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其他论文 > 列表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17  分类: 其他论文 手机版

篇一:《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0月9日)

题目:

一、论人际沟通的障碍的克服

提示:人际沟通障碍可以由沟通的任何一个环节引起,了解这些障碍因素,对调节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论文要求运用沟通模型分析沟通障碍原因,并对沟通障碍的克服提出建议。 二、论影响社会印象的心理因素

提示: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社会印象,有那些影响因素,如首因效应、光环效应等,对每个因素做出解释。做好能结合现实生活做出解释。 三、论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与方法

提示:要解释侵犯行为的概念,侵犯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在此基础上论述控制侵犯行为的方法。包括运用奖惩制度、建立公平分配制度、教育、宣泄和控制环境等方面。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论述。 四、能力类型与工作适应性调查

提示:对能力的概念、类型以及能力差异进行概念界定,调查周围员工能力类型与适应工作的情况(不少于10人),对其能力特点及其对工作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五、写一篇社会态度的调查

提示:自拟题目,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对周围的公众进行调查。要求对社会态度的定义以及考察指标要做出清楚的解释。调查不少于30人,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说明并做出分析。

具体要求:

1. 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

2.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要求把调查方法、样本的取得和调查过程描写清楚。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分类表述。把调查提纲或问卷作为附录附在论文后。 3. 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专科2500字左右)

4. 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

均以零分计。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17 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附:

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封面:论文题目小于25个字,隶书、二号、加粗;

摘要: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

正文: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书写格式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书写;

图(表):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表注为宋体、五号。

篇二: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评分标准

论文题目:

1、试论贫富差距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冲击

2、大学生自(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杀行为分析

3、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大学生侵犯行为的危害与预防

5、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境分析

6、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预防

7、美国(德国、英国、韩国、中国等)国民性格分析

8、社会认知偏差的成因分析

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分析

10、气质类型与职业的关系

11、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2、如何如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13、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分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59分以下四等,具体要求如下:

90~100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较好地完成课程论文;论文主题能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中心突出,论据充分,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格式符合要求。

80~89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够较好地按基本要求完成课程论文;

论文主题能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针对性;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符合格式规范。

70~79分:独立工作能力较差,能够按基本要求完成课程论文;论文主题能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格式基本规范。

60~69分:独立工作能力较差,按基本要求完成课程论文;论文主题体现部分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文字基本通顺,格式尚规范。

59分以下(不及格):独立工作能力差,不能按基本要求完成课程论文;论文主题偏离本门课程内容;加工整理差;问题分析有错误,层次混淆不清;不符合格式规范;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篇三: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学院:

论侵犯行为

论侵犯行为

内容摘要 侵犯行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并且一旦发生就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社会生活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侵犯行为”的性质和产生原因以及怎样预防侵犯的方法。

关键词侵犯行为发生原因控制途径与方法

1侵犯行为

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

侵犯行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物,它包括了造成伤害的行为,破坏性的影响以及社会标定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侵犯行为“是在违背他人意愿的情况下,以伤害他人的肉体或心灵为直接目标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一种行为能否被判定为侵犯行为,必须要研究2各方面的情况:一是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二是个体内在的意图和动机。具体有如下几个特点:1.侵犯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有预谋的行为,是在某些内在动机意图驱使下所发生的行为;2.侵犯行为是一种外显行为,而不是情感、态度或动机的内在状态,是某些内在心理状态的外部表现。如果仅仅停留在内心活动水平,而未表现在行动上,还不能称之为侵犯行为。3.侵犯行为是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不仅指伤害他人身体,如暴力殴打等行为,还包括侮辱、诽谤、谩骂等伤害他人心里的行为。4.侵犯行为是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直接目的的反社会行为,警察维护治安、父母教育子女不是以伤害对方身心健康为目的,不是反社会性质的,所以不能称之为侵犯行为。

根据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分为:

(1)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违背社会准则、故意伤害他人的侵犯行为。

(2)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不但不违背社会准则,还可以为维护社会准则而服务的侵犯行为。

(3)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既不违背社会规范,也不是为社会规范服务所必需的,是经过长时间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

2侵犯行为的起因

目前引起社会心理学家普遍研究兴趣的,是探索侵犯行为背后的起因。若是探明了哪些因素会诱发侵犯和攻击,那么人类或许可以对这类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和消除。在这一课题的探索中,产生了不同理论。

本能论

侵犯倾向是通过祖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人们基本不能摆脱它,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动消耗侵犯动力,才能使侵犯倾向得到控制。

先天论(本能论)

侵犯倾向是通过祖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人们基本不能摆脱它,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动消耗侵犯动力,才能使侵犯倾向得到控制。

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

弗洛伊德在其后期的思想发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本能论。他认为有两种支配人的行为的本能,其一是生的本能,他称之为“力比多”。另一种则是死本能,又称之为“达那多斯”。

洛伦兹习性学观点。

洛伦兹(K.LDrenz)提出可以将动物伤害其他个体的行为,分为掠食行为和斗争行为两类。前者常见于异种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比如狮子咬死斑马的行为;后者常见于同种动物之间权力阶层的分化冲突。洛伦兹认为这两种行为都是本能的,这种本能出自动物个体内部。而这种内部本能可以逐渐积累起来,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动物就会攻击一些目标,以释放积累太久的本能冲动。1963年洛伦兹观察了热带鱼的攻击行为,论证了侵犯是本能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观。

威尔逊(E.0.Wilson)认为,大自然的自然选择,使动物通过基因遗传将有利于种族生存的生物特性一代一代保存和延续下去,同时将有利于物种生存的行为方式也保存和遗传下去。人类之所以有侵犯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于是这种行为便被保存下来。该学派忽视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高度统一,忽视人类社会文化和人类高度发展了的心理机能的相互关系,片面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因而受到许多人批驳。

挫折——侵犯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侵犯和挫折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挫折——侵犯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在1939年提出的。多拉德认为,人的侵犯行为乃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

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个体发生实际的侵犯行为,只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侵犯行为的唤起状态。侵犯行为最终是否会发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是否给他提供一定的侵犯线索。如果个体所处的环境没有提供这样的线索,那么个体未必表现出侵犯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

许多学者强调个人后天生活经验的重要作用,认为侵犯行为和其他许多社会行为一样,主要是个人后天社会学习的结果,对此产生了以下两种代表性观点。 社会强化说。

强化是指通过个体行为,或者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对其行为本身所施加的影响。一个人通过某种行为所达到的某种目的,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如受到赞扬和奖赏等;也可能给自己招致麻烦,如受到批评和惩罚等。通过强化,可以使某种特定的社会行为增加或减少。对于侵犯行为来说,强化所产生的作用比较明显。例如,有实验表明,给游戏中讲粗话的儿童予以奖励,就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语

言;如果及时批评孩子侵犯同伴的举动,就会抑制儿童的侵犯行为。

3对侵犯的预防和控制

如果说侵犯行为是一种影响正常社会生活的行为,或者如威尔逊所说,侵犯行为对人毫无幸福可言,那么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自然会涉及到对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

1宣泄说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借宣泄一词,用来说明作为转移和消除侵犯情绪的一种方式。假如一个人有了强烈的侵犯性情感,那么如果让他以某种方式把这种情感释放和表达出来,就能达到消除其实际侵犯性行为的目的。宣泄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如直接对伤害自己的人进行侵犯,可降低今后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率;了解到伤害自己的人受到他人侵犯时,也会使自己侵犯情绪的强度下降;把自己所受伤害发泄到其他人或物方面,也能达到使愤怒情绪得以宣泄的效果;通过参加和观看有关的文体活动,例如拳击和竞赛等,也能让强烈情绪得以释放。但是,用宣泄方式来降低和消除侵犯行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只是在适当的条件和情境中,宣泄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2榜样说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侵犯行为主要与观察和模仿等习得性经验有关。因此,要控制和预防侵犯行为,应当经常给学习者提供非侵犯性榜样。许多有关电视节目暴力和犯罪镜头的研究资料,大多证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确实会增加人们的侵犯行为和犯罪活动。这一结果从反面提示我们:大众传媒应当尽量给观众提供非侵犯性榜样,减少大众观察和学习侵犯行为的机会。在有关实验研究中,给被试提供拒绝侵犯他人的榜样以后,被试也会仿效而拒绝对无辜者进行攻击。

3惩罚说

对侵犯行为进行惩罚,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侵犯行为。但是,用惩罚来控制和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