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嵩山地质考察报告格式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5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

实习报告

姓名:和晨峰

指导老师:蒋国富、江富建、白耕勤、岳紫龙 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班级:08级地科一班

时间:2009/4/16——2009/4/22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地质

第一章 岩石

第一节 岩浆岩

第二节 沉积岩

第三节 变质岩

第二章 地层

第三章 构造

第四章 矿产资源

第五章 地壳发展史

第二篇 地貌

第一节 构造地貌

第二节 流水地貌

第三节 黄土地貌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第五节 气象站

第三篇 结束语

前言

为了使学生更好了解《地质学》和《自然地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也是这两门课的基本要求。我们环旅系再次来到了我们的老实习基地——登封嵩山。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更好的是我们了解、理解课本知识,使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一起,更加深刻的学习《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增加了我们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总之,是我们更好的学习了《地质学》和《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

并且这次实习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对于我这样不爱运动的人登上嵩山主峰,那也是对我意志的磨练。本次实习共七天,来回路程两天,实习五天,内容为:4月16日在车上度过了美好的时光。4月17日看了洪积扇,辉绿岩墙和嵩阳运动,还有完全考验我们意志的登嵩山主峰——峻极峰,最后我们参观了嵩山地质公园。4月18日,上午我们看了平行不整合,采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又看了黄土地貌,采集砂岩,看了构造地貌单面山,最后看了河流地貌。下午到教练场采集花岗岩(此地至少五种以上),最后采集了麦饭石和片麻岩标本。4月19日,由于天气原因,上午由江老师室内讲了一些嵩山的基本情况和实习报告的基本格式。下午看了洪积扇的边缘下部,又到玉皇庙看了岩浆的侵入与围岩的接触和断层的基本性质,最后又采集了沙砾岩。4月20日,上午在中岳庙附近的少丁山看了高约62米的斜歪背斜,又在中岳庙后1000米处采集了石英岩和千枚岩,下午参观了登封市气象站和登封市烈士纪念管。4月21日上午在水营山阵看了喀斯特地貌和石宗河断层,下午整理了岩石标本和所有东西。4月22日,告别了登封,回到南阳。 登封自然地理:为暖温带季候;年降水量慢慢减少(现在约700-800MM);河流众多,地下水丰富,但是埋藏较深;以低山丘陵为主,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为棕壤,褐土,不宜农作物生长;生物资源丰富,呈垂直分布。经济地理;最近发展迅速,年收入狂升,尤其少林寺有以前的几千到现在的百亿;工业发达,交通发达;农业以小麦和烟叶为主,旅游业跟是无法形容,现在每年游客2亿人次左右。 嵩山即中岳嵩山被称为五岳之尊,完山之祖,古称外方、崇高、嵩高等。嵩山西起龙门,东至郑州,长120公里,绵于黄河南岸,自西而东由万安山、紫云山、大苦山、当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等组成。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位于登封市境内,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5米,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

嵩山以出露完整的地层剖面和三个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而著名,出露有36亿年以来的太古庙、元古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是发生在距今25亿年的嵩阳运动,18亿年的中岳运动和5.43亿年的少林运动的命名地,三个不整合面及其上覆砾岩均十分清楚。更兼历史古迹众多,庙宇、道观、佛塔、书院,钟鼓相闻,是中国历史上佛、儒、道三大宗教荟萃地之一。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是地学考察、旅游观光的胜地。

几十年地质学家相继而至,对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50年,张伯生对嵩山进行了地质调查,确立了“嵩阳运动”,1954年,张耳道嵩山地区调查,确立了“中岳运动”,1958-1959年,王曰伦等在这里调查、研究,提出了“少林运动”存在,1958年以来马杏垣等对五佛山的层序划分和嵩山构造变形进行了详

细研究,建立了区内“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和模式”。而嵩山又是许多高校,包括北京(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的实习基地,尤其是南阳师范学院在此实习达30年了,且本校指导老师对嵩山有相当高的研究程度。

第一篇地质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

第一章 岩石

第一节 岩浆岩

一、 基本概况

岩浆岩是由在地幔或地壳深处形成的岩浆(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成分的熔融体),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渐渐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构造裂隙上升,有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喷出活动。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形成的深度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地表3km以下)和浅成侵入岩(地表3km以内)。喷出岩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火山喷发溢流出的熔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熔岩,另一种火山岩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叫火山碎屑岩。岩浆侵入是在高温、高压、流动中。围岩接触:温度上升,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活泼,两者元素相互置换,置换称交代作用。

二、 分类

酸性岩浆岩: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5%

中性岩浆岩:二氧化硅含量介于52%与65%之间

基性岩浆岩:二氧化硅含量介于45%与52%之间

超基性岩浆岩: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

酸性大的岩浆,黏性大,温度低,不易流动。

基性岩浆,黏度小,温度高,容易流动。

温度越高,挥发成分越多,压力越小,则黏度越小,反之黏度越大。

三、 我们采集的

1、 辉绿岩

A、颜色:褐色 里面为灰色B、成分:斜长石、辉石

C、结构:细粒D、构造:块状

辉绿岩墙(浅成侵入体)

位于太室山腰,岩墙为太古代登封群条带混合岩,此多为基性,高约35米,宽5-10米,岩墙和围岩颜色差别明显。岩墙破碎很,解理发育不完全,边界左边平直,右边锯齿状,有的插在围岩中,坡度陡。

登封辉绿岩墙

2、 花岗岩

采集地点为教练场(此地有至少五种以上),花岗岩为岩浆岩里的深成岩

A、 常见的为灰白色、肉红色。 少见的红色、绿色(值钱)

B、 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

C、 结构:粒状。 石英、长石、云母整齐组在一起“花岗结构”

D、 构造:块状E、意大利加工的花岗岩最好

第2节 沉积岩

一、 基本概况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到各种 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这些有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岩石(无论是岩浆岩、变质岩、和先成的沉积岩)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新生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资在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总称沉积物。

各种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经过漫长的时代,上覆沉积物越来越厚,下面沉积物越埋越深,经过压固、脱水、胶结等成岩作用,渐渐变成坚固、成层的岩石。现在未胶结的较新的松散沉积物,也包括在广义的沉积岩范畴之内。沉积岩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外力作用支配下,形成于地表附近的自然历史产物。地表环境十分复杂,同一时代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代,其地理环境往往不同,从而所形成的沉积岩也相互差异,各种沉积岩都毫无例外的记录下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因此,沉积岩是重塑地球历史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

篇二: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学院:导师:江富建 蒋国富 罗勇 岳紫龙

日期: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一节 实习目的 .................................................................................................. 1

第二节 嵩山历史文化 .......................................................................................... 1

第三节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 4

第四节 实习路线 .................................................................................................. 4

第二章 嵩山地区地理概况 ...................................................................... 5

第一节 位置和交通 .............................................................................................. 5

第二节 地形 .......................................................................................................... 5

第三节 气候 .......................................................................................................... 6

第四节 水文 .......................................................................................................... 6

第三章 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 7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 7

第二节 地层 .......................................................................................................... 7

第三节 岩石 .......................................................................................................... 7

第四节 构造 ........................................................................................................ 12

第五节 矿产 ........................................................................................................ 16

第六节 地史 ........................................................................................................ 16

第四章 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 17

第一节 构造地貌 ................................................................................................ 17

第二节 流水地貌 ................................................................................................ 18

第三节 黄土地貌 ................................................................................................ 19

第五章 总结 ............................................................................................ 19

参考文献 .................................................................................................. 20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GIS(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对地理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础》与《自然地理学》的了解,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登封境内的嵩山进行了为期5天写外实习考察。本次实习主要有三个目的:

1.加深对书本的理解,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对野外标本的采集,野外的讲解笔记,野外现场绘制地质地貌图能力。

3.加强身体锻炼,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一种不放弃的精神。

第二节 嵩山历史文化

嵩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古时嵩山被称为外方山。《禹贡》孔颖达正义:“嵩高山在颍川崇高县,古文以为外方。”《汉书?地理志》:“崇高有太室山、少室山庙,古文以为外方山也。”到了东周时期,依《诗经?嵩高》:“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之句,改外方山为“嵩高”,亦称“崇山”。《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晋郭璞注:“今中岳嵩高山盖依此名。”对于为何改名嵩高山,《白虎通》云:“中岳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山。”又《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云:“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嵩山被定为中岳,源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远在夏商时,嵩山就被称为是中国的中心。据《周礼?地宫司徒》及唐徐坚《初学记》载,西周时周公旦在营建东都洛阳时,于嵩山测日影,夏至之日,影长一尺五寸,于是定嵩山为地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嵩山不仅地处中州,同时成为京畿之地,其地位也同时提高。源于夏商之时的四岳名山,由于嵩山邻近京都,便被命名为中岳,从而中国有了五岳的雏形。《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后经战国到汉代,五岳最终确定,并被固定下来。《尔雅?释山》:“嵩高为中岳”。《史记?孝武本纪》:“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许慎《说文》:“嵩,中岳嵩高山也。从山从高,也从松。”

嵩山在古代,晋代之前以太室山为嵩高山,称中岳。《史记?封禅书》:“中岳,嵩高也。”又《史记?封禅书》:“太室,嵩高也。”《汉书?地理志》:“崇高,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为中岳。”《后汉书?地理志》:“阳城,有嵩高山。”注云:“《山海经》为太室之山。”而《晋书?地理志》未言嵩山为何,但晋戴延之《西征记》:“东为太室,西为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总名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合而言之嵩高,分而言之二室。”由此,两晋时少室山也被列入嵩高山,与太室共称中岳。但在隋唐时,虽然少室山被列入中岳,但习惯还沿用汉时的说法单指太室山为嵩高山。《隋书?地理志》:“嵩阳有嵩高山、少室山、颍水。” 《旧唐书?地理志》:“河南道名山三崤、少室、嵩高。”唐代之后太室和少室为中岳基本固定下来。 太室山和少室山自古有多种称谓和写法。太室山除古时称外方,西周后称嵩高外,“太”还写作“泰”。《山海经》即作“泰室”。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建于中岳庙前的石阙,亦名“中岳泰室阳城神道阙”。此乃古时“泰”和“太”通用之故。东汉以后太室山的“太”字不再使用“泰”字。少室山的名字更多。少室又名负黍山。《郡国志》:“少室,一名负黍山,有负黍城在其南,故因山以名城。”少室又名黍室。罗泌《路史》:“一名黍室,亦称御砦。”金代因宣宗曾屯兵其上,故金以后又称少室山为“御寨山”。《金史?地理志》:“少室山,置御寨其上。”但傅梅《嵩书》、叶封《嵩山志》、景日昣《说嵩》皆把御寨的“寨”字写成“砦”,而称“御砦山”。此“砦”是“寨”的异体字,当地群众亦皆把“寨”称为“砦”。

少室又名季室。《嵩书》:“少室,在太室之西稍南,相去十七里,一名季室。”

少室山古代还有“九鼎莲花寨”和“九顶莲花山”之称,就是说少室山九座山峰从远处望去似九瓣莲花。此名由来已久,武周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夏日游石淙诗并序》:“瞻少室兮若莲。”明袁宏道《嵩游记》:“土人曰‘九鼎莲花寨也’。” 少室山的北部,一道山沟将其分为两段,沟西高大的部分当地群众称为“大寨”,沟东较低而小的部分称为“小寨。

太室山和少室山名字的由来,历来有三种解释,其一是说太室山和少室山之名是因山多石室而得名。戴延之《西征记》:“谓之室者,以其下各有石室焉。”潘岳《关中记》:“嵩高山,石室十余孔,有石床、池水,道士多就之,可以避世。”因太室雄壮于少室,故高大的名太室,较小的名少室,即太室大,少室小之意。《嵩岳志》、《嵩书》、《嵩山志》等皆采用此说。另一种关于太室山、少室山名字的由来源于民间大禹治水的传说。《尔雅》注云:“太室山,禹所名也。”又据《淮南子》所载神话故事说,大禹治水通轘辕山,住于太室山下。禹治水化为熊,其妻涂山氏见之羞而归太室山下化为石。民间又传说,其第一任妻子去世后,涂山氏家族的一个妹妹又嫁给禹,住于少室山下。大禹在嵩山治水成功后,为纪念其妻涂山氏姊妹二人,大禹便将其第一任妻子所住之山命名为太室山,第二任妻子所住之山命名为少室山。室,即妻子。《礼记?典礼上》:“三十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太室、少室之名的第二种解释,不见正史,但在民间流传了很长时间,且影响超过第一种。太室、少室名字来历的第三种解释是说“室”即“藏”的意思,即嵩山在五行中属土,它蕴藏了天地间的阴阳、四时和风雨,故名室。此说出自景日昣所著《说嵩》一书:“室之为言藏也。嵩当土中,天地所会,四时所交,风雨所和,故称室焉。”景氏以为此说才是嵩山二室名字的真正起因。然景氏之说过于玄奥,采用者甚少。

嵩山的名字在西汉时曾更名为“崇高山”。据《汉书?武帝纪》、《汉书?地理志》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改“嵩高山”为“崇高山”,并置崇高县作为奉邑。关于为何改“嵩”为“崇”,《史记?孝武本纪》张守节正义云:“颜师古曰:‘以崇奉嵩高山,故谓之崇高也’。”到了东汉熹平五年(176年),应中郎将堂溪典的奏请恢复“嵩高山”之名。《后汉书?孝灵帝纪》:“(五年)复崇高山名为嵩高山。”又《后汉书?孝灵帝纪》注:“《前书》(《汉书》)武帝祠中岳,改嵩高为崇高。《东汉观》曰:‘使中郎将堂溪典请雨,因上言改之,名为嵩高山 。”嵩高山之名沿用到隋唐时,有时出现简称嵩山,到元后后元代时,省去“嵩高”中的“高”字,直称“嵩山”。《元史?地理志》:“登封,中岳嵩山在焉。”自元代之后到现在,一直使用“嵩山”之名,或加“中岳”称“中岳嵩山”。

嵩山是中华民族最早活动地区之一,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至今华夏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嵩山早在远古时不仅是名山,也是皇帝经常巡游和狩猎的地方。华夏始祖黄帝就曾多次巡游嵩山。

《史记?封禅书》:“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又据杨雄《河东赋》云,帝尧也曾游于嵩山。又据《史记?封禅书》载,虞舜曾巡狩五岳,并制定五载一巡狩之制度。大禹之时,嵩山下的阳城则为其都城。《汉书?地理志》臣瓒注引《世本》载:“禹都阳城。”《孟子?万章上篇》:“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国语》韦昭注:“夏居阳城。”古本《古书纪年》:“夏后氏,禹居阳城。”20世纪70年代,在嵩山的考古也证实嵩山脚下阳城的王城岗为夏代早期都城遗址。又据《淮南子》载,大禹曾在嵩山治水,凿轘辕关。《淮南子》还记载了具有神化色彩的“闻鼓饷夫”的故事。又据《竹书纪年》载,夏代第5代国君少康曾居于嵩山脚下的纶氏(今颍阳)。又据《穆天子传》载,周穆王也曾游太室山。除帝王外,上古隐士许由、巢父,西周的周公旦、春秋战国时的鬼谷子等也都在嵩山留下足迹。

嵩山自古就是祭祀和封禅的圣地。《史记?封禅书》:“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又《封禅书》云:“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

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崤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由此可知自秦代以前帝王都一直祭祀嵩山。在历代的活动岳祭中对嵩山影响最大的当是汉武帝和武则天。

据《汉书?武帝纪》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巡游嵩山,因闻“山呼万岁”之声,下令扩建祭祀山神的太室祠,并划嵩山下三百户为崇高县,免除一切徭役赋税,专职奉祀太室山。从此之后,嵩山威名远扬。汉代之后到清朝,共有50多位皇帝亲至或遣使祭祀嵩山。其中亲至者有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北魏孝文帝、唐高宗、武则天、清乾隆等。汉武帝之后对嵩山产生重大影响的祭岳当属女皇武则天。

据《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及《旧唐书?礼仪志》载:武则天一生共8次祭游嵩山。其中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在中岳嵩山举行的史无前例的封禅大典最为引人注目。是年,武则天率群臣浩浩荡荡开赴嵩山。女皇在嵩山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上筑起“登封坛”,举行禅祭上天的大典,并加封中岳,尊岳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这是五岳中第一个被封为“帝”者。同时还加封岳神之配偶天灵妃为“天中皇后”,还自撰了自我歌功颂德的“大周升中述志碑”立于嵩山之颠。之后,武则天又率众在少室山下筑“封祀坛”,封禅少室山。礼毕,女皇颁诏书,大赦天下。为纪念其封禅的业绩,武则天特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同时,将嵩山下的嵩阳县改为登封县,将阳城县改为告成县,以示女皇“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

嵩山是中国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汉代以前这里就是以神灵崇拜为中心的原始宗教的重要活动地区。东汉道教兴起时,嵩山就是其重要的发源地。据《列仙传》载,东汉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嵩山遇神人指点,在石室中寻得《黄帝丹经》,并在山上筑坛炼九丹。此载虽说有些神异,但至少说明嵩山是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道教兴起后,建于先秦的中岳庙便成为道教重要的传播圣地。北魏时,道教宗师寇谦之居嵩山30余年,并在此创立北天师道,由此嵩山乃北天师道的发祥地。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首先落迹的地方就是嵩山。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中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寺院法王寺在嵩山建成。到北魏时嵩山成为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建寺蔚然成风。嵩阳寺、少林寺、嵩岳寺、道场寺、升道寺等相继在嵩山建成,其中少林寺是中国 禅宗的发祥地。之后相继建立的寺庵多达百余座。会善寺、永泰寺、龙潭寺、龙泉寺等等都是知名的佛教寺院。

被称为古代三大宗教之一的儒教,在嵩山亦颇盛行。建于五代、兴于宋代的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儒家理学的重要传播地。宋代理学大师程颐、程颢在此讲学,使书院声名远播。由此,在中国来说,三教文化每个都兴盛、每个都有特色的地方,惟有嵩山。而三教文化也成为嵩山文化的重要代表。

篇三:2011年嵩山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

姓名:代冯伟

学号:1026308651

专业:网络工程

日期:2011.7.6

一. 前言

2011年6月27日至7月3日,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及民生学院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在出发之前全员进行了动员大会,实习老实交代并安排了各项事宜,强调了实习期间注意事项和队伍纪律并对同学做了分组安排,每个专业各成一个大组,分别有不同的实习老师带领,每个大组又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小组组长,同时老师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分别发了实验工具有地质锤、测绳、罗盘仪、测纸、化学试剂等等。在嵩山实习的一周内,我们先在少林水库进行了水文、土壤、植被方面的实习,接着按照不同的路线分别进行了地质和地貌方面的考察。地质方面有到嵩山地区的会善寺东侧山上,玉皇庙村西金屑河西岸考察岩石,沿公路考察嵩山地区综合地层和攀登嵩山考察著名的嵩阳运动。地貌方面有到大金店颖河实测谷底剖面图,观察逍遥谷断层,考察黄土地貌等等。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更加深刻的掌握了有关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发展方向以及前途,学会了许多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巧,明白如何在野外保护自己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

二. 地层

嵩山地区的地层的概况

在嵩山不到4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系统、良好地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在距今36~25 亿年的太古宙时期,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登封群的花岗绿岩建造,铸就了嵩山的结晶基底。在距今25~5.43 亿年间的元古宙,沉积了滨一浅海相的碎屑岩、粘土岩和碳盐岩,即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马鞍山群和新元古界五佛山群。在距今5.43~2.5 亿年间的古生代,发育着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滨海相的碳酸岩(底部碎屑岩),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的海陆交替沉积的灰岩、碎屑岩、粘土岩。其中广泛贮存着煤、铁、铝、建材等沉积矿产。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成为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的见证。在距今2.5~0.65 亿年间的中生代,发育着三叠系湖相碎屑岩、粘土岩夹煤线。在陆相盆地——河流环境沉积的中生代红色泥岩——碎屑地层,其中含有丰富的陆生动、植物化石。在距今0.65 所年~现代,沉积了新生界古近系的砾岩、砂岩和泥岩,以及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层。园内缺失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其中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及古人类、古文化遗址。太古界、下元古界构成该区基底,岩层走向近南北、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构成盖层,岩层近东西向展布,其盖层、基底格局非常显著,接触关系一目了然。

嵩山地区地层岩性

一岩浆岩岩浆岩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硅酸盐熔浆

顺着地带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或侵入地表所形成的的一类岩石。主要分为两大类; 喷

出岩和侵入岩,其中侵入岩有分浅成岩(3000 米以内)和深成岩(3000 米以下)。 (1)花岗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酸性岩类,其分布面积占所有侵入岩面积的 80%以上。主要有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岩石多为肉红色,灰白色,略带黑色斑点,有粗中细粒花岗岩,其中最典型的半形等粒结构者称为花岗结构。7月1日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玉皇庙村西金屑河西岸观察花岗岩及断层。主要见到的有灰白色的,黑色的,肉红色的,其中红色最为常见,绿色最少。花岗岩中黑色的物质主要是角闪石和黑云母,粒状的为角闪石,片状的为黑云母。标本描述:颜色肉红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石英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结构粗粒/花岗结构构造块状片麻岩为变质岩,主要成分为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因此,又叫黑色斜长片麻岩,黑色角闪片麻岩。其中黑绿、灰绿、黑灰色的最好。(2)辉绿岩辉绿岩为基性浅成岩,主要矿物是富钙斜长石和辉石,还有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近于黑色或黑灰色、灰绿色,一般为细粒到中粒结构,成板状或柱状。多以岩床、岩墙产出。质地均匀,无裂纹者可做石材原料,细粒者尤佳。6月29日我们在嵩山脚下观察了辉绿岩及其围岩。整个岩墙外部特征表现为出露清晰,岩墙与围岩界限明显,节理发育(表面有裂纹)且岩石破碎,左侧较平直,右侧呈锯齿状穿插于围岩中且坡度较陡。标本描述:外表颜色黄褐色新鲜面颜色灰绿色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辉石结构细粒构造板状。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沉积岩的体积只占岩石圈的 5%,但其分布面积却占陆地的 75%,大洋底部几乎全部为沉积岩或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不仅分布极为广泛,而且记录着地壳演变的漫长过程。考虑因素的分类,以物质来源为主要被分成三类,即由母岩风化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生物遗体形成的不同。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它为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类,颗粒较细,物质成分较纯,又叫平顶山砂岩。标本描述:外表颜色黄褐色新鲜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结构粗粒/细粒构造层理构造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

一种岩石,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下产生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中,由于温度、压力、应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原岩的化学成分、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 (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石榴石、硬绿泥石、绿帘石、蓝闪石等。其化学成分取决于在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中,如无交代作用,除 H2O 和 CO2 外,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基本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如有交代作用,则既决定于原岩的化学成分,也决定于交代作用的类型。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变质岩结构按成因可划分为下列各类:①变余结构②变晶结构(粒状、斑状、鳞片状)③角岩结构④碎裂结构。其构造分为片理构造(片麻、片状、千枚、板状、条带状),块状构造,变余构造。

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

在嵩山地区不足20 平方公里范围内,清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 亿年、18.7 亿年、

5.43 亿年三次前寒武纪造陆和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及典型的构造形态遗迹。这三次“翻天覆地”的全球构造运动分别被地质学家称为“嵩了运动”、“中岳运

动”、“少林运动”。我们在嵩阳景区观测到了嵩阳运动地质遗迹,嵩山嵩阳运动是发生在距今25 亿年的一次全球性地壳运动,由张伯声院士于1951 年在嵩山南坡发现并命名。该遗迹界面清晰的反映了太古宙末发生的一次广泛而剧烈的地壳运动。这次运动使登封群花岗绿岩建造遭受挤压变质、褶皱造山、侵蚀夷平,并形成了具纬向构造格局、多期构造变形和“三个时代”岩浆序列的古陆核。它标志着地球演化早期的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

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

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3 亿年的“嵩阳运动”, 8 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 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嵩山地质考察报告格式)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壮观的山势地貌。嵩阳运动:嵩阳运动是发生在太古代末期的一次激烈的造山运动,使登封群强烈褶皱,形成以东西向为主的线型褶皱和穹窿构造,伴有以酸性岩浆为主的侵入活动,使岩石发生强烈区域变质和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并造成嵩山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这次运动使本区陆壳开始形成。这次构造层以塑性形变为主,褶皱形态复杂,总体呈现以近东西向为主的一系列短轴背斜或穹窿构造。中岳运动:中岳运动发生于早元古代末的一次强烈的造山的运动,它使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紧闭线状褶皱,岩石发生浅变质。使陆壳运动进一步增长,地台基底基本形成,中条构造层由嵩山群组成,与下伏嵩阳构造层不整合接触。地层褶皱强烈,形成近南北向的紧闭线形复式褶皱。这个时期形成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东北向的压剪性冲断层、近东西方向的张性正断层及沿嵩山群底剪切而形成的滑脱断裂。少林运动:发生于震旦纪与寒武纪之间的升降运动,这次地壳运动以后,本区全面沉降,广泛接受海相沉积。它使基底断块翘起,南高北低,导致五佛山群发生由南向北重力滑动,并伴生褶皱及构造。

三. 地貌

嵩山地区基本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地貌类型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

1.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又包括摺曲构造地貌和断裂构造地貌。嵩山地区褶曲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南北向褶曲构造地貌和东西向褶曲构造地貌。南北向褶曲构造地貌主要是印支—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使登封群形生紧密的、轴面向西倾斜、向东倒转的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印支—燕山运动以后形成的东西向褶曲构造,对本区的地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多种构造形迹叠置在一起的复式背斜和向斜,经过多次的断裂作用和外力破坏,多表现为翼部不完整的单面山,以及背斜山和向斜谷等。从总体上看,嵩山是一个走向东西的巨大的单面山,这构成了登封大地形。嵩山地区的断裂构造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等类型,其中东西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最为醒目。各种断裂构造在地貌上都有反映,形成多种类型的断层构造地貌,从而使本区地貌更加复杂。

2.流水地貌:流水地貌分为河流地貌,沟谷地貌,流域地貌等。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登封主要是属于淮河流域,部分为黄河流域,主要的水系是颖河水系。颖河水系为不对称水系,左岸支流多且长,自北向南注入颖河,右岸即南岸支流少且短。我们在大金店颍河谷地观察了河流地貌,并实测了河流阶地。颍河谷地地势平缓,河谷较宽,分为三个部分: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河床相砾石大,中被粗砂填充,基本无胶结,其中砾石种类多,主要有片麻岩、砂岩、脉

石英。河漫滩相主要由亚黏土组成,颜色为红棕色,厚度约 50 公分。颍河两侧发育有四级阶地,一、二、三级为堆积阶地,四级仅在部分地段有保存为基座阶地,在实习所到地没有观察到。一级阶地由黄色亚砂土堆积而成,北岸宽,南岸窄;二级阶地主要为晚更新世黄色亚黏土组成,内部可见碳酸钙结核。三级阶地下部为中更新世红色土,遇水后黏性较强,垂直节理发育;上部为灰黄色晚更新世亚黏土,中间有层状或分散碳酸钙结核出现。沟谷地貌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洪积扇,洪积扇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嵩山的洪积扇主要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早更新世形成的从登封盆地到北部,面积非常大,受后期流水侵蚀切割作用,中部、前缘受到破坏,中晚更新世面积变小。一般来说,洪积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广泛。而在嵩山地区,主要是在风化作用下产生大量碎屑,出山口处,地形变得开阔、平坦,水速变缓,碎屑便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洪积扇。在逍遥谷口,从山脚向上就是一个洪积扇。

3.黄土地貌: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为主。嵩山地区的黄土主要分布于山麓、洪积扇体前缘和河谷两侧,多因流水作用而形成,属次生黄土,原生黄土少见。山麓地带的黄土属洪积和坡积而成的,颜色普遍较红,垂直节理发育,风化后呈松散小块状,见于少林寺附近、玉皇沟、逍遥谷等沟口以及石灰岩分布区的山麓地带,厚几米至十几米,下部亚瑟深于上部。登封市附近洪积扇的垂直剖面上,亦有黄土分布,上部呈灰黄色,颗粒组成为亚砂土和亚黏土,有时可见碳酸钙结核;下部接近砾石层的黄土颜色稍深。层间无钙质结核。河谷谷坡是该区黄土的主要分布地带,厚度从几米至二三十米不等。黄土层的上部,颜色较浅,呈灰黄色,垂直节理发育,有的地方可见到层状或分散状碳酸钙结核,底部黄土颜色较红,接近谷坡顶端的地方,可见到红色土,节理良好,碳酸钙结核少见。沟谷中的黄土多以第三级堆积阶地面为分布的上限,岗地顶面较薄的土层显然与此不是同时期的产物,因此谷地中的黄土是河流冲积的结果。6月30日我们实地观察了在大金店颍河谷底和附近阶地的一处黄土墙,并绘制了颖河南岸阶地及河床剖面图和黄土地貌素描图。

四.气候和水文

嵩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雨少风多,秋季晴朗日照长。该地区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嵩山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使得气候在空间上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出现明显差异。嵩山山麓水平地带的气温状况可以其南麓登封市区的气温为代表。年平均气温14.2 摄氏度;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0.4 摄氏度,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3 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5.1 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0.5 摄氏度;平均最高气温 31.1 摄氏度,平均最低气温为-3.7 摄氏度。(P113 有表) 4~10 月份七个月的月均温均高于年平均气温,其中 5~9 月份均在20 摄氏度以上。11~3 月份如歌月均低于年平均气温。冬季月均温在 0.4~2.6 摄氏度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自春入夏和自秋入冬时期温度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最大,而夏季、冬季期间各月温度变化幅度小。气温年较差为 25.9 摄氏度。气温年内的这种变化显示了本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各月平均日较差在8.4~11.6 摄氏度之间,,全年平均日较差为9.7 摄氏度。各月中,7 月、8 月和1 月气温日较差较小,而3~6 月份日较差较大,9~11 月份日较差居中,这与各季昼夜长短及温度的差异有关。因为冬季昼短夜长,白天吸热不多,夜间放热有限温度下降的幅度小,所以气温日较差就小。在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大量吸热增温,但夜短来不及充分散热降温,因此气温的日变化也较小。而春季昼夜长短相差相似,但这里秋季温度比春季大,使得夜间散热较慢而温度下降幅度比春季较小,故秋季日较差比春季小。嵩山地区地处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处。大部分流域属于淮河流域,面积为1067.5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8.37%;其中颍河流域面积为1037.5 平方千米,汝河流域面积为30 平方千米。本区径流的形成

和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其年内分配状况与河流的补给状况密切相关。颍河是嵩山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是淮河的中欧更要支流之一,区内河段是其上游。其主河道在境内长57km 近乎东西走向。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每秒,属季节性河流。本区颍河段最大洪峰流量为5131 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速8.2 立方米每秒,枯水最严重时期发生断流现象。河流平均必将为1/260,河床宽度差异明显,从20m 到300m 不等。流域内群峰林立,地形复杂,颍河两岸次级支流众多,且多分布在北岸。目前,嵩山地区共有大型水库1 座,中型水库3 座,小一型水库 11 座,小二型水库 43 座,共计 58 座。实习期间参观了少林水库,少林水库位于登封市区西北8km,少林寺东南3.5km 的邵阳河上游。水库由大坝、输水洞和溢洪道组成。少林水库的溢洪道在侧边,并且具有防浪墙。水库选址要满足的条件有三:1.要在峡谷最窄处,一方面减少工程消耗,另一方面增大控水能力;2.控制流域面积要大;3. 两边地质情况要稳固,以保证工程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其次,输水洞高度为死水位。

五.植被(少林水库西坡)

据《嵩山植物志》记载,嵩山地区共有维管植物147 科、643 属、 1543 种。其中蕨类植物21 科、36 属、70 种;裸子植物五科、9 属、 10 种;被子植物 121 科、598 属、1460 种。嵩山地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比较复杂,种子植物中有 15 个分布区类型,但以温带成分为主,约占 2/3,并含有相当含量的热带成分。由于嵩山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南北、东西植物区系成分兼容并存,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嵩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可分为六类:1.落叶阔叶林,例如栓皮栎林、桦香林、槲树林,在实习过程中观察到了栓皮栎和槲树;2.温性针叶林,有人工侧柏林和人工油松林;3.灌丛与灌草丛,其以草本为主,中间有灌木。4.草甸,以羊胡子草草甸分布最为广泛,还有藿香草甸、白羊草草甸和蒿类。6.水生植被,如浮萍。

六.土壤

嵩山地区的土壤大致可分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类,其又可分为许多亚类和土属、土种等。

嵩山地区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 以上的山地上,目前原始植被已遭破坏,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部分针叶林,成土母质为基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同棕壤分布相比,褐土区降水量较少,地表植被郁闭度较低,甚至为灌草丛或农田。实习中对淋溶褐土的剖面形态进行了试验测定。

七.自然地理实习方法

1、罗盘的使用

罗盘是地质、自然地理野外工作中的基本工具。它可以用来指示方位,测量倾斜角度、测定观测点在平面上的位置等等。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有两种标记方式:一种是方位角罗盘,一种是象限角罗盘。罗盘在使用时应首先进行检查,松开磁针制动器看磁针摆动是否灵活,将罗盘放置水平看水准气泡能否居中,另外要看刻度盘上0°是否正对罗盘北端,并根据当地磁偏角的大小进行调整。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实地测量了玉皇庙村断层的走向、倾向及倾角。

2、野外观察

地质地貌野外观察要做到四勤:即眼勤:勤于观察、搜素、发现现象;腿勤:多走路,尽可能多看一些现象,多发现问题;手勤:多动手挖、敲、摸、碾,通过手的感觉获取关于沉积物与岩石性质的信息;脑勤:多思考,善于将前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提出问题或形成某种观点。野外地质地貌观察工作,一般采取布置观测路线,在观测路线上设置观测点的方法来进行的,即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进而掌握整个工作区的地质地貌情况。

八.总结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