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扶贫搬迁经验交流材料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5  分类: 经验交流材料 手机版

篇一:抓好三个一建好示范县(全省发改系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全省发改系统扶贫开发

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抓好“三个一” 建设示范县

**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2年3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大会安排,这里我就**扶贫开发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汇报的题目是《抓好“三个一”,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大“三个一”工作举措,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好一张蓝图

在扶贫开发攻坚战役中,我们充分发挥发改部门在规划编制、项目摆布、工作协调上的牵头作用,切实绘好规划一张蓝图,科学指导全县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建设。

一是思想重视。县“四大家”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广泛参与。书记、县长始终把规划作为扶贫开发的“牛鼻子”,牢牢地抓在手上,推进全域规划,带头学规划、用规划、守规划,亲自主持规划的编制、讨论和评审,

全程参与项目的策划、申报和争取,使规划更能切合**的实际、群众的愿望和领导的意志,保证了项目更好地实施。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大别山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示范县”的新目标,“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民生和县”的新战略,“全域扶贫、重点攻坚、产业致富、民生改善”的扶贫开发新思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县人民的积极拥护。

二是科学编制。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的编制,组织了“专家给力”、万密斋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聘请国际营销大师和一大批专家教授为县域发展顾问,借助省社科院、复旦大学、科特勒咨询集团等专业团队力量,高质量、高标准地编制了扶贫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近六十项重点规划和一批特色乡镇总体规划、一百多个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同时,按照“战略决策方案化,方案谋划项目化,项目实施具体化”的工作要求,精心策划了三百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及预可研,其中进入到全省大别山试验区项目库项目85个、总投资869.25亿元;初步编制了大别山片区**区域扶贫开发项目270个、总投资达920亿元。

三是舍得投入。坚持规划是先导、是项目、是资金、是效益,在规划投入舍得人力、财力投入,近三年全县规划编制直接投入过千万元。县财政专门设立了“规划编制管理科

目和资金专户”,将城市配套费总额的10%,规划执法罚没收入总额的20%,以及适当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直接划入专户,由县长“一支笔”审批,重点规划编制经费据实结算,各乡镇编制规划以奖代补,扶贫、交通、国土、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编制,有项目的在项目经费中列支,没有项目统筹安排解决。

二、坚持重点攻坚,抓好一批项目

我们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先动手、后伸手,自力更生、干中求助”的工作举措,狠抓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全力推进以十大试验区示范点、十大特困片区开发为主体的“双十工程”建设。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为首要任务,多途筹措资金,加快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建通村公路1126.3公里,通过以工代赈资金扶持金家河、河西畈等13座农桥建设,修通了白庙河至英山石镇、大崎至麻城盐田河、九资河至安徽金寨的区域断头路,特别是118公里的红色生态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极大地优化区域交通条件;实施了22万伏输变电站和一大批中低压农网改造项目,逐步解决边远山区用电卡口和低电压等问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92万亩,新增耕地1.43万亩,完成了38座水库除险加固,整修河堤136公里、当家塘4107口,综合治理小流域31条,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解决了18.49万人、4.6万头大牲畜的饮

水困难,新建户用沼气池1.8万口,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种田难”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二是推进产业扶贫。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的产业化扶贫办法,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不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加大实施低丘岗地改造、土地整理、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集中连片开发等项目,大力发展板栗、中药材和生猪、黑山羊等特色种养基地。积极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支持产业技术开放,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申报认证板栗、甜柿、茯苓、金银花、苍术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创新农民技能培训形式,选派农业专家服务队和科技特派员,开展送技术信息下乡和田间地头会诊活动。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20元,比上年增长15.4%,在“十五”末基础上翻了一番,其中特色产业收入占70%以上。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参合率96.6%,全县乡镇卫生院和中心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认真抓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有效保障了困难人口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支持教育部门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支持扶贫部门开展“雨露计划”,着力提升贫困人口教育和就业水平。支持住建、林业、民政等部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因灾倒房户重建,建设“丝绸人家”经济适用房、“幸福家园”廉租房、“河东宜居山庄”公租房、工矿棚户区改造

等一批保障性住房30余万㎡,全县保障性住房面积位居省市前列。

三、坚持创新驱动,建好一套机制

为解决好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困难,我们坚持“渠道不变、来源不乱、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科学整合资源,合理捆绑使用,确保资源综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实现政府公共政策最有效地惠民、利民、富民。

一是通过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建立领导挂点、部门帮扶机制,“四大家”领导带头驻点贫困村、帮扶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部门积极参与“三万”活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人手一事、产业分工、专班推进、集中攻坚”,成立了万密斋医药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委员会和生态经济、县域营销策划、社会管理创新三大研究办公室,改变重点产业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创新投入机制,科学安排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合理预留经营用地,最大面积开发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近15亿元,并通过项目直补、以奖代补、资金互助、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扶贫开发。

二是通过试验区建设整合资源。抢抓大别山试验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快速启动了河东新农村试验区、大别川罗九百里生态画廊、北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大别山旅游综合开发等五个“点中点”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投入建设资

篇二:XX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情况说明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情况说明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内涵是把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群众搬迁到一个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地方,促进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实现的目标是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根据区政府区长赵众炜同志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督察的重要指示,我镇立即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梳理。现就梳理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土地调整难度增加。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客观上已增加了土地调整难度。过去,农民承包的土地要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农村的各项"提留"也依据耕种土地的多少进行收取。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耕种的土地不仅不纳税,国家对种粮户还实行了"直补"等惠农政策。过去把土地视为"负担"的农民,在未找到新的、效益比耕种土地更好的发展门路之前,不仅不愿转让土地,而且还看到了土地在被征用中带来的潜在价值。因此,客观上增加了易地安置土地的调整难度。

(二)群众自筹比例高,负担较重。由于近年来建筑材料、人工工资等持续涨价,群众自筹比例加大,绝对贫困群体没有能 — 1 —

力拿出自筹资金,使真正的扶贫搬迁对象搬不出,导致这部分群众“望而却步”,不敢搬迁,想搬、怕搬、搬不下来。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由于移民安置点建设资金有限,虽然说整合了部分资金,但因资金缺口大,使得安置点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落实到位。

二、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结合我镇近几年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实践,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增加扶持资金总量,提高项目建设补助标准,降低或者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以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并圆满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切实提高扶贫成效,真正使易地搬迁成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二)认真开展摸底调查,选准搬迁对象、摸清安置点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安置地。

(三)加大项目的整合力度。建议上级在制订扶贫搬迁政策的时候,对整合各部门资金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在源头上形成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若打破区域界线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社会治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打破区域界限后,我镇外来人口流动将更加频繁,组成将更 — 2 —

加复杂,将进一步增加我镇的社会治安管理压力。二是集中安置困难进一步增大。打破区域界限后,在进行集中安置时,由于群众土地观念浓厚,不愿意离开故土,这就给集中搬迁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建议。加大扶贫搬迁安置点后期扶持力度。凡是涉及到易地搬迁工程的地区都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地区,其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后续产业条件都很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显然不够,还要培植后续产业发展。建议增加项目资金用于安置点的交通、水利及饮水、基本农田等建设和后续产业的培植,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

— 3 —

篇三:仁里镇易地扶贫搬迁摸底工作汇报

仁里镇易地扶贫搬迁摸底工作汇报

按石发代赈[2008]19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认真组织了易地扶贫搬迁摸底工作。镇会同村干部走村串户,召开各种类型会议,宣传移民搬迁政策,了解移民户思想动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户为主、适当支持”的宣传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全镇共完成移民调查摸底对象154户611人,其中因交通不便移民129户513人,就近避灾移民21户81人,因景区规划移民4户17人。现就次摸底调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仁里镇位于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县石台县中部,为县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现辖10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2.6万人,国土面积189KM2。随着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民生工程的实施,我镇城乡面貌大幅度改善,99%的村民组实现了通路、通水和通电。但对于地处较高山上的村庄,还没有实现通路。另外由于山地所限,村民组分布较零散,有的自然村落和单家独户的与大村庄相距较远,这样有的基础设施难以覆盖,如果修路、架桥,投资巨大,且受益人口较少。还有部分村民居住在山体滑坡和大河旁边,易受地质灾害和洪涝侵袭。再有部分农户地处村庄后面,因村庄整治难以推动,入户道路狭窄曲折,尽管与主干道相距较近,却不能通行,急需易地搬迁建房。对这部分农户只有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办法解决其长远生计问题。 东山村座落在县城西南部,距县城7公里,现有人口829人,土地面4120亩,茶园面积650亩,山场面积21375亩,林业用地面积19830亩。东山有8个自然村落,其中南山组、新屋组和老屋组地处深山,村庄较分散,有8户不能通公路,另有4户受地质灾害威胁。共计有12户需要易地扶贫搬迁。 三增村现有人口1102人,山场面积15810亩。土地面积19056亩,茶园面积 560 亩。三增有7个村民组,方建、方

村、方山、新桥、排下三增和梅溪等村民组那些居住在村庄后面和离村庄较远的农户需要易地搬迁建房,共计65户。

高宝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21公里,现有人口1113人,山场面积58835亩,茶园面积800亩。高宝村有13个村民组,东山组地处贡溪河两岸,常受洪水优异侵袭,有6户需要搬迁。另外团结组2户因离中心村庄较远,交通不便,需要搬迁。高宝村共计移民搬迁8户。

缘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5公里,是慈云洞景区所在地,现有人口1479人,土地面积65000亩,茶园面积1200亩,山场面积47332亩。缘溪村有11个村民组,其中土塘、新塘两组地处500米的高山上,不通公路,共有23户需要搬迁,坑口组有2户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要搬迁,坑口组、岩下组共有6户地处低洼,遭受洪水侵袭,需要搬迁,渔塘组地处慈云景区中心,因规划需要,有4需要搬迁。共计35户需要搬迁。

贡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现有人口1023人,土地面积31200亩,茶园面积600亩。山场面积28784亩。贡溪村共有11个村民组,2005年,地处500米高东山上的高东组实施了移民搬迁只有,只有1户,因当时家庭条件原因,未能进行搬迁,现在需要搬迁,另外立新组有1户位于庆丰三级站水库旁,需要搬迁,上村组有2户因交通不便,需要搬迁。该村岩岭组地处海拔500米高山上,通组公路路况差,饮水困难,有15户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9户需要搬迁。

杜村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现有人口703人,土地面积31000亩,山场面积25111亩,茶园面积600亩。杜村村共有6个村民组。平顶组位于高山上,路况差,饮水困难,有7户需要搬迁,杜村组、塘湾组有7户因交通和洪水原因,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4户需要搬迁。

二、安臵宅基地的来源及亩数

按户均宅基地面积160平方米,共计宅基地37亩,对于

移民搬迁建房点,政府先行做出规划,按照节约耕地,方便生产,能够避灾的要求,划出移民建房点,由移民户与土地承包人进行协商,镇村做协调工作,采取土地臵换或有偿转让方式,让搬迁户取得宅基地。

三、生产用地来源及产亩数

因此次移民搬迁的农户大多数在本组内就近移民安臵,可以使用原有的生产资料,不需另外安排生产用地;对于跨组安臵的,需要菜地,按户均菜地0.3亩菜地计算,需要菜地47亩,对于安排菜地的,如果村有集体山场,可以直接划拨,如果没有,移民户只有与当地农户协商,采取有偿转让方式,镇村可以协调。

四、移民后主要生存模式及集中安臵地主要基础设施和资金量、来源

对于本级内就近移民安臵的,可以使用原有生产资料;对于跨组安臵的,将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增强农民就业转型能力。一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实现转移就业。二是有组织的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为移民户取得土地。三是通过政府协调,让座落在本镇的企业优先招用移民户,实现他们就近就业。

全镇移民户为154户,每户除宅基地不计入移民成本外,包括土建工程,三通过工程,每户大约需要资金12万元,共计资金1848万元。这些资金通过个人筹资、政府补助、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完成资金筹措。

五、原有住房的处臵

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住房,将进行还地后,进行生态退耕。对于位于景区内的住房,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屋,进行保护,没有保护价值的,组织景区收购。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是偏远山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之计,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有利措施。一是有利于山区生态平衡。由于村民地处高山,为保证基本

的生存,只有砍柴垦荒,甚至乱砍滥伐,以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林木逐年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实施搬迁,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非常有利。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些人居住状况,也有利于“绿色石台,皖南茶乡”战略的实施。二是改善生存条件,提高居住环境。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他们信息闭塞,阻挡了观念的更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步伐。遇到洪灾,就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淤积的危险,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交通不便,生产生活面临极大困难。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有利于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观念的解放,完成了精神脱贫、文化脱贫。三是提高了扶贫效果。实(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异地扶贫搬迁经验交流材料)施移民搬迁的村大多是居住在高山区或离中心村较远的零散户,如实施就地扶持需要国家拿出大量投资为其解决通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成本高,且有些地方即使花钱也难改变现状。如果采取移民扶贫,进行异地扶持,则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且能在短期内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仁里镇易地扶贫搬迁摸底情况统计表

仁里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六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