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8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邵原二中课题组

摘要: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研究意识;进行专业阅读,理论学习,让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或高级教育教学骨干,让中年教师成长经验型老师向学者型老师转变;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促成长、校本教研科学化的研究,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八个一”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年老师和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赛课活动;利于学校的优质网络资源,以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研修;鼓励老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形式的网络在线培训,让一些中青年老师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去深造学习。 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 教育科研 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

一、课题的提出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中青年教师的界定:青年教师是指由专科和本科院校毕业,刚参加工作不满五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足,需要在工作中加以提高的教师,中年教师的界定:指参加教学工作在十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提高和升华的教师。

教育科研的界定:在我国是指各级学校(主要指中小学)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 专业化: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或说(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

教师专业化:包括宏观角度上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和微观角度上的教师个体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逐步提高走向专业化的过程,又是教师这一群体为争取实现教师这一职业达到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二)、课题的提出

本校现有教职员工56名,其中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老师便占了41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成长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但也有老师却安于现状,缺乏进一步提升自我的要求,得过且过,尤其是近几年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数量,几乎占我校教师数量的70%,他们刚刚参加教育工作,他们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针对此种现状,如果不对这个群体进行很好的引导,给老师们加压发展自我的任务,创建提升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而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那么学校在同类学校中将毫无竞争力,也无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有更高的立足之地。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提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三)、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程度 尽管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首先,就量与质而言,成果多而且杂,缺乏有效的整合。许多论文一哄而上,坐而论道,泛泛而谈,论多证少,甚至有论无证,思辨性研究较多,难以产生“教育生产力”。其次,许多成果主要集中在“名师”研究上,对面广量大的普通教师(尤其是处于成长中的“成长型教师”)关注不够,尤其是农村学校,更是研究的边缘地区。

针对以前的局限,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本地区,本校,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是在实际工作中去操作探索,避免了空有理论,缺乏实际验证的问题,如若取得成果,对其他同类学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课题的研究从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出发,让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在教学中成长,在教学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成长过程,能使教师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而促使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我们课题组选择的第一类研究教师是我们学校近五年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他们都是本科毕业,但大部分老师是非师范类专业,他们的教育专业理论和技能较差,教学经验欠缺;第二类是在学校参加教育工作近十年以上的中年教师,这些教师的学历不高,大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学校毕业,但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总结,他们亟待提升成为名师。

(二)、研究目标:

在课题实践中,学校为中青年老师搭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平台,用集体的力量引导老师走上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道路。具体做到:深化中青年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引领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与模式,对学校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与经验的支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为学校与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有效的解决策略;研究教师发展性评价如何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等。

(三)、研究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提高的研究(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观看视频、演讲比赛、师德先进评选等活动,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研究意识。

2、教师自主研修(进行专业阅读,理论学习)

学校根据实际,结合教师的特点,指导教师选择教育教学经典专著和班主任专业书籍,进行批注和摘抄,要求教师书写读书心得和反思,鼓励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反思,促使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或高级教育教学骨干,让中年教师成长经验型老师向学者型老师转变。

3、校本教研科学化的研究(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研促成长)

发挥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优势,开展学科间的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组织课程标准学习、学科内老师的经验交流,进行听评课活动,积极开展“课案分析、教育叙事、案例研讨”等形式校本研修和主题研修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作为研究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导。

4、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的研究(确立个人成长目标)

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素养提升活动,以学校的“八个一”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结合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课,示范课和观摩课,中年老师和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赛课活动。给中青年老师搭建平台,开展“读书交流、说课比赛、优质案例评选、课堂教学擂台赛”等多形式的展示活动。

5、网络研修

以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学群组等网络平台,进行研修成长。充分利于学校的优质网络资源,指导中青年老师利用校园网、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学群组,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共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倡导中青年老师通过搜索在全省或全国建立本学科的交流群组,引导老师注册自己的教学博客和微博,鼓励他们进行书写教学日记,记录老师成长足迹。

6、教师培训

通过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机构对中青年老师进行实地培训。结合镇市级进行的各类教师培训,鼓励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各类的国培、省培等形式的网络在线培训,让一些中青年老师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去深造学习,把全国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学校老师中传播和发扬。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各地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篇二:通过校本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06.2.24王国人)

“通过校本研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成都市川化中学教科室 王国人

关 键 词:校本研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提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影响全局工作的紧迫性问题。为此,川化中学构建了学校层面——处室层面——年级(教研组)层面——教师个人层面的四级青年教师培训网络,力求让青年教师树立“两种精神”,增强“四种意识”,培养“六种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结合校情较为科学地界定出“校本培训”的内涵,比较准确地分解出教师专业化水平所蕴含的外延及内涵,总结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八个培训模式。应该说研究工作推动了川化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再上台阶。

“通过校本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是我校的“十五”区级课题,自2009年5月立项以来,经过3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说明

社会发展的知识化、学习化环境的形成,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全面挑战,教师研究型教学技能养成的紧迫性,教师职业优胜劣汰机制,教师专业化资格制度的实施,均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情势,有针对、有计划地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力度就显得至为重要了。

1.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来看,教育承载着先导性、全面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使教师专业化建设和培训从本质上要适应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结构的内在要求。”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上分析,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

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种终身(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结题报告)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应该放在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水平这些显性与隐性要求上。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高素质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作为新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新课程对教师在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情感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有宽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娴熟的组织与监控教学的能力,有民主、平等、文明的师生关系的经营能力,有健全的人格特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如此之高的专业发展要求,对有相当教育经历的教师尚且是个难题,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而学校教育教学现实又急需青年教师加快其专业发展进程,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在这个意义上,如何让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如何使青年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就成了目前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构无法自发生成,它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由于过份强调统一、规范、整齐划一,行政命令无法和教师任职学校的实情相结合,缺乏实践性、自主性、可操作性。其培训往往脱离校情、教情、学情,不宜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校本培训能弥补其不足,是青年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有途途径。

2.从本校实情来看,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构成比例偏大,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成长成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据笔者所知,许多学校在办学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教师队伍后备力量的建设呈现相对滞后的状况,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呈现明显的“年轻化”倾向。以我校为例,1998年我校在册教师116人,其中高级教师33人,中级教师有40人;30-40岁以上的教师有29人。到2003年初,我校具有中高级职称年满30周岁以上的教师只有40余名,而同期从师范大学新近分配至我校30岁以下的教师达70多名,占我校教师总数的60%左右。至2012年9月,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2.5岁,全校共有教师209人,其中30岁以上的教师只有96人,近几年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达113人,占去了学校教师人数6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校本培训教师工作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我校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曾对我校青年教师的状况做过一个非正式的调查。在职业道德和自我修养方面,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有离职倾向,不少青年教师支配业余时间的主要方式是打麻将、玩扑克或搞其他娱乐消遣;在知识的前瞻性方面,不少青年教师不太关心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一般只限于少量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只有少数青年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教育观念方面,青年教师虽新近从大学分配出来,但由于受教育传统和教育现实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观念实际上仍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稍微受挫,原有的较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就会受传统的冲击,走上平庸的教书匠的道路。在工作中满足于不出岔子,缺少创新;在教学业务素质方面,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把握大纲及教材的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这样以学校为基地和主体的校本培训以其独特的功能,灵活多变的方式就成为了教师持续发展的主导取向和当然选择。同时它也有利于本校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使继续教育管理落到实处,特别是有利于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个性特征强烈的教师,将会从中大获裨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培训形式体现了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有鉴于此,根据以课改定课题的研究原则,我校确立了以课题研究引路的培训工作路线,申报了《通过校本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研究》的科研课题,认真研究探索做好这项工作的路线和措施。

二、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建构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

由于该课题对我校持续发展及青年教师成长至关重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校本培训”作为提升青年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并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课题获得区教研室的立项批复后,立即投收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搭建课题组织;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统一管理、分部实施、分工协作,形成学校层面——处室层面——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个人自身研究层面的四级组织格局,构建合理有效的培训网络。

首先,课题组统一思想认识、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课题组在方案制定后,第一个工作目标就是让广大青年教师明白该课题的内涵。使其的成长有明确的目的性,避免研究实践中的盲目性。在课程设置的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同时,面对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师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进行重新整合、创造,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国际上对教师职业的定位可知,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与专业职业特征,教师需要成熟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把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放在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上,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开始,很多青年教师也包括一部分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都不明白教师专业化建设,理解不了其中的内涵,认为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能教好书,学生考好试,做好学生升学的各项工作即可,其思想认识不足导致个别青年教师对课题漠不关心。其实,教师专业化建设既是适应教育创新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职业品位的需要。它要求把教师打造成德艺双馨、个性鲜明,具有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化人士。经过统一学习,青年教师逐渐懂得校本培训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自我成长,走向成熟的必备过程。

其次,细化研究目标,明确研究重点。由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课题组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对教师专业化的蕴含范畴认识上不很统一。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解为五个部分:如下图

①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②具有宽广厚实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 ③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较强的科研意识与能力

④具有娴熟的组织与监控教学的能力 ⑤具有民主、平等、文明的师生关系的经营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希望达成这样的工作目标:要求青年教师树立“两种精神”,增强“四种意识”,培养“六种能力”。即: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智慧和创新精神;要增强奉献意识、团结意识、开拓意识和未来意识;要培养班主任工作能力、师生交流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组织指导课外活动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我们在实践中还确立了以下培训内容:青年教师如何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专业情感;青年教师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大纲指引下分析把握、开发整合教材,如何听课评课,如何从事教研工作,如何在班务工作中提高班务管理能力,从而初步具备专业能力。

三、制定有效措施,突出研究重点,达成研究目标

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遵循实践性、主体性、实效性原则,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整体推进课题研究达成研究目标。

(一)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激活教师队伍活力。

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是构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教师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因素。由于我校近三年从高等师范院校选聘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他们大多有积极的工作热情,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但受学校各种硬件条件和物质待遇方面的影响,不持久,缺乏工作主动性,缺少创新意识,

不能与时俱进,加之不少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价值取向的偏差,使其刚入工作岗位就情绪低落,怠倦工作,缺少进取心,这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内涵是不相符的。课题组认识到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首先加强师德建设,要长期分析教师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作好各类思想工作,在校本培训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师德的提高。

1.以政治素质为核心,勉励教师奉献教育事业

学校领导紧抓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不定期宣传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省教厅的教师“八不准”职业规范,从政治上确保青年教师先进性。扎实开展师德培训,每学期尹始都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文件书籍,全员参与不流于形式。鼓励青年教师学习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找榜样—析榜样—学榜样—超越榜样,努力提高青年教师道德素养。学校政教处还利用班主任例会对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进行德育训导,并鼓励相互学习与借鉴。

2.将校内制度建设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培训奉献型教师,提升教师职业理想。 我校原属企业子弟校,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曾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我身份定位不准,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培训也曾停滞不前,许多管理制度极不适应教师成长。2003年3月我校剥离到地方后,学校根据这一变化进一步完善制定了一系列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的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使得校本培训中的管理考核有章可循。如实行“导师制”,学校安排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做青年教师的导师,并签订成才合同,制订成才计划。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摸索教法,相互听课,进行切磋。又如实行“加压制”,我校规定,从青年教师一走上岗位开始,就要从严要求,从外加压,促其成才。比如要求青年教师做到“八个一”,即当好一个班主任,完成一个标准工作量,写好一手粉笔字,讲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书写一篇优秀教案,每周听评一节课,每期上好一堂合格课,写好一篇自我工作小结。又如实行“考评制”。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比武,每次均成立考评组,评定等级。激励青年教师争做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再如实行“达标制”。我校的青年教师都是本科学历,学校鼓励青年教师自修研究生学历。学校尤其要求青年教师必须继续教育达标,必须达到规定学时,努力做到学有实效。这些制度,使我校的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推进了我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另外,推选“校园十佳”、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校内工资浮动制”、“教学质量分层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查岗

篇三: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结题报告

长春市第二十八中学杨武安

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更新、更高、更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要在办学过程中抢占教育的制高点,就得牢牢抓住青年教师这主体力量,青年教师代表着学校的发展和希望,学校明日的辉煌要靠他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的培养有时代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同样刻不容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 11年7月确立了《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一课题,20 11年6月被 正式立项,本研究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周期近三年,现已完成课题的研究, 我校课题组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实验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本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在一线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65%以上,尤其是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教师占了近40%以上。因此教师越来越成为我校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和希

望。然而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和认为等因素和制约,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海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二 、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苶的开展,但一直在教育教学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落后,教育观念陈旧,信息匮乏,而导致闭关自守、墨守成规,无法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不能切合实际,领略现代教育精神,与学生形成的心理学上的代沟。且有一些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等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是教育质量无法提升,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可以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组研究的课题最终所达到的目标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素质教育局的发展,拉近农村教师同城市教师专业上的差距,缩短城乡差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加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把握课改方向,使师生之间的代沟缩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农村中小学生成长奠定基础,使农村孩子更多、更快的成才。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如何克服客观因素带来的负面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利用主观能动性及自身学科潜在的特点和优越条件来弥补不足,改变固有条件,来加快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研究重点:找准切入点,研究总结能够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高教师教育指导的实效性。

研究难点:通过课题的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业务能力、业务素质,尽快缩短农村教师与城市之间的差别,促进农村中小学更快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措施、

本课题预计三年完成,自2011.3.28——2013.10.1结题,为期三年。

课题实施步骤设计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调查阶段,参加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每人出一份调查报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提交给课题组从中确立几个问题进行分组研究。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组对问题确立后,在研究的过程中,每个月课题组所有成员,要集中汇报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解决,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校科研或绿园区科研所,帮助解决,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提交发展。

第三部分:课题结题阶段,编辑论文集和研究报告。所有课题研究的教师,无条件遵从课题组的分配及要求,并各尽其责,在研究中脚踏实地的去完成课题工作,以保障课题的正常开展和

实施。

四、 实验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的知识储备,是我们高瞻远瞩,更好地为我们课题服务。

2、立足自身学科,实施研究。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快发展。

3、及时总结,深化研究。总揭示课题中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清障碍,铺平道路,是研究的课题向纵深发展。

五、研究概况

(一)、成立领导机构,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20011年7月成立了课题领导机构、确定了研究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武安

副组长:江慧 于也为 李忠祥

(2)、课题组各学科牵头人

语文:李忠祥

数学:江慧

英语:王冰

物理:王秋菊

化学:帅月

生物:侯静

历史:刘冉

政治:于也为

地理:曹颖

小学:邢桂莲 李德春

幼儿园;李子木

(二)加强课题领导,完善课题的组织机构

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进行系统分工,组长负责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组员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层次上开展课题研究。

(三)、培养研究人员,提高课堂研究的水平

我们开展了各级各类有效教学培训、观摩、研讨活动,在校内进行了全校性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相关理论、研究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校长亲自参与培训并做专题发言,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创建我校创造型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 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由“继承型”、“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借这课题的研究,继续保持市一级科研领先地位,使学校进一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实施策略

1、加强组织管理,促使 教师管理工作制度化。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