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情人节 > 列表页

七夕节为何抵不过情人节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6  分类: 情人节 手机版

篇一:情人节社会调查报告

有关2012年“情人节”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2月14日

调查地点:衡阳“时尚花艺”

调查对象:“时尚花艺”的购花者及店主

调查方法:现场访谈法

调 查 者:陈亚

前言:

人们对情人节的了解情况:

情人节,这个西方社会的舶来品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并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得到了追求时尚、浪漫的新生代的钟爱,迅速传播开来,成为继圣诞节之后又一在中国大受欢迎的西方节日。但是,人们对于情人节的了解程度却不尽如人意:

根据网上调查及现场谈话,以下是我在调查中得到的结果。

90%的市民知道2月14日情人节,但仅有24%的市民同时知道2月14日和农历7月7日为西方情人节和我国传统情人节;83%的市民会选择在2月14日送礼物给自己的爱人或亲人;95%的孩子不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86%的孩子不知道“七月七日”要吃巧果??

主题:

2012年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我提前在一家名为“时尚花艺”的花店帮忙,并就来往的买花着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采用的方法为访谈,访谈的基本内容为:

问题1:今年情人节,您打算怎么过?

基本回答有:

A:送点花,通胀厉害,在家里做顿好吃的就行了。

B:待会约她出来,共享烛光浪漫晚餐。

C: 送玫瑰花,再送她些礼物,像DOVE巧克力,表示一下心意。

D: 老夫老妻,没有必要赶时髦,买只玫瑰花就可以了。

E :我是剩男\剩女,没人一起过节,买只玫瑰花送给朋友。

在这些回答中选择C答案的为大多数,来花店买花的人大多数都为20-30岁,有些人怕花买光,提前一天就将花预订了,足见情人节的影响力逐渐深入人心。同时花的价格在这一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飙涨。

.问题2:你对情人节如何评价?

A:每年都会过,感觉很浪漫

B:偶尔过一过

C:情人节就是商家炒起来的,没啥意思,还是传统节日有意义

这是一个主观题,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这是一个爱情的节日,只要是节日,只要是内容、形式、实质没有很不好的节日,至于有的朋友不喜欢它“情人”的意味但情人其实是指真正有情的人,爱的人,比如自己女友男友,太太先生婚外情人,有没有情人节都会“节”外生枝的,情人节不是根源。其实,情人节最大的得益者除了情人本人(享受了浪漫一天),所等。不过不要为此就反感,认为是商家哄抬节日效应其实,时间允许,有自身情感条件的人,过过情人节也是很不错的,一来也找“借口”过过节,比平时更浪漫、更开心一点,二来也为拉动内需,适当消费,对国家也不是坏事。同时我们也不该忘了七夕情人节。

问题3:网络发动“反情人节”运动,您如何看待?

A:应该反对,这个节越来越商业,过节纯粹是给商家捧场

B:情人、夫妻之间过个浪漫的小节还是很能调节感情的,没必要反对

C:剩男剩女的恶搞,不必当真

D:其他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2月14情人节还是七夕情人节,我们都不应该持强烈的反对意见,毕竟每一个节日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

上网查询知道关注7月7 情人节的人还有很多,下面的资料来源于新浪网 ●47.3%的被调查者选择送情人玫瑰花或巧克力

●19.4%的被调查者表示买礼物很费钱,感觉就像被打劫

●1.2%的40岁至55岁的被调查者会过情人节

●5.7%的被调查者称情人节这天会与平常一样

●40%的被调查者认为,西方情人节比中国情人节“七夕”重要 在很多人心中,2月14日(情人节)这天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跟春节媲美。

结尾:

我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得到的收获也不少,我询问店主今天的玫瑰花买卖得好吗?店主笑嘻嘻的回答道:“比去年翻了一番”。我不禁惊讶道:这怎么可能啊!店主不以为依然道:“每年的七夕情人节来买花的人基本上屈指可数,可是2月14情人节就热闹多了,买花的男士不论多贵也基本上不会讲价的。”

就在我们已经将西方的情人节再也过不出新意的时候,竟然还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也有情人节,那就是每年的农历7月7日。最早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牛郎织女就会搭着鹊桥在天上相会??中国情人节所推崇的内敛性和含蓄性相比于西方情人节缺少了热情开放和轻松刺激的内容,却另有一番韵味。

“七夕”是我国最动人的神话故事之一,历史悠久,但它的知名程度和热闹程度为什么远远敌不过西方的“情人节”?它的原因又在哪里?

西方情人节虽然是舶来品,但市民却对它情有独钟,商场、花店、礼品店纷纷打造出了情人节时尚。年轻人对西方情人节趋之若鹜、对传统情人节却日趋淡漠,有人说,“七夕节”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有人说,洋节的特性商品更明显,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人说,七夕节太土了,不够时尚;还有人说,洋节的盛行是不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通过观察与分析,不难发现 西方情人节在近几年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衷的节日,对它的重视几乎到了夸张的地步,甚至连很多外国人也觉得中国人的情人节过得有点太疯狂。可以说,过与不过情人节,似乎成了检验一个人是否时尚的反映之一。

为何中国的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的情人节?其原因很多,不能单一的认为是某个方面所造成的。简单分析一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西方文化的传播,使得中国人熟悉和了解了西方的情人节。其实,不仅是在我国,在许多亚洲国家都是如此。比如在日本,情人节时女性送巧克力给她喜欢的男性,而男性则在一个月后的白色情人节回赠礼物给女性以表衷肠等。可见,西方的情人节,不光是在中国,甚至是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节日了。

其次是西方节日传入我国,是全球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结果。

最后是西方情人节的内容更适合年轻人追求时尚的潮流。像我国的七夕节,其内容有待更新,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如元宵节也只是吃元宵,赏看焰火,无其他节目,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重阳不登高,中秋不赏月。进一步而言,在经历了文革的断代、改革开放的潮流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产生割裂现象,新一代年青人所接触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已经极为淡薄,甚至很多年青人都不知中国众多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西方情人节相比,似乎使人无法喜爱。随着时代的变化,情人节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像什么烛光晚餐、情人约会等等。这些东西,又如何不令年轻人所追捧呢?

两个节日相对而言,一个是具有西方外露表白的奔放特性,另一个是含蓄内敛的中国传统风情,而当今时代的年青人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成长,在感情表达方式上也趋向于西方的个性张扬。

因此,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已十分明显,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利有弊,如何正确看待,处理这一问题已成为关键。

过分析比较指出趋于彼此融合中的各国节日文化、节日风俗中鲜明的民族特色才是节日的永恒魅力、民族特色才是节日文化的重要特征。研究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继往开来,只有发掘本民族节日文化的内涵,对节日文化进行革新,认识到与传统节日相随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构成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丰富性的要素,抓住这个主题要素,即在不断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共同实现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创造再生,使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物电系 电子信息工程1班姓名:陈亚

学号:09360103

篇二:七夕节不是情人节而是夫妻节

“七夕节”不是情人节而是夫妻节?

澎湃新闻记者赵振江 发自北京2015-08-20 07:44 来自 文化课

“我决定按照我对文学的理解,以传说版《牛郎织女》为底本,再创作一本小说版《牛郎织女》。所有灵感都来自于我对牛郎织女文化的考证。”近日,《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推出新作小说《牛郎织女》,并于8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发布会。

2013年4月,成君忆在湖北武汉市雅渡发现“牛郎织女”线索。经过两年的考证、爬梳,他编撰了传说版《牛郎织女》和小说版《牛郎织女》。

成君忆认为,把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是一种误读。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的不离不弃和白头偕老,而并非是婚前恋人或情人的情感。

牛郎的故事是我的故事,也是每个人的故事

成君忆以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为底本,为读者重新构建了一部穿越爱情小说:17岁的放牛郎钟子期对百泉山上远近闻名的织女妘阿媔一见钟情,在一个月夜,牛郎钟子期的灵魂飞到月塘,把阿媔的衣裳藏起来。等姐妹们离开后,钟子期诉说对阿媔的思念,并将衣服归还。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也有烦恼,某次大吵之后织女离家出走。牛郎开始寻妻之旅,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牛郎寻找自己的过程。七夕那天,上帝让喜鹊搭鹊桥,牛郎织女重逢。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七夕最初是我和阿媔的节日,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节日。随着我们的爱情故事被广为流传,到了两百年后的楚怀王时期,七夕节第一次成为官方制定的公众性节日。”

“到了汉代,我们已经被传说成天上的星宿。历史学家班固在他的《西都赋》中即有?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的描述,说我是天上的牵牛星,阿媔是天上的织女星。《古诗十九首》则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歌咏……我们的爱情故事在传说中出现了变化,上帝的名字变成了上苍、天帝,到了隋唐以后又莫名其妙地演变成了玉皇大帝……我和阿媔鹊桥相会的故事,其实也只有一次,而不是每年。”

“我们不了解?牛郎织女?,不了解七夕节”

事实上,为创作小说,成君忆做了采访和考证工作,最终认定《牛郎织女》最早的故事发源地在远古时代的妘姓之国,也就是西周时期的郧国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国郧县。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已经传承了1800多年的西和乞巧节,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七夕”节日民俗活动之一。2008年“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2014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成君忆介绍,牛郎织女传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星星为题材的爱情故事,起源于在远古时代观星的火神祝融氏和他的妘姓后裔。这个传说后来成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两千多年,牛郎织女的传说传播到全国各地和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故事和民俗中最初的文化意义,是人们望着黑夜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乞巧,然后以各自闪亮和彼此照耀的方式相亲相爱。传播到隋唐以后,却被改写成了一对旷男怨女隔着银河的坚贞相守。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并受到商家的热捧。七夕节也被名为“中国情人节”,在被国人冷落了数十年之后,七夕节又成了学者呼吁、商家炒作、民众参与、政府赞扬的新民俗”。

成君忆同意作家冯骥才的观点,“把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是一种误读,因为民间传说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和誓言,而不是婚前恋人或情人的情感。”

“市场经济时代的新民俗用鲜花、巧克力和各种礼物向女方示爱,不过是西方情人节的翻版而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相比,其中欠缺的乃是男女双方在道德情操上的自我勉励和期许。”成君忆介绍,“七夕有很多民俗,比如乞巧,一个女孩希望成为心灵手巧的女人,将来很好为家庭负责。当男人想做好男人,女人想做好女人,才有真正的幸福。这种观念贯穿于我创作的整个过程。”

篇三:七夕的传说,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情人节

七夕与情人节

引言

中国七夕节与西方情人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西方情人节那天,年轻男女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与其它日子无异,显得异常冷清,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不是说外国节日不可以过,但过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掉本民族自己的节日,不能让这些具有悠久历史意义的节日渐渐远去。保护“七夕节”等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接续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国在世界竞争中的软力量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文拟就把中国的传统七夕节开发为中国情人节进行一些探讨。

一、传统七夕节的来源及活动内容

(一)传统七夕节的来源

七夕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面对夜空,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带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憧憬自己的未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借着传说抒发人间的真情。如今,西方情人节的传入,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这个传统的浪漫节日呢?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图1 牛郎织女图

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之下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

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二)传统七夕节的活动内容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乞巧是七夕节的主要活动,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因为人们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她在人间时曾把超群的织锦技术传授给大家,所以,每年七夕许多地方的妇女要向织女乞巧。乞巧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向织女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七夕时让妇女把彩线穿过七孔针的针孔,穿得快的表示“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更多地区的“乞巧”是向织女“讨巧”。在七夕节那天晚上,少女少妇摆好孝敬牛郎织女的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棒子、花生和瓜子)、化装用的花粉等,向着牛郎织女焚香跪拜,趁着织女和牛郎相会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请求织女帮助她们提高女红技艺。比较风行的乞巧形式有对月穿针、盆水浮针、卜蛛丝等。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低,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们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历代民间还有“水上浮”、“种谷板”、“乞双七水”、“听私语”等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因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在许多七夕的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可谓脍炙人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传诵古今的诗句,被许多情侣用作誓词。

二、讨论目前中国人怎样过七夕节

(一)中国人过七夕节的现状

舶来品的情人节代表首推玫瑰。在去年的七夕前夕,省城的大街小巷,除了几家颇有“心计”的花店老板在门外挂出“中国情人节玫瑰预定”等招牌外,大部分花店一副“平安无事”的模样。偶见一家花店外虽有“中国情人节,玫瑰送爱人”的字样,但前来购买玫瑰的顾客寥寥无几。该店工作人员说,比起2月14日的火爆,七夕节简直差太远了。而在一些花店的墙上,虽贴有各种节日的时间表,但七夕节大多“榜上无名”。在一家礼品店,询问一女老板,她回忆说:“每年的情人节比起七夕来,玫瑰花好卖多了,价格也不错。”当然,在其它花店询问的结果几乎都差不多,在七夕看不见这么热闹的氛围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想在哪家花店里寻访七夕节,“不知七夕为何节、何时过、怎么过”的回答亦不在少数。而中国传统节日的食文化在七夕节里虽有“乞巧果子”一说,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找不到这类食品的踪迹。再者,现代年轻人都忙着上班,在忙碌中对于七夕这个节日也没有引起重视,当然也就不会精心准备过这个节了。其实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这个节是在什么时候过,该去怎样过,只有被朋友提醒或在广播里听见,才会记起这个节日。

(二)大众对过七夕节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西方情人节有玫瑰、巧克力,感觉上就很浪漫甜蜜,而七夕节没有现代人可依托的具体物质,仅止于抽象的神话故事和回忆,自然会被人遗忘。而且,政府也没有把七夕作为法定节日,自然无法定的休息时间,忙碌的人们也就没有特别的心思来过这个节日拉。

也有些人认为,过节无非是为了图个快乐,让自己身心得到放松,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节

日都可以过,只要自己感觉高兴就好了,没有考虑过其他什么。

而有些人对东西方情人节的冷热现象颇为感慨:“节日的传承需要载体,传统七夕节有女子祈愿或展示自己女红等手工技艺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这些手工技艺渐渐流失,而七夕节也就更难免在现代人眼里和手中被忽略掉了。我们不希望自己的节日遭‘流放’,而看着‘拿来’的节日和文化‘乱花渐欲迷人眼’”。

三、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一)西方情人节入侵中国

建国后大部分中国人成了无神论者,统斥之为封建迷信活动加以摈弃。文革结束后大家一方面忙经济建设,没时间重拾众多传统节日的风致;另一方面,年纪大些的人对运动心有余悸,最好不乱说乱动,生长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对其无从知晓,也无从过起。而现如今自信忙碌的二十一世纪新人类当然更难接受欣赏继承这些他们眼中可笑的糟粕。于是传统节日和节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渐行渐远,只剩些模糊的背影。

中国文化断层即成现实,八九十年代后渐渐涌入的西方文化乘机填补便不可避免,加之,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一些传统的东西都不是特别关心。再则,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浪漫的节日,对于追求浪漫的青少年来说,西方情人节正是适合他们口味的节日。西方情人节简单而浪漫,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有了节日作为依托,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既不唐突也显浪漫,过节的同时又获得爱情,一箭双雕。有了伴侣的人,借此节日更能在这浪漫气氛下增进彼此感情。这些事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面对的挑战。

(二)西方情人节与七夕节的起源不同

从起源来讲,西方情人节源于被迫致死的基督教徒给典狱长女儿的一封充满爱意的信,他表达的是公民自己的美好爱情,体现的是自我愉悦,关照的是以人为本,这完全符合西方国家以私权为中心,注重公民个人发展和满足个人需要的人文理念。它是普通公民自己的节日,是追求个人爱情而尽情表达爱意的最佳时刻,这种“张显个人权利”很容易地在青年人心目中生根发芽,受到他们的热爱当然也就不足为怪。而中国的七夕节,它源于一个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讲的是凡人与仙女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一开始这个故事就离普通公众非常遥远,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因此大众始终把它当作神来崇拜,只能祈祷自己得到美满幸福的爱情,以此来寄托心中的愿望。过节方式就是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普通人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局外人,而不是爱情故事里的主体。而且,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更不会奢想人神共恋。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改变,对于那种“鹊桥相会”,“偷听脉脉情话”等的过节方式也在逐渐被淘汰。看看西方情人节的过节方式,玫瑰、巧克力、烛光晚餐??浪漫而又温馨,符合当代青年的口味,比较起来,中国七夕节不被大众喜爱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崇洋心理

对情人节的热衷还因缘与一种崇洋心理。从一开始,当西节东入时,还只是受到极少数一些人追捧。在印象当中,圣诞节,情人节传入中国时,并没有掀起青年人们的热衷,而随着时间推移,外国文化的不断传入,再加上煤体的炒作和商家的推波助澜,把原本不属于中国的节日搞得如火如荼,让中国的少男少女们在圣诞节狂欢到极至,而且富有魔力的圣诞老人更是让中国的孩子们迷恋上,挂长筒袜在床边,早上起来就会发现圣诞老人的礼物在里面,向圣诞老人许愿就能梦想成真??情人节的玫瑰花一枝甚至能买到几十元,就因这种氛围,使平时一元钱的玫瑰花也身价倍增。在如前段时间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又掀起一股哈韩风,服饰、化妆品、

食品、明星等等全都侵袭而来,可是让商家在中国狂赚了一笔,乐坏了自己,也乐坏了商家。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爱追求时尚,对于那些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都希望自己能亲自体

验、尝试,喜欢追逐潮流,愿意接受新事物。过洋节不仅能让他们体会异国的节日氛围,也能在节日里感受那份快乐。而真正意义上,过节也无非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借口放松一下,在枯燥的生活中制造一些调剂品。试问有哪几个过西方情人节知道其节日真正内涵的。

(四)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载体

在西方情人节里,情侣们互送鲜花、巧克力、或吃一顿烛光晚餐,这样的节日载体觉得很浪漫。而中国在七夕节里,传统活动虽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青年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没有瓜棚让他们偷听牛女相会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在当今的社会就更难让年青人普遍接受了。七夕节没有现代人可依托的具体物质,仅止于抽象的神话故事和回忆。

节日的传承需要载体,这些载体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发展。传统七夕节有女子祈愿或展示自己手工技艺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这些手工技艺渐渐流失,女子也不会追求这种手工技艺,更不会向织女乞巧,乞子,乞求爱情。她们所追求的是时尚与品位,追求的是工作职位的上升。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进步,加之现在都提倡婚姻自由,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也不用为自己的另一半而担心,那就谈不上乞求什么爱情的事了。

(五)七夕节没有形成一个正式的节日

对于七夕节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式的节日,许多人在头脑里也没有节日这个概念。因为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对于现代的人一般都以公历来计算,农历的日期不是特别关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点快,快得让大家都对节日有点迷失了,除了几个重大的节日因为休息的关系得到关注外,其它的节日好象就是节日而已。因此每年的七夕节都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节日,何时过。有些人只有当别人提到或是在广播里听到,才会记起,但也没有任何举动或意愿去过这个节。

四、中国七夕包含的爱情文化与情人内涵

(一)七夕的爱情文化

中国七夕历史悠久,中国人从小就接触牛郎织女的故事。它从三千年前一对银河两岸星座的闪闪发光,发展到一对夫妻悲欢离合的神话,并世代补充完善,成为最美丽的传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生活理想。以致辐射到生产民俗、伦理道德和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教导我们懂得为什么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一年365天只有七夕这天,牛郎织女要跨越几万光年才能在鹊桥相会,有多少相思要倾诉,有多少柔情要缠绵。正如宋大诗人秦观的《鹊桥仙》词中写到的一样:“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么荡气回肠的诗句啊,把牛女之间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看看西方情人节,中国少男少女除了送玫瑰、巧克力,有多少人知道情人节的由来。并没有几个知道西方情人节源于被迫致死的基督教徒瓦伦丁写给典狱长女儿的一封充满爱意的信。世人为了纪念他,将他的殉难日——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节”,经过多年流传,变为今天的情人节。

作为节日,当它摆脱了原始的功利束缚之后,需要给予它一个合乎世俗民情的解释作为其存在价值的依托,有了这样的依托,节日的内涵才能更为充实、有趣,才能激发人们的兴致,节日才会更为热闹,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这就是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大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作为起源的原因。七夕节与牛郎织女传说的结合其因也出于此。如果七夕节不依托牛女传说,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也许就没那么大,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早就夭折了。

因此,如果仅仅是西方有了个情人节,而我们就要刻意把七夕中的爱情文化的蕴涵一概

抹杀,想必这才叫“数典忘祖”吧。七夕的爱情文化蕴涵是民俗文化中的事实,七夕的爱情文化

是华夏独有,是先民对于爱情的感悟和体验,是华夏文化特有的情怀。

情人,是西方的专属吗?乞巧,真的就可以概括七夕的全部吗?

模仿别人是一种自卑,但刻意地害怕被说成模仿别人,又岂是一种真正的自信?如果只言乞巧之俗,岂不是把华夏先民对牛女、对爱情文化的感悟和积累置之不理。 任何时候,人云亦云都是一个民族独立、自由、自信品格的敌人。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我们民族的文化,去思考我们民族的前途和文明的命运。

承认人类文明在改变意义上具有相通之处,这才是堂堂华夏应有的自信。正是对同类生存课题的回答中表现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才产生了人类的共同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

(二)七夕的情人内涵

中国七夕比西方情人节更浪漫,感情比西方更持久。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演绎出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两千多年了,那一轮皓月,缺了又圆,圆了又缺,最是不变的是天国的爱情,人间的传奇。纵使历尽千辛万苦,只为每年七夕的相见,足见牛女之间的相爱程度。敢问世间有哪对情侣不奢求“终成眷属”?

年年的七夕,年年的相聚,把千年的浪漫撒向人间,将永恒的甜蜜涂满天宇。明月、牛女、大地、山川、河流为世上的有情人歌唱、祝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也借着传说抒发人间的真情,敢问于天下,有哪一个人种的爱情能像中国人这样具有绝世的诗情与画意?在古代,女子恪守男女授受不清和婚姻听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礼教禁忌。在中国古代女性自主婚配的意志为礼教所压抑,不能自立,也不能公开抗争,在封建压迫下的少女们只能借七夕乞巧的机会,向夜空中的织女星神诉说心愿,祈求织女保佑自己婚姻如意,以此作为寄托,可真是苦了世间的少男少女们。封建礼教绝不会允许情人结婚,那将导致礼崩乐坏,于是七夕节日内容只延着天帝的教管,严格向增加生产的思想发展,变为乞巧节了。想想古代女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嫁个好夫君,乞巧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希望为获取一段美满的姻缘作铺垫。其实乞巧的真实含义是乞爱,乞子。一言蔽之,曰“情人节”。而情人节的内涵,当然早已包含乞爱、乞子、乞巧、乞一切幸福的内容了。

岁时节日的文明也非一成不变,历代节日不断发展演变增添新的内容,如同流水,生生不息。在华夏复兴的过程中,岁时节日意义的强化,削弱,渗透,变动,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当七夕摆脱封建束缚的时候,一切隐含的东西都该折射出它的光芒。

七夕的爱情文化将中国人天长地久的爱情发挥的如此唯美,如此浪漫,相比之下,红玫瑰与巧克力美则美,却无灵魂可言,便觉其俗矣。

情人的内含从广义上说应该是拥有爱情之人,象牛郎织女的爱情那样天长地久,恒古不变,这才是情人的追求,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这才是“情人”的归宿。七夕诉说着几千年的人们关于爱恋、思恋和别离。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不论是磐石般坚韧的夫妻,还是情窦初开的青涩恋人,希望都能一起仰望

七夕节为何抵不过情人节

星空,口耳相传那三千年的聚散思恋,同时思索,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我们自己的爱情,相比之下,西方情人节“情人”纵然开着宝马,奔驰,载着9999朵玫瑰,也不可能跨越银河举办浪漫的烛光晚餐,更不可能一年见一面,也许明年你的情人身边已是别人!

五、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人节的措施及重要性

(一)找准七夕节的节日载体

七夕之所以会被人们淡忘,最主要还是其节日没有活动载体,像前面所分析的,西方情人节有玫瑰巧克力、烛光晚餐。而七夕节随着时代的推移,在庆祝方式上还是保留着原始的庆祝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节日的文明也非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