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民族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3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民族经济学论文

第1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民族经济学

学生姓名: 谢 奎

年级、专业: 13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指导教师:朱宏伟教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1、云南民族地区基尼系数的比较分析

答: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平等化的一种方法被越来越普遍的使用。为了更好地应用基尼系数,一方面应该尽可能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运用,避 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基尼系数所反映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既是经济学上的课题,也是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应该及时予以调节。收入分配不仅是一个经 济 问题 ,而且 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 高社会 的生产效率,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则会影响社会稳定 和经 济发展。1984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为0.27,至U2010年上升No.50左右 目 前我 国收入差距是否在理范 围内,人们的看法不一致,争论主要集中在收入差 距量 的多少上,忽视了对收入差距的质的方面的考察 。云南 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 ,有 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景颇、瑶、藏、布朗 、阿昌、怒 、普米、德昂、独龙、蒙古、基诺等 2 4 种少数 民族 ,人 口约 1 1 3 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3 ,占全国少数 民族的1/6 , 而 贫困人口点全国人口的15%。,云南省是一个地形地貌极其复杂,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2011年,少数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49%,行政区划占全省总面积50%,边境线长度占全省总长度81%,8个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61%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968元,分别比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低3009元和7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怒江州为2187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1%,全省平均水平的47%[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根据云南省人均GDP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极差从1978年开始,逐渐拉大,至U2011年,两者差距极大。1978年两者相差95元,至U2011年,两者相差14235元,极差增加了150倍。1978年到1990年之间,差距在缓慢增大,90年代,差距增速加快,2002年,两者差距首次突破4000元,在10年时间内,从4000元增加到14000元。这10年间,云南省经济高速发展,相比之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没有经济发展快。

2、乳源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答:乳源自古为百越、长沙、豫章之地,本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地处粤、桂、湘、赣的结合部,南岭山脉横亘东西,北江水系纵贯南北,是岭南开发的起点, 气候乳源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300-2400毫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乳源四季常青、万木葱茏、生机盎然,为乳源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粤北旅游资源将以“名山、温泉、风情、佛韵”为主线,、 强化个性特色, 彰显文化内涵, 培育名牌产品。 旅游商品的 个性特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旅游 目 的地所在地区所独有的; 二是在共性中特别突出的; 三是根据当地的 具体 情况和发 展要求创新的。 因此, 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 要结合韶关当 地的资源特色、主要客源市场需求和各类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 突出 其特色和文化, 培育拳头产品, 以发挥主导、 带动和支撑作用。大力培育开发具有特色品 牌的主导旅游商品。 韶关 旅游商品开发 应围绕 地域文 化大做文章, 可以 名山、 名石、名寺、 名胜、 名人等文化资源为题材, 深入发掘并 有机融 入韶关 风光、 瑶家风情、 粤北文化、 历史名人等文化内 涵, 努力提高旅游商品的 文化附加值与开发品 位, 开发形成富有乳源地 域特色的 旅游商品 系列。同时应该、 立足资源特色, 准确定位, 提高旅游商品的 特色 和文化品

位,提高地区旅游发展的文化品味和档次以及竞争力。

3、简述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的关系

答:发展民族教育,是解决新时期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进入2 1 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西部 火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小康社会逸设步伐的加快,少数民族地越来越需要更 多的高屡次人才。而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我 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中起着先导性和骨干性作用,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是提高人素质的渠道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知识 层次越高,其整体素质就越高。个人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知识、科技知识,思想素质也会达到一个新 的高度,从而使自身素质的整体水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 层次。一个社会、一个地区亦如此。据统计,与全国平均水 平相比,民族地区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数只占全同平均水的72.94%;接受过 高中教胄的人数占61.38%,接受过高等 教育的人数占56 .57% [2] 。因此要加快 民族地区发展就必须 高度重视民族高等教育,要把发展民族地区 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先导性工作来抓。要紧密结合民族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人才的示范带动作刖促进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必须解决好速度 效益的 关系,没有效益的发展速度,决非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当今民族地的经济发展,固然离不开一 定的项 目与投资,但更需要有效益的 发腱速度。民族地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追赶东部地区,并融入国际市场,必须提高科技 的含量 和贡献率,实现这一日标的关键同样在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只有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具备项目建成与生产所需的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效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是民族地区经济效益提高的内因和直接动力教育一人才一经济一发展,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循环系统,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戈重要的作用,只有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才能不断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小康。

4、如何实现粤北山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答: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经济发展历史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产业结构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低级向高级演进,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演变。

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演变,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之一。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中的各产业的地位、关系向更高级、更协调的方向转交过程。单

个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变化,是由其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决定的,当多个产

业自身的发展改变了各自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也就改变了各产业之间的关 系,这时产业结构就走向更高一层,产业结构就实现了升级。目前对产业结构

升级的研究主要是从动力机翩、方式、调整必要性及其影响来分析盼。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十五”期间北部山区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增速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毗邻的珠三角城市。既有工业基础薄弱突出表现为“三低三小”:一是起点低,工业化程度和“三产”结构在全省都属较低之列;二是产业层次低,原有的传统工业主要是本地资源利用及其粗加工业,

附加值低;三是技术水平低,整个工业领域技术进步与更新缓慢,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四是基数小,如韶关市的新丰县1 98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才0.29亿元。

实现粤北产业升级方法应该包括: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粤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融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薄弱而资金不足的情况,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如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新提供专门优惠贷款;专业银行中设有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有赖于规模巨大的资本支持。因此,金融业的发展要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体系,还必须建立更多的投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3、全面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改革,构建农村地区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农村地区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各展所长、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5、如何破解民族地区“资源诅咒’的难题

答: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证明,富饶的自然资源是一笔天赋财富,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通常经济发展蕴含着更大的潜力然而,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多数自然资源丰裕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停滞状态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本文从资源诅咒的存在性研究资源诅咒的传导性机制来说明这一问题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和地区还要缓慢 Auty(1993)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诅咒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民族地区打破资源诅咒的措施应该包括:

1、摆脱资源陷阱,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升级 资源型城市应依托其资源优势,延

长产业链条,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另外,政府应当给予资源型城市一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进程

2、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 民族地区当前以要素投入为主要驱动力的粗放型经济

民族经济论文

增长模式,决定了大量资源投入是维系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要素 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矛盾,应彻底转变我国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以资源和环境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向以技术和人力资本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

3、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积极开展与资源供给地区间的合作 在利用地区资源方面,应采用贸易与开发并举的多种方式,特别是加大与资源丰裕的周边地区或者国家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 能源) 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祖辉,王敏.城乡届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J】.管理世 界,2003(3)

【2】 邓小平 : 《 各级 党委政府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 N ] ,

《 人民 曰 报" 19 8 5 0 5 — 2 9 ( 1 )

篇二:中国民族区域经济差异论文

中国民族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10-011-03

摘 要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方法,把中国区域划分为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两大区域,对1981-2008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经研究发现,造成全国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并非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区间差异,非少数民族地区内部的区内差距才是全国经济差距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少数民族地区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民族地区经济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缓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上世纪末以来,党和国家一如既往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以及“兴边富民”等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但由于其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差距还非常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变,区域经济差异

篇三:从制度角度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论文

从制度角度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1-000-02

摘 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源,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制度创新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的阻力,并分析了如何在这两方面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从而实现少数民族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统称为“少数民族经济”。

一、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情况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总体来说,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起点比较低。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少数民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偏僻之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普遍慢于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迄于本世纪40年代末叶,我国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以经营农业或畜牧业维持生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