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
当前位置:首页 > 礼仪范文 > 涉外礼仪 > 列表页

涉外礼仪要求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3  分类: 涉外礼仪 手机版

篇一:涉外礼仪 金正昆

5月30日 涉外礼仪 金正昆

主讲人简介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内容简介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了解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与外国人交往的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从政务、商务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中外礼仪的差别和涉外礼仪的一些常识和要求。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

接触是前提。接触了之后才会了解,逐渐了解之后才容易沟通。所谓沟通是双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宏观上涉外礼仪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要尊重自己的单位。第二个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于表达。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要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金正昆教授结合结合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的一些内容,具体介绍了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名片的制作和使用、与外国朋友交换礼物、宴请外国朋友等等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从而在衣食住行访谈送,等方面,使观众对涉外礼仪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他认为,与人交往要尊重为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5月30日,《百家讲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为我们指点涉外礼仪的技巧和要领,敬请关注。

全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地来跟各位谈一谈涉外礼仪。那么主要想跟各位在今天这个讲坛之中,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讲一讲涉外礼仪的基本理念,总的要求;另外想讲一讲涉外礼仪可操作性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那么我们首先呢,想从一个案例导入。那我请了一个同学来跟我合作一下,那么这位同学呢,他将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到一个国际会议去做辅助性工作,他专门去买了一身西装,或者说借了一身西装,那他现在等候出发。请各位注意他,发现他身上有哪些问题不符合涉外交往的要求呢?请好,谢谢,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是火眼金睛,那么他呢?现在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他穿西装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他的西装上应该有比较大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大家一目了然,就是穿了白袜子。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穿西装的话,最佳的要求是袜子跟皮鞋一个颜色,至少是深色,绝对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则将产生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夹双白袜子他们称为“驴蹄子”,反差太大了。另外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它就是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我们现在买来的西装都会有一个比较醒目的商标,但是实际上那是西装的封条,按照惯例你买来西装之后,服务生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标拆掉,启封了,开始用了。很遗憾我们国内很多服务生对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干,久而久之,害得我们不少弟兄,误认为袖子上有一横是名牌的标志。君不见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屈臂挺进状,要露一手,那么此点是不合惯例的。好我这个案例就到这里了。

那么我刚才要讲的这个案例是要说明什么呢?我是想跟各位讲,什么是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换而言之,它是讲规范,规范就是标准。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人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是很强调的。比如在大庭广众之前,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着装,他有规范性的说法,两句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岗位上不长于肩部。有同志讲了,长于肩部如何?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的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每一个人就晕了。“男人看腰”,看什么呢?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是什么品牌,而是看这样一个细节,腰上挂不挂东西。我们说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话,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有层次的人,在大庭广众之前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你见过普京总统腰上挂手机吗?你见过安南腰上有一串钥匙吗?所以我刚才想讲的这是涉外礼仪的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

那么实际上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讲的涉外礼仪,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国际惯例,和我国传统礼仪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我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有五千年的礼仪文化,我们都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继任成长,那么我们大家应该说是学识源远流长,但是,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中外礼仪是有一些差异的。譬如国际礼仪它是强调关心有度,换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而我国传统礼仪,强调亲密无间。这个恐怕在国际交往中,此点不了解就麻烦了,按照我们的规范性说法,国际交往中不宜随便探讨对方、请教对方的问题有五,我们叫涉外交往五不问:第一不问收入问题,第二不问年纪大小,第三不问婚姻家庭,第四不问健康状态,第五不问个人经历。第二个特征讲对象性,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内外有别,自己人你该问还是问,但是外人你不问还是比较好。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健康被视为私人的资本,你身体不好,人家做生意会跟你合作?那缺乏可靠程度嘛,但是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比较爱问的。

那天一个老兄就问我了,说“老金你怎么脸色不大好?”我说我最近比较累,晚上经常熬夜。“你是不是胃不行?吸收不好胃一般不好,脸色就不好。”我说我胃还行,比较能吃。“那你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难受,但是我也知道此人并无恶意。但是因为他在对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他要不讲规矩,就容易引起歧义、误会。我们讲了一个规范性,讲了个对象性,还要讲一个沟通。

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接触是第一样,前提。接触了之后才会了解,逐渐了解之后知己知彼才容易沟通。所谓沟通是双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但是这个有难度,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招呼。老北京的习惯,就是要问,五十岁以上的人起码要问吃过没有。我们听众大家外语没得说,我不知道你怎么翻译?但是我一般告诉我的学生,老北京问外国朋友吃过没有,最准确的翻译是:“你好”。千万不要直译,因为大多数外国兄弟听不懂。我个人就遇到这种情况,有一次一个活动,我们一个同志没话说,就问外国朋友,说你们吃过没有,他们很实在,“我们都没吃,你请吧。”谁让你问了?那外国人也有个习惯,他喜欢恭维异性,见男士会说你很帅很酷,见女孩子会说你很漂亮,甚至会说你很性感,很有魅力。但是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见多识广,当别人说我们说小姐你很漂亮,我们一定会落落大方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一声谢谢。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这实际是传递了两个信息:第一咱见多识广,第二谁怕谁,两军相逢勇者胜,充满自信的人、临阵不慌的人容易得到尊重。

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那么涉外礼仪有什么基本要求呢?宏观上来讲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这个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

所在。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这恐怕是要点。但是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偏袒于一方。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有同志这方面差点劲了,往人家对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比较洒脱,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但是此种人,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最后,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大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小到我们现在供职的地方,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但是,光讲尊重为本,在国际交往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第二个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

你要把你对对方的尊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你不表现他怎么会知道你尊重他呢?它有个表现程式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你这个“三声”没有,你算什么?

那我下面呢,想结合我们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来跟各位谈一谈日常交往中和公务交往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首先我想跟各位讲一讲公务活动中会遇到的几个礼仪。第一、公务交往中的介绍的问题。你人和人见了面你要介绍,你有时候不介绍就很麻烦了。我也遇到这种人,他对你很客气,跟你说了半天话你不知道他是谁,你就没办法跟他沟通。介绍有两种:第一种介绍——自我介绍,第二种介绍——介绍他人。那两者你都需要了解,他有规矩。自我介绍一般有四个要点需要注意。第一个要点,最好是先递名片再介绍。其实你交换名片时有个时机的问题,你说我要走了,都把事跟你谈完了,你才给我留名片,是不是才信任我,以前都不信任我?其实有经验的话,我们一见面就把名片递过去,什么头衔、什么职务都不用说了,顶多把名字重复一下,省得你念错了,省很多事。所以有经验的人他是先递名片再介绍,这是第一个点。第二个点自我介绍时间要简短,愈短愈好。你问我“先生怎么称呼?”“我叫金振坤”“您在什么地方高就”“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你就直截了当,说了就算了,不要在那儿连篇累牍地大说废话。一般自我介绍半分钟以内就完全可以结束了,训练有素。

第三条要注意,内容要全面。自我介绍一般的内容要四个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比如我,比如正规场合我要介绍,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的教授,我叫金振坤。单位、部门、职务、姓名,一口气全出来,别挤牙膏。“先生在哪儿高就?”“混”“什么单位?”“一个破单位”“到底什么单位?”“不值得一提的一个单位”。他也够不值得一提了,提都提不起来。要训练有素,一气呵成。

最后第四个点要注意,倘若你的单位和部门头衔较长的话,这个名字较长的话,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介绍的时候使用全称,第二次才可以改简称。你别小看这里,你比如我在这里要

给你讲个词,简称“南航”。恐怕大多数人就会想到南方航空公司,其实还有一个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用字母来做简称,或者以中文来做简称,一定要注意,先讲全称,再搞简称,否则很麻烦,南辕北辙。这是关于自我介绍。

第二个方面我想介绍,就是介绍别人。介绍别人有两个点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点谁当介绍人?比如社交场合的惯例,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那么在国际交往中,介绍人是谁呢?国际交往中介绍人一般是三种人。第一种人我们称为专业对口人员。比如我请一个外国教授来给我们学生办讲座,那我就有义务把他跟校领导之间做介绍,我把他请来的,我俩对口,专业对口人士。第二是什么呢?第二就是公关礼宾人员。外事办公室的同志,办公室的主任或者秘书,或者专门委托的接待陪同人员,各地的接待办公室的同志,他是搞接待的。第三如果来了贵宾的话,礼仪上讲身份对等,要讲对等,就是我们在场的这些人里职务最高的。那么这个是关于介绍。

那我下面再讲一讲国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问题。在国际交往中,你要注意,我用的词是国际交往中,不是学生,关于名片使用讲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换而言之,国际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怀疑你是真是假,有没有地位可言。第二句话,一个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名片不仅要有,而且要带着。说实在话,在外国的企业公司,员工这个名片放在什么地方都有讲究,一般放在专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装上衣口袋里,或者放在什么什么地方,不能乱放。比如白领的话,女孩子出去的话,一般在公文包的某一个部位放着呢,一伸手拿出来。我也见过有同志这方面稍逊一筹。我有一次跟女孩子交换名片,我把名片递给她,“金教授我给你拿名片”,把包马上拉开了。包也是个好包,很名贵,但是找不着名片,首先抓出一包话梅,接着发现一包瓜子,最后拉出半只袜子,然后告诉我,忘带了。

那么我下面讲一讲名片使用的几个重要的礼仪。第一,名片制作上在国际交往中,讲三个不准。第一个不准:名片不随意涂改。我们经常有的同志,你要说好听的,他节约了,电话改号了,神州行变成动感地带了,就划掉再写;电话升位了,010改成020,或者什么什么的,到外地去了,这种事常有。但是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名片譬如脸面,脸面是不改的,大家理解我的意思,不能改,否则会贻笑大方。第二不提供私宅电话。刚才讲了,涉外礼仪和我国传统礼仪的一大区别,涉外礼仪是讲究保护个人隐私,有教养、有身份的人不向别人索取电话号码、私宅电话诸如此类。那么在国际交往中,你要注意,他讲公私有别,我因公跟你打交道的话,我给你的电话就是办公室的电话,手机号码不给你,私宅电话更不给你。我们国内同志有些人没这个感觉,那天一个外国朋友给我们一个同志一张名片,这上面没有私宅电话,我们那位就问,家里有电话吗?那位装听不懂。你家都没装电话,是不是很贵?互动出现问题。

第三个点你要注意制作名片的话,一般不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名片上不出现两个以上的头衔,他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倘若一个名片上给的头衔越多,有三心二意、用心不专、蒙人之嫌,所以很多外国客人,他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身上会有好几种名片,他是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强调自己不同身份的时候,使用的不同名片,这个要说一下。

第二个点关于名片我想讲讲索取名片的问题。一般索要名片有这么几个点你要注意。第一个点尽量不要去索取名片,因为名片交换有一个讲究,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人,所以你要去索取名片的话,是不马上就出现地位方面的落差了?你说是不是?

那么第二个点你要注意,索要名片也最好不要采取直白的表达。那天一个同志就问我了,你有片子吗?这个话有点糙。我们比较恰到好处地交换名片的方法大概有这么几个:第一种我们称为交易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交换的方法,交易法,“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要史密斯先生名片,我把名片递给他了,“史密斯先生这是我的名片”,他无论如何他要回我一张,他不至于告诉我“收到”。当然,你在国际交往中,有的人会有一些落差,有的人地位

高的、身份高的,他明哲保身,你把名片递给他,他跟你说声谢谢,他没下文了。这种情况存在,你要担心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是跟对方有较大落差的时候,你不妨采用第二个办法,我们称为激将法。“尊敬的威廉斯董事长,很高兴认识你,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您交换一下名片?”这话跟他说清楚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换一下名片,他不想给你也得给你,他不至于告诉你,不换,就是不换。还可以采用第三个方式,我们称为联络法。“史玛尔小姐我认识你非常高兴,以后到联邦德国来希望还能够见到你,不知道以后怎么跟你联络比较方便?”以后如何跟你联络比较方便,这就是联络法,那就是暗示她,怎么才能找到你?她一般会给,她不给,她也有恰到好处的退路,我跟你联系吧,其深刻含义就是这辈子不跟你联系,还是讲互动。

那么名片我们还要讲第三个点,就是接受别人的名片的注意事项。有来有往,接受名片的第一点要注意,就是要回敬对方,“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拿到人家名片一定要回。当然这个在我国就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相当数量的同志,大概是没有名片的,特别是做内勤的同志,没有。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比较正规的场合,即便没有一般也不说,采用委婉的表达,“不好意思名片用完了,抱歉今天没有带”。没有带或者用完了,其实是两种可能。第一对方不愿意给你,地位高,或者对你有猜忌之心,不知道你是谁。第二没有。那你给人家退路下,“没关系改日再补”。不要给他拆穿,“没有就是没有,少来这套。”那也不合适,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你要注意,那是更重要的一个点,接过名片一定要看,是否对人家尊重,是否待人友善,那这个点很重要的。接过名片一定要看,通读一遍,这个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看。为什么要看?看是对对方表示重视,看是要了解对方的确切身份。但是很遗憾,我们有人不看,不看有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了。我有一天到一个单位去讲学去了,我给那个主持活动的同志递了一张名片,那位你也不知道他看了没看,我人民大学金教授,他这么介绍的:“各位非常高兴地向你们介绍北大的高教授”。我赶快就找,我以为还有位老高,没有啊,就我一个。你把调到北大还说得过去,是吧?说实话咱两学校也是势均力敌,谁也不比谁差哪里去。但是你干嘛让我姓高?我姓金,你让我改姓对不起俺爹呀。你把人家的名字和姓氏搞错了,显而易见怠慢对方这不可以的,所以在这点要注意。

那么在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比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他要求接过名片不仅要看,而且要看一分钟左右,因为看一分钟会看三四遍,看三四遍就记得很清楚了。有些国家要求更高,他要求不仅要看,还要像我这样嘴里做默读状。有些国家要求更高,发现对方有重要头衔,要朗诵读出来,“董事长,这么年轻就是董事长,看不出来。”你想想对方一听是什么感觉,爽,是吧?他没白印呢。

那么第三个点在国际交往中,你需要注意的是什么?称呼的问题。在国际交往中,称呼的问题,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习惯不一样,称呼上面就有一些差异。比如我们大家知道,在国际交往中,对行政职务、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我们可以用“阁下”这个称呼,总统阁下、大使阁下这样的称呼。但有些国家不行,比如美国、联邦德国、墨西哥这样的国家不大喜欢讲“阁下”这个词。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以下三种称呼最为通用。

其一,称行政职务。这个一般是在正式的官方交往中使用的,“董事长先生”“尊敬的经理先生”“部长阁下”,那么这是称行政职务。第二,称技术职称。见了专家学者,或者学术方面比较有造诣的人士,称学术职称。第三个在国际交往中,你可用的称呼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泛尊称,广泛的泛,泛尊称,先生、小姐、夫人、女士,这样的一些称呼。

那么在国际交往中,比较重要的下一个问题,礼品赠送的问题。在国际交往中,赠送礼品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纪念,纪念两国人民,两方人员的交往和友谊;第二宣传,宣传本国文化,宣传企业形象,推广民族特色。纪念性和宣传性是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在选择礼品的时候,恐怕有两个点,是一定要考虑的,一定要注意有规

篇二:日常涉外礼仪知识

涉外礼仪知识

2004-11-09 18:02:19

本网编者按:这是一个知识专题。中国人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民一向以讲究礼貌为美德。讲究涉外礼仪,是中国人民这一传统美德在对外开放新形势下的延伸和发展。宜昌是开放的城市。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到宜的外国宾客和港澳台同胞越来越多,走向开放的宜昌市民,日益注重涉外礼仪。这个知识专题应需而生,为人们讲究涉外礼仪提供实用知识,广大市民不可不读。寥寥数语,是为按。诚盼这个知识专题的发布,促进宜昌市民崇尚涉外礼仪蔚然成风。

礼仪原则

涉外礼仪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形成和惯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形式。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文化和社会风尚。

宜昌市伴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来宜观光旅游、投资置业、文化交流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与日俱增。作为东道主,在对外交往中应遵循

“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平等相待、不卑不亢”的原

则。

见面介绍

在涉外交际场合,人们相互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介

绍。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自然地讲清自己的姓名、身

份等内容;为他人作介绍时,应说明被介绍人姓名、

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一般应遵循三个原则:

1、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2、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

3、把身份低的人介绍给身份高的人;

介绍时要以手示意,不能用手指点;被介绍人应有礼貌地起

立,微笑点头,并致以以问候;彼此认识后通常要握手,握手时,

主人先向客人伸手,身份高的先向身份低的伸手;男士被介绍给

女士时,女士一般只微笑着问好,是否握手应由女士来定。

初次见面,可主动双手向对方递上自己的名片,并将有文字

的一面顺对着对方;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并当即浏览,然后妥善收置,不可随意扔在桌上、放入裤兜或拿在手里把玩。

姓名称呼

一、由于各国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区别,人的姓名排列顺序大体上分三类:

1、姓前名后:中国、朝鲜、越南、日本、蒙古、阿富汗、匈牙利和一些非洲国家。

2、名前姓后:欧美各国等。

3、有名无姓:缅甸、印度尼西亚。

按国际惯例,一般称男子为先生,称女子为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对不了解婚否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有结婚戒指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如“施密特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对部长以上的官员一般称“阁下”。君主制国家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

交谈艺术

交谈是人们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来访的外宾无论是否英美人士,或多或少都会英语,条件允许时,你不妨大胆地讲英语,谁也不会计较你的英文水平的高低。这样对不懂汉语的外宾来说,一来亲切,二来有了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而对我们来说,不仅可以在实践中练说英语,同时也树立了宜昌人的良好形象。当然,与外宾交谈,应做到语言得体,举止文雅,谈话表情自然,语气和蔼亲切,音量适中,切不可大声喧哗,唾沫四溅或手舞足蹈。

一般的交谈,尽量不要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私

人生活问题和疾病、死亡等话题,也要避免语带讥讽,

不要说些庸俗的俏皮话,但适度的幽默和风趣则很受

欢迎。社交中难免要说几句礼节性的恭维话,但要避

吹捧之嫌;当外宾夸奖你时,则应道谢,而不应该按

我们的习惯一味地谦虚。

服饰仪容

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服饰要求。非正式场合往往衣着随便,讲究宽松舒适;正式、隆重、严肃的场合,如出席宴会或参加会谈时中,则要求男士穿西服,女士着套装或礼服,做到整洁大方、穿着得体、恰到好处。

男士穿西服要注意外衣、衬衫和领带颜色的和谐,衬衣内不宜穿高领棉毛衫,西服内若穿有毛衣或背心,领带一定要放在毛衣或背心的里面。领带夹是用来将领带固定在衬衣上的装饰品,不能夹在西服的驳领上。穿西服同时还应注意将头发梳理平整,脸面刮净,再配上整洁的皮鞋,千万不可配穿旅游鞋或布鞋。

女士的套装最好选用单色,不要配迷你裙。穿裙子需配穿长袜和高跟皮鞋,忌穿露出袜口的短袜,更不可用毛裤或健美裤代长袜。另外,女士出席正式场合应适度化妆,根据个人爱好配戴耳环、项链、戒指等首饰,但不可弄得一身珠光宝气,以免显得造作和俗气。

拜访礼节

到外国人办公室或住所(宾馆),均应预先约定、通知,并按时抵达。如无人迎候,进门前先按门铃或敲门,以主人应允后方得进入。如无人应声,可再次按门铃或敲门(但按门铃时间不要过急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则不得擅自进入。

进入室内,如说话所需时间较短,则可不必坐下事毕也不要逗留,如所需时间较长,则要在主人邀请之下方可入座。在没有预先安排的情况下,谈话时间尽量不要过长。如需洽谈,应安排在宾馆其他合适的场所进行。

对外赠礼

在涉外交往中,为了表达友谊、祝贺或为了纪念,

往往需要送一些小礼品。选择礼品时应考虑到客人的

爱好、习惯和忌讳,同时应考虑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民族特色、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一般可选用本市小

件土特产、工艺品、纪念品、水果或鲜花等。赠送的

礼品要用礼品纸包扎,并用彩带系上花结。外国人接

到礼品后往往有当面打开包装并加以欣赏、赞赏的习惯,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送礼人可进一步对礼品作一些介绍说明。

女士优先

西方国家,为表示尊重妇女,男士往往事事以“女士优先”为指导。上层人士尤为重视这一礼仪。人们发表演说,开场称呼总是要先说“女士们”,再说“先生们”;进出电梯,出入门厅,男土要抢先一步把门打开,然后让女士先行;与女土一同进餐,男士应把椅子从餐桌下往外拉开,女士站到位后再把椅子推回,让她坐下:上楼梯时,是女先男后,下楼梯则是男前女后,以防发生意外时,男士可以设法保护女士。总之,男士应当尽可能地为女士效劳,尽量为她们提供方便。

西餐礼俗

吃西餐讲究文雅,就餐时,要求坐姿端正,不可以手托腮或臂肘交叉放在餐桌上。坐定后将餐巾打开,平铺在腿上,不能将餐巾吊在领口

(婴幼儿除外)。西餐餐具与中餐不同,一般有刀、

叉、匙、盘、杯等,使用时通常是右手拿刀,左

手拿叉,切下一小块后直接用叉送入口中(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涉外礼仪要求),不能

用刀叼着吃东西。吃面包时,应用刀切成片或用

手撕成片后送入口中,不能拿起整块面包用嘴直

接啃。喝汤时,应用汤勺舀起一勺一勺地喝,不能端起汤碗直接喝,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喝出声来,汤太烫时,不能用嘴吹,要想冷得快,唯一的方法是用小勺轻轻搅拌。喝酒或饮料要先擦擦嘴再喝,以免将嘴上的油渍遗留在杯口上。

进餐时,一面嚼东西一面交谈是不礼貌的。同桌人可相互敬酒,但绝对不能劝酒。用餐时

也不能抽烟。万一有东西嵌入牙缝时,可以用餐巾抿嘴偷偷取出,如果不能简单取出,就借故去一下洗手间再想办法,千万不可当桌用手指或叉子掏剔。喝茶或咖啡如愿加牛奶和糖,自取后用小茶匙搅拌,搅好后将茶匙放在小碟内,不要插在杯中。喝时应端起杯子就口慢慢喝,不要用勺舀,也不要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自助式西餐,取食时应沿菜台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以免与人发生碰撞。要掌握好份量,以少为宜,不够再取,切勿浪费。

吃好后暗示服务生收拾餐具的方法是:将刀叉合拢并列放在盘子中间。

礼貌用语

“您好”、“早上好”、“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再见”、“晚安”等客气话是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口头禅。涉外交往中,我们更要很好地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人们走在路上,特别在厅堂、楼梯、走廊里“狭

路相逢”时,即使相互并不认识,也要问声好,人多

而不能一一问候时,至少也要微笑点头致意。

每当得到别人的馈赠、服务、帮助以及任何小小

的恩惠,都要向人家说声谢谢。哪怕是很平常的事情,

例如别人向你敬酒,给你让座,宴会上给你递一个胡

椒瓶,帮你开门,你都要道谢。甚至收银小姐收了你

的钱,或者别人愿意但没能给你帮上忙时,你如果不说声“谢谢”,也是失礼的。即使是夫妻、父子、朋友等非常亲密的关系之间,你也应该说声”谢谢”。总之,只要与人发生联系,一声“谢谢”永远不会多余。

要向人问路,不小心碰了别人,踩了别人的脚,公共场所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或一声咳嗽,宴会上让刀、叉同杯、盘碰出了声,迟到了,提前退席,中途想上洗手间,甚至无意打扰了别人,你都要向别人说声“对不起”、“请原谅”,或表达你的歉意,或表示遗憾。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涉外社交场合经常不忘致谢和道歉,非但不会降低你的身份,只会博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好感。

篇三:涉外交谈礼仪

涉外交往礼仪作者: 来源:学生网政中心提交时间:2008-05-09 11:11:18涉外交往礼仪概 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计将有 200 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上万名运动员参 赛,3 万多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上百万外国观众前来观赛旅游。他们一踏上中 国的土地,就会从吃、住、行、游、购、娱以及观赛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中感受中 国、感受中国公民。对于广大中国公民而言,涉外交往的机会和场合越来越多, 涉外交往礼仪尤显重要,我们应努力学习涉外礼仪知识,遵守涉外礼仪规范,自 觉养成涉外交往中的文明行为习惯,提升涉外交往中的文明素养,努力摒弃和纠 正在涉外活动中有碍观瞻、有损形象、有悖科学、有辱国格的陋习。只有这样, 才能通过热情、诚恳、平等、适度的涉外交往,架起沟通的桥梁,搭建展示的平 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现中国公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融合,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学习、践行涉外交往礼仪应体现 这样的基本要求: ——热情友善、平等交往。涉外交往中待人接物,应弘扬中华民族“礼仪之 邦”的优良传统,热情坦诚、以礼相待,既不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也不妄自菲 薄、自我贬低、过度谦虚客套,在友善待人的同时赢得外国朋友的尊重。 ——尊重隐私、注意分寸。恪守“尊重隐私”的原则,对个人私密问题做到 “八不问”:不问履历出身,不问收入支出,不问家庭财产,不问年龄婚否,不 问健康问题,不问家庭住址,不问政见信仰,不问私人情感。同时应注意,涉外 交往时既要回避涉及他人隐私话题,也要避免与人谈及自己的隐私话题。对外宾 的关心照料应热情有度、把握分寸,以不使他们觉得受到限制,甚至影响私事和 自由为度。自觉遵守涉外交往的有关规章制度,婉拒外国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不失密泄密,不做有辱国格、人格的事,不说有辱国格、人格的话。 ——遵守时间、 信守约定。 涉外交往应做到言必行、 行必果, 积极兑现承诺。 对于因难以抗拒的因素而无法履行的承诺,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 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参加各种涉外活动,按约定时间到达。因故迟到,向主

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 当方式表示歉意。 ——了解禁忌、尊重习俗。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了 解其礼仪文化差异,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交往禁忌, 并给予尊重。 以上是涉外交往所必须遵守的基本礼仪要求。具体到不同的涉外交往场合、 活动

、对象,又有一些特殊和具体的礼仪要求,本章将分别加以介绍。 1.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第一礼俗” “女士优先”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 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士、关心女士、保 护女士、照顾女士,并且还要为女士排忧解难。国际社会公认,唯有这样的男子 才具有绅士风度。 当男士给女士让座时,女士不要过于谦让,更不能把座位再让给其他男士, 避免尴尬。 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 2. 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 (1)握手礼。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 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 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 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分为 15°、30°和 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 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 的长者行 45°角鞠躬礼; 身份次之行 30°角鞠躬礼; 身份对等行 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 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 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 下颌。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 已婚的女性。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 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又称合掌礼。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 佛教信徒之间。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并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接 吻礼、面颊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 3. 如何称呼外国人? 如何称呼外国人? (1)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均称某某先生,对女子均称某某夫人、女 士或小姐;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女士,未婚女子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情况的 女子也可称作小姐或女士。对地位较高、年龄稍长的已婚女子称夫人。近年来, 女士已逐渐成为对女性最常用的称呼。 (2)对于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呼其头衔。 (3)对于地位较高

的官方人士(一般指政府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其 国家情况可称“阁下”,如某某“总统阁下”、“主席阁下”、“部长阁下”等; 对君主制的国家,按习惯对其国王、皇后可称为“陛下”;对其王子、公主或亲 王可称为“殿下”;对其公、侯、伯、子、男等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呼其爵位, 也可称呼“阁下”或者“先生”。但是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却没有称“阁下” 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的贵宾可称先生。 (4)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家、越南 共产党等其各种人员都可称作“同志”,有职衔的可另加职衔。 夫人专指已婚女性。夫人称呼之前可以加丈夫的头衔和姓名,而不是夫人自 己的姓。 在涉外场合如何进行介绍? 4. 在涉外场合如何进行介绍? (1)介绍的方式。在涉外场合与初次见面的人士认识,可由第三者介绍, 也可做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 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 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 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

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 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2)介绍的次序。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先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 男子先介绍给女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会谈桌上、 宴会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接到邀请如何处理? 5. 接到邀请如何处理? (1)接到请柬、邀请信或口头的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确认。对注有 r. s. v. p (请答复) 字样的, 无论出席与否, 均应迅速答复; “regrets only” 注有 (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在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妥 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 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2)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 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3)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 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着装的要求等情况;活动多时更应注意,以免出现走 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等尴尬。 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 6. 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

(1)应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务、公务、商务活动或隆重的仪式活动,需服 从礼宾次序安排。 (2)入座前,预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 (3)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忌鲁莽或随意入座。 (4)女性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 (5)在条件许可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 (6)入座时如遇邻座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孺、残疾人士,应主动礼让 或协助他们先坐下。 涉外交谈要注意哪些礼仪? 7. 涉外交谈要注意哪些礼仪? (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 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忌与对方距离太 远或过近。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 别人在个别谈话时,

不要凑前旁听或插话。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 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 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2)谈话要照顾在场的所有的人。现场有多人时,注意与在场的所有人攀 谈,忌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或仅与个别人谈两个人知道的 事而冷落其他人。 (3)交谈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 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 不对此轻易表态, 可转移话题。 在相互交谈时, 目光应得体,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忌伸懒腰、看手表、玩物品、 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注视别处等漫不经心的样子或动作。 交谈中不涉及他人隐私,尤其是不问收入、不问女士年龄;主动回避敏感问 题,如宗教信仰、人权、当事国的内政事务等;谈话的内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 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对方不愿回答 的问题不要追根问底; 无意中谈起对方反感的问题或发现对方对自己谈论的话题 不感兴趣时,立即转移话题;不批评、议论长辈或身份高的人员。 陪同外国人要注意哪些礼仪?

8. 陪同外国人要注意哪些礼仪? (1)相互介绍。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 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 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 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 行进。它讲究“

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 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 “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 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 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3)上下车船。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 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