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化论文 > 列表页

广东早茶文化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4  分类: 文化论文 手机版

篇一:广东的早茶文化

广东的早茶文化

谈起广东悠久的传统文化,早茶便是一道让人难以忘怀的风景。广东人喜欢早茶。早上见面问候的话语就是“饮佐茶没”这句简短的话语其实就是早安的代名词。吃早茶是广东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东”的一大特色。 “吃早茶”又名“叹早茶”。相传此文化是起源于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供路人歇脚聊天。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茶蔚然成风。发展到今日,广东早茶中的茶早已不是主角,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些精致丰富的点心。随着经济的发展,早茶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留存至今,不仅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还为广东的传统文化添上浓重的一笔!早茶已深深融入许多广东人的血液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早茶的习惯如今遍于各阶层,上至官人白领,下至市井百姓,饮茶去处遍布广泛,广东的茶楼可以说是全国之最。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广东人便带上自己的家人或者约上三五知己,相聚茶楼“吃早茶”。“吃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这个消遣和其他娱乐活动差不多,都是让自己快乐放松的一种方式。当然,“吃早茶”并不是饮几杯茶那么简单,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广东人“吃早茶”的丰富与趣味

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因为红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花茶,元堡茶等,有的人喜欢菊普茶,因为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可以清凉去火。红茶在视觉和味觉上都比不上绿茶,可它和广东早茶中那些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最好的搭配。

说到广东早茶的点心就丰富多彩了。广东点心又称广式点心,是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品种多达4000多款,是全国点心种类之冠,具有用料精博,喜用海鲜,品种繁多,款式新颖,口味清新多样,制作精细,咸甜兼备等特点,各种款式都讲究色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能适应四季节令和各方人士的需求。 广东早茶点心有干和湿之分。湿点以粥的花样为主,粥的花样很多。例如香米粥、紫米粥、皮蛋粥、虾米瘦肉粥、鱼生粥等,其中应该以状元及第粥和艇仔粥最为出名。干点以精致为佳,皮薄透明,看似玻璃纸裹着馅,比如饺子、云吞、水晶包,里面的馅紧抱成团,咬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其诱人的弹性和韧性;半透明的是素包子,隐隐约约的翠绿,看起来就像初春的江南田野让人舍不得移目;包子还有叉烧包、莲蓉包、蟹黄包、生肉包等;不透明的是西点,只是西点的做法,馅还是咸的,因甜易饱起腻,后面的卤味就享受不了。面条是以鸡蛋揉的面特别滑爽,有韧性,撩起时上下跳,入口弹牙齿.早茶的小菜,大葷为主,如肠段、牛腩、风爪、排骨之类,小竹笼蒸,其中肠粉最受年轻人欢迎。这样沥尽油脂,仅留香味,还有嚼劲,很清淡。与其他地放相比,广东的点心是充满着想象力和精致。

难怪广东人描述早茶用“一蛊两件,人生一乐”。正所谓的一蛊两件是指早茶常以一蛊茶配两道点心。这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广东人自己的人生乐趣和情操!

广东的点心的做法多为蒸、煎、煮、炸4种,可分为6类:油品,即是油炸小吃,以米、面、杂粮为原料,风味各异;糕点,以米、面为主,杂粮次之

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为发酵的和不发酵的两大类;粉、面食品,以米、面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大都是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风味特色而称的;甜品,指各种甜味小吃品种,不包括面点、糕团在内,用料除蛋、奶以外,多为植物的根、茎、梗、花、果、仁等;凡是不属于上述各类者皆是杂食,因其用料很杂而得名,以价格低廉,风味多样而著称。

广东点心最早是以民间食品为主,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盛产大米,故当时的民间食品都是米制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同朝代的变化,民间食品相应地发展。发展到五代时北方各地饮食文化与岭南交往频繁,所以致使如今广州点心带着北方的特色,增加了面粉制品,如出现酥饼一类。到20C20年代30年代,广州点心发展迎来了兴旺时期,,当时创制的点心名品笋尖鲜虾饺、甫鱼干蒸烧卖、蜜汁叉烧包等自产生以来历久不衰。到80年代广式点心在岭南民间食品的基础上,结合北方面食的特点,吸取西点所长,并加以改良创新,中西结合形成精美雅致、款式新颖、荤素相宜、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广东特色点心。

如今,广东的点心师们凭借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沉稳的实践,以致广东的一些点心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十分畅销,而且远销港澳、海外,获得众多好评。点心师们利用不同的皮、馅千变万化的组合和构型,制成各种各样的花式精点和小食品。其中以广式月饼最为有名,其选材广泛,加工精细,皮薄馅精。许多顾客十分钟情于它。

广东早茶的点心是那么种类繁多、构思独特、夺人眼球。在“叹早茶”这个悠久习俗中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

聊完那些可口香美的点心,让我们倾心去看看广东早茶的礼节,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有礼有气度之人。广

广东早茶文化论文

东人在别人替自己倒茶时,习惯以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即是叩击桌面以表谢意。这个简单的动作,源于一个幽默风趣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游行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由此便流传至今。同样还有开盖续水也是来自一个幽默有趣的典故:相传从前有一个富商去茶楼喝茶。席间喊来服务员续水,结果对方一打开茶壶盖,富商便咬定壶里有只金丝雀被放走了,并和茶楼打起官司,结果是茶楼输了官司。从此茶楼老板便规定,客人要续水必须自己打开茶盖。虽然这些都只是传说,但双方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互通心意,不需要大呼小叫,也算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前面我们一直谈论早茶的由来、搭配、茶点的精致与取材与发展和礼节典故,感受了广东早茶的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如今早茶文化的变迁,走进它现在的小世界,品味大生活。

文化变迁是指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者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变化。文化变迁可以分为无意识的变迁和有意识的变迁,后者又包括主动变迁、指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三种类型。因此,早茶文化的变迁大致如此。

如今的早茶并不是只有早上才有,而是演变为早中晚都有。甚至早茶快变成午茶了。早茶顾名思义就是“早”,我隔壁家的爷爷们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准点去茶楼,一年四季都坚持下来。然而现在像他们那样的“茶客”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家里的长辈都喜欢早早喊我们起来去茶楼,常言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且早期对身体好。还有是担心找不到位置。在现今的社会,绝大多

数人都是九点多十点才会去茶楼。去的频率也降低了。现在我来外省读书了,一年才回两次,每次去茶楼都不担心没位置了,因为大家去茶楼的时间晚了,不和以前那么早了。这让我觉得早茶和午茶混为一体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休闲习性有所弱化,在某次广东市民调查显示广东人的饮早茶的频率少了很多。很多年轻一辈认同“早茶不早,下午茶变夜宵”的现象。然而,老一辈和喜欢早茶的人并不认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有和西方交流的增加。早茶中的点心也受到很多变化。西式的一些品种被引进与中式结合。现在的青年似乎更热衷于西式的吃法,老一辈和一部分喜欢早茶的人还是习惯传统老式的人味道,而更多人喜欢中西合璧。

近几年早茶的消费逐渐变高。广东早茶的核心思想就是“叹”这个字就是享受、放松、休闲之意。早茶最主要是带给人愉悦。然而随着物价的提高和茶楼和酒楼经营理念的变化,早茶的消费越来越高,许多寻常百姓已消费不起。还有现在的茶楼环境越来越好,价格随之提高。许多高新阶层和达官商人喜欢去茶楼应酬谈生意,因为好的环境会让人舒服,谈事就更轻松了。因此普通百姓只能去一些低价的茶楼,但是去的人很少,因为人多嘈杂,一般年轻人都不喜欢去。

作为一个广东学子,我相信早茶能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不会消失!如今早茶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变化很大,可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叹早茶”已经深深扎进每个广东人的心理。我希望在未来早茶的发展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价格方面更多贴近普通百姓;在传统方面保持优秀传统风味;在服务方面加强优化;在饮食制作方面增加新意。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阶层的需要,又能让食客感受到传统早茶的美好,重拾过去早茶的愉悦的时光。

最后再一次强调一下:早茶的实质不在于单纯的填饱肚子,吃点喝点,而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快乐愉悦,一种早茶特有的美好时光。希望你有机会去享受一下!

篇二:研究广州早茶文化

研究广州早茶文化

高一八班

组员:夏诗琪、黄韵怡、韩菁、钟佩谊、钟丹龄、凌子冠、姚盛腾

指导老师:孙慧珍

关键字:早茶、人文、文化、发展、历史

内容摘要:

通过亲身体验及相关资料深入探讨课题,学习广州早茶其中的文化,以后辈的角度来感受体验,其中包括实地调查,身临其境感受其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历史为线索详细地介绍了广州早茶从建国初期以来的发展,介绍了广州早茶的小吃传统文化习俗等等,深入挖掘它们所存在的意义。

①课题背景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大群的老人聚集在酒楼的门口,有的还搬起小板凳坐着等候,还有的老人在看报……这在其他地方很少见,但在广州绝对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广州具有的喝早茶的历史已是久远,于是我们就想了解深入感受一下广州早茶文化的魅力。 ②课题目的

通过研究了解早茶里让人为之所动的魅力发掘其不为人知的奥秘,揭开早茶文化这么多年来的神秘的面纱,向大家展示作为一个广州人的骄傲及自豪,发扬广州文化,且继续传承这种传统文化。

③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法:通过亲身体验,更让人深刻了解其内涵。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指调查员在一个自然环境中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举止。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 ( 包括教育情境 ) 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④课题研究的时间和人员

夏诗琪:组织成员的活动,完成论文的最后工作、活动流程安排

黄韵怡:资料整理、信息分析、论文的格式修改

韩 菁:资料整理

钟佩谊:摄影、信息分析、

钟丹龄:收集资料

凌子冠:图片分类、摄影

姚盛腾:整理资料、资料筛选

⑤课题研究过程

首先了解课题背景,然后再组织人员活动,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最后课题总结。

⑥课题成果

历史源头:在咸丰同治间有一种馆子叫“一厘馆”,它的设备很简陋,木桌板凳,供应糕

点,开口挂一个木牌子,写着“茶话”两个字,为客人提供一歇脚叙谈,吃东西的地方,后来出现了“茶居”,“居”就是“隐”即躲起来,也是为了提供一些有闲的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后来规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楼。

当时佛山经营茶楼的人,都买下土地建几层高的茶房,然后全栋用来经营大型茶楼,大茶楼越来越多,此后,广东人开始有上茶馆的习惯了。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相差甚远,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楼上比楼下的贵,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

习惯: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会,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 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早茶礼仪:进到茶馆里,首先是服务小姐给你一张记录卡,先问清楚有多少人并在卡上作记录(这叫茶位,每人一个茶位;每个茶位费要一到几块钱不等)。选好桌子坐好,先来两壶茶。茶叶是任选的,有乌龙、普耳、菊花、菊普(菊花加普耳)等等。

倒茶时也有学问,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用左右手似乎不限)。这个简单的动作,来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沿袭至今。还有就是不管别人的杯子里是否满了,都应该点滴几下以示尊重。

点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馆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推着小车轮流在大厅里面转悠,车上放着各色点心和风味小吃,只要小车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就尽管拿就是了,服务小姐会主动把账记在记录卡上。

早茶点心:这里要说明一下,所有的点心分为六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价格不用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啦。如今小点一般三五块钱,超点就要十七八块了。小姐知道各类点心的等级,用一个小章在记录卡的相应的等级上盖一个小印,最后结算时就凭这些小印来付钱。

粤点之王——虾饺

虾饺,以鲜虾仁作馅,是名副其实的虾作饺子。虾饺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是广州河南乡间一家小茶楼的老板所创制。据说,小茶楼处于水乡,常有渔民在河面叫卖鱼虾,老板便收买活虾,配以猪肉、笋等作馅,别出心裁地制作出虾饺,以虾之鲜美而驰名广州。后来虾饺的制作不断改进,其形如拇指头般小,呈半月弯形,透明的皮裹着鲜红的虾仁,可谓“红装素裹”,小巧玲珑,色、形、味俱全,体现岭南饮食的风味与特色,是广州早茶的美点。

喝茶必备——干蒸烧卖

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用鸡蛋液、水和面作皮,猪肉、虾肉、冬菇作馅,捏成石榴花形,蒸制而成。其色皮淡黄,蟹黄鲜艳,皮软、肉爽,稍含汁液,鲜美而香。

四季皆宜——马蹄糕

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此品以广州市泮溪酒家的为最有名。因其所处的泮塘是盛产马蹄的地方。所产的马蹄粉,粉质细腻,结晶体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种点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传统名食,四季皆宜。

状元粥——及第粥

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及第粥的名字由来版本甚多。一说“及第”一名与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有关,相传伦氏幼时家中甚贫,以卖菜为生。隔壁粥贩怜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买菜为名,着伦文叙送一担菜至粥贩家,送完菜后,粥贩便以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的白粥招待之,权当午餐。后来伦氏高中,心念粥贩赠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当年老板给他熬的那种粥。由于此粥无名,伦氏为其题名“及第”,并书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传遍广州。

老少皆宜——春卷

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品种有韭黄肉丝春卷、三鲜春卷、豆沙春卷等。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制作春卷,一般要经过制皮、调馅、包馅、炸制4道工序。广式春卷食时一般配上喼汁,酸味可化油腻,而且更加“惹味”。

喼汁的英文叫Worcester Shire Sauce(不知道中文是不是应该译成伍斯特郡汁),译名源自catsup,cat是猫猫,sup是啜,就是味道好,吃的人像猫啜一样,很早以前从英国引入香港,然后传入广州,“喼”还是专门为这种调味品发明的粤语方言,传统的广东人一定都知道这种调味料。喼汁的味道有点像醋,可是比醋好吃

早茶的发展:解放后,就是一个茶楼飞跃的时候。茶楼发展到现代的酒家,更上了一个台阶。当代的酒家在装修上舍得花大本钱,有单间的,搞雅座的,西式的;日式的,东南亚式的,各式各样的摆设,开各种茶座,让不同阶层的市民有更多的选择。既有早茶,也开设了下午茶,至于夜茶嘛,样式更丰富,吃炖品,吃海鲜都可以。广州酒家,南海城,食为天等连锁式经营,南海渔村,江南渔村等一系列海鲜城,还有敦煌等高档经营的。

可是随着“食在广州”,各种西餐厅,如蒙地卡罗,还有快餐店,如M记(麦当劳),KFC(肯得基)等的加入,使传统的广州茶楼受到压力。例如M记和KFC吧。两间世界有名的快餐店,给了广州茶楼一个警告。它们已经把小孩,年轻一辈都吸引住了。而茶楼就变成了老人家才去的地方。广州是个老城,这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更是因为有众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楼之中。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延续着几百年来的习惯,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楼中,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或闲聊,或阅报,将早上的大半时光悠闲地打发。广州的早茶因为这些老人,显得格外闲适。即使茶楼还有不少出手阔绰,来去匆匆的生意人,但感觉他们终究不过是过客而已。但对老人而言,早茶就是他们的生活。场地可以换,生活则别无其他。

感受:这次的研究课题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的,而且很多人也表示赞同,早茶文化对于广州人有着很大的渊源和情感,这次的研究课题也更让我们了解到早茶文化背后的意义,才知道它历经沧桑,走过巅峰跌过谷底又重新面对现代的发展跟上现代的步伐。曾经很多人预言茶楼将很快从广州这个大城市消失,但如今历经几百年历史的茶楼及茶楼文化仍然存在于这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中,并且没有一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情况。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些广州

篇三:广东早茶文化概况

\ 广东早茶文化概况

广州人无论在早晨上工前,还是在工余后,抑或是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谓吃早茶。 在广东城市或乡村小镇,吃茶常在茶楼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吃早茶”并非是饮茶,其实质是上酒楼“吃早餐”而已。

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一种特殊的社交方式

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

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这种传统文化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早茶的内容

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的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你必须有这份优哉游哉的闲情。不同于一般茶楼,纯粹喝茶,广东早茶则丰富得奢侈,茶,只是个借口,更广泛的是广式点心菜肴粥品。 广东早茶点心有干有湿。湿点以粥花样最多:香米粥、紫米粥、皮蛋粥之类;干点嘛,以精致为佳,皮子透明,好像玻璃纸裹着馅,如饺子、云吞、水晶包,里面的馅抱紧成团,咬得出弹性;半透明的是素包子,隐隐约约的绿,像初春的江南田野;不透明的是西点,只是西点的做法,馅还是咸的,因甜易饱起腻,后面的卤味就享受不了。面条嘛,鸡蛋揉的面,特别滑爽,有韧劲,撩起上下跳,入口弹牙齿。早茶的小菜,大荤为主,如肠段、牛腩、凤爪之类,小竹笼蒸,这样沥尽油脂,仅留香味,还有嚼劲,很清淡。。

广东早茶的礼节

:广东人在别人替自己倒茶时,习惯以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叩击桌面以表谢意。这个简单的动作,原来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沿袭至今。

广州早茶现状 ????

“食在广州”,这句话可一点都不假。各种西餐厅,如蒙地卡罗,还有快餐店,如M记(麦当劳),KFC(肯得基)等的加入,使传统的广州茶楼受到压力。例如M记和KFC

吧。两间世界有名的快餐店,给了广州茶楼一个警告。它们已经把小孩,年轻一辈都吸引住了。而茶楼就变成了老人家才去的地方。 广州是个老城,这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更是因为有众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楼之中。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延续着几百年来的习惯,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楼中,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或闲聊,或阅报,将早上的大半时光悠闲地打发。广州的早茶因为这些老人,显得格外闲适。即使茶楼还有不少出手阔绰,来去匆匆的生意人,但感觉他们终究不过是过客而已。但对老人而言,早茶就是他们的生活。场地可以换,生活则别无其他“香港酒楼里的顾客70%以上也是60岁以上的老先生老太太,剩下的30%则是40岁以上的男士,20来岁的上班族则是一个都没有,可见平日的早茶的确是闲来无事的老人家的玩意。在座众客十之有六每人手上一份当日报纸,这也算是香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

广东早茶的长盛不衰,与广东自古以来贸易兴盛,经济发展迅速是分不开的。在广东,早茶时分可以倾谈生意、交换信息,也可以会朋聚友、谈天说地。生意人把茶楼当作商谈重地,普通人则在此抒解压力,想来应是绝大部分广东人喝早茶时的心理写照吧。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