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语
当前位置:首页 > 礼仪范文 > 问候语 > 列表页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别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1  分类: 问候语 手机版

篇一: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稿件来源:河北工人报 作者:

随着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引进,中国观众和读者也看到了更多的译制作品,然而大多数作品一眼就看得出是翻译而来,不管是多有名气的翻译家,语言多地道。如外国电影中的人物总是用夸张的语调讲“嗨,汤姆,你好吗?”“我很好,老兄!”或者“汤姆!我的上帝,见到你可真高兴!”这种一听就不自然的“翻译体”,究其原因,不是语言翻译水平的问题,而是背后的文化差异。

一位美国网友留言道:“中国人根本不在乎你好不好,他们只关心你吃没吃。”这样说虽然有些极端,但也反映出中西文化在问候语的差异。如英文中最常用的

“How are you”,直译成中文就是“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就是“见到你真好”,中国人见面几乎不会用到这样的说法。汉语中最常用的问好方式,通常是以提问形式的。首先就是会令外国人感到奇怪的“吃了吗?”,当问出这句话,提问者其实并不是真地迫切想知道对方有没有吃饭这一事实(指称意义),只是一种表示亲切问候的方式(语用意义);被提问者也深知这一习俗,所以即使还未用餐,也会说“吃了”。见面问“吃”,原因源远流长。一般认为“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中国这个人口密集的农业大国中,人们关心吃的问题看起来是很自然的事了。中国古代粮食缺乏,一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二是水旱虫灾、战乱暴征等因素造成。问候以“吃”为题,有观点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时人们试图摆脱长久饥饿状况的愿望。也有观点认为:中国“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民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无可取代。中国人喜欢以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平时见面也亲切问一声“吃了吗?”,使彼此感觉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近。

另一种问好方式是根据情景提问,一般是询问对方正在或即将要去做的事,有时是“明知故问”。如“小王,干嘛去啊”;看到如看到邻居早上出门,会说“上班去啊”;看到有人比自己早到了,会说“来了啊”;看到对方拿着购物袋,会说“去超市了啊”。我想这是中国特色的能够对应“Hi”“Hello”或者

“Good morning”“Good evening”的表达。如果英语中见面就问

“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就显得十分奇怪,西方人也许会觉得提问者没有礼貌,爱打听私事。而在中国人看来,有些奇怪的是,外国人打招呼常以天气做话题,如“Lovely day, isn't it?”(天气不错,是吧)。这是因为一些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的天气情况非常多变,久而久之,谈论天气就成了一个人们习惯的开始谈话的方式,这和中文里“吃了吗”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平凡的问好中体现着国家的差异,同时也成就了世界多元文化的无限趣

味。

篇二:中 西 方 问 候 语 的 比 较

中西方问候语的比较

作者:佚名时间:2013/2/28 18:53:59

中西方问候语的比较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程塬钦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了解了中西方交谈时候用语的差异,就不会因为不必要的误解,产生尴尬。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对比问候语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是不会相汇的!”至少,英国短篇小说家吉普林是如此认为。东方当然是指中国,西方不言而喻,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中国,这个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历史上出现很多思想派别,尤其以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广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思想较中国更为开放。当“保守”的中国人与“开放”的西方人交流的时候,一个问题不可避免,那就是该怎么使用问候语。事实上,当今东方人与西方人时常碰面。当他们会面时,自然而然地必须找出一种合适的问候方式。唉,这就麻烦了!在某个文化里可能恰到好处的事,到另一个文化里,就可能过分踰矩。因此,最佳的做法就是遵守这个耳熟能详的行事准则:入境随俗。

问候语,我们都知道,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语言又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社会的全息影像,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再者,问候语(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别)亦是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全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0种语言,是不是表达意思的方式和标准都是一样的呢?本文就中国和西方世界的问候语,分为三类做一个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称谓的差异。

中国人认为,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中国的使用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Sir)”和“夫人(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Miss)”,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Mrs.)”或“夫人(Madam)”等。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Uncle)”,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Aunt)”。这在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王老师”、“李师傅”,现在常常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张局长”、“霍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Doc.)、医生(Doc.)、法官(Judge)、教授(Pro.)等之外,对“王老师”、“李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张局长”“霍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招呼语的差异。

打招呼,在中国人看来是必不可少的社交形式,不管与对方是否很熟,都要打招呼,不熟,就来个“点头之交”;很熟悉的朋友,方式就多了去了,譬如说:“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因为“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直译成英语就是 "Do you go to work now?" “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英美人很可能误会你要限制他们的自由或你要请他们吃饭呢。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直接翻译

成英文的招呼用语。对非常看重隐私的英美人来说,汉语中的问候语有时因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相当于汉语里的“点头之交”。

对于好朋友或者熟人,西方人也不会向中国人那样“张家长李家短”,他们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假设一个中国人遇到一个美国人,该怎么开始谈话呢?或许你会说,这不简单么!用美国的方式来问候别人!"How are you?"(你好吗?)"Fine, thanks,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然而真的仅仅如此而已吗?其实美国人的确常用这老套的问候方式,而他们所期待的,也只是一般的标准回答。(你如果想让你的美国朋友吃惊,下一次他如此问候你时,你就把你真正的感觉告诉他。)但是,多数的美国人偶而会喜欢有些变化。在非正式的场合里,你可能听到美国人说"How’s it going?" (它不是在问"你的目的地是哪里?")或者是"What’s up?"(它也不是询问股市的动态) 。而在另一方面,一个正式的场合所使用的问候语,则可能是"Good morning."(早安),或是"Hello, it is nice to see you."(哈啰!很高兴见到你。)。说了开场的"Hello"之后,用什么话来适当地打开话闸子呢?你可能与对方闲聊,提及天气、你的工作或是时事。或者,你可以问你的美国朋友最近做了什么,或是将来的计划有哪些。如果你知道他一直身体不适,你或许可以问他感觉如何。但千万不要用牵涉个人的评语或问题,像是:"唷!你体重又增加了!"或是"你脸上的痘痘是怎么来的?"或是"那条金项链你花了多少钱?"美国人可能会对于有关金钱以及个人外表的问题或批评,感到反感。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西方人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开放。在某种社交场合,尤其是在办公室或专业场合里,两性之间的问候要相对保守。如果你是男性,而问候女性时你说:"哇!你今天好漂亮!"这可能会被误解为一种挑逗行为。因此,赞美他人时,仔细斟酌非常重要。 那么,公开地表示感情,例如拥抱以及亲吻,又该如何呢?美国人与一般人所认定的典型不同,他们并不会到处拥抱、亲吻遇见的每一个人。当然,女性们可能会在见面时彼此紧抱一下以示友好;而且在某些上流社交圈里,轻吻对方的面颊是很普遍的礼节。但除了对家人与好友外,美国人通常不会经常随便拥抱他人。此外,并不是每一位美国人都习惯拥抱他人。看到这,你还会认为和美国人谈心很容易么?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涉及隐私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会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了解了以上诸多中西方交谈时候用语的差异,就不会因为不必要的误解,产生尴尬,闹出不愉快,甚至是反目成仇。这样才能在于对方的相处中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篇三:中英文化问候语的差异

第三节:问候语的差异

问候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见到朋友或熟人都理应打声招呼。但中西方的问候用语却有所不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不注重中西问候差异,就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例如:词不达意,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这就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解,产生尴尬。这些都是我们应学会避免的。

在中国见面时,往往是这样打招呼的:

“吃了吗?” (Have you eaten? Have you had

your meal?).

“你到哪里去?”(Where are you going?).

“你在忙什么 ?”( 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busy?).

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

1.按时间来打招呼,“Good morning (早安) !”、“Good evening (晚安) !”

2. 谈近况 “ How do you do (你好) !”、“How are you (身体好吗) ?”“What’s going on with you recently (最近如何) ?”、“How’s everything going (一切都顺利吗) ?”、“Long time no see. How are you (好久不见了 , 你好吗 ? )”、“How is your husband\wife (夫人\丈夫好吗) ?”、“ Is everything all right with the children (孩子们都好吗) ?”、“Have you been on holiday (最近休假去了吗) ?”

3.谈天气,如“It’s sunny。”或“what a bad day,isn't it?”“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here (你喜欢这里的气

候吗) ?”

注意:对新结识的人一般以谈

论天气为问候语。或者以其他与个

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为问候语

例如: “Is this your first time to be

here (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 ?”、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到

我国来多久了) ?”、“Is this your first position abroad (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ity (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 ?”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而且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然而对非常看重隐私的西方人来说,汉语中的问候语有时因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直接翻译成英文的招呼用语。

问候中禁忌的话题

在寒暄问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有些话题在西方国家是不适合交谈的。西方人不喜欢谈及自己的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例如在英语国家的人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 , 从不去问价钱多少; 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 , 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 ; 至于收入多少 , 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英语国家的人对年龄的看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在我国 , 老年人受到尊敬 , 而在英语国家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 , 老年人意味着得不到尊重 , 意味着被社会所抛弃。因此在西方 , 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缘由

文化背景不同,由于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男男女女不会以别人的外貌、着装作为问候,而以人品、才能、智慧作为谈话中心。西方对新的东西很稀奇,很容易对新车、新衣服、新的发型产生关注并对这些进行称赞。

地理环境不同对口语交际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英美国家大部分都是属于岛国

,

以英国为例, 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 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语言上也就有了与气候相关的特定性。所以英国人最常问候的就是天气,人们见面寒暄、打招呼一般都是先讨论天气。中国横跨亚欧板块, 四季更替, 人民常常吃不好穿不暖, 所以见面第一句习惯性的会以“吃了吗”,他不是在问你是不是真的吃的, 只是见面打招呼而已。

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区别,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希望得到上帝的救赎,信奉基督教教义。而中国则以儒教为主,强调“仁、善”,倡导尊老爱幼。在不同的思想体系,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差异就会存在,中西方的口头言语交际会有所不同。

说一说:

中西方问候语有什么不同?

中西方问候语禁忌是什么?

中西方问候语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