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东北亚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2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论文之东北亚

东北亚安全环境对我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世界性的热点之一,其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直接关切到我国的安全和利益。世纪之交,是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我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其东北亚政策对本地区及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维持东北亚安全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发展。

冷战结束后,中国国家利益的地区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的主要利益集中在东亚 ,而东北亚地区则是中国国家利益分布的重要次区域之一。

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我安全的角度看,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对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安全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世纪之交,朝鲜半岛未来不同的发展趋势,对我安全利益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朝鲜半岛的现实来看,其安全形势是以缓和、务实为主线演变,虽然在非军事区南北两侧不时出现一些冲突和外交麻烦,但朝、韩双方的政策还是趋于务实的,没有让一些冲突和麻烦出现不可收拾的后果。相反,以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为主要目的的“四方会谈”在不断地向积极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是朝鲜半岛以渐进的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即“软着陆”,这一趋势对我安全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我与南北双方同时保持接触,从而有助于实现中国一向主张的“朝鲜半岛无核武器化”目标;有利于中国在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发挥积极的力量平衡作用;也有利于推动朝鲜半岛真正的符合各国愿望的和平机制的建立。同时,能保证中韩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

东北亚地区核心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而它最为直接地关系到中国国家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一)对我国政治利益的影响

在推进东北亚地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地区新格局的主张已经得到俄罗斯等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在反对大国霸权、从而达到制衡西方大国的目的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我可借助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而在东北亚地区,我可依靠和利用的第三世界国家只有朝鲜,且力量较弱。在寻求地区多极化格局的“有理有利有节”斗争中,有时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极为被动的境地。同时也面临着朝鲜对华政策微妙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对我国经济利益的影响

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当的差异性,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第三级的产业结构层次上,并正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转移。这就决定了垂直分工是本地区经济合作的必然形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我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但是,如果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仅仅局限于资源性产品的开发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而不适应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潮流,那么对提高我经济技术层次就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还会削弱这一地区在吸引投资和发展贸易方面的竞争力。

(三)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影响

美日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将会大大阻碍我在今后解决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发挥弹道导弹的“杀手锏”作用。美国在东北亚地区部

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已远远超出一般军事技术合作的范畴,而带有重新组织军事集团的含义,势必毒化我周边安全环境。日本军备能力的提高将对我构成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地区多边合作安全体系的建立对我安全利益有三个好处:首先,多边安全合作体系中相互制衡和相互作用在增强,使地区力量能保持相对平衡。这既有利于我发挥平衡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捍卫国家安全利益。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东北亚地区军备竞赛的发生。而建立合作安全机制,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各国对自己安全的担心,从而“防止军备竞赛的发生”。第三,合作安全体系中的协调机制有利于我与地区各国展开军事交流,消除“中国威胁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诸多有利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和平发展的世界、和平发展的亚洲,特别是相对稳定的东北亚环境。今后,中国要继续发展,更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更需要非常安全、稳定的东北亚环境作为重要保障。

篇二: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东北亚地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蕴含潜力不断释放,东北亚地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推动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更与东北亚各国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贸合作水平,改善地区人民福祉息息相关。然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经过多年努力,东北亚国家已经在区域合作及局部合作中实现突破,但仍需要改善和加强,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亚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包括俄国、韩国、朝鲜、日本、中国、蒙古六个国家,作为热点地区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地缘区位的相邻优势、经济发展的互补优势、互利共赢的合作优势,决定了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受到政治、历史、领土以及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家间互信程度较低、局部矛盾不断、加之美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东北亚区域形势诡谲多变。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阻碍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现状

(一)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在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80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的贸易额为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创历史新高。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325亿美元,中国继续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中朝经贸合作发展较快,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韩日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小企业对策对话、自贸协商、环境领域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中蒙贸易额为6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东北亚区域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

(二)东北亚地区次区域合作生机勃勃

目前,东北亚地区虽然没有形成规范的国际组织,但是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力比较大的有环日本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各国就环日本海经济圈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达成共识,还在资源开发、港口利用、开辟交通航线、旅游观光、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进行密切合作。环渤海地区以中日韩三国为主,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渤海海域发展的趋势,相关的投资、技术及贸易有着频繁的联系。环渤海地区有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一个紧密型次区域经济合作区。

(三)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提速

当前,建立自贸区、推进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WTO成员国也不同程度的加入区域性经济组织,以加速各自的发展。在东北亚地区中日韩FTA谈判于2012年末开始正式启动,大大推动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韩自贸区也迈出

实质性步伐。自贸区的建设将有力地推进东北亚及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比较乐观,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不能否认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经济合作的发展和突破。

(一)政治因素的问题

东北亚地区政治环境复杂多变,重点集中在:朝鲜半岛局势不稳,美国插手东北亚政治局势;地区国家岛屿争执不下,意在夺取海洋权益;美韩签订FTA,共同谋取经济利益等等。国家间政治不大信任、大国间争取利益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如何协调好各地区的关系、建立政治互信、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成为东北亚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

美国推行亚太战略对东北亚政治安全形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为了控制东北亚地区,构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体系,并以此遏制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发展。美国的影响使得东北亚区域无法营造安定的环境进行经济的平稳合作发展。

(二)国家安全的问题

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国防安全、生态安全(自然生态、人类生态)和能源安全最为突出。首先,东北亚地区是冷战遗留问题较多也是各种矛盾较尖锐的地区。中日、日韩战争问题成为各国人们合作交流的心里障碍。其次,东北亚地处活跃地带,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工业革命以来以消耗能源和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使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问题频发。再次,中日韩是能源消耗大国,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双方虽可互补,但彼此之间的博弈不可避免,能源安全问题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三)经济因素的问题

东北亚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地区,这里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市场机制、经济发展战略等都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各国经济制度不同,导致各国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目的以及采取的措施不同,产生分歧在所难免。其次,经济政策的不同影响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各国贸易依存度较低,无法把对外经济合作的战略重心放到本地区。再次,各国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力量对比不平衡,使得资金投入的力量和工作热情很难协调,在很多方面无法达成共识。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会直接影响经济合作,但是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最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缺乏主导者。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和蒙古经济实力较弱,中日韩无法独立承担主导区域合作的重任,日本对于本区域的积极性不是很强。

(四)制度因素的问题

目前,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已经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新格局,但是双边合作以及多边合作都停留在松散的对话阶段,约束力相当有限,从长远来看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利。各种合作的机构和会议很多,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通过的协议保障不够,也没有制度立法的保护。与欧盟相比,缺乏一个稳定的统一的组织机构从地区的整体利益出发制定长远的经济合作规划,制约着经济合作的质量和效力。

无论是现行的经济制度,还是政治、法律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冷战结束后,虽然多数国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其成熟程度不大相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制度不健全及短缺问题。其次,法律制度的缺失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在东北亚多数国家也普遍存在。

三、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展望

虽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创新合作机制,实现多领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仍是各个国家的共同目标,探讨合作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各国也在为此不懈的努力着。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空间及未来还是非常有希望。

(一)开创区域经济合作新局面

为了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各国应着眼联合发展,协调经济政策,开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加强双边及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构建多形式合作框架,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加强经贸合作,扩大相互投资,增进技术交流,推动人员往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努力把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经贸发展相对紧密,三方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趋同。中日韩三国的国际地位逐日提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就必须加强中日韩三国的全方位经济合作,组建经济自由贸易区,不仅对于三国意义重大,对于东北亚区域的和平与安全也至关重要,可以增强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经济地位。

(二)多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合作

1.加强环境领域的合作。东北亚国家的地理环境不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各有侧重。但是气候变化、沙尘暴、酸雨、海洋污染等跨国界的问题是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日本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环境问题已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解决,韩国近十多年的国内环境状况也得到较大改善,中蒙朝在发展中可以加强与日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创造美丽的东北亚生态环境。环境得到了改善,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 促进能源领域的合作。东北亚各国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能源非常丰富,现在也需要借助大量国外资金进行开发。日本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极大优势,石油储备和精炼能力超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中国拥有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是煤炭供应国,对于先进的技术需求较大。韩国在市场运作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心得。蒙古和朝鲜的能源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在能源合作领域,东北亚各国应加强交流、互利共赢、扩大合作。东北亚有望建立完善的能源合作机制,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3. 提升旅游领域的合作。东北亚包括国土面积最大的俄罗斯,草原国家蒙古,岛国日本,半岛朝鲜和韩国,还有地形多变的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的旅游资源各有千秋,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整合该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对进一步提高东北亚整体经济实力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旅游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4. 推动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而在该地区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人才素质良莠不齐。所以人力资源开发和合作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可以为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四、结语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面临一些问题,但另一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各国协调好国家关系,摒弃成见,求同存异,合理利用好东北亚的优势条件,促进多领域的合作,一定会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腾飞。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促进共赢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东北亚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篇三:东北亚战略的论文精要内容汇总

《试析美国与中日钓鱼岛争端》

首先,东北亚地区经济层面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中日韩三国经济金融合作 提上日程。

其次,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端严重恶化。2009 年,日本民主党首次登上执政舞台后,鸠山首相采取了构建“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和“东亚共同体”等一系列外交变革措施,日本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增强,美日同盟出现潜在裂痕。正如新美国安全中心指出的,“安全方面,美日在如何处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及驻日美军的持续性、力量布署、责任分配和前沿基地迁移等方面存在分歧。经济方面,美日分歧主要体现在如何与新兴国家合作,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地区贸易机制”。⑦ 美国通过巧实力外交,利用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国崛起带来的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变化,扭转了日本民主党政府的离美倾向,在强化美日同盟的同时,加剧了中日关系紧张。美国还利用朝鲜半岛紧张局 势,强化了美韩同盟。

1.2 中日钓鱼岛争端与美日同盟的再强化

首先,针对钓鱼岛危机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美日两国的军事合作力度不断增强。 其次,钓鱼岛危机为美国推进其驻日的军事部署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普天间机场搬 迁和部署“鱼鹰”运输机这两大难题逐步得以克服。

第三,美日同盟在军事领域强化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经济联系。

1.3 中日钓鱼岛争端与美国对中国的防范遏制

第一,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至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了美国遏制中国的“第一岛 链”,钓鱼岛则介于琉球群岛、中国大陆及台湾岛之间。因此,钓鱼岛所处的前沿位置可对中国东南沿海方向构成威胁。,钓鱼岛还是“中国能否拥有顺畅进出大洋的关键水道的战略性问题。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军事化,不仅中国海军的纵深会被压缩,而且舰队进出大洋也容易遭到南北夹击”②。

第二,中日钓鱼岛争端不断激化,使美国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出现了新的动态。 最后,美国欲借钓鱼岛争端,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维护美元霸权。

二、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角色

2. 1 助推者: 美国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再次爆发

首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导致日本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做出误判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战略姿态,以及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的力挺,促使日本右翼认 为可以借机提升本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地位和实力。于是我们看到日本改变了游戏规则、主动挑衅中国: 先是在中日撞船事件中,逮捕中国船长; 后又不顾中方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将其“收归国有”。

其次,在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的一系列做法推动了中日钓鱼岛争端急剧升温。虽然美国表示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不持特定立场,但在钓鱼岛争端爆发初期,美国政策的侧重点放在了强调《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美国的立场为日本单方面改变钓鱼岛现状提供了武力后盾,而对中国构成了威慑,企图吓阻中国以武力收回钓鱼岛。美国这种明显偏袒日本的做法,对中日钓鱼岛争端无异于火上浇油。

2. 2 斡旋者: 美国与激化后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一方面,美国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表态开始发生变化。首先,在《美日安保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问题上,美国要么不提,要么表示不回答假设性问题。其次,美国表现出 对中日钓鱼岛争端升级有可能爆发冲突的强烈担忧,将其钓鱼岛政策的重点转为强调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争端。

另一方面,美国多名高官纷纷来到中日两国开展穿梭外交,希望缓解激化的钓鱼岛紧张 局势。

2. 3 操控者: 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实质角色

如果美国想挑拨中日关系,希望将钓鱼岛事态扩大,它对外强调的政策重点是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行政管辖权,《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而如果美国认为钓鱼岛争端过于激化,紧张局势需要缓和,它的政策重点就转为强调其对钓鱼岛的主权不持立场,呼吁中日双方保持冷静、克制,通过谈判途径解决争端,对于钓鱼岛争端是否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则予以回避。

这一角色的目的是使中国与日本处于困难和麻烦之中,以便于美国插手东亚事务,服务 于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但美国不会允许两国之间的紧张态势升级为重大的军事冲突。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是唯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地区,各国都希望看到亚太地区的繁荣持续下去。而且,一旦中日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美国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 如果其不履行对日本的安全承诺,美国不仅在美日同盟中的信誉受到极大损害,而且其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极有可能使处于观望中的亚洲国家不再信任美国,“亚太再平衡”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如果美国履行对日本的安全承诺,则不仅会导致美国被日本“捆绑”,为钓鱼岛这一非核心利益在海外打仗,而且对美国很重要的美 中关系及其与台湾的关系都会受到极大伤害。

三、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政策效用评估

3. 1 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与钓鱼岛局势的走向

第一,如前所述,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扮演操控者的角色,其目的是要维持中日两国斗而不破的局面,借此插手东亚事务,保证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二,从全球视野看,“伊核问题涉及西方国家的核心利益,所谓心腹之患”②。美国希望东北亚地区维持稳定。否则,这势必牵扯其处理伊核问题的精力和资源。

第三,在结束的美国领导人大选中,奥巴马与罗姆尼辩论的重点是经济政策及就业等国内问题。当前,美国经济发展迟缓、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悬崖”和债务危机远未解除,连任后的奥巴马不可能对内政掉以轻心,他需要进一步与中国合作,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3. 2 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对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

首先,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使日本对美国的倚重性增强,美日同盟在军事和经济两个层面得到双重强化。,中日关系的恶化也使美国达到了阻滞东亚地区内部建立经济合作机制的目的。因此,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助其实现了强化美日同盟、离间中日关系、阻滞东亚地区内部经济合作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初衷。,美国没有达到利用钓鱼岛争端牵制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反而暴露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真实意图,加剧了东亚国家对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初衷的疑虑。美国卷入中日钓鱼岛争端,也在相当程度上凸显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即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更多的是将安全议题引入东亚,且过于依赖军事手段。

3. 3 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对东亚地区形势的影响

首先,钓鱼岛争端已成为东亚地区安全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中日两国不排除出现严 重的军事对峙甚至发生擦枪走火事件的可能性。

其次,钓鱼岛争端激化引发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两国政府的决策施加了强大压力。如果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妥协立场,就意味着很可能失去执政合法性。 再次,东亚地缘政治关系呈现出向结构性对抗牵引的危险态势,地区安全格局有滑向两 极化的危险。由于东盟各国与中国的联系有疏有密,日本极力拉拢东盟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有可能扩大东盟内部的分裂。

亚太再平衡下的美国朝鲜政策与中美博弈

二、亚太再平衡下的朝鲜半岛

“战略忍耐”政策包含两部分内容。②

一是前提条件。奥巴马政府愿意将六方会谈继续作为解决朝核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重返六方会谈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朝鲜必须履行弃核承诺,在无核化进程上采取实质性措施,同时其弃核过程不仅是可验证的,而且要受到监督。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才愿意通过该机制解决朝核

东北亚经济论文

问题。

二是实现途径。美国致力于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第一是强化与日韩的双边同 盟,发展美日韩三边合作框架。第二是增进与中俄两国的协调,尤其是将中国视为对朝鲜施压的重要伙伴,敦促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对朝鲜政策。第三是在更为宽泛的地区多边框架下,与东盟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朝核问题上进行合作。第四是广泛使用制裁措施,以迫使朝鲜重返谈判轨道,切实履行安理会决议。

从奥巴马第一任期内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看,奥巴马政府的对朝鲜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 政策制定上,“战略忍耐”并非美国对朝鲜的长期战略,而是因应时局的无奈之举。 政策执行上,“战略忍耐”政策呈现战略消极、策略积极的特点。在战略层面上,奥巴马政府不仅缺乏针对半岛无核化的长期战略,而且对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抱有希望。奥巴马上台后,朝鲜便反复强调弃核的两个前提: 一是美国及国际社会承认其为有核国家,二是朝美签定和平条约。。过去四年,美国对朝鲜的策略是多边取代双边、制裁强于接触。

“战略忍耐”政策是通过有条件的接触与非军事的多边行动来达到迫使朝鲜重返谈判桌的目的。。奥巴马政府任内,美朝关系起起伏伏,期间朝鲜进行核试验并多次发射导弹卫星,美国对此除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制裁之外,并无有效反制措施。

( 二) 亚太再平衡与战略忍耐

“战略忍耐”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亚太再平衡的推进。

首先,“战略忍耐”政策客观上巩固了美国与日韩的同盟关系。一方面,美国可利用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局势,借机向日韩两国出售武器,以强化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为回应对朝鲜威胁的担忧,美国需要对日韩进行战略再保证,以维持其主导的东亚同盟体系。 其次,“战略忍耐”符合美国制衡中国的需要。。从对朝鲜政策上说,一方面,美国需要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要求中国对朝鲜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而中国若加紧对朝鲜施压,

势必影响中朝团结及中国对其它地区事务的关注。另一方面,美国一直呼吁中国担负起大国责任。如果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不够积极或者施压失效,则美国可以此作为指责中国的口实,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中国外交整体部署。

( 一) 亚太再平衡下的中美朝鲜半岛博弈

首先,中美合作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其次,中美在朝鲜半岛发生直接对抗与冲突的风险加大。

( 二) 影响中美在朝核问题上合作的因素

1,两国战略目标优先顺序不同从中国方面看,首先,维护半岛和平始终是中国对朝鲜政策的首要考虑。20 世纪50 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国付出很大代价,对此记忆犹新。因此,为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倒退,防止扰乱中国政府为之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良好战略环境,中国领导人不希望朝鲜半岛发生军事冲突。其次,维持朝鲜半岛稳定是中国的第二大关切。朝鲜政权的崩溃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包括难民、跨国犯罪、传染病等。这些问题将对紧邻的中国产生直接影响。一直以来,中国给予朝鲜大量的经济援助,正是基于对半岛稳定的谨慎思考。再次,中国一直明确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⑤也就是说,任何弃核计划都必须以不危及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为前提。

与中国相比,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分布则有所不同。首先,半岛无核化是美国及其盟友最为重要的利益所在。对美国来说,朝鲜发展核武器存在两大危险: 一是使得美国威慑战略的可信度降低,从而可能促使日韩考虑独立发展核武; 二是可能导致核扩散,①这是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及美国主导下的地区安全秩序的严重破坏。其次,维护朝鲜半岛和平是美国的第二优先考虑。朝核问题最终走向军事冲突,对美国及其地区盟友的安全都将构成巨大威胁。此外,朝鲜的人道主义灾难( 尤其粮食危机)以及人权问题也是奥巴马政府较为关心的问题。

2.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美战略互信缺失

中美战略互信的缺失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在朝核问题上,美国认为中国之所以支持朝鲜,是因为中朝同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害怕受到牵连。二是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过去,中国的发展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强势地位并不相互排斥,这一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③。三是在全球治理方面。不仅是朝核问题,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其他全球问题上,中美两国对各自应承担责任的理解都存在较大差异,合作也就无从谈起。

3. 朝鲜成为影响中美合作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朝鲜外交的不确定性不仅使朝美谈判多次流产,也阻碍了中国的相关努力。这种阻碍集中体现在中国对朝鲜影响力的下降。

四、结语

美国在朝鲜半岛不断强化的军事存在才是东北亚地区不稳定的根源所在。实力均衡对于维持朝鲜半岛稳定至关重要。美国若继续在东北亚加大军事投入,不仅会激怒朝鲜,而且将使中美互信缺失难以修复,未来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利益分歧将继续加剧。

《美国的战略东移与东北亚》

东北亚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东北亚的地缘特点之一是海陆复合型,它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从地理范围上,东北亚包括中、俄、朝、韩、蒙、日六国。美国作为该地区的域外国家,战后一直通过美日、美韩同盟深深介入东北亚事务,并成为东北亚的主导力量③,因此,美国也是东北亚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崛起之后要取得东北亚乃至东亚的主导地位,需要应对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和美国②。同时,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地理中心已经东移。俄罗斯已经失去东欧这个战略安全缓冲地带,从而失去了传统的安全屏障。欧盟东扩,尤其是北约东扩,给俄罗斯带来战略上的安全威胁。“由于地缘政治的变化,俄罗斯正在失去欧亚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和作用。”③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的倚重更加突出。俄罗斯还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优势,大力实施能源外交。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致力于大国复兴战略,他必须依靠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 而开发这些地区还需要中日韩等国的合作,利用这些国家的资金、技术、人力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所以, 21 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中,欧亚平衡外交是其全球战略的地缘政治基础。

东北亚的未来会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在东北亚,美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对立,借助一方制约另一方,使双方之间形成相互制衡关系。如中日关系,美国一方面需要利用日本来制衡中国,通过在日本的政治和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另一方面,美国不仅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而且还需要利用中国制约日本,阻止日本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从而使美国在日驻军长期化。再如韩日关系,虽然韩、日同为美国的重要盟友,但两国因历史积怨、领土争端、以及日本在教科书和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时常引起韩国人对日本有反感。韩日矛盾也被美国所利用,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言,美日同盟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因为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有潜力发挥一流的政治影响。而韩美作为远东地缘政治的支轴国家,对美国同样重要。“因为它同美国的密切联系能够不在日本本土过多驻军而保护日本,从而使日本不会成为一个独立和重要的军事大国”②。可见,美国一直善于充当地区力量的平衡手,这或许就是摩根索所说的均势“维持者”③。

首先,美国在政治上要加强对东北亚的影响力,势必会加剧东北亚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美国必然会进一步加强与韩、日等国的同盟关系,从而使中美、俄美、朝美、中日、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等多种关系趋向紧张,最终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东北亚战略中仍带有浓厚的冷战思维。它既未取消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也未撤出在两国的驻军,这首先引起朝鲜半岛局势更加紧张,进一步加深朝韩、朝美之间的对立关系。在东北亚地区, 美国主要通过朝鲜半岛和台湾问题制衡中国。

近年来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上升,对于美国在东北亚的主导权形成一种抗衡。美国则通过加强美日同盟关系,缓冲因中俄靠近对美国形成的战略对抗。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势必会引起俄罗斯的某种反应,更有可能促进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更加密切,共同对付美国在东北亚乃至全球的霸权战略。美国的战略东移也极有可能加大日本与中日韩等国的对立,甚至使某些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作为冷战的产物,在冷战结束后曾一度处于“漂移”状态。随着1995—1996 年的台海危机、“中国威胁论”的蔓延以及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美日同盟关系开始得到加强,美日关系走向更加平等。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不能不说与美国长期的对华“遏制”战略有密切联系。日本右翼势力蓄意制造中日间的紧张关系,不仅符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而且可乘机加大走向“正常国家”的步伐。同时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