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小学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7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学校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研读与解析

结题报告

白洛小学王耀文

白洛小学是一所边远山区学校,由原来的3所村完小合并而成,是全镇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6个,学生94人。学校教职工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人,一批教师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先进工作者。学校2015年7月确定申报区级课题《小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研读与解析》获得立项后,课题组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多时间,取得预期成果,现将三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后,课程改革随之启动。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没有教师专业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深入,也就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校以教学质量谋生存的今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实现我校“打造三园,实现四会”最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得以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站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点,从校本培训的紧迫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发展性等方面全面审视新课程下的校本培训和教学管理制度,研究出与本校具体情况相适应的校本培训方式方法。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乐趣,使我校教师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使其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扎实的专业水平、先进的教学理念、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将学习内化成教师的需要,帮助其实现生命的价值。使其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研究的内容有三:1、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研究。2、以校为本,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3、立足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在研究课堂教学效益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校本研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等。

三、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着眼于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具体实用的探究价值,因此课题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一)领导带头,全员参与

为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课题得到立项后,学校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王耀文校长亲自以教师身份参加课题组,并任领导小组组长,教导主任白志彦担任组长,以科学组教师为主要力量,要求所有教师全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要求每一位老师对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地参与,努力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

(二)脚踏实地,扎实研究

1、加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

为使全体教师能准确把握本次课题研究的内涵,我校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和研讨。全体参研教师认真学习总课题组的课题方案,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等专著,交流学习心得,努力使每个成员充分充分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与研究方法。

2、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利用市县乡联片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校与柳州市城中区结成城乡联动教研网络,在我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2 次,城里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校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永丰小学、席塬小学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在联片教研活动中锻炼教师,拓宽了我校教师的视野,为我校校本教研注入了新鲜活力。我们学校每个学期则上送2至3位教师到这两所学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交流。每个学期,校与校之间还会进行一次联合教研活动,通过先进学校的引领,使我校的教师看到这两所先进学校教师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使我校教师有了一个深刻竞争的意识。以支教教师的榜样带动我校同时,上派去学习的教师在名校的带领下,通过学习、观摩,深受渗润,还把各种先进的经验带回来供学校参考。使我校的发展又上了一迈开了一大步。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2015年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中,共有 3个参赛课件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程震的课堂实录《解决问题的策略》获一等奖。2016年组织班主任参加“知行中国”国家级培训,多人荣获优秀学员称号,2014年又组织科任教师参加教育部、财政部举办的中小学教师国;国家级培训计划。所有这些培训都使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三年来荣获县市级以上各类奖项4人次。”优秀学员。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制作等竞赛,通过参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三年来我校教师参加上述各类竞赛共计 人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 人,区级 人,市县级 人。

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培训,三年多来,我校共有 人通过学历培训获得本科毕业文凭, 人获得大专学历文凭。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我们的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和主线,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1、建立学习制度,养成学习习惯。制度创新是学校提升竞争力的保证。学校一方面要帮助教师制定符合教师个体的学习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也要把教师的学习发展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从制度上有效促进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订阅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和一些指导专业发展的书籍,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进修和提高学历学习。第三,学校还与各级教研员、兄弟学校的名师,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师学习提供人员上的智力资源。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营造“学习型”教研气氛。教研活动是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学习,教师的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在学期初计划制订阶段,认真研究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特点和目标,精心选择学习内容,为教师教研准确定位,设计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同时,在教研活动中采用“参与式”的学习方法,促使教师们在参与分享的讨论

交流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营造良好气氛。在学习型小组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把教学目标、科研目标变成具体的任务并融入每次的学习小组的研修活动中。教师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会得到较好的调动。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专业环境,以优秀教师为主体,通过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特别是在示范课和汇报课中,使年轻教师掌握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各方面的技能,从而达到迅速提高自己处理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互相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作为常态机制,能使教师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既交流了经验又使每一位教师在交流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课堂教学行为得到改善,逐步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为理论水平。学校还应组织教师观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与教育专家对话交流的机会。

3、组织有效的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取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从课题目立项以来,学校采纳课题组意见,改变以往外出学习近乎外出散心、旅游的状况,外出学习的教师带着任务,回来后要把外出学习的收获向相关教师汇报,如果是听课学习,回来至少要把外出者认为最成功的课通过克隆方式展示给本校相关老师,要写学习心得体会交给教研组,几年来我校外出学习教师写的心得体会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应以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为主线,通过名师指导专家引领,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现实成果

课题研究的最现实的成果是我校全体教师通过研究都能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研究对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表现出对教育科研的极大热情和高度的自觉性,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理念上的转变对于学校突破师资瓶颈、谋求深层次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开展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内,我校在总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十一五”课题《小学校本教研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系列课题子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方法的研究》荣获区能课题阶段研究一等奖。数学集体备课组荣获市级二等奖。我校还被评为市县优秀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和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教师专业的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教师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三年多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原来的中等水平一跃成为走在全县前列,每个学期都有近10个科目获得县教学质量奖,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频频获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全体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讲文明、懂礼貌,关爱他人,热爱集体,按时作息,生活自理能力强。学生的这样高综合素质已经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肯定,邻近乡镇甚至邻近县的家长都纷纷要求把子弟送到我校读书,当然受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我们学校只收了相当个别的外乡外县学生,这种现象表明了我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应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中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校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和积累,在很大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课研究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但研究进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我校已近十年没补充新教师,老年教师占比例较大,部分老教师对参加培训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因为有学生住校,教师工作量大,加上在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已经有所变化,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少数教师滋生了职业倦怠。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以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

2015年 8月

篇二: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与思考的思想。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此项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是:研究其内涵和特点、理念和原则、制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

首先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显示:将近3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课程资源匮乏、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不尽人意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专家的指导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需求。陈至立在2001年6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由此可见,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

课程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这就热切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就迫在眉睫。它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报告在总结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时明确提出:“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并且还指出,“违背教(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小学校本课题结题报告)师意愿”或“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2、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尤其是科组有效运作机制的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校本教研队伍的建设;

5、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专业支持与条件保障;

6、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和监控、管理机制。

研究本项目的科学意义

1.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2.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4年9月试行以来,已有3年了,2007年将全面启动新课程。对其试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切实有效、可行的途径去解决,实践和经验证明:校本教研必不可少。本课题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一探讨,并尝试提出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策略,为今后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借鉴意义。这是本文所力图实现的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应用教育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因此,它是本项目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于日常的具体教学生涯中。我们认为,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主要用于问题诊断过程和课题立项阶段的多角度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2)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的试验研究日志及教学反思录、试验课的课堂观察记录、师生互动情景的数码照片记录、教学录像片段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个案研究等。

研究实施的几个步骤:

1、筹备阶段 (2005年12月—2006年元月 ):广泛宣传,制定方案,召开开题会,教师学习,访谈,确定试点学校,初步实施等。

2. 项目实施阶段(2006年元月—2007年10月)队伍建设,科组运作,专题研讨 , 现场交流、外出学习参观,检查总结评比等。

3.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对项目进行评估,完成项目研究总报告以及成果的集结和资料的整理等。

四、 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几年来,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实验学校的各个科组和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在此期间,探索出了一套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起有效的科组运行机制,使科组活动能够具有研究和学习能力,并且成为每个教师发展的舞台;形成了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监控、管理机制;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和高效地开展。

1、规划到位。教研室从全县角度,客观分析我县教研现状,制订全县校本教研三年中期规划,提出对各实验校、各校学科组的具体要求,并设计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各校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各科组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教师主动构建个人成长历程,激发内在成长动力。教研室要求实验校全体专任教师人人制定一份详实的《个人成长计划》,此计划既是学校“教师成长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计划》是以一学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基本功等方面拟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互助伙伴,并制定达标措施。

2、组织到位。建立起以学校、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科研处负责、教研组抓落实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这个网络运行畅通。

3、制度到位。

首先,为规范各校的校本培训,教研室先后出台了《扶风县校本教研室制度建设制度汇编》小册子,内容包括: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章程、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学习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检查制度,对校本教研的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其次,各实验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从制度上

篇三:新西小学国学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结题报告

新西小学“基于国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校本课程和地方校本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这种高屋建瓴的眼光和思想,令我们振奋不已,也坚定了新西人引入国学教育的信心。

2、在国家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并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建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将有力推动和丰富、完善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教育未来10年发展的新思路。其中“办学特色”是提到的3个高频率的词语之一。个性化的学校应该是今后10年教育发展的方向。

3、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工具

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实际,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品质和卓越风格,并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果。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理念,扬长避短,进行自我设计与规划,既传承和创新了学校文化,形成了核心价值观和独特的办学风格,又充分展现了学校发展的活力与个性。

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办学主体及个性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潜在的有待开发的资源,而且可以为其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自由及创造的空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文化建构的过程。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创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其本质。任何一个组织要想实现其价值并稳定发展,必须创造与学校发展相符合的文化。

校本课程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学校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带动学

校其它工作的全面改革与发展,提炼和提升学校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实现特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炼形成的,其创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2013年,我校职代会之后,依据本校情况,共同决定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目的在于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学生“树中国魂,立报国志”,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并通过他们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引领大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自豪感,重树民族自信心。

在学校“乐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树中国魂、立报国志” 校训,确立了“乐学学千秋经典,养成成君子之德”的育人目标,明晰了“育文雅学生,立儒雅教师 ,建自主学堂,培优雅家长,创静雅校园”的特色教育之道,全力提升学校育人品味;全面打造我校国学特色,其中,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通过明确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评价诸方面的问题,逐步落实。力求在行为中改变学生的道德养成习惯,从而为形成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

5、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与国学特色相一致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国学校本教材,进而实现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国学特色的彰显。

二、课题的界定

1、校本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校本课程和地方校本课程而言的,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发手段,由。即校长、教师、校本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校本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2、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之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积极的、进取的个性的表现,一个学校的特色使之区别于别的学校。

3、我们也对我校的国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资源分析:

(1)学校拥有内涵深厚的办学底蕴

“树中国魂,立报国志”是我校的办学理念,“育文雅学生、立儒雅教师、培优雅家长、创静雅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目标。

学校笃承国学文化,文化立人,文化立校;建构国学育人体系,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线

制度、组织、校本课程、活动、环境等要素连点成面;孕育国学氛围,倾力凝聚全体师生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培养具有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等优秀品质和具备开放多元意识、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中国少年,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中国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彰显于言行的“国韵气”,让这种气度、气质、气味伴随师生终生。

(2)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活动载体

博物院社团是我校长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的一个产物。作为省级综合实践特色校。自2005年,我们便将孩子们带出校园,在超市、公园等校外开展各项实践体验活动。

从2006年开始,我们的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博物院,开始了对博物院的了解和学习。(PPT)2008年,我们将小讲解员活动拓展,用多种方式培养了更多的小讲解员,并引入了动手类的活动,如青铜器仿制、碑拓、文物泥塑等等。

2013年3月,我们正式将博物院资源引入校园,在校园内开展常规社团活动,每周进行一次,除了文化历史类的讲座以外,还增加了体验类的社团校本课程,并让学生可以依次进入社团体验活动,并依托这一社团活动开展了“博物院展示周”等校园活动。

现在,这一社团已成为我校的品牌活动,并且建立起了与博物院的长期合作机制,从相关的校本课程研发到专题活动“时光飞船”,全校已有近1000人次参与。这一国学韵味浓厚的社团已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文化与历史感。

(3)学校拥有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资源

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已成为学校校本校本课程辅助教材。学校围绕小学国学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不断挖掘出新的校本课程资源。学校借助花园、假山请名家题词,让每一处景点都充盈灵性,为每一幢楼宇命名,让每一幢楼房洋溢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整洁、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学校精选师生喜爱的名家名作,构建经典诗词为主的文化氛围,让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还着力营建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交流的文化氛围;让文化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接受教育,得到启迪;学校在每一幢楼走廊及楼梯的墙壁上都悬挂宣传牌匾,有的以学生字画作品为主、有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有的以介绍国内外著名大学为主、有的以教育专家及教育古训为主,努力让每一幅宣传展牌都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学校充分利用橱窗展示“新西之星”“年级之星”的风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

事、学会学习”;争做新西“文雅学生”。学校着力打造教室文化,每一个教室布置都优雅整洁,特色文化精彩纷呈,教室成了学生精神的家园,班级门个的班级名片从“班级名称、班级理念、班级荣誉、教师寄语”等方面使班级特色鲜明,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与国学特色教育相匹配的校本课程体系;

2、开发国学系列校本教材;

3、制定学生发展目标,以达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彰显。

(二)研究内容

1、进行学校资源分析和学生需求分析,建立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基础;

2、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3、进行国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加强我校国学特色的彰显。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评估资源,分析需求。

我们将我校的地理环境、校内文化传统、校外活动资源等进行了分析,寻找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始建于1984年,得天独厚,汲取汾水之地灵,乃塑人杰,积淀迎泽之阳刚,以扬正气。占地面积8371平方米,是一所四轨制学校。现有24个班,1100余名学生,70余名教职工。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优良,师资一流,质量过硬,教果丰蕴,声隆四听。近年来,更以“一切为学生好”,凭国学教育为统领,自主学堂促提升,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踏上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新征程。

2013年,我们在组织职代会时,精心设计了一份有关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问卷。通过答复释疑、真诚的面对面“大谈心”,全体教职工对学校有了全面的审视:老师们扎实的态度,敬业吃苦的精神;生源较好,家长大多学历高,家庭氛围好。但是,一些现象也慢慢显现了出来:虽然家长们的希望迫切,教师们的知识储备也很高,但是孩子们在行为习惯上的欠缺,成为校园里不可忽视的现象,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个“校园不文明现象”的收集,(见资料),用相机把孩子们的不文明现象拍下来,孩子们在植物园的石头上胡写乱画、在笑脸墙同学的脸上随

意破坏,在上操队伍中随意的打闹,在课间活动时在地下摸爬滚打的举动更让我们感觉到了对校园氛围养成的迫切需求。

我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外资源就是——山西博物院。我校的博物院社团是我校长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的一个产物。自2005年,我们便将孩子们带出校园,在超市、公园等校外开展各项实践体验活动。2013年3月,我们正式将博物院资源引入校园,在校园内开展常规社团活动,每周进行一次,除了文化历史类的讲座以外,还增加了体验类的社团课程,并让学生可以依次进入社团体验活动,并依托这一社团活动开展了“博物院展示周”等校园活动。现在,这一社团已成为我校的品牌活动,并且建立起了与博物院的长期合作机制,从相关的课程研发到专题活动“时光飞船”,全校已有近1000人次参与。这一国学韵味浓厚的社团已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文化与历史感。

这些资源都为我校开展国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源。

2、制定规划,构建体系。

课题组成立后,首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明晰了我校的国学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 国学特色必修课校本教材,其中包括: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尚礼》、《善学》、《笃行》,以及相配套的《新西小学养成教育手册》;

②国学特色社团,这一社团继续发挥它历史性强、文化性强的特点,打造博物院社团的多种特色活动;

③国学特色活动课程:其中以“四礼”为主要活动,包括一年级的“开笔礼”、三年级的“拜师礼”、五年级的“成长礼”以及六年级的“毕业礼”,与此同时付诸于常规小活动,如每周三下午的教师“国学小讲堂”,学生每周三的“小小百家讲坛”,每周一、三、四下午在国学动态展示区的展示活动以及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等,在这些活动中都要体现出国学的教育特色。

④国学特色校园环境建设,这也是国学特色教育的隐性课程。其中包括校园的建设和教学楼内国学文化的设计,其中包括有:圆弧动态国学文化展示区、楼道文化展示区、图书角展示区以及科技展示区;

3、编制纲要,开发教材。

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新西小学国学特色教材纲要》,组建课题团队,编制第一套国学特色校本教材——《尚礼》,并编制配套使用的低年级《新西小学养成教育手册》。

4、课程实施,全面建设。

根据编订好的第一本国学校本教材,开展相应的授课和讲解活动,设立国学课,进行教材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