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17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实效性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课堂,课堂上用什么模式去学习、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发展。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这一中心,进行了备课、上课策略的研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30---15”课堂精讲精练模式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观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现代教学价值论,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教学现状的调研,经过学习培训,开展研究课研讨活动,以点带面,总结研究成果,摸索创新教育中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体现出“让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呢?

第一、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第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及家长的文化素质差别越来越大.随着中学生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现象越来越突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能得以提高,我们认为,学校的现实要求我们做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第三,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越来越注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注重了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新的课程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四,任何教科研都应该为教学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阵地是教学的

第一线,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在郑州市素质教育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不辜负开发区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新课程教学中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的理论依据

这一课题的提出的理论基础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克服“普洛克洛斯威斯之床”(又名“魔鬼之床”)现象。“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据此,我们提出“有效教学”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这一课题的提出的理论依据是,著名教育家的理论阐述。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5、现代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也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许多教育家的著作为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学价值论,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进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课题的界定

所谓“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就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

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们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研究内容

1、备课研究。这是上课的第一步。老师的备课,再也不能象过去单纯的为传授知识而上课,而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而备课中,就应当重视上课过程的设计。例如,标明所教课文的题目;从知识能力、情感等诸方面提出教学本课的要达到的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以及课时安排等。

2、上课研究。“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充分的合作,教法与学法要有很好的融合,师生心心相印,情感交流的统一,凡良师必深谙其理。

“教育要心理学化”,如果学生的心理(大脑的功能)没有参与教学、就不能接受任何教育、教学的信息,就有可能把教师的讲授当做“耳边风”,或者“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或者不买老师的“帐”,导致“厌学、弃学、辍学”。 要消除学生的知识障碍。由于过去的知识没有学好、没有弄懂、或者产生遗忘,学生在学习后面知识时,产生这种障碍。教师要进行知识补救、知识沟通,或者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与联想,或者简介过去的旧知,或者提示有关的旧知,或者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等等,对新知学习进行铺垫,都是很好的方法。

要消除学生的方法障碍。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不好,往往使学生一筹莫展,常不知从哪里入手。对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点拨开窍,既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也有“点金的指头”,随时学习,随时都能“点石成金”。

要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一切学生思维不活,或凝滞、僵化,有时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思维常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因而显得思维迟钝。对此教师要进行思维沟通,使他们能从多种思维种类中,爆发

出智慧的火花,领悟到“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要消除学生的意志障碍。《墨子·修身》云:“志不僵(强)者智不达”。任务重、作业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时学生对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有些学生上课坐不住等都属于学习中的意志障碍。

意志与情感、认识有密切关系。认识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情感对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的的立志活动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要巩固他们学习的信心,多鼓励他们微小进步,这样才能排除学生立志障碍。

消除学生行为习惯障碍也是像我们这类学校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行为习惯比较固定、机械、有特殊倾向。如写字潦草,答题不推敲等,对这些,教师要随时矫正。

一句话,教师上课一定要研究学生。“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古诗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推心置腹。

3、自主学习的研究。

在教学活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教师组织任何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是为了使他们掌握知识。离开了学生就不可能有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具有能动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是学习过程发展的内因。只有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才能掌握教材,思考,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思想的更新。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是“惟书惟上”,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更新教育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4、“30--15”课堂精讲精练教学模式的研究

“30--15”是针对我校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切合实际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在全校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的局面,扩大学生的训练和研究性学习机会。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的客体。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习的客体。主客体对立统一,构成了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把“30--15”教学模式定为我校进行研究探讨的一项课题,是十分正确的。

子课题

(一)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1、备课策略的研究

2、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3、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

4、反馈策略的研究

5、“30·15”精讲精练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二)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1、怎样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2、培养合作学习品质和能力的研究

3、如何从合作学习中提高效率?

(三)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新型的师生关系心理因素的分析

2、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如何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1、怎样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

3、如何进行科学、技术、社会(STS)结合的教育?

4、如何进行各学科知识的有机渗透?

(五)“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中过程评价的研究

1、过程评价的目标研究

2、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

3、过程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计划安排

1、深入学习有关新课标文件,学习有关理论,认识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学校为单位,各领取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出相关的研究方案或计划。

3、以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进行阶段性小结。小结分三部分:(1)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方法;(2)研究的成果或经验;(3)理论的上升或论文。

研究方法

1. 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内容,有分有合。

2. 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物理实效性的症结所在。

3. 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和教育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

4.培训学习: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新教材培训与观摩课学习;然后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篇二:物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预习交流,学练展评

——课前预习、练展结合

研究教师: 赵全金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物理预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前奏,物理预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面对文本,从而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完成,但现实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少有物理老师能够真真的重视课前预习,不能做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很好的指导,从而使预习流于了形式,学生的预习习惯自然也无法养成。《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找问题、查资料、想问题、记疑点、做实验、做题目,进行识记积累、联系生活周边的现象、分析比较、调动已知解开未知、自我求知、自我获得、自我提高。对于物理学习而言,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个良好的开端,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里体验自学的乐趣、感受方法,用自学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同时,成功地进行课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教材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上课听讲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带着问题听,所获取的信息更加准确、集中、听课效果自然就比较理想。所以,良好的预习工作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预习交流、学练展评”的物理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的策略

1、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动机不明确,2、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措施:1、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预习必须的内在因素。2、培养学生具备多种预习能力。首要的是查阅能力。其次是编写预习学案的能力。3、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4、我在编写预习学案时,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了

(1)问题阅读法。(2)学习目标作业化。(3)结构提纲法等编写方法,指导学生预习。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设计初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自主探究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学习,最终,形成“课前有预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设计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重在参加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展示的方式体现合作学习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研究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10年3月~2010年7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理论及实践资料,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课前预习对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10年9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10年9月~2011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备学案、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几个月的实践,把“预习交流、学练展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⑷汇报成果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1年12月)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教师在长期教学中的期望。在中心学校推广的“六环节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课前预习。而课前预习的目的是:阅读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完成预习题,实现低层次目标自达。这从理论上似乎很容易,但在教学实践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课前预习,预习又能达到目标确非易事。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教师都做了努力,实际上很少学生能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动机不明确,即不知道为什么预习,从而没有产生课前预习的内在要求和热情。2.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记记概念、记记公式。经过一年的探索我认为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1、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预习必须的内在因素。动机是推动个体前进的动力,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所引发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预习必须的内在因素。动机是推动个体前进的动力,必须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动机,使他们明确为什么要预习,让他们产生预习的内在要求和热情,要让他们感到,预习是一种习惯,一种必须,而毅力、兴趣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解决了学生的这些内在因素,才能完成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我在讲“汽化和液化”一节时就布置了一些针对性的预习题:

(1).汽化是_______(2).液化是______(3).除课本外再列举“汽化”和“液化”的实例(不少于三个,),看谁列举的多。(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那些?举例说明。通过以上题目引导学生去看书,并且必须认真看才能做出以上题目。同时又必须要求写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提出来,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去解决问题。通过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训练,使课前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2、培养学生具备多种预习能力。首要的是查阅能力。使用相关的工具书及网络,是学生打开知识第一道门的钥匙,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在查阅资料时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预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能动性的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在编写“眼睛与眼镜”一节预习题纲时就安排学生查阅“眼镜的度数”、“视角”的大小与像的关系等。其次是编写预习学案的能力。教师在编写预习学案时把每一节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自己编写预习题纲,或者小组合作编写预习题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尝试编写预习题纲评比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预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不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特别是在编写预习学案时,要难易适中,目标明确,要考虑初中生课时多,科目多的特点,能让学生

课上预习的,就不在课下预习,能不预习就不预习。例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鉴于实验器材等条件因素的影响,我就没有安排学生预习,而是课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讲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节时,我们则布置了较多的课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这一问题,从晾晒衣服到暗渠灌溉,学生提出了许多实例,而课上教师的点拨,小组的合作学习仅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4、我在编写预习学案时,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了不同的编写方法,指导学生预习。

(1)问题阅读法。即在编写预习学案时把每一节教材的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目标进行预习,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抓住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目标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我们在课堂上的精讲提供了基础。例如:在编写“液体的压强”这一节时,我们就提出了三个恰当的问题,学生用了3-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提出的问题是(1).液体压强的特点是什么?(2).液体压强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3).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推导过程。学生的预习成效显著,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再次感知教材,加以教师点拨。从而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目标学习作业化。对于实验课,我在课前布置目标作业,进行预习,为课堂探究实验做好准备。如在“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课前布置如下预习作业。

测下灯泡电阻的原理是______。实验中需要的器材______。实验中的实验步骤_____,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_____,本实验的注意的事项是_____,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

(3)结构提纲法。此种方法有如下作用。A、使自学有了方向,做到合上书本能回忆起基本的内容。B、使自学有头绪,有条不紊,能抓住特点,难点,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听课时,小组合作时,能更专心,效果更好。C、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此种方法客观上为教师精讲点拨提供了基础,为学生多议多练争取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讲“光的反射”时,我们提出了以下预习题目: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实验中为什么用“翻转光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应准备那些器材?这些器材有什么作用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让学生画出知识网络图。近期我们又改列提纲为画“知识树”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新的“知识树”给学生播下了一种“美”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惊讶于赞叹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会驱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预习。

八、课题研究成果

1、探索尝试“课前有预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课前有预习→预习检查的多样化→自主探究学习→学练展评→反馈交流”。

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物理情景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前预习,积极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课前预习检查方式可以有老师提问,课代表检查或有学生自己陈述自己的预习成果和全体学生交流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分析数据或观点,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4)通过达标检测的结果,掌握学生的学情;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教师方面: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我们对课前预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编写预习学案更加得心应手。而在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中,也真正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模式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们也从泛泛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成了课堂的导演,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学生方面:体会到了预习的重要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好多学生让自学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养成,一种必需。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写出了较高水平的预习学案,还有的学生能对老师写的预习学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大大提高,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兴趣。

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学探究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篇三: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桓台世纪中学物理组

一、 物理探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它改了传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物理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将学生假设为 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而探究式教学过 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 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物理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旨。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物理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目的。

在学校全面落实课程开设的大氛围下,我们物理组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出发点就是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顺利实施课程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和打下良好的基础,改变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传输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立一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校物理教研组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已有起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四名学生连续参加了山东省中学生创新实验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两名教师积极思考,亲自动手自制教具并获淄博市一等奖。连续三年大批学生积极参加淄博市小实验家体验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在探索的过程有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二、物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目的、意义:

物理在哪里。物理在书本,在实验室,在电子网络,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 实践中,学习物理与学生生活、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将学生生活经历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 起来,学习内容建构在事实情景之中,学习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实现认识与情感 的统一,物理与人文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探究无处不在。

物理如何教。传统教学关注学生“知道什么” ,突出教师“教” ,上课大多采用讲授法, 知识被作为一个结果告知学生,强调知识点考核和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 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学生得到了 “鱼” 物理素养不高, ,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探究能力差。 现代物理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 ,关注学生怎么才会“渔” ,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 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等实践活动。

物理怎么学。学科的本质决定了物理的学习方法,人类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物理 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探究中学,在探究中建构知识,促 进学生对物理的理解。笔者认为开展初中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以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主选 择的小课题进行设计和研究活动,给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构建一个平台。这样的 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态度和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 中内化,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本课题旨在通过物理学科探研性学习方式研究, 改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 性的学习方式。

该课题“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为提炼出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有:

1)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改变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就必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本课题的研究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充

分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念,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有非常好的作用。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改革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看出课程改革的要求同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是一致的,我校物理组早在2007年9月开始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已经具备科研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研究为实施课程改革和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

3)进行该课题研究尽快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我们通过对目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中发现,“应试教育”仍有很大的市场,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的主流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能够解决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会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课题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者来讲是学习、认识和提高的过程。教育科研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课题研究,会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一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使他们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5)通过课题研究,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让学生体会进行研究的具体做法,培养研究型的学生,为以后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必要的技术基础。

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最早是杜威(于1909年)。明确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的则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其倡导者是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他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的观念,极力主张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世界进行探究,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

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此后,英美等国先后涌现出了几种著名的探究教学模式,例如: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马希尔斯和考克斯的社会探究模式、学习环模式等等。但是未见有关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报道。

20世纪末,国内教材进行了改革,就“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角度而言,教材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材的改革牵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于是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正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积极投入到了生物探究性实验研究的实践中。他们或者就教材中的某一个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或者尝试在课堂有关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言则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

四、课题研究内容

1. 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科课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知识与信息。

3. 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探求,对学科知识的延伸与提升、重组与综合、推论与证实,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4.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出科学结论,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既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知识学习的整合过程。

5. 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解决新情境问题,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五、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2011.9~2011.9):

本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选定课题,组建课题小组,明确分工;并建立和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初步制定课题

实施方案。王爱华老师负责具体工作的分工安排和落实。实验小组组长由王爱华老师担任,主要负责课题理论研究,制订方案等。任瑞红老师负责,主要任务是做出详实的中期报告、实验总结。实验小组的其他成员还有田亮国、付涛、金宗

涛、孙吉涛、崔佃波、伊晓丽、巩会洁、陈龙老师,主要负责应用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等。

2)填写课题申请书,申报立项。

3)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相关资料的理论性学习,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4)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在平时上课和物理课外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收集

整理。

2. 实施阶段(2011.10~2012.10):

本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按照课题的方案,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并提出阶段性目标。

2)通过行动研究法和验证法, 开观摩课、建立案例和个案。各位教师之间相互听课

交流,总结物理探究学习的基本思路,培养好学生的物理探究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进行收集资料确定具体的探究内容,并制定科学、合理探究过程和方法。

4)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因此每半个学期进行一次期中总结交流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5)根据中期小结,修正、调整工作计划和方案,对各部分提出一些新的任务。在中期小结后,根据各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将工作进一步具体化,这个阶段应该是学生学习创新的阶段和总结阶段,因此必须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6)根据修正和调整的方案,针对新的任务,再进行研究。

本阶段的主要负责人:王爱华、任瑞红

3.总结阶段(2012.10~2012.12):反思总结,写出总结报告,迎接上级鉴定验收

本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汇集探究学习的课堂录像。

3)集汇编学生作品。

4)全面展示课题成果

本阶段负责人:任瑞红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措施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