研究表明,写日记对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指出,将写日记与教材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拓宽知识视野、为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条件。美国的《提高写作技能》和日本的写作教材《中学国语》等书中都指出多写日记、多写感受,能促进更有效地交流。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勇卫东在著作《全国中学生好日记赏析》的序中写道:“一年写下来,笔下渐生巧;三年写下来,作文不打稿;六年写下来,文名冠高考。”

以写日记的(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支援枯竭的城市如何发展小组课题结题报告)方式进行真善美的教育也有所研究和阐述。如:近代教育家杨杏佛说:“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清夜,面对一日之过,虽无意自省,也尽自省之责矣。”尽了自省之责,也就是认识了“真我”,而后促人不断进步,起到了启迪智慧的作用。魏书生将记日记喻为道德长跑,他说:“倘若长年坚持不懈记日

记,就能使人的心灵健康、强壮、开阔。”他又说:“写日记的好处是难以尽述的。在学生的日记中,有对某一事情的看法,有对学习焦点的研究,有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审视,有对个人学习生活的总结。从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在自己的日记美育专著《成长足迹》的序中写道:“在我看来,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积累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

所以,从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层面上来看,在小学生日记的起步阶段进行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2)进行问卷调查。

在启动实施本课题研究之前,我们通过对四(2)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造成学生怕写日记,日记耗时低效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要求过高。把日记与作文等同起来,说是请学生写一则日记,其实潜意识里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文章的结构,篇幅的长短,内容立意、表现手法都以作文的标准来衡量。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去想怎样写才像是一篇“作文”?怎样才算有意义?怎样才是内容具体?如何凑足老师规定的字数等等,于是,只好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了,这样的日记当然会让学生厌恶头疼。

第二是学生没有观察事物的习惯,更谈不上恰当的观察方法。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捕捉素材的能力比较欠缺,教师适当的引导是极其必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日记的定义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兼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并启发他们写出“对这些事情的感受”。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只有当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了,知道如何去写了,他们才会有写的热情。

第三是缺乏激励。教师往往对学生日记要求过高,求全责备,缺乏应有的表扬激励,大大挫伤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之前,学生写日记的动力来自老师不断的赞赏与激励,来自同学的认可与欣赏,来自他自身的成就感愉悦感。因此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其重要。

2、“小学生观察日记写作方法”的操作策略研究

开展“小学生观察日记写作方法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策略主要分三

步走:

(1)隆重启动,讲清写观察日记的要求。

郑重地对学生宣布,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认真写观察日记。

(2)先扶后放,定时引导讲评。

教师结合时令和校内外活动,安排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写观察日记。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日记进行讲评,并请学生也参与评价。

(3)注重激励,创新评价方式。

让学生养成天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保持写日记的热情,关键在于激励。激励性原则是我们课题实施的最主要的原则。老师们充分挖掘学生日记中的闪光之处,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中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3、“小学生观察日记”的形式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比较普遍的观察日记形式,并对每种形式都进行了专项的指导,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实实在在领悟到写观察日记的窍门,品尝到写日记的乐趣。

(1)观察花草树木、动物、人物、自然现象等。

观察日记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经常性的细致观察所作的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使学生能深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2)活动日记

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时认真观察,记下参加的各种活动,参加一次记一次,并能抓住要点叙述。所以,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们每次都在活动前后加以指导,让学生写成一篇篇活动日记。如参观气象站,庆祝“六、一”、逃生演练等,活动之前会给学生介绍相关活动内容和情况,提醒用心体验,活动结束后,我们又让学生自由命题围绕活动写一篇日记。

(3)实践日记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种树种花、养小动物、生豆芽等,一面实践一面写观察日记,记下其间的点点滴滴,既丰富生活,锻炼动手能力,又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本课题研究在教学的自然常态中进行,由于教师作文教学观念由过去的注重

写作技巧指导转变到关注情感因素生成在日记写真中的积极作用,带来了其日常教学行为的变化,因而促成了师生在指导和写日记的兴趣、态度、能力、水平等方面一系列的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转变

(1)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浓了。

经过实践研究,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

(2)学生的日记内容具体生动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真切的活动体验,他们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他们敞开真心,描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状写那份滚动在内心的真实,日记闪烁着生命的光彩,日记有了感人的力量。“写真实的内容”,“抒真切的感受”,“表真挚的感情”让他们懂得写作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因而日记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学生写日记的水平高了。

通过半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喜的进步。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观察事物,投身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感受,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孩子们喜欢上了写日记,感受到了写日记的乐趣。他们对写日记越来越有信心了!”不仅乐于写日记,也愿意对伙伴的日记发表意见,进行评价。在日记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同时,学生作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学生积极向学校刊物——《育晓新声》投稿。

由于本课题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基地,营造了日记与生活的互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阅读与作文的互通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实现了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释放学生生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在扩展思维的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实践中证明,只要教师在评价时多激励,少批评,即便是同一素材,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都会有所不同,总有学生能从中提取更独到、更具个性的表达点,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师的转变

实践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研究实践,不但激发了学生写日记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