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学习笔记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11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导读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导读

幻灯展示:思维的力量最终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哲学的灵光让领导者视野更广阔,目光更深远。

中国共产党是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也要靠马克思主义看家。

选题原因: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2013年底,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把《十讲》纳入培训教学内容。根据通知的要求,在今年科级班课程设置时,我校考虑把《十讲》纳入培训教学内容。怎样上好这一课,是按照书本十讲的内容来逐一阐述,还是做提纲契领式的导读呢?考虑到要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里,讲解一本书,内容太多,难度太大,达不到学哲学的实效。我就考虑选择导读的方式,着重介绍本书的编写背景和主要特点、内容架构、有重点地介绍一些主要哲学观点及学习方法。至于本书的精髓,主要要靠大家课后自己慢慢去品味,因此我们决定把本书作为这次培训的自学辅助教材,发给大家课后自己去细读。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导读,大家能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课后自己认真研读,并从中有所受益。那么我讲授这一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十讲》编写背景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号召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党员干部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 1

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中宣部理论局组织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流专家组成编写组,邀请哲学界资深专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担任编写组首席专家,进行《十讲》的编写工作。

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它系统地、简洁地、深刻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全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精华;它把深奥的道理用简洁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力求让每位党员干部学懂学会;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是一部十分适合广大干部学习哲学的优秀读物。下面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三个特点:一是理论论述系统翔实。该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鲜明主线,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讲首先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伟大思想武器。之后,紧密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共产党执政的历史, 2

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要求。在阐述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观点到方法,总结和阐发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用哲学的思想、哲学的视野、哲学的方式,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主观能动性、历史规律性、现实必要性、理论创造性、思维系统性、实践科学性、战略前瞻性、发展艰巨性、信念重要性、人民根本性等重要的道理,并最终落脚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强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的重要性。全书首尾呼应,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述系统,充分体现出哲学学习的连贯性,有利于广大读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抓住主线,并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是切实助力思想行动。该书定位明确,在阐述介绍哲学知识过程中,注意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针对当前一些同志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其理论根源、思想根源,提供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更是我们行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十讲》始终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改革开放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展开阐述,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份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清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而鲜活,是推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理论力作。

三是行文凝练质朴。细读此书,感到该书引用经典而不晦涩、系统阐述但不乏味。在文风上力求朴实简约,深入浅出,表述方式接地气,用语亲切,说理通俗,力求用平实凝练的语言将哲学原理讲透彻、讲明白,以利于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如地转化运用。这种文风充分表明,哲学并非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理论明珠,而是源于生活的生动表达。我们完全可以用生活的语言表述哲学观点,用生活的场景阐明哲学思 3

想,使哲学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成为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大众哲学。当年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曾经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河,之后,毛泽东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更是树立了典范。近年来,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喜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不多,而《十讲》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是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种新的尝试,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优秀范本,给人一种难得的新鲜感,可读性强,方便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阅读。

二、学马哲以启智慧 明理识而敏于行

(为什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

本书开宗明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服务的,是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同时,马哲又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具有强大的理论力量;再者,马哲不同于其他哲学,是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强大的实践力量;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实践,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

起,是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成败,从这样的高度去看,我们才能充分理解党中央号召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认真学马哲、用马哲。

领导干部的工作主要是: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 、做出科学的决策 、选好用好领导干部 、服务群众利益 。这些工作与哲学息息相关。党的领导干部确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都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辩证唯物论,可帮助领导干部客观认识事物;学习唯物辩证法,能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学习实践认识 4

论,有利于领导干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价值;学习唯物史观,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帮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领导干部要提高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改善心智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领导干部站得高、行得远、走得稳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马哲以启智慧,明理识而敏于行。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为什么?本书答案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讲》的框架及内容简介

(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哪些看家本领) 《十讲》框架:

第一讲概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因。这主要是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总体特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所决定的。

第二讲至第九讲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主要

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价值观在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

第十讲主要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即要坚持共产

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从理论到实践,从世界观到方法论,构

成了全书的总体框架。

《十讲》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正如本书所指出,“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5

篇二:(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学哲学与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书笔记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马工程”系列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理论读物,涵盖了最新的理论成果,读后给人的集中印象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本”。该书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色在于阐述每个理论之后,提供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实践的原则和要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因为: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的生命运动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要以自然界为基础;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实质上是以物质力量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而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环节,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

2.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社会生活之所以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将其各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我们党倡导的一贯传统和作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必须善于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自觉地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自我修正,创新思维,革除陈旧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点。系统是联系的一种存在形态。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思维就是在确认事物普遍联系的基础上,具体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换言之,系统思维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水平上的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思维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的联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运用系统性的原则,揭示系统的特性,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按照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原则来处理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实现系统优化的过程。

4.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指的是事物上升的运动,是事物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不仅是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变化的整体方向和主导趋势。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在对待量变与质变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抽象地谈论量变与质变孰优孰劣。要把握适度原则。办事情,作决策,都要“适度”。底线思维,是适度原则的体现,体现了度的两个关节点的对立统一,是“底”与“顶”的有机结合。只有“守底”,才有可能逐步达到事业的顶点;胸无大志、没有攀登高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守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是平直的、一帆风顺的,而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在人类社会,这一过程就是推陈出新、破旧立新的创新过程。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是人类社会创新的基本形式,推进各种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唯物辩证法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的体现,要求依据实践发展和科学进步转变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定式,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反对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破除迷信“经验”、“本本”、“权威”的惯性思维。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中把握事物的总体及其趋势,就必须把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学习笔记)力。战略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既需要系统思维,又需要创新思维。一般来说,系统思维侧重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创新思维侧重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战略思维则要求把这两个方面内在地综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统一。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的关系,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党员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根本问题上,要有很强的“战略定力”。

5.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世界充满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的。辩证思维方法之所以不同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在对立的东西中发现同一关系,在同一的东西中发现对立关系,善于从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同一,同时在它们的同一中把握对立。一切发展都是矛盾运动的“杰作”,都是矛盾的相对同一性和绝对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秘密,就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之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没有什么时候不存在矛盾,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现实中的矛盾却各不相同。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和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是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运用于实际活动中的生动体现。只分析共性,不分析个性,势必导致教条主义;反之,只分析个性,不分析共性,容易滑向经验主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这转移,坚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牢牢扭住矛盾的特殊性。

6.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划时代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基本趋势。马克思把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结构称为经济基础,把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称为上层建筑。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是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构成的。马克思所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讲的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个道理。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谁在经济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谁就会在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居于统治地位;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应当变革上层建筑,更重要的是,这种变革必须同经济基础变化相向,而不是相背。凡是在性质和形式上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就能够存在下去,否则,就会丧失存在的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条件下,其表现形式、解决方法也是不同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法。当代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的社会变革,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改革的最主要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群众史观。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党的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所谓政绩,即是为政之绩。习近平指出,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我们党的利益观同样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领导干部既不可跑得太前,成为冒进主义者;也不可落在运动后面,成为尾巴主义者。

8.科学的价值观原理: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回答诸如“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这样的问题,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不仅要

回答人与世界的实际关系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前者属于真理观,后者属于价值观。主体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形成的逻辑前提,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价值观形成的现实依据,物质生活和文化传统是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在社会动荡或转型阶段,在多元的价值观格局中,总有一种价值观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是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引领者,是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同时对这一特殊群体,也有特殊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为民,就要情为民所系,就要权为民所用,就要利为民所谋。务实,是中国传统美德,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务实,就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清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清廉,就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不断增强自律能力;就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就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一种是与真理相关的问题,一种是与价值相关的问题。合规律性的问题,是真理问题;合目的性问题,是价值问题。人类活动既要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又要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动物的活动只有一个尺度,即“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而人的活动有两个尺度,一个是外在的真理的尺度,另一个是内在的价值的尺度。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真理与向人民负责的统一。坚持真理,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通过不断探索达到对社会真理性的认识。向人民负责,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就是使人民群众获得全面发展的条件,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讲》编写背景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号召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党员干部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中宣部理论局组织国内马克思主义

哲学界一流专家组成编写组,邀请哲学界资深专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担任编写组首席专家,进行《十讲》的编写工作。 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它系统地、简洁地、深刻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全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精华;它把深奥的道理用简洁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力求让每位党员干部学懂学会;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是一部十分适合广大干部学习哲学的优秀读物。下面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三个特点:

一是理论论述系统翔实。该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鲜明主线,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讲首先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伟大思想武器。之后,紧密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要求。在阐述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观点到方法,总结和阐发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用哲学的思想、哲学的视野、哲学的方式,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主观能动性、历史规律性、现实必要性、理论创造性、思维系统性、实践科学性、战略前瞻性、发展艰巨性、信念重要性、人民根本性等重要的道理,并最终落脚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强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的重要性。全书首尾呼应,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述系统,充分体现出哲学学习的连贯性,有利于广大读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抓住主线,并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是切实助力思想行动。该书定位明确,在阐述介绍哲学知识过程中,注意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针对当前一些同志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其理论根源、思想根源,提供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更是我们行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十讲》始终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改革开放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展开阐述,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份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清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而鲜活,是推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理论力作。

三是行文凝练质朴。细读此书,感到该书引用经典而不晦涩、系统阐述但不乏味。在文风上力求朴实简约,深入浅出,表述方式接地气,用语亲切,说理通俗,力求用平实凝练的语言将哲学原理讲透彻、讲明白,以利于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如地转化运用。这种文风充分表明,哲学并非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理论明珠,而是源于生活的生动表达。我们完全可以用生活的语言表述哲学观点,用生活的场景阐明哲学思想,使哲学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成为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大众哲学。当年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曾经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河,之后,毛泽东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更是树立了典范。近年来,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喜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不多,而《十讲》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是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种新的尝试,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优秀范本,给人一种难得的新鲜感,可读性强,方便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阅读。

二、学马哲以启智慧明理识而敏于行(为什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

本书开宗明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服务的,是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同时,马哲又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具有强大的理论力量;再者,马哲不同于其他哲学,是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强大的实践力量;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实践,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是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成败,从这样的高度去看,我们才能充分理解党中央号召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认真学马哲、用马哲。

领导干部的工作主要是: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做出科学的决策、选好用好领导干部、服务群众利益。这些工作与哲学息息相关。党的领导干部确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都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辩证唯物论,可帮助领导干部客观认识事物;学习唯物辩证法,能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学习实践认识论,有利于领导干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价值;学习唯物史观,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帮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领导干部要提高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改善心智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领导干部站得高、行得远、走得稳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马哲以启智慧,明理识而敏于行。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为什么?本书答案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讲》的框架及内容简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哪些看家本领)

《十讲》框架:

第一讲概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因。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总体特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所决定的。

第二讲至第九讲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主要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价值观在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

第十讲主要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即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从理论到实践,从世界观到方法论,构成了全书的总体框架。

《十讲》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正如本书所指出,“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毛泽东指出:“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不但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只有把观点转化为方法,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才是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讲还指出,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实事求是的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或事实,从中去探讨其内部联系和规律性。这就要求人们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革命的青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原因正在于此。我们党把实事求是看作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核心和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正是靠了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本书对实事求是的论述富有新意,是全书的一个亮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把握好实事求是这一精髓。

第一讲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十讲》的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要求我们树立求实思维,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求实思维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要求把吃透上情与吃透下情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进行决策,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正确认识,既把握上级的一般号召,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方向性;又从具体实际出发,克服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三:2016审计局党组专题学习计划3篇

2016审计局党组专题学习计划3篇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三争三实”总要求和“赶超争先”奋斗目标,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思想境界、思维能力、决策水平和工作本领,充分发挥中心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为争当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排头兵、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谱写中国梦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专题设置

全年拟安排10个专题,设置如下: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

4.全国和省市县“两会”精神;

5.党的群众路线;

6.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精神;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

9.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

10.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三、阅读篇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6年11月15日)

2.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习近平2016年11月15日)

3.《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习近平《求是》2016年第1期)

4.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4日)

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6月18日)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20日)

7.《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云山2016年1月4日)

8.《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4日)

9.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见相关报道)

10.全国和省市县“两会”精神(见相关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报道)

11.《中共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2016年11月24日)

12.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见相关报道)

13.罗志军同志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14.《中共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的实施意见》(2016年12月25日)

15.丁大卫同志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1日)

16.致力改革创新奋力赶超争先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詹立风同志在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4日)

17.詹立风同志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20日)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

19.《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1.《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明读本》

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24.《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

25.《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2016年修订版)》(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

26.《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

27.《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全国普法办公室编)

四、学习方式

1.集体学习。根据年度重点学习内容,实行主要领导领学、班子成员述学、专家学者导学、创新形式活学和部门联动督学“五学”模式,通过召开理论务虚会、读书会、学习报告会,举办各类讲坛学堂专题讲座,组织理论研讨、调研成果交流等形式组织集体学习,年度集体学习不少于12次,其中,集体研讨不少于6次,不断强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习研究。

2.在职自学。加强和改进个人自学,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作为加强学习的基本途径,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坚持日学一小时、月听一堂课、季读一本书,积极参加“扶海大学堂”学习,全年面向党员干部上1次党课或作1次形势报告,全年至少撰写1篇学习心得文章或理论文章。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向全县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

3.自主选学。根据工作分工和自身对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的多样化需求,登陆“干部在线学习中心”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在线学习。纳入考核的学习对象,在线学习的总学时不得少于40学时。

4.基层调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调查和研究并重。注重深入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领导干部年度专题学习调研活动,全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至少进行一次蹲点调研,至少撰写1篇调研报告,党政主要领导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送调研材料和对策建议。

五、有关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党组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在职自学是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决策水平和工作本领的有效途径,是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确保学习效果。

二要发挥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带头学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既要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争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干部,带头钻研经典著作,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做勤于思、敏于学、专于行的表率。每位中心组成员都要制订个人年度在职自学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三要注重成果转化。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的能力水平,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兼顾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和实际举措,通过集体交流、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促进学习成果及时运用于党委和政府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强化指导督查。要切实抓好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在职自学的指导和督查工作,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切实提高学习质量。中心组成员要在县委宣传部统一印制的《县基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笔记》上做好参加集体学习及平时自学的记录。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章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反对腐败,全面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推进审计事业的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党的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惩治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预防腐败工作扎实推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三、主要内容

(一)坚持党性修养锤炼,不断强化作风建设

1.强化党的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局党组要把管党治党作为主要职责和根本任务,坚持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认真落实抓党风建设的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体党员干部要讲党性、讲原则,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局党组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党章作为根本行为规范,牢固树立党的意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加强执纪监督,严肃处理违反党的纪律行为,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2.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和县委八项规定精神,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巩固发展成果。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各项规定,继续完善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坚决抵制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多占办公用房、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突出问题。认真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等各项廉政规定,严禁领导干部利用个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工作调动、乔迁等名义,收受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礼金的行为。建立健全制度规定,强化

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日常管理,禁止打折扣、搞变通行为,坚决防止反弹。局纪检组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铁面执纪,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强化制度约束力。

3.狠抓落实整改,健全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认真查摆“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整改脱离群众、作风漂浮等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二)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增强监督管理实效

1.注重挖掘案源,增强查案意识。挖掘案件线索是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前提。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主动出击找线索,坚持深入现场、依靠群众,多渠道、多层次挖掘案件线索。一是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的效益性、资产管理的规范性、财政收支的合规性等方面的违纪违规行为,揭示单位(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围绕群众反映、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注重关注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合规、合法、效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整治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侵占惠民补贴、征地补偿、扶贫救灾救助等专项资金的案件和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在政府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中,既关注项目建设资金的虚报冒领,同时又注重延伸项目建设过程和管理环节,重点整治工程项目建设、政府采购、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出让、生态保护建设等领域的突出问题。

2.加大查案力度,提高查案水平。局党组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着力提高查办案件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反腐败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组织协调工作,完善与司法、纪检监察部门的办案协作配合,增强查办案件整体合力。对审计中发现的案件线索,严格按照中共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苏纪发〔2016〕13号)以及省审计厅出台的案件线索移送办法等规定,及时移送检察、公安、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切实规范案件线索移送行为,同时严守审计纪律,依法审计,坚持程序与实体公平公正,实现查案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法纪效果相统一,提升移送案件线索质量,在审计领域进一步推动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科学有效预防腐败

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1.深化宣传教育,促进廉洁从政。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局党组精心组织安排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扎实开展“5·10”思廉日、“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12·9”国际反腐败日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落实“一把手”讲廉政党课制度,坚持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和廉政谈话制度。加强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结合审计实际,创作宣传优秀廉政文化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严肃宣传纪律,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引导、反馈、应对机制。

2.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执行能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健全机关“三重一大”情况的监督、执行和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反腐倡廉法规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法规制度刚性运行。

3.强化权力运行,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探索推广主要领导干部不直接分管人、财、物、项目等具体事务的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廉政谈话提醒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注重结果运用,继续推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和常态化。

4.落实改革措施,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断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弊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裁量权,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探索和总结预防腐败工作的途径和经验,促使各项改革举措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局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局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局党组要动员和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职工有序参与,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增强责任担当,对反映和发现局机关党员干部苗头性、一般性问题,及时采取谈话、函询、提醒告诫和批评教育等方式,及早处置、认真解决,对疏于监督管理,致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直接管辖的下属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强化机制创新,推进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局纪检组要协助党组充分履行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党组、班子成员的监督,更好地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同时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派出机关负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重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成果运用,细化和规范分类处置,确保移交督办事项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强化纪检组的监督责任,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集中精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三)加强协作配合,增强惩防合力。要加强分类指导,抓好组织实施,整体推进作风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要把承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任务融入日常业务工作,建立责任分工、情况通报、联席会议等制度,相互支持配合,抓好任务落实。要充分发挥纪律约束、法律制裁、经济处罚、市场监管、科技支撑作用,多措并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综合效果。

(四)完善督查机制,确保任务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6--2017年工作规划》,对阶段性任务,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对持续性工作,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提高,对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充实的工作,及时研究安排。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每年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评估,查找不足,督促任务落实,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