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答辩 > 列表页

博士论文答辩一般多长时间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5  分类: 论文答辩 手机版

篇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办公室

2009年9月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后各阶段流程 博士学位论文书写及完成阶段流程

- 1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阶段流程

- 2 -

二、论文答辩的有关要求

答辩前对培养情况的审核

1、课程学习情况(所得学分及课程成绩),具体要求见《博士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

2、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通过;

3、参加学术活动情况(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4、发表论文情况: 具体要求见最新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暂行规定》

核心期刊论文的界定: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按影响因子总排序的前500名;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收录的期刊;

(3)凡在期刊上注明为“中文核心期刊”者;

完成上述要求后,在校园网研究生院下载答辩材料,认真按要求填写后,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审核并领取答辩所需的表决票,由学位办在相关材料处盖章后方可进行论文送审。

学位论文送审要求及规定

1、申请博士学位答辩的论文送审同行专家的名单应于答辩前一个月由导师会同所在教研室拟定,一般应为3~5人。送审专家原则上为教授或与教授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和校外专家均应不少于2人。属交叉学科的论文,应该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评阅。

2、在寄送同行专家之前,应填写《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审核表》,并请分学位委员会主任审核并签字,所在院、系盖章。最后带《学位申请书》和发表论文复印件到学位办公室审核并盖章。

3、名单审定以后,将《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和《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聘书》连同博士学位论文一起由院、系教学秘书或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将论文寄(送)各有关同行专家, - 3 -

进行论文评阅。

4、同行专家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必须密封后邮寄或送交学位办公室,凡自行拆封者,该评议意见不计入收回总数。意见书中“认为达到博士水平、可以进行公开答辩”的份数不得低于3份,少于3份的须按专家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在3--6个月后再申请答辩。达到或超过5份时,由学位办公室通知博士生所在院、系的教学秘书,可以组织论文答辩。

5、博士论文送审后返回的评阅书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取回,汇总后写出专家意见综述,并及时将评议意见转达给研究生和其导师。评阅书的原件由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统一保管并归档。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及有关规定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须经院、系分学位委员会主任审批并经校学位办公室盖章。

答辩委员会由5或7位教授或与教授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

1、答辩委员会主席1名,由指导教师以外的博士生导师担任,且一般应为论文评阅人。

2、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和校外专家均应不少于2人。属交叉学科的论文,应聘请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答辩会。

3、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2人(指导教师以外)对学位论文进行过全文评阅(评议员),并为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议书。

4、指导教师只能作一般成员且只允许1位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

5、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或讲师职称的教员担任。

答辩前,院系分学位委员会主任应审查下列材料

1、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德、智、体情况;

2、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

3、论文评阅人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评语;

4、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

- 4 -

篇二: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安排

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安排

为了规范博士生培养环节,加强质量管理,做好2015年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特对本年度有关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授位时间段安排

1.申请2015年3月份授位的研究生,必须在2015年3月9日前提交答辩后相关学位材料;

2.申请2015年6月份授位的研究生,必须在2015年6月3日前提交答辩后相关学位材料;

3.申请2015年10月份授位的研究生,必须在2015年10月8日前提交答辩后相关学位材料;(2009级博士生截止到6月份授位,之后按超期处理,不再给予学位申请机会)

二、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

1、以往进行过图像信息采集的,请登录“学信网”进行核对。

2、未进行图像信息采集的:

自行到辽宁省新华社图像采集部门采集,采集地点:沈阳市皇姑区辽河街75号新华社辽宁高校毕业生图像采集中心。采集时可能要求填涂信息卡:(1)院校代码:10142;(2)院系代码:空;(3)姓名及区位码;(4)学号:左起填涂;(5)学历类别:研究生;(6)所在校别:普通高校;(7)性别:据实填写;(8)身份证号码:据实填写。在校外自行采集的,请随答辩材料将电子版和纸版照片上交。

三、答辩资格审查

(一)学习成绩要求

根据《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有关要求,博士研究生应修满且合格的总学分最低为12学分,最高为16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2009级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请到研究生学院培养科查询。 2、2010级以后博士研究生:请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自行查询。

3、经研究生学院同意到外校借读的博士研究生,考试成绩须经研究生学院培养科认定通过后方为有效。

(二)科研成果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要按照当前所在年级的《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

要求申请授位的博士研究生将期刊原件及复印件(封面、目录全部、文章全部)交到所在专业学院教学秘书处,经专业学院委员会主席签字审核通过后,由专业学院统一提交至研究生学院审核通过方可参加盲审和答辩。(此项工作具体要求和时间随博士盲审通知下发)

(三)学习年限要求

根据《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脱产学习3年,在职学习4年,最长不超过6年(脱产学习是指全日制学习,档案落在沈阳工业大学,按在校研究生管理者)。

四、学位论文预答辩

1、拟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须尽快将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确定是否可以参加预答辩。

2、预答辩具体时间由专业学院导师组确定通知学生。

3、导师组对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考核,确定是否如期参加正式答辩;只有进行预答辩且通过方可进入正式答辩环节。

4、按照《沈阳工业大学关于规范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环节的暂行规定》,预答辩时间距离开题报告通过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年。

五、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1、预答辩结束后,博士研究生根据导师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经导师同意后,将论文电子版交至各专业学院教学秘书处进行检测。

2、学术不端检测通过论文与双盲评审论文须为统一版本,其间不得更改任何内容或格式,务请仔细校对送交检测版本。

六、提交“双盲”评审和校内论文评阅答辩材料

(一)提交时间:

3月份授位,盲审论文提交时间1月上旬,具体时间见另发盲审通知;校内审阅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6月份授位,盲审论文提交时间4月上旬,具体时间见另发盲审通知;校内审阅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10月份授位,盲审论文提交时间8月中旬,具体时间见另发盲审通知;校内审阅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二)所需材料

1、校外盲审论文需要在线提交论文、自评表和评阅书,具体网址和要求另行通知。

2、校内非盲审学位论文及评阅书一式3份交给所在专业学院教学秘书处。

(三)其他说明

1、为了规范博士校外盲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由研究生学院负责送盲审。

2、因双盲评审结果返回距离正式答辩时间较短,出于合理安排工作角度,在双盲评审的同时做好答辩各项准备工作,但一旦结果返回未通过,正式答辩准备进程立即终止。

3、最终上交的博士学位论文纸质版和电子版论文必须保持一致,校学位办进行最终学术不端检测。

3、2009级及以后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如存在超长学习年限者,不再放宽至8月31日前答辩结束,必须在每年6月份前完成授位。

研究生学院

2014-10-15

篇三:对博士论文中期报告、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的几点认识

对博士论文中期报告、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的几点认识

博士论文写作有四个重要关节点,开题、中期报告、预答辩和正式答辩,关于开题报告撰写应注意的问题本人已有专文进行了阐述。这里从分析博士论文写作的阶段性特征入手,阐明中期报告、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的功能差异,探讨答辩会的组织者、评议专家组和答辩博士生应如何利用答辩会这个学术平台,有效推进博士论文的写作。

(1)从开题到中期报告是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较为顺畅的一段。经过开题阶段的系统构思和反复斟酌,多数论文能在开题后顺利起步,并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从思维活动的特点看,这段研究是从聚焦走向发散的过程,其间一些不甚成熟的“创意”或想法不断“涌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露。经过一段的发散思维之后,博士生一般面临两大困惑,一是在众多的“新想法”、“新观点”面前难做取舍;二是对遇到的矛盾或问题找不到突破的方向,研究工作即将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中期报告会上,评议专家或导师组的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理清主线,校正研究方向,使博士生发散的思维定向、聚焦;二是对那些能够最终形成创新点的“创意”进行识别,并提示其深化、拓展的方向;三是分析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由于开题之后的研究是一个思维高度发散的过程,在“创意”不断产生的同时,迷惘和困惑也屡屡出现,这个阶段博士论文写作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偏离主题或产生变换选题的想法。一般来说,换题应十分慎重。对于那些“跑偏”的博士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进行适当校正,就可正常回归,还有的可能需要因势利导,进而培育出新的学术生长点。

识别创新生长点与寻求突破口往往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实际上,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产生的多数“新想法”、“新构思”是难以形成创新点的。只有剥离掉那些难成“正果”的奇思异想,才能使那些有学术价值的创意明晰化。同时,关键问题的破解也可能使研究论文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为创新点的生成打开思维的空间。这其中评议专家高屋建瓴的点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中期报告到预答辩是博士论文写作的攻坚阶段,该阶段博士生的理论功底、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都在经受考验。正是通过这个阶段的“风雨洗礼”,博士生才能真正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形成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进入预答辩,博士论文(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博士论文答辩一般多长时间)的主体已基本完成,但此时的论文还是一个“半成品”,需要做更细致的加工完善。进一步凝练提升创新点、消除论文中的瑕疵、对论文进行定型包装,是预答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要排查论文是否在观点、逻辑、表述、引用等方面有明显的错误,消除学术“隐患”。博士论文正式答辩之前,要请校外专家进行评审,这是能否取得答辩资格的最重要一环。论文本身的“硬伤”是评审专家“说不”的基本依据。因此,要在预答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或识别各种学术隐患,以确保外审万无一失。二是要对论文的关键部件(环节)进行加工提炼,从整体上提升论文的学术水准。以下三项工作至关重要。第一,对论文的题目以及各个章节的标题进行斟酌、推敲,使其内涵更加丰富、表述更加准确、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更加严谨、贴切。一般来说,论文题目和章节标题是开题时拟定的,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进行了调整,研究方法也可能有所变更,学术观点也可能有所变化,这样就需要从整体上对论文的表述体系进行反思和梳理,力求准确无误。第二,要对创新点做进一步的提升、凝练。创新点是博士论文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博士论文的“点睛之笔”。创新点凝练不到位,可能使论文的价值打折,创新点表述不准确,易使评审专家质疑作者的写作功力,甚至学风是否严谨。在外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必看并反复推敲的就是创新点。因此,博士生要充分利用预答辩的机会,全方位吸收评议专家的意见,并在导师的帮助下,对创新点进行反复凝练和精细加工,力求做到特色鲜明、语句流畅、定位准确。三是要对论文的“摘要”、“引

言”和“结论”部分做重点技术处理。按照通常的工作习惯,评审专家拿到一篇博士论文后,一看题目,二看摘要,三看创新点。如果说题目是产品的名称,那么摘要就是产品的功能简介,创新点则可理解为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摘要是整篇论文的浓缩,通过阅读摘要,评审专家能够初步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展开逻辑和主要学术贡献。摘要写得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般来说,摘要应少讲或不讲背景,采取完成时的叙述体例较为合适。引言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论文的思路和写作技巧。预答之后,引言部分修改的重点是进一步梳理逻辑,全面提升可读性。

(3)博士论文的正式答辩是评审专家同答辩博士生(也包括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的学术平台。我们这样来看待正式答辩并不是说开题、中期和预答辩就没有交流和探讨的内涵。实际上,论文写作过程中和论文完成时,博士生的学术水准和心理状态有很大差别。前几次报告会博士生是带着迷惘、困惑甚至一定程度的恐惧汇报研究进展,倾听专家意见的。由于系统的研究尚未展开,双方可能还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博士论文的完成,尤其是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使博士生增强了学术自信。因此,答辩会上通过评审专家对博士论文的质疑,以及博士生的回答、争辩,能够达到进一步启发深度思考,发现全新问题,推动未来研究的目的。因此,答辩会又带有预期和展望的性质,评议专家对博士生未来研究展望的评论,能有效引导博士生的后续研究。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