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7  分类: 学习心得体会 手机版

篇一: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拓宽发展思路 秉承艰苦创业

--赴苏州、井冈山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师市党委组织部举办的*年第*期师市党建业务骨干培训班赴古城苏州和革命圣地井冈山为期*天的培训和现场教学学习。

一、学习基本情况

在苏州培训期间,聆听(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苏州学习心得体会)了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蒋巷村、全国和谐社区样版—四季晶华社区等,使我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

在井冈山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感受到了巍巍井冈,山清水秀,静谧安详,民风淳朴。在授课中红军后代井冈山干部学院李教授对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解读,让我们在红色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李教授的讲解让历史的画面在学员们的记忆中沉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更令我们鼓舞。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斗争中形成的

宝贵经验,也是留给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

二.学习的感受与启示

(一) 苏州除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有浓厚的人文文化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苏州曾多次听到老师说苏州人很少有人打架,其实这折射出的是人性的涵养。苏州虽车多人多,但让人感受到交通井然有序,没有多的嘈杂噪音。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管理和带动连队职工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改善居住环境、加强行为规范。

(二)在参观了全国和谐社区样版—四季晶华社区时,对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老年人参加义务服务—为辖区老人办理老年证;一个是在社区办公室三楼有一个500多平米的图书室。

参观后让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如果在我们农场文化活动中心的一楼能有一个二三百平米的图书阅览室,这对于文化的氛围及在农场生活的职工、学生都会大有裨益。现在农场的体育设施建设搞得很好,在职工健身运动、休闲活动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农场及各连队现在也有职工书屋,场部的职工书屋也许是受场地和管理人员缺乏的原因,连队的职工现在也只是在农忙的时候在连队居住,看书的时间受到限制,所以职工书屋的作用发挥都不太明显。如果在场部有一个方便阅览的图书室,一来在农闲时为职工增加了一个休闲的内容;二来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可以增加阅读量;第三可以逐步的培养起读书的氛围;第四可以让党员志愿参与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增

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三)全国文明村--蒋巷村,曾经是一个穷土恶水、交通闭塞、血吸虫流行的苦地方,在村党委书记***同志的带领下,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坚持走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之路,经过 40 多年的艰苦奋斗,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实现了镇级收入靠税金,村级收入靠租金,农民收入靠薪金和股金的良性收益分配格局。在发展中他们拓宽发展思路,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由此我想到虽然我们受地理环境和发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苏州的很多东西我们学不到,但在现在的发展中也不是只能按部就班、裹足不前的。在当前本地的农业已由分散种植向集中种植、规模化种植发展,结合连队实际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

管理人员首先要改变上有指示,才有行动的惯例。要有创新精神,要能吃苦,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但要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还要在发展上能引导职工,在生产上能指导职工。

逐步改变职工稍富即安的思想,以吃苦耐劳、思维转变发展壮大产业。

分析当前本地农业发展的不足。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下根据近几年农作物的产量、价格、天气等因素,对职工收入影响最大的是产量,重茬种植、肥料不足、除草不及时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这也就反应出我们的农业管理技术跟不上,在连队没

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没有统一管理的标准。如果根据现在的发展形势,能让我们的能人或党员带头连片种植,做好产品市场走势分析,加强种植技术及管理,减少销售环节。积累经验,取得产销一体化后,职工以土地入股统一种植、管理、分红,取得土地最大收益,实现良性的收益分配,消除贫困户。这也是对当前转移劳动力增加职工收入的最好推动。

作为党支部书记要是能有常德盛书记那种“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精神带头去做,在经营管理中积累经验后再带动大家致富,结合苏州太仓市的发展经验和苏州非公党建工作的管理,在这种管理中能用充分的经验和实际的收益来凝聚支部党员,让党员在支部的带领下能有实际的收获,这样一来,不但发展了经济也很好的开展了支部生活也会使更多有能力的人向党组织靠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党组织凝聚力。

(四)在井冈山的现场教学期间,我们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参观了革命圣地。在这里,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些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他们大多数人只有20多岁,许多人牺牲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为了第一面红旗的升起,为了让天下的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好日子,他们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这块红土地上。通过此次的现场教学,使我深深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上,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锻造和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实事

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这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我国现阶段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井冈山的学习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令我们襟然泪下,感动之余心里想到的就是:珍惜老一辈革命者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感恩他们为祖国和平统一的付出。

我会把这次学习的点滴制作成课件让班子成员、支部党员及职工和我一同感受苏州的发展及井冈山奋斗的历史。

三、此次学习体会与三严三实结合,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严以修身,用理论武装头脑。有了理论水平提高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的开展群众工作。在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中只有全面的知识和入情入理的分析解释,才能使职工听得明白,想得通。

二是办事要公道、正派,也就是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在工作中只有公平公正才能赢得职工的尊重,也会少许多的矛盾和遗留问题。

三是要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也就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只有实实在在的去干事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才能更好的做好职工的服务工作。只有一心去谋事才能更好的发展本地经济。

做人要实,引领道德风尚。在工作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在平

篇二:赴苏州工业园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拓宽干部视野,更好地服务、助推岳阳“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市委、市政府于3月下旬在苏州举办第三期岳阳市园区产业经济发展专项培训班。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的将学习情况。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位于苏州市东部,东邻昆山、上海,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苏州工业园之所以能够从经济发展的“追随者”成功转变为“领跑者”,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关键得益于他们善于借鉴,敢于创新,这是他们的最可贵之处。

(一) 以先进经验指导建设。他们并非简单复制国外发展模式,而是结合国情和苏州实际,自主地、选择性地参考利用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三个层次的先进经验,做到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一是创造性定位建设方向。在开发伊始就摒弃了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把园区作为一座新城进行布局,规划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体,基础先行、工业带头、第三产业配套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并且耗资3000万元聘请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这在90年代初期的中国绝无仅有。二是高标准规划发展目标。1994年就开始制定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和财政金融政策,打造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以及和谐的劳、资、政三者关系。计划2014年达到区域生产总值2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元,进出口总额 800亿美元,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内外资投入1000亿美元。实际上,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三是高规格搭建管理体系。中新双方共同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即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双边工作委员会、日常联络机构,分层次协商园区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而园区管委会作为苏州政府派出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实行开发主体与管理主体相分离,由中新双方大型财团合资组建公司进行园区建设开发,全面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

(二) 以优良环境提升层次。由于超前的理念指引,在环境建设上始终追求高标准,打造了能与国际市场、国际惯例有效接轨的服务环境和硬件平台,成为国内工业发展借鉴国外经验、认识自我差距、奋力赶超发展的榜样。一是建强“硬”平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园之初就对工业、住宅、绿地、商务等用地按32%、22%、14%、2.4%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并做到适当超前滚动发展,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000多亿元,按“九通一平”、设施配套、环境一流的高标准,使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达到了类似新加坡裕廊镇的基础建设水平,成为苏州市功能完善、文明现代的新城区。二是创优“软”环境。弘扬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圆融文化,积极发展高水平的社会事业;国内最早

倡导亲商、择商理念;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了高效的政府架构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体制创新,推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以及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环境。可以说,类似发达国家的体制优势在苏州工业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是破解“难”题目。为缓解工业发展瓶颈,建立了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近50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26家,集聚度全省最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启动实施苏通科技产业园、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援建项目、园区和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安徽滁州合作项目等,增强了园区发展空间。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化城市建设示范区”、江苏省首个“两经融合示范区”。

(三) 以创新创造推进发展。突破传统、敢试敢干的精神在苏州工业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固守自封,善用人才,积极创新,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大量蓄积人才。实施“姑苏计划”等人才发展战略,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共评选出486个科技人才领军项目;6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外国专家1000多名,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近6000名,4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了400多家企业,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同时,专门设立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国外学习培训。二是大胆推进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设立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引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批世界名校、国内23所高等院校入驻,建立各类研发机构250个,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33%,建成各类科技载体300多万平米,建成“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每年新增科技项目超50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9家。三是大力升级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主的高新企业群。2012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2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4%,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抓住、抓好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 牛鼻子 。目前,我市重点园区的数量不足,建设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是我市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加快研究完善全市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速度是我市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在去年“园区十条”印发以来,全市掀起了为园区建设服务的高潮。现就加快我市园区建设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1、 园区产业要体现大布局。一份好的规划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什么是好的规划,苏州工业园给出了明确答案:一张规划图管了近二十年没有改变,90年代就是国内外规划的经典,至今仍是经典。我们的园区发展,也要从拥有高质量的规划入手,具体来讲:一是科学定目标。首先要体现胆识,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站在全县甚至全市角度,认真分析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态势和速度,

高标准、高规格设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到既有理性的适度超前但又不失压力和动力,还要与城镇的长远发展相适应。其次要多方认可,特别是对于整体布局、产业方向、招商重点、发展目标等要多层次组织专家论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周全,把偏差降至最小程度,同时还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本地干部群众的意见,便于今后的顺利操作。二是执行讲规矩。要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建设和发展,一张图纸管到底,不允许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讲条件,变相执行或者拒不执行,更不允许擅自更改规划,确保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同时,要制定落实规划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对违反规划的任何人和事,都要敢于及时、从重严肃查处,从根本上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三是修编重延续。好的规划应该注重延续性,不能连年修编,更不能边建边修编。当然,对于因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导致不便操作或难以执行的地方,必须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但调整应该是为了更好操作执行而做的修订和补充,而且要在多方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慎重调整,大的框架和方向绝不能轻易变动,避免因规划问题导致经济波动、发展受阻或者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二) 招商引资要紧盯大项目。招商引资很不简单,招商选资更不简单,但苏州园区经验告诉我们,再难也必须择商、选资。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招商选资专班,对引进的项目进行环境评估,但还应该上升到对投资规模、产业前景、税收贡献等方面的整体把关。招商专班也要调整努力方向,盯住优势项目不放松。一是跟紧大块头。即紧盯大财团、大型企业集团,以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发展。一个投资上亿、几亿的大项目可以带来稳定的税收,带动一个地区的人员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这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些大型企业实力更雄厚,很少出现融资困难等问题,项目运作也更加规范,更注重技改投入和长远发展,可以把本地经济运行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二是追求高税收。就是要抓住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这类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当地产业层次,带领与之相关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同时,高产值、高利润必将产生高额税收,可以把更多的剩余财富留在当地支持经济发展。一年招引几个低效能企业,不如几年招引一个高税收企业,占用土地更少,在目前园区征地拆迁难度大、可用存量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作为招商重点。三是算好资源帐。一个地方的资源毕竟有限,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也非常有限,在招商过程中,要算好长远帐,宁可空地等待,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优先招引工艺先进、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环保型企业,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因小失大,实现了短暂进步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掠夺,后期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的成本可能更高。

三加速发展要推动大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苏州工业园区能够实现高速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要想实现我县园区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积极挖掘人才和科技潜能,以创新进步助推经济发展。一是全民造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宏观引导,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支持各类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强强联合,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评比和考核表彰力度,及时查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营造全县上下尊重科技、积极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全力促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投入,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技改专项资

金,强力推进企业主动参与竞争,狠抓新产品开发,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实施推进“两化融合”,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型工业产业,不断提升创新型经济在全县工业产值中的占比,增强我县整体竞争实力。三是真心聚人才。要尽快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和奖励引进各类领军型人才的企业。对引进的高技能型人才,县住建、人社、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其住房、保险、职称评定等相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加大本地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使用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最大限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化地创造经济价值,真正为我县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蓄积持久能量和动力。

4、园区管理要实行大突破。2、进行功能分区,发挥比较优势

编制产业园区功能分区规划,依托各区资源优势,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特点

经过17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项目、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1、中新合作,高位推动

为了实现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转、高质量服务,全面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高层次、多层面的领导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我国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外交部、总理公署、国家发展部、教育部为理事会成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园区管委会与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及其负责人为组成人员。第三层面是借鉴机构,由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和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软件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2、着眼长远,科学规划

“规划先行”、“规划即法”是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制定完善了400多项专业规划,科学布局了工业、商贸、居住、交通等各项城市功能,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和“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规划管理制度。

在基础设施方面,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园区秉承“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园区不仅根据社会需求大力发展酒店、旅馆、金融、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而且积极兴办学校、科技馆、体育场、邻里中心、社区工作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强区域社会服务功能。

3、创新开发,高效治理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中新两国合作的载体和苏州工业园区早期主要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闻名跨国公司等24个股东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治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4、转型发展,产业升级

园区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启动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纳米产业双倍增、金融三年翻番、金鸡湖双百人才、文化繁荣“八大计划”,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新兴产业裂变增长,全力发展以纳米技术为引领、以五大新兴产业(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与动漫游戏和生态环保)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4%,居全市第一位;纳米技术及相关产业品牌初步打响,新型平板显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规模在全市占比均超

篇三:苏州培训心得体会

到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我们组工干部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10天,学习内容丰富,

涵盖了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干部素质提升、人才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

方方面面,既有情况介绍、又谈经验体会,学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蒋巷村、枫泾社区、泰元

社区、华西村等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大,无论在思想上、理

论上、视野上都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此次学习主要的心得体会有两方面:

一、苏州值得学习的方面

1.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据农村干部学院副院长费春 元和苏州大学副教授沈健的介绍,不是经济特区、不是沿海开放城市的苏州早在80年代,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又在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积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并在苏州建成了新加坡工业园区,

苏州利用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优势,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苏州模式”成为全国瞩

目的焦点之一,苏州成功实施了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

成功发挥了乡村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优势,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旅游业、民营经济发展等方

面成绩斐然。这个古城、水城、园林城市、经济大市与苏州各级领导和苏州人民的战略眼光

和超前意识密不可分的。

2.居安思危,创新发展。苏州在创新型与服务型政府

3.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苏州的发展证明,经济要发 展,必须要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苏州人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敢于打

破常规,敢为天下先。他们处处解放思想,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用好用足,大胆尝试,敢闯

敢干。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使他们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始终把握主动权,实现了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苏南模式,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

山之路”和“园区经济”三大法宝。

二、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1.应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更大力度的完善和执行好 既定发展战略。实事求是是一切实践成功的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

发机遇,按照“科学发展、富民兴梁”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了“137”发展方略,

认真开展“五个主题年”建设活动,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正确的,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引导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今年,“一高一铁”,页岩气、海螺水泥等一批重大项 目的实施,是我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重大机遇,我们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不择不扣落实好既定发展战略,开创快速发展新局面。

2.应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更灵活的理解和执行好上级发展规划和政策。创新是一种精

神,一种胆识,也是一种竞争力。近年来,我县各方面发展纵向比成效显著,但横向比仍然

存在差距,进一步强化全体干部创新突破胆识,更加灵活的理解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实现

赶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县目前仍处于投资拉动型、资源开发型、消费促进型发展阶段,

做好项目、招商引资和三产繁荣是促进发展硬投入的抓手。在项目策划、包装、储备上要紧

密的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大胆的往政策上贴、向政策上靠。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造性的为项目建设和落户企业解决要素难题,更好地服务“三化”和

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不断扩大“鸭、柚、竹”等特色产业和“牛、鱼、

蜂”等新兴产业的规模。

3.应进一步增强行政能力,更加善于捕捉和利用好一切发展机遇。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但往往转瞬即逝,要抓住和利用好机遇,全县各级干部必须懂得本地经济的优势;必须懂得

本地经济运行的现状;必须懂得本地经济发展思路。当前,我县面临着诸多大好机遇,作为

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随着“一高一铁“的建设我县将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加快县

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同时,我县天然气勘探前景看好,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产 业支撑。我们要不断提高观察、判断与决策能力,结合实际,把握好利用好这一些列机

遇,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4.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筑牢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基石。地区的较量是环境的较量,

人才是环境的产物。近年来,我县专注于对发展硬环境和软实力的改善,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在部分薄弱环节还有待优化。首先,要锲而不舍的改善硬环境。把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抓好渝万城际铁路和梁忠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路网结构。其次,坚持不懈的提升软

实力。抓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构建安全的法治氛围,营造舒适的人文生活环境;要全力推

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完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

推动政府工作提能、提质、提速、提效。

5、创新党建工作,为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着力推进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

新,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一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与执政能力,领导干部理应具备“想做”

的激情、“会做”的本领、“真做”的决心、“敢做”的勇气、“善做”的艺术,不断提高政治

素质和道德素质,不断加强学习改造,注重实践锻炼。二是做好人力资源保障,不断加大对

人才工作的财政预算投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给足发展的空间,吸纳高素质的科技、企

业的管理、创新型人才。三是进一步强化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完善驻村工作制,坚持“来”

与“去”相统一,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接地气”,使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沟通,作风在一线转变。

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昆山市的大党建工作法,常熟枫泾社区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

党组织活动始终确实值得学习和借鉴,切实转好党的工作覆盖面,强化基层党内民主和基层

群众自治,深入开展“乡情工作法”也是必不可少。篇二:赴苏州学习体会 赴苏州学习体会

——德江县委党校2015年春季中青班学员 冯波 这次赴苏州市委党校一周的学习,使我增强了党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苏州发

展速度之快,发展理念之新,现代化程度之高,令我震惊。对比我县实际,虽然近年来在县

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德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但与苏州市比较,我

们的差距十分明显。在学习过程中,让我想得最多的词汇就是:差距,发展理念,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和战略眼光等词汇。这也是这次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五个方面: 跟苏州市比,

我们有三个方面差距太大,没法比。一是区位差距大。苏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沿

海,区位优势明显,立体交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二是文化差异较

大。苏州的老百姓传承着数千年的吴文化,底蕴深厚,人民身心健康,性情柔和,文化修养

好,待人诚恳,这无疑是促进苏州的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素之一。这也是苏州市

600多万外来人口能够安心在苏州务工,创业,安家,与各占一半的热情好客的苏州本地人

(约600万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收入差距没法比。苏州的农民人

均纯收入是二万多元,城镇是四万多,都是我们的好几倍。财政收入,gdp均处在全国前列,

这些数据都是我们数十倍,是没法比的。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发展理念是较落后的。苏

州人的发展理 念十分新,他们以“崇文、融和、创新、致远”为理念,自觉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发展

开放型经济,打造服务型政府,政通人和。在发展布局上科学合理,超前意识强,定位高远,

自觉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走出去”,积极“引进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发展理念。比如在

城市建设上,按照“三区三城”规划布局,街道宽敞,建筑恢宏,配套设施齐全,新老建筑

相得益彰,网络等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综合配置标准高,立体交通综合发展,较长时间内不会

因落后而被淘汰,也不会出现因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现象。企业进工业园区,农业建高标

准现代农业,布局科学,战略意识强,发展理念新,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与之比较,

苏州的发展理念提得新,也做得很完美,而我们的发展理念提得虽新,但落实得并不那么完

美,不少问题仅流于口头,流于形式。比如我县的城区部分区域卫生较差、街道路面不平整、

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吃力,现代高效农业比例小,等等问题都期待解

决。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改革创新意识有所不足。苏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十多

年来,他们创造了无数个改革开放的奇迹,创下了若干个全国前茅,全省第一的记录,树立

起一面又一面改革开放的苏州旗帜。比如吸引新加坡投资的苏州“新加坡模式”工业园,高

新产业园区等现代企业聚集区,勇于先试先行,象红豆集团等大企业成效都十分显著。2014

年,其工业总产值达3万多亿元,有20家企业列入全国500强名单。以高新技术和信息为标志的“第四产业”正蓬勃兴起。苏州今天的成果,是苏州人大胆探索,勇于

改革创新的结果。与之比较,我们的改革创新意识是明显不足的。比如我们城北工业园区引

进来的几十家企业,大家都知道,真正在正常运转,产生经济效益的并不多。跟苏州

市比,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念较为落后。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苏州市各项事业正蓬勃

均衡发展。比如在城市建设方面,苏州做到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科学搭配,相得益彰,

各具风格。他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守住生态和耕地两条红线,做到城中建园林,保绿

化率,城外整合土地,建高效现代农业园,保粮食产量。目前,该市高标准农田为108.77

千公顷,占67%,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63.33千公顷,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5%,农业现

代化综合指数排名连续四年居江苏省首位。与之比较,我们相形见拙,差距显然。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战略发展眼光较为欠缺。今天,苏州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很殷实,幸

福指数很高,但苏州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没有安于现状,他们在超前谋划,提高发

展定位,各项指标都在朝着更高的国际标准谋划定位。他们在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增添发展

动力和活力;他们在继续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他们在继续强化统筹协调,深

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他们在继续坚持建管并举,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他们在继续建设

生态文明,大力营造优美宜居环境。在新常态下,他们没有息气,正在着力打造更高标准的

“苏州模式”,为全国改革发 展树立一面崭新的旗帜,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努力迈进。与之比较,在战略发展眼

光上,我们也显不足,比如旅游产业方面,我们似乎存在急功近利,布局规划不尽科学,特

色文化挖掘不够见底的问题,等等这些还得要向苏州等先进发达地方借鉴学习。 与之比较,我们德江大可不必过于悲观,我们也有很多地方特色和优势,如何用好发挥

好我们的特色和优势,需要集思广益,周密谋划,认真思考。一是生态优势。我们有大面积

的“天然氧吧”般的绿水青山,如何把它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大家思考。二是劳动力优势。

我们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把这些劳动力调动起来,留住“雁归”人员,积极为县

域经济服务?需要大家思考。三是旅游潜力。我们有象洋山河、乌江风光、扶阳古城等独具

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如何科学规划布局,挖掘潜力,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加快第三产业发

展速度?需要大家思考。四是其他特色优势。比如天麻、茶叶、核桃等产业,傩戏等土家特

色文化,如何做大做强?需要大家思考。 较之苏州的发展,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但与周边的兄弟县比,我们也有区位、政策等

方面的明显优势,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紧抓机遇,扬长避短,化劣势为优势,把优势做

得更强,促进“两加一推”,后发赶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的黔东北铁

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才能尽早建成,“大美德江”,“中国梦”才会如期实现。篇三:

苏州培训心得体会

优秀村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5月18日至24日赴江苏等地进行了为期7

天的培训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根据培训考察安排,我们先后参加了苏州农村干部培训学院为期2天的课堂教学、参观

了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江苏省常熟市的蒋巷村、张家港市永联村等。所到之处,都受到

了苏州市农村干部培训学院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为期7天的

培训考察学习,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受到了深

刻的启示。

二、苏州精神的深刻含义两天的课堂教学虽然短暂,但授课的讲师都谈到了对苏州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对苏

州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苏州地处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

来特别是近年来,抓住机遇,构筑新的发展平台,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良好态势,苏州精神的形成反映了苏州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求

实创新的理念和情怀,也反映了苏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参观华西村、永联村、蒋巷村所带来的启示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

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 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同样都是村级单位,

为什么华西村能有今天的成绩,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给我深深的震撼和极大的启示,华西村在

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与适宜的经济体制、创新的管理制度、公平的分配机制息息相关,

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永联村位于张家港市南丰镇,全村共有9832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是全国文明村,

被誉为“华夏第一钢村”。在永联村,大大小小的经济组织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上百家,从

邮政、加油站、酒店到菜市场到银行应有尽有。而三十年前的永联村还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庄,

短短三十年后,永联村竟变为闻名全国的富裕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通过实地考察学习,

我认为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工业兴村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的争先意识、干事创业的发展

意识成就了如今辉煌的永联村。蒋巷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东濒上海、南临昆山、西接苏州、北依常熟。全村186

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

村”等荣誉称号。进村后在观看了一部记录蒋巷村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后,大家对蒋巷村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参观完蒋巷村的村史展览馆、民俗馆、老年公寓、村民

菜园、生态种养园等,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了蒋巷村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团结拼搏、务实创

新”的蒋巷精神。我们应当学习以常德盛为代表的蒋巷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奋斗精神来建

设自己的家乡。

四、培训后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苏州模式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不能一味地模仿,照搬照抄苏州模式,

要充分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走适合当地的发展之路; 第二、抢抓发展机遇

学习苏州经验,就要学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县正处在灾后重建阶段,抓住这个有

利时机,推动发展,把我村建设成为全镇经济强村; 第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华西、永联、蒋巷这些全国文明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主要取决于有一个坚强的领

导班子和村党支部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切

实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向这些优秀村学习、靠拢。

这次赴苏州学习考察,让我拓宽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同时也增添了信心,我将把先进

地区的发展观念融入到我村各项工作中,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推动我村经济快

速发展。篇四: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心得体会 8月25日,我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来到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一个星期的

培训学习活动,认真听了辅导老师们高水平的授课,看了苏州市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发展,很

受震撼。这次培训学习和考察让我真正增长了见识,体会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真正意

识到了只有彻底解放思想,坚决树立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

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我们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才级逐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出自

己的一片新天地来。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我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如下几点思

考: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就是强村富民,解决农村公共开支问 题,实现共同富裕,农村不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上不去,我国的人均gdp就上不

去,总量再大,也是不健康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发展

农村经济是摆在我们当今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1、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彻底改变以人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2、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优化粮食生产,要以生产质量

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主,要积 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优化规模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综合效益。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二、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才能

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

1、必须盘活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必须

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盘活,鼓励将耕地的经

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获得利益最大化。

2、必须实施规模经营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一定程度

上可以说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现阶段的家庭承包经营,对实施规模化经营并非无

路可走,无章可循,是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组织千家万户统一性的规模发展,可以通过龙

头企业发展带动,也可以通过能人带动。

3、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 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 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很难抵抗市场风险,只有靠龙头企业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融

合起来,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

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带动作用。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决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民外

出务工的机会也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农村

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交通日益通达产业和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