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基地陶艺课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1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郑德荣 主报告执笔者: 杨宗斌

课题组其它成员: 黄富阳 张瑛黄益群

一、生产型实训基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在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施行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而实训教学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学校与企业相分离、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懂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训设施不足、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成本高、实训模式落后。2006年7月21日,周济部长在出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可见,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现有的实训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2.研究意义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课题组认为职业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具有很深的意义。

(1)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可以降低办学成本。

发挥近几年省级实训基地资金投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施优势,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开发和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与企业合作,选取合理的市场产品与学生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探索一种既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学校技能训练成本,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树立质量意识,实现了“三赢”实训教学模式,具有现实的意义。

(2)生产型实训基地更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

生产型实训基地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企业的产品融入到实训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全真市场下的实训,不仅可以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检测,这样可以较快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3)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职业精神在现代企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员工的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早已不再局限在职业技能上,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部门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学生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实训,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

(4)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专家可以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课程实施方案及教学计划,特别是实训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以及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制定等。学校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生产型实训的指导,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二、生产型实训基地研究的过程和目标

1.研究过程

(1)课题组开展调研活动。

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调研一些企业和考察省内外典范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主要过程如下:

(2)课题组与机械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起研究制订生产岗位上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都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的,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机械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内外行业专家组成,特别是

我们请到了浙江红五环机械有限公司苏勇强董事长,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周兆忠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实训中心主任黄云峰副教授为我们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在讨论机械类专业人群人才培养方案时,这些行业专家对要建设高水平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研究目标

(1)深入本地企业调查分析,选取合适的零部件,开发《基于产品加工的训练教程》,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模式,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课程改革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有效途径。

(2)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实训基地每年节省实训耗材6万元,为企业配套加工实现年产值30万元,利润18万元。

(3)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和完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管理体系,倡导“6S”管理体制,提高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技术水平,建立和形成“校厂一体、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使我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利用自身师资、设备、技术、场地等优势,对接当地支柱产业,为衢州市企业技术改造,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

三、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在“十一五”期间,以国家级实训基地为平台,将基地建成为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工种培养培训的摇篮;将实训基地建成为集传统加工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实践教学、多工种技能培训、证书考核、技术推广、师资培训、教、产、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机械加工的实训基地。

1.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划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形成“以CAD/CAM为主线,以培养数控车、铣工为龙头,以加工中心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鲜明特色;走产学结合的路子,继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先进制造业实用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及规划

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专业理论与技能过硬、团结协作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按照学校师资队伍规划,机械专业在3年内将通过引进或在职培养研究生专业教师,引进专兼职有企

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以派出去参与企业实践、参加行业培训学习、进修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现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3.2009年-2012年实训基地的建设计划

(1)建成模具加工车间(加工中心5台、数控铣床10台、磨床3台、线切割机床1台、车削中心1台);完善了普通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又添置了16台6140普车、普通铣床15台、电焊设施20套);建成了矿山风动机械装配车间;建成一个CAD/CAM机房。

(2)建设三号生产型实训楼。配置3台加工中心,5台数控车床;建设创新设计与快速制造实训车间;建设数控机床维修实训车间。

(3)整合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将实训基地分为5个模块,11个车间组成。

4.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实训模式

实训模式按三段式模式进行实训:

第一阶段 基础技能训练

(1)将实训教学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八点和下午一点由实训指导教师准时组织学生列队点名、报数,强调文明实训、安全第一,树立实践教学严肃性;安排三组学生分别负责执勤、检查;规范学生在实训期间的站位,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严格规范学生工、量具的摆放,实行定置管理,每天实训结束学生必须擦干净机床、打扫卫生,培养学生职业文化、职业道德,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2)教学实现四到位。一是讲(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基地陶艺课结题报告)解到位。初期机床实训操作的依据是教师给定的图纸,虽然实训前学生已经学过机械制图,但是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把图上的所有尺寸、形位公差的含义讲解清楚。除了讲解图样外,还要讲清楚机床操作的工艺过程及注意事项。二是示范到位。

每一个动作实训教师都要演示一遍而且要非常到位,让学生可模仿到专业的技能水准。师傅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做到教师嘴到,学生眼到、心到。三是分析到位。实训教学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讲解零件的尺寸及加工方法,同时也必须指导学生分析零件加工的其它工艺方法及各种精度要求。四是操作到位。让学生在认识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加工零件,每一个动作要领必须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教师要在学生实训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不规范的动作。

第二阶段生产技能训练

(1)利用基地,实现实训过程的生产化。与当地企业合作,深入企业,选择了100多种产品与学生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可根据产品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不同的产品,或将某种产品分成不同难度等级的部件或半成品,将不同“生产能力”的学生组成不同生产模块,并将其动态组合成生产“流水线”,完成整个产品的加工。实训过程中要跟踪每一个学生,对其加工的每个工件、产品(包括产品的各个部件或半成品)都要随时按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打分,并不断反馈,调控产品加工质量。对学生在整个班组生产过程中团结协作、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也要认真考核,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便于分析学生技能形成情况,评价实习教学效果。

(2)引入企业,实现实训过程的生产化。通过引进企业,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设备,建立一种生产由企业管理,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员工培训。2008年9月,学校引进杭州声源电子有限公司,企业投入了近200多万元生产设备,建立250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基地,实现生产实训一体化的教学。

第三阶段 创业创新能力训练

为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推动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把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形成创新技能、创业能力的重要形式,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创业能力。

(1)校内深化和完善“目标分解――专业月赛――技能达标----创业创新”教学模式,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2)在全校营造气氛,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创业创新比赛,开展各类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制定个人创业计划。

(3)建立创业工作室。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公司中设有“董事会”、“虚拟CEO”来负责组织、管理“虚拟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4)加强与校友、企业家的联系,增加互动环节,以校友、企业家的经验指导在校同学。

篇二: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陶艺欣赏课部分

通过陶艺欣赏课,让我对陶和瓷的历史与其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距今8000—9000年前,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新时期时代的彩陶。而夏商周时期“釉”的出现,实现了陶的第一次飞跃。接着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春早,越窑的青瓷,我们称为原始瓷,粘土里有丰富的Fe2O3(牙垢黄)。直至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瓷器的第二次飞跃是在宋代五大名窑。到了元明代,景德镇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枝独秀,到了清代,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胚,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从大体上来说,中国的陶瓷的艺术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秉承着中国人的民族特点,而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了上层阶级的喜好,使得陶瓷得以延续与发展。但可惜的是,大多数欣赏者和收藏者没要达到作者的高度,并没有更好的了解作者的艺术。因为陶瓷与当时的时代政治与经济的面貌和社会风尚紧密相连,朝代的更迭引起了陶瓷种类的层出不穷。不够总之陶瓷的制作室因技艺而得道,因艺术而得以传承,技艺融合,相得益彰。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关于彩陶的起源,得益于原始村落的出现,加之人们需要对剩余的食品保留以及饮食质量的提升。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泥土和火有了熟练的认知,为彩陶的胚体的制作以及彩陶的彩绘和烧制(MN的纯度越高颜色越黑)

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有开创了大量有特点的形制,不仅质朴单纯,而且以彩绘为装饰,启发了人类对二维空间的艺术的开拓,第一副绘画既然出现在彩陶上,而且彩陶的出现远远在西方绘画史的前面,所以中国彩陶是绘画的鼻祖说来也不为过。

彩陶反映着精神元素: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其原因在于1,以前人们的观念逐步复杂而细腻,野蛮的本能的成分不断的减少。2,才会逐步激发了人们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3,当时社会分工不同而导致的。

一,仰韶文化

特点是:1,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理表示人面或者动物。2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二,马家窑文化

特点是:1,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旋窝线条变化。2,风格流畅,繁杂而不失秩序。3,物体刻画简单但形象。(鲵鱼对环境十分敏感,只要它存在,表示水分很干净,菱格纹彩陶双耳壶,装粮食,上面是娃纹,因为其为益虫)

三,大汶口文化

特点是:1,绘画精细,构图严谨。2,色彩对比强烈。

关于秦汉陶俑

佣的称谓取决于使用木制或陶制人或物的雕塑作品,以替代人和实物的殉葬品。当时人们崇尚“事死如事生”的殉葬制度,由于战乱,社会有效人口迅速降低。

关于秦俑

秦兵马俑的构造:一号坑是战车和步兵的混合,二号坑是弩兵骑兵和战车穿

插组成,三是统领,一二的统领指挥部。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真实的反映秦汉近卫军征战时军阵的布置。

兵马俑的特点是:1,高度的写实,对人物的面部特征的刻画尤为重视。2,巨大广博,细致精细。3.规模宏伟,整容严整,形体伟岸,数量十分的巨大。4,造型有一定的类型化,分为很几个阶级和种类。

原因在于:1,整个兵马俑重在表现整体的强大气势,讲究整齐划一,个性服从于统一的整体.2秦兵马俑更多要表现气势磅礴的造型艺术以及布局。3,体现秦国一统天下的强大声威和秦人崇尚高大雄阔之美的一代审美风范。

关于汉俑

汉俑的发展:汉代替了秦朝而成立,立国存世有四百多年之久,秉承秦朝的治国,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日益巩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特点:1,体量小,数量大,分布广。2,取大势,去繁缛,强调整体,注重概括。3题材多,内容丰富。

西汉人物俑:身体都显得高大,颇有“硕人其欣”的古风,动态一般小,神情十分的朴实,但俑的反映面不宽。

东汉人物俑:1,一般只注重外形表现,不注重细节的轮廓。2,身材较小,但是动态十分丰富。3,具有表现心里内容的姿态动作的塑造,以及对作品的刻画比较突出。4,俑的反映面很宽。

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东汉地主庄园经济发展和农民依附性增强。

关于唐三彩

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 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唐三彩的起源:使用白色粘土做坯,坯体先用1000度左右温度素烧坚固,然后上釉,以900度烧成,釉中含有铜,锰,钴等多种矿物着色剂,辅助铅助熔。烧制过程中,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形成绿蓝白褐黄等斑斓色彩,而以黄绿白为多见,故称“唐三彩”。

唐三彩盛行的原因:1,唐代政局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空间发达,文化艺术昌盛。2, 唐代生后日见奢华并自下而上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 3,唐人率真随性,崇文尚武,不喜拘束。

关于五大名窑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年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

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个人比较喜欢汝窑的安静与平和。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哥窑的裂纹质地让人印象深刻,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

均瑶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均瑶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

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均瑶绚丽多彩极具特色,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白瓷看起来十分干净,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

关于景德镇

景德镇镇名的由来:景德镇位于昌河之南,原名昌南镇,,后在北宋景德年间由于瓷器质量上乘,皇室以年号赐予镇名,故改称景德镇。

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诗人陈志岁《景德镇》诗云:“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

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景德镇瓷器的艺术成就:1,“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织,声入磬”2, 开创以釉下彩绘为主的装饰技法。3,造型集历代大成,技法繁多

元朝逐步形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原因:1, 历朝历代积累丰富的制瓷基础。2, 特殊地势使其免遭战乱荼毒,“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3,高领土的发现。4,元人的喜好。

关于青花

什么是“青花”:青花是指运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青花的起源于盛行:唐代河南巩县出现原始青花。温度1000度左右,致密度差,纹饰简单,釉色光亮度差,青花有些蓝中透紫。

1,宋代景德镇开始研烧青花,除画像简单外,青花发色显得诙谐。

2,元代景德镇吸取吉州窑和磁州窑的釉下彩基础成功烧制出清新雅致的青花 元代青花的特点:1,造型上胎骨厚重,形制巨大,器形雄浑,清秀,挺拔。2,胎质不够精细,器底常可看见砂眼,铁质斑点,底足和缩釉处常呈现出火石红斑 3,厚釉色白,闪青程度较重,光泽透亮.4,青料浓艳青翠,幽雅悦目,浓成堆处常有铁锈斑,抚摸有凹凸不平之感.4,纹饰繁密有序,题材丰富优美。

关于紫砂

紫砂器称谓的由来:紫砂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鼎蜀镇,是采用当地特殊的含铁粘土质粉沙岩为原料制成的紫红色陶器。一般不施釉,器型以茶具为主,也有文房雅玩等。

紫砂的起源:相传壶土初出用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要买,买贵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阳羡茗壶录》(附有始陶异僧图片)

紫砂在明代的盛行:1,宜兴生产陶瓷历史悠久,技术成熟。2,明代饮茶风尚的改变。3,明代文人学士推崇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

紫砂的特点:1,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紫砂能保持茶色茶味茶香,历史弥香.2,大气孔率使紫砂不仅寒冬腊月注沸水而不裂,且还可以在文火上墩烧.3,紫砂色泽古朴,肌理细腻,经历长时间抚摸,会发出黯然之 无釉无彩,质朴自然,意境幽深.

圆器:圆器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骨肉亭匀,转折圆润,温婉耐看,工巧敦朴,兼而有之,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

方器:方器由长短不等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等。紫砂方器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给人以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的感受。塑器:紫砂塑器是指那些肖性状物的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器皿造型的统称。紫砂塑器的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巧形就是造型设计构思奇巧,功能合

篇三: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篇一:精品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结题报告书

立项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系部: 建设时间: 填表日期:

jpkc200705

化工原理 田海玲 化学化工系 2007-2010 20100729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123

45

篇二: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名称是《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是20060202,项目所在单位是电气工程系,项目负责人。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目标要求有以下几项:

1.制订教学管理制度。

2.编写教材。

3.建立网络答疑及批改作业平台。

4.开放实验室,建立实验考核管理制度。

5.建立网络教室,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程序设计语言是大学公共基础课之一,而且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其地位比较重要。我校于2005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选择,开放实验室,以及提供合适的本科教材等。在本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之前,主要以下几点不足,制约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

1.十分缺少适合学分制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任课教师,没有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目前主讲教师只有1人,每年《c语言程序设计》的任课教师都在大量更换,稳定性不足。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无法客观评价、考核任课教师。

2.缺乏适应学分制要求、适合汽车学院学生需要的本科教材。

3.未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答疑及批改作业等活动。

4.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客观考核办法,也没有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指导效果进行评价和管理

5.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按照课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我们首先经过充分的研讨,总结近几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几易其稿,制订出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管理和考核制度》。该制度出台以来,已成功地运行一个学期,为考核和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教师提供了切实可靠地依据,也为今后可持续、规范的考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积极争取,将《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列入了汽车学院十一五规划教材。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系,列入《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教材》。遵照教育部本科教材编写规范,参照汽车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编写出了符合计算机专业需要的本科教材,已于2006年8月出版,全国公开发行。该书字数为39.2万字,共分十二章。内容翔实,案例精彩,前后呼应,自成体系。完全适合汽车学院本科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颇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拟于2007年正式给汽车学院本科学生使用。

组织人员开发了网上论坛,利用校园网,在网上开展答疑和批改作业活动。既方便快捷,又反馈及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应网址是/wxd。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与计算中心合作,提供250台

电脑供学生上机,有效缓解了实验硬件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其次在计算中心主任闫菲的直接关心下,完成了实验管理考核制度的制订,并已成功实施了一个学期。计算中心全体动员,闫菲主任亲自挂帅,投入《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指导工作。以上种种措施,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我们投入大量精力,以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实验室为基地,进行了网络教学试点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今后准备扩大试点规模,增加网络教学的比重,从教学手段方面提升《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水平。

目前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专职教师梯队已逐步形成,以xxx老师为课程负责人,xxx老师为主讲教师,xxx老师和xxx为骨干教师。这支教学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超,学生评价甚高。今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功,为以后把程序语言设计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项目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面达到课程建设项目规定的各项要求,特申请教务处领导和专家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进行课程建设项目的验收。篇三:“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深圳市华富小学课题组

摘 要: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为指导,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 方法,从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学校。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数字化 建设 十字星 模型

一、研究背景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 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我校李小松校长牵头,申报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并于2004年4月正式立项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研究》的子课题。

二、研究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

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①

结题报告由李小松、傅卫执笔。2、多元智能与合作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些智能可以培养和加强,也可能被忽视或削弱。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以往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的智能仅以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对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完整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都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数字化学校模型。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2、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2)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1)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 科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教师在网上搜索、筛选和应用研究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教学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2、科研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3、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

我们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一边学理论,一边进行研究实践。 2、 个案研究

我们选取我校两个网络教学实验班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3、 调查研究

我们对师生信息技术情况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六、研究过程

研究的时间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4·2——2004·5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

2、实验阶段:2004·5——2005·12

(1)第一阶段:初期(2004·5——2005·1) 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改革意识。 ②进行前测工作,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③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建立资源库。

④初步形成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 ⑤初步探索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⑥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2)第二阶段:中期(2005·2——2005·8) ①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全员参与研究。 ②总结出各种学习模式,完善学科教育资源。

③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学习活动集,汇集网络课件。 ④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

⑤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⑥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后期(2005·9——2005·12)

①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 字化模式。 ②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③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④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3、关于数字化学校的问题研究

(1)2004年2月7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的宗旨:加强校本科研,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围绕着4个议题进行研究:①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体验成功策略;②如何开发好我校的校本课程;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④学校如何利用校园网实行无纸化办公。特邀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长李臣博士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同时,有3位老师交流了经验,收到了57篇论文。 (2)2004年7月14日—15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

本次会议的宗旨:以课改为契机,以信息化为抓手,聚焦课堂,重在反思。围绕着3个议题进行研讨:①怎样才能实现教学数字化;②怎样才能实现管理数字化;③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会上邀请了深圳市高级中学蒋平副教授作《教师身心健康与情绪调节》报告,同时,李小松校长作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专题报告。收到论文38篇。

(3)2005年3月4日—5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宗旨:聚焦课堂,一切为了师生发展。围绕着3个议题研讨:①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③学生健康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会上,李小松校长作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报告,有4位教师交流了经验,收到论文52篇。

(4)2005年8月29日—30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宗旨:创建和谐学校,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围绕着4个议题研讨:①科学发展与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②教师和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关系;③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会上,邀请了深圳高级中学蒋平副教授作《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报告,同时,李小松校长作了《创建和谐学校》专题报告。有4位教师交流了经验,收到论文58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 构建了“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

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其模型如图1:

图1. “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

数字化学校的框架如下:

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中,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应该置于核心地位,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数字化框架 教育资源体系是重点:

1、 校内资源:教材、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学校新课程研究机构、学生实验室、学校图书馆、

广播站、书报杂志、录音录像、光盘、网络等;

2、社会资源:网络、教育研究机构、区教研中心、科学馆、博物馆、社区、家长等。 3、国际资源: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国外资料,如布鲁姆认知的6个阶段。资源开发:数字化学校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

目。

图3.科研数字化框架

科研信息:提供各学科科研信息,专家报告。

专题学习网站:建立语文、数学、英语、艺术、德育等专题学习网站。 网络合作研究:学科交流、网上评课、手机短信评课。图4.管理数字化框架

教务管理:年级设置、班级设置、学科设置、课程开设、新生分班、学生所在班级变更、年级工作计划录入、教学进度表录入、教学活动计划录入、教务工作计划录入、教研组计划输入、教案维护与查询、教务基本信息报出以及相关信息的查询等内容。

教师管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照片、社会关系、个人简历、爱好特长、奖惩、培训进修、所教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