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昆山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30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赴昆山学习考察体会

赴昆山考察学习报告

2月26日—3月3日,我区组成由组织副部长杨华带队,乡镇、街道人大主任或副职,以及部分局委副职一行30多人赴江苏昆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昆山分院进行学习,并对昆山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及当地的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亲身聆听了昆山当地率先发展的经验,实地感受了昆山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被昆山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浓厚氛围深深震撼! 昆山1985年以前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种粮贫困县,20年时间迅速成长为一个现代工商业城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2005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了小康。如今,昆山已站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起点: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目标是到2015年左右,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到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通过全方位了解昆山,人们对昆山的目标和未来充满信心。

“落后生”何以摇身一变,成了头名状元?其发展的奥秘是什么?昆山经验早已通过中央各媒体走向全国,各地也纷纷到昆山学习取经。学贵在用,梁园向昆山学什么?从昆山归来后,我连日消化理解,逐渐加深了对“昆山之路”的认识。主要有四点启示:

一、解放思想,要敢字当头,率字为先。

做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为人先。我们要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发展建设的实践,破除陈旧观念,打破条条框框,振奋精神,上下同心,营造一种干部群众精神振、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氛围。昆山的成功实践证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管起点多低,只要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咬”住目标不放松,就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地理位置不是关键,更重要的在于人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敢学、敢想、敢干”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点,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办法、要干劲、要发展。有大思路才会有大作为、大气魄才会有大开放,大(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昆山考察报告)开放才会有大发展。昆山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他们敢于破除陈旧观念,敢于争,敢于干的结果。

二、优化服务,要优化环境,筑巢引凤。

昆山经验实践地了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服务的主体是人,服务的对象是人,要优化服务,就要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断培养服务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切实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服务,提前筑巢,营造良好的创业、干业服务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要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营造稳定乐业的社会环境。

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昆山工作创一流、发展高速度、城乡大变化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超常规的辛勤付出。必须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城乡头筹,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昆山后说:“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昆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世界眼光谋求长远发展,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带头大哥”。2003年开始,昆山市打破城乡界限,把昆山927平方公里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完善全市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土地综合利用等专业规划,坚持“富规划、穷开发”,做到“三个定下来”,即把农业保护区面积布局定下来,把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形态定下来,把城镇体系布局定下来。实施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完善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五道保障”,率先构筑了农村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住宅向社区“三个集中”,促进镇村建设呈现新的格局。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发展,为推动昆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注重民生,要真抓实干,常抓不懈。

民生无小事。昆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将民生建设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昆山当地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我们梁园也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民生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应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收入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民生诉求,积极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对今后招商工作的建议和打算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学习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经验,首先要在全区范围内掀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新高潮,重点克服不敢想、不敢闯、不敢干的保守思想,树立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克服固步自封,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快发展的进取精神。

二、进一步注重人才,强化措施。要用好现有人才,特别要把善于抓项目工作的行家里手放到重要岗位上。要尽快培养造就一大批懂项目、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在全区范围内掀起议项目、引项目、抓项目的高潮,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真正成为推动梁园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招商引资方式上,除了开展外出招商以外,还应采取网络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和成立专业招商队伍等多种形式完善招

商手段。

三、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对招商引资功臣进行重奖,使其政治上提升、经济上获益,以带动身边人员招商的热情。要抢抓中原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以及沿海部分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意识,抓大不放小,有小不愁大,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断壮大、发展,最终成为梁园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

梁园区东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赵杰

篇二:赴江苏昆山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苏昆山学习考察报告

最近,本人有幸赴江苏昆山进行了学习考察。感受了昆山灵活的体制机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干部职工先进的思想观念、昂扬的精神风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百强县第一名的昆山强在哪里?

昆山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县级市,面积927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万人,是第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的县级市。

昆山改革开放之初也不富裕,1985年前,昆山仅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昆山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拥有数个“全国第一”,如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等。昆山有无数张国家级“名片”,如全国百强县第一、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

昆山的发展很快,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从1978年的2.4亿元和466元增至2008年的1500亿元和12万元,从2005年起已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08年,昆山实现财政收入27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进出口总额613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0亿元,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继续居全国各县市之首。2008年,世界500强有37家在昆山办有企业,形成了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昆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探讨

(一)加快发展,解放思想是关键。调查发现,昆山经济的高速发展,首先是昆山人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结果。他们坚持的“四个不论”就是解放思想的成功经验之一。“四个不论”即发展经济不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公有私有,能交税就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以非凡的胆识自费创办开发区,当时的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在县城东边划了一块4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上海的虹桥立了一块大广告牌:欢迎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创业(实际上1991年才被省政府认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开发区),率先走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步。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抢抓浦东开发、沿江重点发展和昆山开发区获国家批准三大机遇,开创了外向型经济基本格局。由于在发展的每一个转折关头,能够不断解放思想,捕捉机遇,推动了经济发展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快发展,选准产业是突破口。昆山走的是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特色鲜明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昆山的主导产业。开始主要是招的港澳台商,承接港澳台的产业转移,现在来昆山投资合作的有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昆山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高密度地区和投资高回报的地区,全市已开工投产外资企业2000多家。至2008年底,全市工业销售的80%、利税的80%、工业投资的70%、进出口的95%都来自外企。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大量进入,昆山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三成多。

(三)加快发展,优化环境是基础。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构建昆山独特的竞争新优势,是昆山各级政府的一贯理念。一是形成四种共识:即“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二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硬环境上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特别在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了交通网、电力网、通信网、宽带网“四网”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大了工业或者产业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环境,基本实现交通、通讯、供水、能源等“七通一平”。在软环境的建设上,其法治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务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四)加快发展,人才是保证。昆山不搞论资排辈,坚持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出干部,

大量提拔有闯劲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每年有三大工程:第一,每年组织200名内资老板到外资企业当学徒,学理念,学管理;第二,每年挑选100名35岁左右的中青年干部上大学深造两年,学习招商技能、经贸知识和外语。第三、每年挑选100名25岁左右优秀青年干部出国培训三个月。同时,为了提高人才素质,昆山每个月都有干部知识讲座,请国内外的专家上课,解决干部队伍中的能力危机、知识危机。

三、对龙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站在龙山看昆山,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对一个全面进入小康、即将实现现代化的县级市的仰望。当前,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要素短缺、经济总量偏小是制约龙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龙山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一是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二是城市的经济载体和平台基本形成,三是旅游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四是集国家、省、州扶持政策为一身的政策优势。结合龙山实际,本人认为,要加快龙山发展,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黔张常铁路、龙永公路、209国道绕城线、吉恩高速等一批基础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围绕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按县里确定的总体思路,在“十二五”之前,新研究和制定发展思路、规划和产业政策,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突出抓好产业转移承接,走出一条适合龙山的发展之路来。

(一)统一认识,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以企业为主导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途径。思路决定出路,经济发展的差距,也体现在观念上的差距。龙山作为落后地区,当前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此,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思维,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借鉴昆山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主动作为,以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来推进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当前,要重点抓信息,选产业,找老板,上门招商,把昆山等发达地区想转移的适合龙山的人力密集性产业项目引过来。

(二)创建平台,发挥工业园在产业转移中的载体作用

外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打造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目前由于征地难、征地费用高已经严重制约了龙山县工业发展。必须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龙山工业的重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阵地,举全县之力加以推进。一是要加紧做好工业园的规划和开发,充分利用荒地、改制企业的闲置土地,做好工业用地的规划、协调和储备工作,突破工业用地“瓶颈”,解决好企业的落地问题。要把园区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把园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结合起来,推动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联动发展。二是要积极争取上级的工业发展资金或者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加快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要引进企业,在园区建设上应该努力做到“三通一平”(昆山最高标准的工业园区是“九通一平”),提高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三是抓住长沙市对口扶持的有利时机,与其工业园建立合作关系,寻求更大支持。

(三)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承接并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龙山农产品、林产品、陶土、硅石、石灰石和水电等资源比较丰富,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但目前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水平很低,因而做大做强资源加工型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财源,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着重发展以木薯、红薯为原料的酒精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燃料酒精立项和建设,利用原有乌龙山品牌恢复“乌龙山”牌白酒生产;二是以百合、桔柑、辣椒、植物油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发展订单农业,搞好精深加工;三是抓好

药材种植和加工,发展生物制药业;四是进一步做好林木产品加工业;五是利用紫砂陶土资源、硅石和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建材、陶瓷、工业硅和水泥产业;六是发展以里耶古城保护开发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旅游产业。对上述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和实力的要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能力,从中扶持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没有核心企业和核心企业没有形成的产业,要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行业领头企业。

(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

昆山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各地实践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服务环境作为构建软实力最重要的环节来打造,破解工业发展用地难、融资难、办事难等难题。一是营造服务环境。要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原来的政策文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出台一些发展经济的新政策文件,如出台“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文件。要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公正的法律环境,努力克服过来出现的政策不到位、服务不优质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严禁各级各部门以任何理由、任何名目到工业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收费,尽量减少对项目发展的行政干预,同时要严厉打击非法阻工行为,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二是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成立融资服务中心,对各项目、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进行分类疏理,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搞好包装,积极与各银行进行对接,推荐项目和企业,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三是着力破解工业发展用地难题。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充分整合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的国有闲置资产作为担保,向国家政策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将贷款资金用于工业用地的征地拆迁和工业园的建设上来。

(五)强化招商力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效性

龙山作为落后地区,底子薄、水平低、财力弱,实现自我发展的原始积累非常有限,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升级。一是建好项目库和招商信息平台,包装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广泛开展专题招商、定点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和网络招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中介辅助”的招商新机制。特别突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和部门要主动和发达地区加强沟通和联系,针对龙山县的陶瓷产业,定点考察引进佛山、景德镇等地的陶瓷产业。三是加强专业招商干部队伍建设。招商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招商队伍素质的高低,必须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建一支专业招商队伍,通过公开招录,挑选精兵强将;一方面要强化培训,严格管理,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作者系龙山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发布人:刘兴

来源:州政府办

时间:2009-11-2410:52:11点击:2255

龙山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地域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2013年,龙山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街道)、462个村(社区),总人口59万,土家族、苗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1%。

篇三:昆山考察体会

四、在昆山考察学习的启示与思考

4月7日至14日,在马县长的带领下,我们在江苏昆山市委党校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并现场参观考察了昆山开发区和部分优秀企业。总的感受是,昆山市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行动早、起点高、气魄大,呈现出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通过昆山人说的四句话,我们能够总结出昆山在经济建设上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

第一句话: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

“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这是昆山人的响亮的口号,也是一张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昆山市在各类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把招商引资的载体建设与城市建设及整个经济发展起来,做到了一次性规划到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行机制,由投资开发公司通过市场融资进行建设,待实现路、水、电等“几通”后再去招商,走出一条靠内资企业树形象、靠吸引外资企业上档次的成功之路,形成了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的园区发展模式。目前昆山不仅拥有两个国家级的开发区,而且每个镇都拥有一个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昆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昆山市15个镇中GDP超10亿元的有7个镇,其中玉山镇超过60亿元。

第二句话:招商引资是戴着政治帽子的营销行为

昆山市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瞄准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外资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商和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形成了龙头带动、链条补充、关联发展的产业磁场。目前已有台商投资企业近2000多家,日韩企业600多家,欧美企业500多家,有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轻工日用品三大支柱产业。他们招商引资的秘诀就是:把招商作为一种戴着政治帽子的营销行为,狠抓“五个一”建设,即:一支高效的招商队伍,一批项目载体,一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园区,一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一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通过狠抓招商引资,一方面提升了招商人员在宣传、接待、论证、洽谈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在全社会都形成了思外向、谋外向,抓招商的良好氛围,使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第三句话:产业升级就是财源增长。

昆山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科技对工业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目前已初步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轻工日用品三大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类企业已超过400家,投资额50多亿美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昆山市不断发展、淘汰,再发展,再淘汰,使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做优做强,每年三大产

业的GDP贡献率都达到60%以上。

第四句话:以服务企业为荣,以服务好企业为荣。

企业发展好,服务是保障。昆山市在服务企业发展上,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制订了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28条,取消了省以下规定的收费项目。在外来投资企业设立监察联系点,实行挂牌服务,定点、定时、定人,实施动态跟踪监督。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昆山市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为客商服务,简称“168”办公室。各行各业都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让一切投资者赚钱,让一切创业者成功。三是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昆山市通过环境创新,建设精品城市,实现环境强市,达到了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他们敢向上海叫板,提出“不敢与上海比大,但敢与上海比特色”。

通过昆山市这四句话的内涵,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到,昆山的发展,最大的依靠是招商引资,昆山的崛起,最大的依靠的是产业的发展,这对加快我们黄梅招商引资和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方向

实施产业招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昆山经济的崛起无不得益于产业招商抓得早、干得实、上得快。因此,我们首先

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要把国家的产业发展导向和我县的产业政策相结合,把黄梅的比较优势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相结合,把两大园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切忌过多过滥和朝令夕改。二是要围绕产业抓招商。要围绕我县已经确立的七大重点产业,将足迹踏遍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三角,将目光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经济100强、上市公司等,通过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班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三是要坚持不懈地抓产业。产业的培育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常抓不懈,让产业无中生有,有中做大,大中做强,形成支柱。

(二)配套是投资的第一吸引力。

当年,昆山市一名副市长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全部拆开,发现哪一个零部件不是昆山生产的,就千方百计引哪一个企业来昆山投资,形成了现在世界知名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这种缝合断层、填补空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的招商模式,是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结合我们黄梅实际,我认为,必须要把产业链招商作为产业招商的基石。一是要龙头引领。重点发展每个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领产业发展,形成“招来一个,引来一批”的产业带动效应;二是要补充链条。要首先明确黄梅七大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招商重点,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

么,促进产业配套发展;三是要打造特色。要发挥优势,大胆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快速发展,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质效是招商的第一要求

项目质效是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本质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好准入关。每一个在谈项目,要提交高质量的可研报告,进行项目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才能进入实质性洽谈,评审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洽谈、不签约。二是要把好推进关。对签约项目,要督促项目方履约,及时做好设计和建设规划,及时开工建设,及时投产达效,促进政企双向履约。三是要把好建设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园区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既要全过程服务,还要全过程监督,特别要把好土地利用率、容积率、固定投资额度和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等关口,树立园区形象。四是要把好服务关。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能快速开工、建设、生产、经营和生活的优质环境。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