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古建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7  分类: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手机版

篇一:徽州古建筑社会实践报告

徽州古建筑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地点: 安徽省黄山市

实践时间: 2012年07月04日 至2012 年07月12日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徽州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 ,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 鳞次栉比,散 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 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 ,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 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随着时间推移 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 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民居前后或侧旁,设 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 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 ,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 然谐和一体。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 窗棂槅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 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 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 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题村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 ,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 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境内还保存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与明清民居称为“古建三绝”。矗立于县城的许国 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图》和《西湖风景》, 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分别 体现了徽派“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向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

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塑的漏窗,木雕塑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典、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 黟城至潭口公路从村庄西北经过。这里“山多拱秀,山势西流。有东阜前蹲,罗峰遥拱,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产石如金,风潆水聚,土原泉甘”。据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载:西递村因“罗峰文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存二水,环绕石之东,西之西,故名西递”。清著名学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记》中云:西递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 西递村是一座古老的山庄,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的历史了。村庄因山川水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全村现存有明代民居建筑l幢,清代民居建筑122幢,建筑布局合理,风貌独特。西递村由正街、横路街、后边溪3条街道和40多条胡同及2条穿村而过的水溪将居民住房隔成井然有序的方块,路面全用青石板铺成,逶迤蜿蜒。一幢幢古民居层楼叠院,鳞次栉比;家家青石门坊,粉墙青瓦,飞檐翘角,气势轩昂;高墙深巷,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村西南口胡文光刺史牌坊,为3间4柱5楼悬山式,巍峨壮观。高13米,宽9.6米,为青石建筑,其雕刻极其精美。

村内居民宅院均以内向方形、围绕一个长方天井的合院为基本单位,宅园中设正厅、便厅、厢房、书斋、卧室、花园等;还有的建有书院、祠堂。房舍用料考究,装饰奢侈。宅院大门用磨制平整光滑的黑色大理石砌成门坊,上建有砖雕、石雕组成的各式门罩。粉墙上的漏窗石雕也各不相同,图案有竹梅、松石、花草等。屋内花板栏板等木雕也极其华美,往往以人物故事或缕空为内容,玲珑剔透,栩栩如生。西递村还有一些人家,以园林建筑为手法,使宅第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幽静雅致。

村中的知府胡文照“大夫第”、“桃花源里人家”、霭公园、桃李园、鱼乐园等,因势结构,因地制宜,点以花潭水池,隔以漏窗低墙,饰以石雕砖缕,配以石凳石桌,甚至门前置放整石雕刻的梅瓶等,把整个院落点缀得十分对称、和谐、清雅、美观。当人们置身于其间,如进入一个心旷神怡的绝妙境地。这里的绣楼建筑也是徽派民居的一大特色。

此外,西递村民家多有传世文物,如画像、书画、条屏、木联、古陶瓷、古家具、堂匾等。这些文物摆设家中,更显得文风的朴素、典雅。

西递村在北宋元丰年间始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叶,村堂已具现在规模。清代中期后,随着徽商经济的发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观。至今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旧居、古来桥、会源桥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

由于西递古民居保存基本完整, 建筑风格在徽派中独树一帜,且工艺精湛,三雕(石雕、木雕、砖雕)精美,又以石雕见胜,这些不仅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实物,又是研究明清以来徽商社会经济形态、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资料,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东方文化的宝库”、“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

神奇的牛形村落---宏村

座落在黟县城北11公里处的宏村,岭秀川媚,湖光山色,独领神韵,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东方的威尼斯”之称。宏村的奇物在于它以“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是我国古人依据仿生学原理建筑的。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最早于此定居的汪氏祖先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到了15世纪,笃信风水的汪氏3次礼聘名气很大的休宁海阳风水先生何可达来宏村察看地势。

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其起源、发展和布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风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风水家强调村落用地是枕山、环水、面屏,即前有朝山,后有来龙山,有形为狮象或龟蛇的山夹峙把守水口,河水溪流似玉带环绕。宏村西北有巍峨的雷岗山,吉阳水由西绕村南下,正是风水先生选择村落的理想模式。何可达前后用了10年时间,最后认定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是一卧牛形。

可以想见,何可达为勘定宏村风餐露宿、翻山涉水的辛劳。他是古代一位杰出的设计大师,只是他用的不是尺子和画笔,而是一方指示方位的罗盘。罗盘发明于晚唐,它是利用在地磁作用下磁针仍能保持在子午线平面的原理制作而成的指示方向的简单仪器,广泛应用于航海、旅行,以及堪舆家(风水先生)占选宅基和坟地。因其有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被尊称为“罗经”。

何可达手中的罗盘指定了宏村的地势,于是开始了按照“牛形”总体规划进行村落的建造。

明永乐年间,任山西粮运主簿的汪辛,资助家乡建设牛形村落工程款白银一万两,他们先将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60多厘米宽的水圳,把一泓碧水蜿蜒引入村中,南转东出,形成九曲十八弯,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大肠”流经主街,作为支流的“小肠”再经小街通往各家各户。此后,又在吉阳河上架起4座木桥作为“牛脚”。而村头有红杨、银杏树各一珠,银杏树高20米,树围3.2米;红杨树高21米,树围6米,树龄均为400多年,算作牛角。这样便形成了“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年复一年,围绕“牛肠”和“牛胃”建造的房子不断增加,使得原先瘦小的“牛身”不断壮大,从而将“牛肠”、“牛胃”紧紧地裹在“牛肚子”中间。“牛胃”四周,地势开阔,光线充足,是汪氏大族富户的聚居地。

放眼宏村,村外,山青水秀,红杨翠柳;村内,清渠绕户,黛瓦粉墙。终年清澈、潺潺流淌的水渠,如同一条轻柔的银带,蜿蜒飘动在村中。古时候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并且规定每天8点以前,“牛肠”之水为饮用水,过了8

宏村古建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点,村人方可在“牛肠”里浣洗。只是后来村中挖了水井,村人才改饮井水。居住在“牛肠”两侧和“牛胃”周围的村民们,或在庭院中开掘鱼池,引活水流入池中,茶余饭后,凭栏观鱼,悠然自行;或让活水绕过花台,看花间流水,凭添无限诗意。清代诗人胡成俊有诗曰:“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源画不及。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

村中,一方半圆形池塘清澈如镜,波光潋滟。蓝天白云,高墙深院,倒映水中,房中水,水中房,犹如一幅藏于水底的天底图画。顺“牛胃”而下,见到的便是水滑如绸的南湖,湖畔柳树垂荫,湖中荷田田,小堤、拱桥连接两岸,座落湖畔的古代私塾“南湖书院”,令人想象悠远岁月里传来的琅琅书声,滴入南湖淙淙回响,“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书上的山水”,自然和人文贴合成一首优美的诗章。

篇二: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1

风 景 园 林 与 建 筑

旅 游 与 健 康 学 院

社会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赴安徽宏村/浙江嘉善西塘暑

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 指导教师: 孙天罡

二零一二 年 七 月

活动主题:关于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

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两地的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特点、了解两地古建筑的背景文化、了解当地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实地观察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两地的体现。

调查时间:2012年7月4日至2012年7月15日。

调查对象: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一、 前言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我们决定进行古建筑考察调研活动。2012年初我们先后去了安徽的西递和宏村,嘉兴的乌镇和西塘。重点考察为安徽黟县的西递和宏村。

二、正文

1、基本概况:

安徽部分: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

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1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它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土架起四座森桥,称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改善了环境。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嘉善西塘部分:

. 西塘建筑极富江南旁水而居的特色,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已经成功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如下:环绣桥——当地最高的一座石拱桥,但原先是木桥,站在桥上可以

看到西塘整个景色

西园——为三层结构,大户人家的小姐生活在阁楼,后来举家搬迁,是西塘保存至今最完好的私人庭院

四合院——坐北朝南,四面房屋围绕院子,这样的体现了古时候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和充分利用。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西塘古镇保护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圣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净地。西塘古镇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2、 两地古建筑的主要特点:

我们观察到两地的建筑均为徽派建筑,因此我们决定从规划选址、典型建筑结构、空间布局、景观配置、特殊作用、当地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解两地古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规划选址:

实事求是的说,古代规划选址绝大部分是由风水先生进行的什么是好风水的住宅、城市和乡村?就是一种和谐的环境。风水就是调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吉祥的一种艺术,起到了调解人与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的作用,及所谓的“天人合一”。??西递、宏村、李坑及张谷英村等古村落的规划选址都体现了这些原则,都是在不断地适应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条件,因势利导,构筑宜居环境,

特别是宏村、西塘水系的使用,是调解人与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的典范。我们在和西塘当地的居民的交谈当中得知:在古代这曾经是当地重要的交通手段,洗衣做饭的等生活琐事也样样离不开水,夏日的傍晚老人和孩子在河边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凉风,无疑这水对的当地的气候也重要的影响。而如今随着旅游开发,水系成为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的原因之一,常常能看到渡口坐船处站满了排队的人群,以此观赏水上西塘之景。所以选择在水边建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体现了生态文明。

(二)、典型建筑结构:

徽派建筑典型建筑有:粉墙黛瓦、马头墙、天井、牌坊等?我们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1)平面形式:民居(住宅)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单元,单元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明堂(现在的客厅),两侧为厢房(卧室),较大的古民居有前厅、堂和后厅堂,前厅堂为礼仪场所,是男人接待客人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后厅堂为供养长辈和女性活动的场所,突出“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平面有口、凹、H和日等几种类型,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堂前,四合层天井设在厅中。这正是古名居中的文化体现。??

(2)结构形式:砖木结构,砖起维护作用。??

(3)建筑色彩:粉墙黛瓦,朴素典雅大方。?

(4)天井:“家有天井一方,世世代代兴旺”,它起采光、通风、

篇三:游宏村观后感

游宏村有感

为了放松心情,这个暑假爸妈决定带着我去黄山的黟县旅游。经过了好几个小时的行驶,

终于来到了黄山黟县——一个如水墨画一样的古村落。驶在黟县的田园小径上,路的两旁都

是清一色的青瓦百墙,墙上爬满了爬山虎。这次我们参观了黟县里的一个村落,名为“宏村”。刚到宏村门口,一块大石头便进入了

我的眼帘。这块石头上写着“宏村”二字,有许多人拍照留恋。进入了宏村,展现在我的眼

前一片宽阔的湖,湖的对岸是一片房屋。在湖的中央,有一座小拱桥,拱桥的两旁是碧绿的

荷叶和含苞待放的花苞。这时,我听见了“嘎嘎”的叫声,原来是一群鸭子从桥边游过,它

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波光粼粼的水路。 走过了这座小桥,就进入了如同迷宫一样的村庄。路的旁边有这一条小小的水渠,住在

村庄里的人们便用这些活水来洗衣服、洗菜。这些水渠蜿蜒的连在一起,又同时流向前面的

那个大湖。深入这个村庄,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湖,名为月沼,是因为这个湖像一个半月一

样。月沼里生活着许多不过拇指长的小鱼苗。 宏村,拥有这大自然的绿,是大自然的完美杰作,或许这就是宏村的魅力所在。人在如

此之美的村庄,便像在大地上找到了天堂,找到了幸福所在。我爱宏村!篇二:游宏村心得游宏村心得

今年暑假短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没出过浙江的

我对此感到非常新鲜。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

来到安徽的三日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感受这黑

瓦白墙、小桥流水。其中,最后一日的宏村一游最是让我感慨。宏村带给我们另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的感觉,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

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这样清澈的水在城市实不多见。 宏村民居令人特别印象深刻,她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物,是徽州古建筑重要

组成部分,因而无论以形式、特征、特点、意识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先说

他的自然环境:徽州地处安徽南端,北有黄山,南有天目,新安江青弋江的源头都在境内,

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再说她的社会环境,远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影

响到了新安,南宋时期这里已融入中原文化为盛期。特别是南宋期间由于帝都南迁临安,这

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民居的文化内涵。她在建筑学家的眼中是件无暇的建筑珍品,在历史学

家的眼中是无法估值的文物瑰宝,在美术学家眼中是一幅诗魂画境的艺术杰作。民居与青山

绿水辉映一体,古树从中粉墙黛瓦淡雅清新,一眼望去仍是幅静态雅致的图画。统一中的变

化,厚实稳重的高墙和瓦檐,神秘莫测的卷门和漏窗,都给观者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宏

村民居深宅高墙,屋内采光仅靠一方天井,厅堂半明半昏,而房间即使暗黑,从黑房到厅堂

是一个从压抑到舒畅的过程。在一旁导游解说下,我了解到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

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

海、塔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

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我们参观了整个宏村。听说全村是仿照水牛形布局的。村中有月沼称之为牛肚,流动于

村中的小溪则有牛肠。宏村的入口有一湖叫南湖,南湖中桥。进入村中,到处有溪流,溪流

第一是为消防,第二是为方便 洗东西,流水人家,倒也不错。宏村最引人注目的当是村中间

的月沼。月沼半月形,两边古建筑的白墙黑瓦印在潭中,四下村民写菜,美术院校的同学写

生。这个情景小时候在多个杂志看到过,几乎是安徽的代表作之一。宏村另外一个地方比较

特别的是承志堂。其实就是一个地主的家,里面 建筑非凡,墙上金字皆黄金化粉而作,让我

们感叹一番,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的,完全不在意似火的骄阳。

我认为社会实践教学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重大的。学校安排这次考察是为了锻炼我们: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三、锻

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的掌握能力;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总而言之,正因为

艺术离不开生活,我们从生活中表现出艺术,才是真正平凡中的不平凡美。我非常喜欢这次

宏村之旅,使我受益匪浅。 课后的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

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

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

的的去做一件事,几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

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虽然考察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但不一

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没一件事情都有了

新的认识。篇三:西递、宏村社会实践感想探访古建筑,领略文化精髓——安徽宏村、西递古建筑调研有感

一、知识收获

酷暑夏日,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暑假伊始,我们建筑学的若干同学组成了社会实践小组,一行来到安徽古黟县的宏村,

开展了“保护安徽宏村、西递古建筑调研”活动。围绕着古建筑调研这个课题,我们运用所

学的专业知识和各种体验方式对宏村和西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 安徽宏村古建筑,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

体现着东方民族独特的智慧和美学面貌,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

已近千年历史,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乡村”之

美称。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

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

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之前,我们已经前往江苏苏州见识了很多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同

为私人住宅,但有着明显的区别。较私家园林而言,宏村与西递的古建筑是民居建筑群,规

模多小,而非独门独户的大院,这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氛围,小桥流水均释怀于围

墙之外,没有园林刻意为之的拘谨,一桥一水都是村庄之画中的自然笔墨。也正是基于建筑

群的特性,村落都有着独特的布局。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

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

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

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条件,依势而成的

布局便像唇齿存在般合理、自然。这是我们今后在场地环境设计学习中的一个活教例。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

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

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而这些赋予宅院光芒的雕梁画栋都是依靠于当 地的“三雕”——竹雕、木雕和石雕。这也正是我们建筑设计者所要学习之处,结合当

地的特色工艺和材料设计的建筑才是根植于当地的本土文化的无声语言。 这次实践调研过程中,学会利用已学专业知识对不同的建筑进行比较鉴别是最大的收获。

“为何如此?”和“为何非彼?”是带动我思考的动力。找出其中的答案便是巨大的快乐和

收获。“因地制宜”这个在教科书中老生常谈的词,只有在这次调研中经过对两个村庄的观察

和欣赏才算是有了深切体悟。做建筑不是搭盒子,而是为当地文化添砖加瓦。只有体现当地

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的“设计”!

二、实践过程

实践调研中,为了更多地获取相关建筑的信息、更深入了解古建筑的“肢体语言”,我们

小组的成员都采取了各种有效方式。基于我们之前搜集的相关知识,我们又走访了若干村民,有些热情的村民向我们详细介

绍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祖宅的历史,从一块花雕砖的来历到厅堂的木构架构成,让我们对其的

了解更加生动感性。得空之际,我们跟随游人的导游观赏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从人文故事

到砖墙栋瓦的组合,我们的认识也上了一个台阶。除了被动接受他人的口头信息,我们小组的组员都利用我们的专业绘画能力,对古建筑

进行了如痴如醉的写生。仅仅肉眼欣赏眼前的建筑或是纸面上的写真集或是相机上的定格画

面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对它们的美感的理解。手上的画笔是我们对这次调研之行的记录,也是

对古建筑美丽肢体的再现。即使笔触略显笨拙,也不妨碍我们的激情。这样的学习,带给我

们的是深植于记忆的知识,感性的认知总是这样深入人心。石壁上的飞禽走兽和门框上的诗

词对联都是历历在目。

在较为全面的调研之后,我们制作了一张“安徽宏村古建筑分类调查表”,针对宏村古建

筑做了总结。为了将调研结果发挥一定的实际作用,我们拟写了一份“保护安徽宏村古建筑”

倡议书,在当地进行了古建筑知识和保护工作的宣传,得到了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大力支

持。倡议书也是由我执笔书写的,这让我第一次有了“学以致用”的兴奋和满足,不管我在

小组中的工作贡献是大是小,用我的力量多少为社会做了些许事情,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

励。

在走访时,我注意到一种现象:村中除留守经营旅游商品的年轻人外,绝大多数是老年

人在守着古宅。这让我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堪忧。现在我们仍在欣赏和赞美这些古建筑,

其实是因为它们还留存着原汁原味的人文气息。试想,若是一副人去房空的景象,古建筑还有何吸引力和继续留存下去的希望?个人认为,这种境况只有依靠

当地的发展来改善,只有提供更多让年轻人留下来的理由,才能让古村落继续焕发活力。

三、心灵实践

此次实践中,除了专业知识的扩充收获外,那些实践生活中的点滴更是让我刻骨铭心。艰苦的住宿条件刚开始让我反感和难以适应,饮食也是让我大失所望。但是我最终还是

调试好心态,克服了种种不适,甚至将之后的实践生活当做了一种享受和乐趣。炎热的天气

也没能阻挡我写生的步伐,现在试着在“不适”中寻找和欣赏美景已经成了我的一种能力。

种种生活困难中与同学的互帮互助和互相鼓励教会了我真正的“合作”。走访和调研过程中,

与不同的人物沟通、交朋友又是另一个巨大的收获。 走出校门,面对的就是现实,有困难阻碍着我,也会有朋友欢迎着我。学着苦中作乐,

学着适应,都是这次实践教会我的简单却深刻的人生哲理。篇四:安徽宏村西递旅游心得 安徽宏村西递旅游心得 我是从学校出发,前往安徽宏村的旅行,终于在10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到了安徽宏村,

我们在导游的组织下一起去观光了宏村,南湖。 首先导游向我们介绍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 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

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

向湖面水中。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

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 丽。之后我们从小桥上进入宏

村,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说:宏村自古口碑称为“牛形村”。全村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如“牛

头”,苍郁青翠的古树如“牛角”,村里高低错落的房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

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当时村边有四座木桥为“牛腿”。四

环青山黛峰。稻田相连,整个村落就像一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来到村北头,沿着水圳往回走,只见那九曲十湾的水圳如同一条轻柔的银带在村中“缓

缓飘动”。沿路处处可见一池碧水中楼台涟漪,形成了家通水渠,户有水池,巷穿水圳,村有

月沼的水上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 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

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

浓烈得让人心醉。导游带我们穿梭于宏村狭窄的石板小道,参观月沼,承志堂等地,不得不

说宏村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气质,在这里能让一颗嘈杂的心变得宁静。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床一起吃饭之后乘车去了西递,到那之后发现小巷子里面都是画画

的学生,成了另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在西递呆了一天,拍照,画画,22号又去了南屏。

我感觉宏村和西递很像,不知以前宏村和西递谁当年更加兴旺,都有雕梁刻窗、莲门斗拱,

洋溢着徽商的富贵,只是西递更加厚重,宏村更加写意,首尾衔湖,水系纵横,随时随地,

都有轻盈淡然的感觉。

总觉得西递的大路小巷更有规则,易于亲近,而且西递的水道稀疏,不象南屏关路水道

纵横,整个村落流于安闲,角角落落都有写生的学生,手里的画笔飞 速摆动,却丝毫影响不了环境的宁静,整个村庄都似这般,动静之宜,别有一番风味。西递的建筑大多大同小异,高门窄户,内部架空,梁檐具深,不论何时走进都有一种庄

严肃穆的感觉,虽然有四方的天井用于采光,但是阴影下常常静坐着一个老人,面无波澜地

看着过往的游人,惶惶忽忽就生出隔世的感觉。 西递的祠堂多,楹联便多,这里的对联脱离了附庸作雅的范畴,多为祖上经验之谈,为

人之道,为商之道,为官之道,班驳的红漆见证着当年胡家的辉煌。无论为商为官,先重家

教,守道方能立世。西递楹联是一件取有趣的见闻。据考证楹联是对联的雅称,是我国独有

的一种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极力提倡下,发展迅速。到清代相当普及。并成了

一种时尚和身份的标志。西递楹联我们看到古楹联一般挂在厅堂左右和厅堂两侧对应的园柱

上,全部是优质木料刻制。楹联内容大都是以理学思想为主导,有表明对生活态度的,例如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对人生的理念,有写景、言志、抒情的雅趣。例如: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也有对治家、处世、诚实的告白,例如:“读书好营

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又例如:“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等

等都是灵活、鲜明、雅俗共赏。这些楹联吸引了许多游客,字体秀丽,风格迥异,其丰富的

文化内涵给人们启迪,精美的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说到南屏,我们看到了很多祠堂之类的,有一个说是当年拍《菊豆》的地方,墙上有很

多《菊豆》的相片,还有从前染布织布的工具,让我觉得很有趣。其实感觉南屏比宏村要小

一些,不过自然风光倒是不错,自由走动的时候逛到了一片树林,郁郁葱葱一片绿色在阳光

下甚是好看。

在之后的几天我们依次去了关路,打鼓岭,木坑竹海。 关于关路的连体民居,我觉得很有趣,这个不大的村落里书屋之多出人意表,印象最深

的是临溪书屋,问渠书屋,还有那间著名的“吾爱吾庐”,我不知汪家是什么样的一个家族,

然而既然重习儒,经商必然与人无缺,为长久之道。徽商几乎都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是为

儒商,所以在明清开辟了他们的江南盛世,而后那些盐商大族,多是徽商后代。路是一个过

于安静,文化趋于淡薄的村落。说到打鼓岭,可以说这是我们玩的最开心也是最累的一天。山峦重叠、涧流飞泻、林木

繁茂,生态绝佳。分布有大小六处飞瀑,四处深潭,瀑布最高的落差达30余米,低的也有

10余米。瀑布从莽莽丛林和群峰间飞来,犹如一道道白练,在悬崖峭壁间飞珠溅玉,蒸云腾

雾,美不胜收;在山崖间三番冲折,泻入深潭。好似少女粉颊上的一缕刘海,秀丽拘谨,又

似壮士悬鼓抡槌,豪情万丈。打鼓岭与打鼓村之间,至今还保留成片的珍稀阔叶林,其中不

乏桂皮、石楠、粗榧、南方铁杉、天竺、巨紫荆、兰果树等名贵树种。于是,阔叶林广了,

不知名儿的飞禽走兽也多了;打鼓瀑宽了,打鼓潭深了,那叮叮咚咚的千锣万鼓,也敲得更

明朗,更有信心了。

从踏入竹海景区的那刻,眼睛见到之处都是绿:深绿、翠绿、墨绿......恍如走在电影

的场景中,淡漠了人世浮华。在这里我们爬的很累很累,石阶陡峭.笔直上去的.爬到一定高

度.往下看,让人眩晕。漫山的竹林,郁郁葱葱,且前往游玩的游客不多,非常地安静,虽然

没有太大的趣味性,但让人心旷神怡。在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还可见到类似于黄山云海般

的景致。卧虎藏龙中的周润发和章子怡在竹子上打斗的场面据说是来自这里.我想还是很喜欢

竹海的宁静和安逸的。

从来这里我就发现这里的人都起得很早,老人喜欢在自家门前安静的坐着,劳动的人挑

着担子往田地里走,田地里的农民在劳作,还有水牛,马拉着车,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简单

又劳累的生活,但没有半句怨言。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他们不像城里的人拥有过多的欲望,

他们不像城里的人喜欢抱怨,相反,虽然生活条件很朴素,但我也能看到从他们脸上洋溢着

的幸福。有一天下午,我和同学遇到一个老人,他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了宏村的历史,偶的

时候,他说得很激动,就像他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看到这些人,我反思我们自己,现在我们

的生活反方式,是我们自己喜欢的吗?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但平时除了学习就是上网,作业多了还整天抱怨,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少停下脚

步好好的感受生活。

在宏村这几天,我们闲暇时就去购物游玩之类的,无时无地不感受到“三雕”艺术的魅

力。在这些独具特色的古民居上,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把融砖、木、石雕为一体,

与木柱梁结构进行巧妙的综合运用。形成了一种技艺独特、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雕刻艺

术风格。其造型和图雕表现出徽商大贾骄奢浪漫的心态和儒雅恬淡的情趣,又通过栩栩如生

和山川风物,历史故事的雕饰,寄寓着主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希翼。“三雕艺术”是中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结晶,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 我很喜欢宏村这里古旧的带有历史痕迹的建筑,在儿时住过中式厅堂,住起来固然没有今

天的单元小区舒适、方便,但每次看到老屋,却总是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因为从中我不仅

看到了前辈们的身影,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历史绵延的过程。对我来说,宏村就是一个适于怀旧

的地方,过去时代的那种精致、细腻的闲雅生活,消融在这些粉墙青瓦与亭阁水榭之间,虽然已

不是那么真切,却仍然散发着一股朦胧、唯美的诱人气息,荡人心扉,让人迷醉。篇五:宏村建

设有感

宏村建设有感

摘要:宏村展现给城市人的是优美自然的环境。其水圳的设计从整体、从长远规划,并

且遵循自然。其建筑青瓦、白墙、小窗棂,很具特色,且更具人文气息。现代建设多吸取宏

村建设的优点使我们居住的环境更具人文气息、更贴近自然,更有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

环境清幽怡人水圳设计巧妙建筑更具人文精神遵循自然美观实用地处城市每天望尽的是穿梭的汽车和林立的高楼大厦,以及急步行走的人和红黄蓝交替

的路灯。在这里每天听着的是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和各种喇叭的鸣笛。在这里头顶着灰蓝色天

的同时又享受着它的便利和繁华的现代生活。这一切和“水墨乡村”之称的宏村相比简直是

两个世界。宏村,青山绿水环绕,溪水缓缓由水圳穿过幽幽的古弄,斑驳的粉墙,和独具匠

心的古院落,环境清幽、怡人。人完全生活在自然的怀抱里。历时二十天安徽黄山市黟县的

宏村写生,不仅被宏村自然景观感动,而且对其独特的水圳设计、建筑特点及人文景观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宏村归来,感触颇多,择其点滴,现录于此,以供参考。 宏村其实已是很发达的地方,旅游配套很到位,生活需要一应俱全,这是宏村外围的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