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列表页

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区别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1  分类: 三个代表 手机版

篇一:三个代表及中特专项题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67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3.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

1

更好地发展

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表明农业( )。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B.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C.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D.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6.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

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温家宝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继续集中力量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确定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要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 )。 A.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 B.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

8.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9.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发展社会主义理想建设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0.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创造性地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设想,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B.维护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始终不变

C.实现祖国统一

D.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现有的优越性,为我所用

11.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

A.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 B.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但南南合作太少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

12.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众多的党派中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众不同。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其他团体的根本区别是( )。 A.具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B.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要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3.邓小平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

2

标准。对“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D.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14.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

A.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D.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15.社会总需求是指对一国总产出的意愿购买量,它包括( )。

A.企业需求、家庭需求和政府需求

B.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出口需求

C.劳动力需求、要素需求和科技需求 D.工资、利润和折旧

16.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欧盟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盟

17.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称为一国的( )。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民生产净值(NNP)

C.国内生产净值(NDP) D.国民生产总值(GNP)

18.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 )。

A.变革生产关系,加快向共产主义过渡 B.回头走资本主义道路,补生产力发展不足的课

C.以阶级斗争为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D.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19.下列不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是( )。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目标管理

20.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时,必须坚持的一个共同原

则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21.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范畴的是( )。

A.自然灾害救助 B.司法救助 C.失业救助 D.孤寡病残救助

22.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 )。

A.批判性和继承性相统一 B.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3.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政府主要的经济职能是( )。

A.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文化教育

B.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C.经济建设、市场监管、公共管理 D.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社会服务

24.“局部服从全局,个别服从整体”体现的原则是( )。

A.权责一致 B.完整统一 C.精简与效能 D.职能优先

25.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26.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出发点和归宿

B.始终把发展作为全党的第一要务

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7.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是( )。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以德执政

3

28.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 )。 A.又快又好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又好又快发展 2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

A.信息的产生过程 B.信息的传播过程 C.信息的刺激过程 D.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30.“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大道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C.要尊重客观规律性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1.我国政府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

A.教育权和就业权 B.生存权和发展权 C.自由权和选择权 D.劳动权和财产权 32.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 )。 A.科学发展观 B.正确的政绩观 C.正确的执政方式 D.正确的世界观

33.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因此,打击恐怖主义应该( )。

A.发挥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

B.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国际法准则 C.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 D.在联合国领导下,统一行动 3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C.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35.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 A.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B.适度规模经营 C.农村专业户经营

D.资本所有与家庭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36.当前全球关注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

( )。

A.贫困、失业和人权 B.贫困、失业和民主

C.贫困、人权和民主 D.贫困、失业和社会分化 3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存在 B.物质利益的差别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就业的需要

3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关系是( )。

A.搞好宏观调控,微观自然搞活 B.完全对立,不可兼得

C.相辅相成,互相统一 D.微观搞活等于搞好了宏观调控

39.“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 )。

A.鼓励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实现现代化 B.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C.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优势,实现我国工业化

D.东西部地区同时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40.当前切实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是( )。

A.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B.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C.改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式 D.明晰国有资产产权关系

41.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D.世界性科技革命对我国的影响 42.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 )。

A.全体党员 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

43.市场经济是一种( )。

A.基本经济制度 B.经济运行方式 C.基本组织形式 D.生产经营方式

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分工和协调原则 C.为人民服务原则 D.立法和执法原则

4

4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 A.联邦制 B.邦联制 C.复合制 D.单一制

46.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普及群众文化 C.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D.发展高新技术

47.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C.密切联系群众 D.坚持对外开放

48.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 )。 A.党的战斗力 B.党的先进性 C.党内民主 D.党的纪律

4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是坚持( )。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0.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从( )起施行。

A.2004年5月1日 B.2004年6月1日 C.2004年7月1日 D.2004年8月1日 51.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 )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A.10月20日 B.9月25日 C.9月20日 D.10月25日

52.2002年12月,新中国法制史上迄今为止条文最多、篇幅最长、涉及面最宽、调整范围最大、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法律( )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 A.《合同法 》 B.《行政赔偿法》 C.《民法》(草案) D.《行政诉讼法》 53.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5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 )。

A.科技进步 B.安定有序 C.发展有序 D.竞争有序

55.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保持党员队伍的

先进性,关键在于( )。

A.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

B.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

C.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D.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56.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实质上是( )。

A.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

B.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调控方式

C.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D.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参数调节的调控方式

57.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C.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D.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58.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地方性法规共75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共600多件,经济特区法规近300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审查机构,使法规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此项工作,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 )。 A.立法权 B.任免权

C.监督权 D.重大问题决定权 59.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途径和条件是( )。

A.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 B.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5

6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是( )。 A.火炬计划 B.星火计划 C.丰收计划 D.燎原计划

61.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 )。 A.100万元 B.200万元 C.300万元 D.350万元

6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63.鼓励市民采取绿色交通方式出行,首先要提供充足和优质的公共交通。这表明国家履行(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管理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64.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 )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5.“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的论断(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特征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是( )。

A.为人民服务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团结互助 6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价值取向是( )。

A.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1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答案。) 1.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 )。

篇二:毛邓三辨析题

毛邓三辨析题

315、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

答:此命题不正确。

(1)邓小平理论主要是由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个人的革命品质,独特丰富的政治阅历,睿智的哲学智慧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主观因素,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又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当代中国许多政治家、理论家都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

316、邓小平理论是“猫论”。

答:此命题不正确。

(1)从体制层面上看,邓小平是在1962年从农村经济体制选择的角度阐述“猫论”的,即只要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管是人民公社还是包产到户,哪种体制形式能发展生产力就采取哪种形式。现在仍可以说,不管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能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的体制。

(2)从基本制度和根本道路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不是“猫论”。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论断,决不能把“猫论”曲解为“不管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发展生产力就是好主义。”

317、邓小平理论是“摸论”。

答:此命题不正确。

邓小平的改革方法论不是“摸论”。邓小平的确讲过改革是一场实验,要摸索前进;但是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目标,并强调要不断总结经验。他还从理论高度提出了“看准了就大胆地试与闯”,“走一步看一步”,“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等命题,这三个命题表达了“试”与“看”相统一的改革方法论。

3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党的建设理论。

答:此命题不正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2002年2月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的总汇和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

(3)“三个代表”首先是对党本身提出的,对党的建设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放在执政的地位上、放在治国理政的任务下、放在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党的建设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对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起着指导作用。

31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此命题正确。

(1)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思想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政治原则上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3)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4)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5)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新”归“一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新阶段。

320、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能领会精神就可以了,不需要认真读书。

答:此命题不正确。

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要认真看书,特别是要阅读邓小平理论原著和江泽民《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文献,学习胡锦涛2003年“七一”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著作。通过认真学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

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把我们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如果不认真读书学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知半解,就谈不上领会其精神实质,更难以用来指导实际工作。

32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答:此命题不正确。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当时的中国革命既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革命,又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既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又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虽然其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其领导者、主力军、发展前途上则是无产阶级革命。

32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此命题不正确。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前提和基础。要将“为公”、“为民”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学习上和一般理解上,而要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去。

(2)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23、我们党关于邓小平理论内容九条、十六条以及贯通三大领域的概括,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进行的。

答:此命题正确。

十六条源于九条,又是对九条的扩展,九条或十六条阐述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贯通三大领域的概括则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角度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

3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构成科学体系。 答:此命题不正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32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答:此命题正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我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3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答:此命题不正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双重主题。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探讨是不可分离的。

(3)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索,实现了理论上的飞跃和创新,同时也研究了执政的共产党的建设和领导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向21世纪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问题,同时,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

327、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勇于实践。

答:此命题正确。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此,认识主体必须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运用理性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源泉,更没有检验自身真理性的标准,实事求是就会落空。

328、“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三个代表”标准完全不同。

答:此命题不正确。因为:

(1)这两个标准都是检验我们党及其路线方针政策的,不同的只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未检验主体本身。“三个代表”标准联系主体的行为对主体作出判断和鉴定。

(2)“三个代表”标准包含“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29、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着重阐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包括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内容;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他所强调的是防范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又一本质要求。

答:此命题正确。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谈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点要解决的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阐述社会主义应该快速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不是穷而是富、允许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到了90年代,鉴于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的情况,邓小平认为,要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认识要逐步解决先富帮未富、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帮助后发展地区、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是合适的。

330、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难以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区别开来。

答:此观点错误。

任何社会都要发展生产力,并不等于所有社会形态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确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不可避免地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最终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本质在于它能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比拟的。社会主义能通过改革,冲破生产关系某些体制环节的束缚,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生产力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只要联系社会主义制度及体制改革,就不难理解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根据。

33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没有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说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关系。

答:此观点错误。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消灭剥削与消除两极分化,必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之所以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因为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能提供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空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便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也不可能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在生产关系上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按劳分配代替按资分配。建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的制度前提,因此,要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首先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也只有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才能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332、政治和经济的协调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该命题不对。

(1)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性是主要的,不适应性是次要的,是制度上的适应与体制上的不适应,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僵化的经济体制的矛盾,只

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33、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再过20年我们就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了。

答:此命题错误。

(1)我国目前还处在初步的小康,达到的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从消费层次看,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从消费内容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从地区和城乡消费水平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平衡的。

(2)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目前的总体小康为高水平的、全面的、平衡的小康。

334、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此命题正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将对科技进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也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战略提到强国战略的重要地位。

335、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个普遍规律,因此对东西部差距拉大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答:此命题错误。我们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要看到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不可能短期内解决差距问题,但需要予以特别关注。从“九五”开始,国家已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向缩小差距的方向积极努力。要看到解决发展差距问题是个长期过程,应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336、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答:此命题不正确。(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2)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是有先有后的富裕。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3)因此,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337、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它是排斥计划调节的。

答:此命题不正确。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排斥计划机制的作用。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经济手段,而且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与计划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当然,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其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

338、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此命题不正确。(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0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33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这种观点正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34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341 、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国家权力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选举

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区别

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342、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4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答:此命题错误。(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上都是一致的。

(2)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从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活动的产物和成果的角度提出的,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而文化建设则主要是从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布局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是相对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建设而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一致的。

(3)从仅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344、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答:此命题正确。物质文明是基础和前提,决定和制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而政治文明既以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基础,又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法律、公民政治思想、政治素质及政治心理方面的保障;精神文明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反过来对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

345、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基础,叫“全民党”或“人民党”。 答:此观点不正确。(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广大人民的利益。(3)虽然剥削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但这不等于工人阶级也跟着消亡了。只要国际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国内还存在阶级斗争,只要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未完全实现,就表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没有完成,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成。(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联系,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工人阶级仍是我国社会中最先进的阶级。

346、现在是科教兴国时代,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因而党应以知识分子为基础。

答:此观点不正确。(1)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知识分子也不会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在与工人阶级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2)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决不能把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割裂开来,也不能把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对立起来。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这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

347、民主集中制比西方民主制度有着合理性和高效率的优点。

答:此观点正确。(1)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2)民主集中制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具

篇三: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三个代表的内容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他十分强调党的先进性问题,认为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明确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并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党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理论,提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并把这种先进性具体化,即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全面完整地揭示了抓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办好中国的事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是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国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又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

“三个代表”是检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论断,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为检验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提出了衡量标准。在战争年代,我们党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进步纲领领导人民开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并以自己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体现出自己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我党的先进性通过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来体现。这些具体实践的检验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只有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才有资格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三个代表”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针。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发挥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等,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加强党的建设。“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全体党员的新要求,为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个代表”是推进各项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

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个代表”的论断,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