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校管理制度演讲稿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0  分类: 学校管理制度 手机版

篇一:高校接待工作发言稿

2010年湖北省高校接待工作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以及兄弟院校的同仁:

首先,代表三峡大学后勤集团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也为此次湖北省高校接待工作研讨会在我们中心召开感到非常荣幸。

三峡大学接待中心,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三峡大学校园内,是宜昌地区高校中唯一涉外接待的宾馆,中心客房现拥有高、中档及经济客房90余间,餐厅大厅可容纳300人同时进餐,装修豪华的高档包房13间,车队拥有豪华金龙、考斯特等各类大中型车辆十余辆,可提供餐饮、住宿、旅游一条龙服务。三峡大学后勤集团带领接待中心全体员工努力实践“以改革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以诚信求市场”的经营理念,“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和“忠诚、敬业、团结、奋进”的文化理念,以精简、统一、高效为原则,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跟随后勤集团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一、 确保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

接待中心餐饮是为师生服务的主要窗口,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我们在餐饮工作方面做了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了后厨队伍,加强宴会餐过程管理,不断更新花色品种,以满足教职工的需要;二是调整教工餐和宴会餐管理模式,对教工餐的操作间重新规划,独立运作,要求菜品深加工精加工,不炒大锅菜,中晚餐不少于16个品种;三是在接待中心后侧设定特色早点门面,引进早点和小炒,缓解了教职工早餐压力,受到教职工的欢迎,使教职工服务综合满意率

稳中有升。四是接待中心对餐厅实行了“六T”现场实务管理,以抓清洁卫生为突破口,来推动整个“六T”管理工作,通过艰苦努力、常抓不懈,使餐厅“6T”实务管理按照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长效化方向进一步迈进,接待中心“6T”务实管理工作落实,规范了管理、提升素质、改善环境,受到宜昌市烹饪协会领导和市卫生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客房服务管理上,中心做了以下方面工作,一是针对客房设施设备老化陈旧的现状,争取支持,加大投入,确保中心资产良性运转。今年集团投入300多万元,对接待中心客房全部和餐厅局部,进行了装修改造,这些投入改善了中心的基本条件,提升了服务档次。二是加大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今年,中心组织了客房部和餐饮部服务标准程序、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开展了技能比武活动,与此同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服务第一、顾客至上、严于律已、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培养了职工主人翁精神。

在会议服务方面,中心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注重了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重要环节,在会前与办会方充分沟通,制定周密细致的接待方案,并组织实施,在会中,指定专人负责跟进,积极协调,根据办会方的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在会后,主动征求意见,找出差距,积极改进,这些做法受到办会方和与会代表的好评。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心注重内抓管理,强化服务,外树形象,加强内部计调,合理编排经济旅游线路,让利于学校师生。在旅游服务过程中,精心选派导服人员,责任到人,强化服务细节,一年来,中心旅行社接待5000多人次,

没有因为服务质量问题受到投诉,较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二、 制定经营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注重实效

接待中心年初召开了经营工作会议,制定了经营目标,确立了中心在经营工作上以会务旅游为龙头,以此拉动客房、餐饮、车队运输方面的销售。为实现中心经济目标,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中心分解了目标任务,分别对旅行社、客房部、餐饮部下达了经营任务,明确职责范围。二是加大外力度,要求外联工作分片责任到人,对老客户经常回访,对新客户不断开发,确保每月有3—4个会议业务。对老客户经常回访,对新客户不断开发,走访学校各部门,寻求业务支持。经管、土木、科技等一批学院旅游业务纷纷流回接待中心,国际交流合作处的20余名外籍实习生,在接待中心住宿18天。一年来,中心承接大小会议、培训班67个,旅游团队551个。车队在保障校内服务的同时,顺利完成了春运翻坝、大学生实习及接送小学生等任务。

三、 是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经营成本,

1、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经营成本:严把采购关,对大宗物质实行招标选定,对零散物品改送货上门到直接到批发市场采购或从网上购买,从生产源头抓管理;网上购买,及减少了与供货商的直接抵触,也确保了买到实实在在价廉物美的货物,例如:接待中心以前的客房一次性用品,都是在本地招标议价购买,单间成本6.74元/客(快捷酒店档次),按2009年接待中心的入住率计算,每年仅此一项就需要20余万元,采用网上采购后采用同桃花领档次的一次性用品,单间成本仅3.78元/客,同样按2009年接待中心的入住率计算,每年只要11万余元,不仅提高了接待中心的档次,也节约了经营成本。

2、减员增效、开源节流,重新核定工作岗位,减少人力成本,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从点滴做起,厉行节约;旅行社原有4人编制,现减少为3人;餐厅减少全职服务员,增加兼职流动服务员,兼职人员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仅在餐厅满客时上班;客房原有编制10,现精简为9人,虽然人员的减少相对的加大了劳动强度,但员工的收入增加了,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

3、严格执行每周一次采购实地询价制度,较好的掌握了市场菜价的波动,便于后厨控制成本;

4、狠抓节能降耗,杜绝跑冒滴漏,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加强维保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将能耗保持在占经营成本的40%左右,远低于同行业平均55%的水平。

四、 调整机构、精简人员,积极推进接待中心内部改革;

根据集团调整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总体改革方案,在组织学习、深入动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接待中心对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现接待中心下设五个部门:旅行社、市场部、客房部、餐饮部、中心办公室,与此同时,中心进行了全员竞聘上岗,实行用人所长,优化组合。在中心在内部管理方面,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加责任感。大胆改革用工制度,吸收两名合同人员进入中心领导班子,任命了两名合同工担任部门经理和部门副经理,等等,从而提高了市场营销能力,提高了餐饮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加强了内部管理能力。为调动车队驾驶员工作积极性,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中心对车辆实行了单车承包经营管理,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正是我们优良的服务,完善的管理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

领导的好评,今年8月被省委组织部定点为“湖北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培训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发展专题研讨班”, 10月22日,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历时三天的全国水利普查行业能力普查清查登记培训班,在三峡大学接待中心胜利闭幕,参加本次培训班有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庞进武、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副主任黄河、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以及国务院相关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查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共计700余人。接待中心顺利完成本次接待工作,并受到水利部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认同。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三峡大学接待中心将更加努力,在省教育厅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三峡大学,依托校园文化氛围,依托校园各项设施,依托全体员工,依托后勤集团的支持,共同奋斗,超越自我,超越服务、超越市场,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度,以优质的服务,重塑服务新形象,共同构筑接待中心更美好的明天。同时,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篇二:大学的管理问题发言稿[1]

大学之管理

一、大学管理的界定

关于大学的本质大家已经讨论过了,“大学”来源于西方的“University”,但我国的大学又远远超出了“University”的含义,那我也暂就把大学定义为广义的大学,即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从这一点出发,关于大学的管理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我国大学的管理有两层意思,一是外部管理,也就是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对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一是内部管理,就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自主管理。随着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逐渐由被动的接受外部管理向主动的内部管理转变。

(一)外部管理

我国目前(2005年4月12日)普通高校1778所(其中民办239,公办1539;本科700所,专科1078所),成人高校486所(其中民办2所),独立学院252所。分别由教育部等各级部、委、局、教育厅、教委、省、市、自治区政府、兵团主管。另外还有近百所军事院校由我国军事部门主管。

所有高校(也就是我们普遍意义上的大学)都要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在很多方面受制于这些主管部门,这是我所理解的大学的外部管理。

关于高等教育(大学)的管理模式,伯顿·克拉克认为,按照高等教育活动中,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力量关系的不同认识,分为集中型(国家协调体制),即中央集权的,权力重心在上,高度内聚;分散型(市场协调体制),即分权的,松散的,主要由市场调节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构;和复合型(学术协调体制),即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结构形式。对高等教育活动进行协调、管理有四种途径——“官方的,政治的,学界要员的,市场的”;“在不同国家,这四个途径相互结合的情况是很不相同的”。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为主;美国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为主;英国传统的大学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这里我不十分理解学术权力对大学的外部管理的作用,官方的,政治的,市场的途径我认为都可以算在外部管理里,但学术权力或者说学界要员的管理途径,在我国应该算不上对大学的外部管理协调,充其量只是对政府管理大学提供理论支持,学术力量对大学的外部管理还很弱。)

我国大学的管理解放以后分为五个阶段:1950—1958中央集中管理,1958—1965地方管理,1963—1966中央与地方两极管理,1966—1978分散混乱管理,1978年后集中领导,分级管理,为了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对大学的外部管理已经由微观逐渐转向宏观,逐步放权给大学。但我看不出它属于伯顿说的哪一种,好象哪一种都不是。

(二)内部管理

我理解的内部管理即大学的自主管理、自我管理,是大学内部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交融互相作用共同对大学的管理。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也就是不同的学校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的强弱不同,从完全由行政力量管理一端到完全由学术力量管理一端,在这之间会有很多不同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是两者互相结合,或行政力量主导,或学术力量主导,完全由某一种力量来管理的大学不能说没有,但很少。至于哪一种管理模式更适合大学的发展,我认为不同学校的不同管理方式都由它存在的合理性,不能说哪一种管理模式更好。

目前有些大学的内部管理科层化管理倾向严重,存在一定弊端。一个大学的管理架构被描绘成:“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学校机构重叠,干部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发展十分缓慢,这是一些行政力量主导管理的学校。还有些大学不切实际的过分追求教授治校,搞学术力量主导管理,也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必须借鉴和学习世界各国大学办学的成功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和校情出发,寻求有效发挥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合力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二、我国大学管理的一些改革措施

目前高校改革的重点已经逐步由宏观转向微观、由整体布局调整转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通过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更加适应,使自身办学走向更高的水平。进行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大学办学自主权依法扩大的必然要求。自主权的扩大,意味着学校的责任也大大增加,为使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大学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上

必须做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建立完善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

(一)、整合学术、行政力量,有效发挥合力作用。

大学的管理架构可以看做一个围绕学科和行政单位组织的矩阵组织。大学行政管理主要指管理主体依靠上级赋予的职权,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学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大学学术管理主要是指学校根据教学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的权威性,依靠教授学者对大学内部学术性工作进行管理活动。大学内部两者是互相支持、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在运行特点上又有一定的差异甚至矛盾。

1.学术和行政系统的互动关系及管理模式比较

我们的大学与其他社会部门一样,有着等级制的行政管理结构,存在着日常的行政事务管理,其运行方式接近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模式。大学内部管理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大学内部的学术系统的运行模式是独特的,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协调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

(1)学术系统是大学的核心和内在逻辑要求。

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日本的一些国立大学都是以学术权力为主要大学权力结构模式。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素来被称为“国家大学”,政府充当了高校的监护人,大学的行政权力被大大削弱。而在基层,如德国的讲座教授却拥有强有力的权力。德国洪堡所倡导的“学术自由”思想仍深入人心。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在学校管理上,蔡元培先生改变了旧北大衙门式的封建管理制度,按照德国大学管理办法,由教授选举成立“评议会”作为学校的最高机关,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术中心,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大学教授治校的先河。

(2)行政系统是大学管理不可或缺的组织体系。

大学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使大学充分发挥作为教育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行政管理必须实现对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分配,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行政管理主要执行上级的指示,权力结构由上而下逐级进行。大学行政系统运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是实现学校整体目标的基本要求。以行政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模式是以美国的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

(3)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是大学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总的说来,从高校管理权力的运行来看,各国大学内部往往都存在着两条路线:一条是树状的,自上而下以校长为主的行政权力系统贯彻董事会或评议会的决议,行使一般管理职能;另一条是网络状的,由系、学院到大学的专门学术委员相对平等地组成各种委员会,协商决定学术问题。两条路线的存在都力图既保证行政权力、行政手段的执行,又保证学术权力对学校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2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关系的协调

(1)大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实现学校整体目标的基本要求。

正是由于两个系统协调互动的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尤显必要。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部分高校形成了一种以党政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在今天仍在继续运作。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官本位”的思想影响,高校与政府机关一样,习惯于以行政管理模式来建立组织架构。高校的学术权力很大程度上为行政权力所取代,大学管理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影响学术权力的发挥,影响了大学自身特点的发挥。因此进一步规范学术行政两大权力系统的职能和运作,目前显得尤为必要。

(2)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执行层的适度交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在决策层次上,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协调整合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对学术系统要鼓励交流和创新,对行政系统要更加强调服务意识。

3.我国高校学术和行政管理架构的变革

(1)进一步确立学术组织在学校管理架构中的职能和作用。从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权力结构属于行政权力模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人选一般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者学校内部选举后经主管部门认可。许多高校除了职称评审由学术性组织如职称评审委员会担任外,高校的学术权力很大程度上为行政权力所取代。学院院长和系主任由学校委任,在校、院、系之间形成严格的等级,权力中心向上偏移。由于权力过于向行政集中,削弱了学术权力的发挥,造成学术行为的行政化倾向。因此,建立合理的高校管理权力结构,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是关键。学术系统的力量必须加强,要通过正式的教授组织机构,例如各种委员会制度,在决策层次上强化学术系统的功能。

(2)强化校长、副校长在整合学术和行政机构中的枢纽作用。

(3)建立能主动适应学术组织变迁的灵活化、柔性化行政管理系统。

(二)分层管理和重心适当下移

1.必要性

我国高校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度的集权制,仿效政府管理分行政级别,进行垂直管理,呈树状管理结构。校—院—系三级管理是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层次的基本构架,学校是独立法人,学院是办学主体,系科是办学的基本单元。

一方面,学校领导管得太细太具体,院(系)特色和个性又受到扼制,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院(系)过多地依赖于学校,缺乏对外竞争的意识、直接的危机意识和生存压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垂直式的集权管理决策层次过多、反应过慢、管理效率过低的弊端日益显现。实施分层管理、将管理重心下移日益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迫切要求。

2.以院系为重心,实行分层管理

有利于减少管理环节和信息流动的障碍,实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优化,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

有利于院(系)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活动空间和工作自由度的前提下,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决策;

有利于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多渠道流通,增强大学向种种机遇开放的的能力;

有利于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增强基层的办学活力,促使学校发展从以行政动力为主的外部拉动转变为面向社会自我发展,对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管理重心下移的实现

权利下放至院(系);财务院(系)包干;量化责任目标。

4.多样化的分层管理模式

管理重心下移与分层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应强调不同层次之间的权力分配虚实结合,错落有致。

(1)校—院—系—学科模式;

(2)校—院—教授会—学科模式;

(3)校——教授会/院—学科群模式;

(4)校—院(虚拟组织,如专门委员会等)—学科群模式;

无论是重心下移幅度或是分层、虚拟机构的设立,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来创新实施,寻求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提高管理效率是管理层次越少越好。

5.学校应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

管理重心适度下移的同时,应该强调学校对关键资源的宏观配置作用。管理重心的下移不是重心的全部下移,而是有区别、有重点、有选择的下移。

要抓大放小,调整管理架构,明确分权与集权、管理构架刚性与管理方法柔性的辩证关系,实现大学的创新管理。不要单纯采用集权和刚性结构的刚性管理模式,避免产生僵化、效能低下的管理效果;也不要采取过分分权和过于松散的柔性构架(如以虚拟组织或大学教授会为重心),以柔性管理措施来约束,避免人员涣散和凝聚力下降。理想模式应该是刚性构架下的柔性化运作。

重心下移也不是不切实际的等权平分和下移,而是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组织责、权、利的关系。既要将管理重心适度下移,又要保证学校总体凝聚力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协调、监管和整合作用,加强检查、评估责任,避免放任自流倾向,充分发挥学校集中力量办大理的宏观调控作用。学校应该集大钱、办大事,包括硬件建设和人才引进,要让各单位明确各自的分项目标和发展去向。

总之,大学管理应该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重心适度下移,但是不管采取何种管理模式,也不论重心积聚在哪个层面,都应遵循组织管理的三原则—系统整体、统一指挥和权责对应。在探索校际之间、校内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模式,特别是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时,要不断提高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实施层的综合素质,增强学校内在凝聚力,将由于重心转移引起的目标成本增加值降低到最低,从而实现学校有限资源约束下的最优配置和高效率运行。

篇三:大学生关于人文素质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活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大家现在都是大学生,都是校园中的一分子。大家都想知道怎样的校园氛围才是和谐,是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其实我们大家很清楚,构建和谐校园就如同“保持公共卫生一样”那需要公民公德素质的提高。同样构建和谐校园有待于每个同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我要说: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始。 所谓“人文”就是对人生的思索,是心灵对生活的关怀,而人文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它使生命个体与自己本源契合在一起,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超越个价值观和行为方向。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是唤起人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与为它思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种类型。 对于我们要努力去构建的和谐校园,人文素质中的制度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素质,行为文化素质是我们必须加以提高的。 《国富论》中指出了制度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对于学校来说,制度是校园管理的具体形式,体现一个学校的责任感。合理的校园管理制度与校园的和谐密不可分,制度作为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老师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直接依据,它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校园之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由于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使我们的老师,同学在处理任何关系时都有一种公平和谐的心态,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完善校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成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好的校园规章制度在变化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和谐的规章制度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保障。 如果大学是一棵树,那么滋养它的是“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充实空虚与否,(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大学学校管理制度演讲稿)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和谐,是否健康活力富有生机的依据。一个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增强大学内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我们已经有了制度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素质,但我们现在所缺的是“行为文化素质”,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言行要与我们美丽的校园相和谐,要与我们的校园规章制度相和谐,要与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相和谐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