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礼仪
当前位置:首页 > 礼仪范文 > 饮食礼仪 > 列表页

饮食礼仪的概念和功能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7  分类: 饮食礼仪 手机版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083821025王瑛瑛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摘 要: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先”。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中国古老的文化背景下,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呈现了多元化特点,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美誉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西方的一些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渗透融合、博采众长,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国饮食文化的大致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实际上,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

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篇二:餐饮礼仪文化建设意义研究

餐饮 论 文

论文题目: 餐饮环境文化建设意义研究

系 别: 食品系

专 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 级: 11级营养1班

学 号:201102010113

姓 名: 刘雅楠

指导教师: 杨树奇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餐饮环境文化的含义................................................................................................. 4

2餐饮环境文化建设意义............................................................................................. 4

2.1 满足顾客精神文化需求.................................................................................. 4

2.2 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增加销售...................................................................... 5

2.3是餐饮特色经营的法宝................................................................................... 5

2.4能提高餐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7

2.5是树立品牌必由之路。................................................................................... 7

2.6是一种旅游资源............................................................................................... 9

6致谢............................................................................................................................. 9

餐饮环境文化建设意义研究

作者:刘雅楠指导老师:杨树奇

摘要: 餐饮业一方面要满足顾客对美食的追求,一方面又要负担起不破坏环境的责任,在此背景下,餐饮业的环境文化建设尤显重要。它能满足顾客就餐时对身份、地位等高层次精神文化的需求;能缩短顾客等待就餐时间,增加销售;是餐饮特色经营的法宝;是餐饮提高竞争力的手段;是树餐饮品牌的必由之路;是一种旅游资源。

关键词: 餐饮;环境文化;建设;意义

1餐饮环境文化的含义

环境,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周围的地方或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即围绕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环境文化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回归。重视环境文化的建设,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餐饮业是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联的行业,从环境角度看,它的生产过程需要清洁的水、新鲜的原材料、高效节能的燃料等;但同时在它的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废气、废水、废物,如果处理不当,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要求民众尽可能过上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持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餐饮业一方面要满足顾客对美食的追求,一方面又要负担起不破坏环境的责任,在此背景下,重视餐饮业的环境文化建设尤显重要。

餐饮环境文化是指将餐饮的周边环境与餐饮的文化氛围协调,将文化融入到环境中,营造一种意境,吸引顾客注意并去消费的文化形态。餐饮的环境文化建设,既要考虑餐饮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周边条件等已经形成的难以改变的空间,又要将餐桌摆设、装饰艺术、文化表演、服务特色、餐饮管理等可以改变的物质及服务,巧妙引入到既有环境中,做到环境保护,环境富有文化内涵,满足人与自然的双重需要,双重发展。

2餐饮环境文化建设意义

2.1 满足顾客精神文化需求

餐饮环境文化能满足顾客就餐时对身份、地位等高层次精神文化的

需求。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家用餐主要是满足人的自然属性,既生理需求。去餐饮店用餐已由单纯的物质性消费上升为涵盖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复合型消费,超出了生理需求,赋予餐饮社交、身份、地位等的社会功能,它与顾客的社会文化、地域文化、环境心理意识紧密相连。顾客常选择星级酒店消费,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星级酒店环境文化建设比大排档要好,能体现主人的身份、内涵及对客人的尊重,能满足顾客就餐时对身份、地位等高层次精神文化的需求。

餐饮的环境文化能影响顾客的就餐情趣和满意程度,顾客都希望在一个与自己心理与情感特征相吻合的环境中用餐。吃健康、吃文化、吃品味、吃环境已成为餐饮消费所追求的重要内容,吃成为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与享受。餐饮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环境建设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增加销售

餐饮环境文化能缩短顾客等待就餐时间,增加销售。

餐饮店的环境、气氛和情调,是餐饮的无形的推销手段,是吸引客人就餐的魅力所在,餐饮越有特色,来消费的顾客越多。顾客等待消费的时间有限,调查表明,一般顾客只愿意等待十分钟左右。有限的席位与等待用餐的顾客形成矛盾。最大限度的留住前来消费的、正在等待的顾客,是餐饮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课题。参观、品尝餐饮企业的环境文化,会让等待就餐的顾客感觉有事可做,有东西可看,从而减少焦虑、舒缓情绪,留住顾客,增加销售。如采用播放电视,提供网络服务,发放免费小吃,提供本店的宣传手册,在过道的墙壁上介绍名菜的文化,将餐饮店布置的像私家园林等措施,让顾客受到美得环境的熏陶。

2.3是餐饮特色经营的法宝

对文化的认同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消费群体,制造不同的市场需求。特色经营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顾客求新求奇的心理,

篇三:膳食与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 绪论

一、膳食与营养

膳食(meals)指人们日常吃的饭菜。膳,饭食也。

营养(nutrition or nourishment)指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的总和, 包括摄食、消化、吸收和同化。换言之,人每天从膳食中摄入的物质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甚至延年益寿的过程称为营养。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城乡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但在贫困农村,仍存在着营养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了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修改、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2008 年1月发布)。

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居民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将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也将日趋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威胁将更为突出。今后10-20年,是中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时期,抓住机遇,适时干预,会事半功倍。否则,不仅要影响几代人的健康素质,也会因不堪重负的疾病负担,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药膳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换言之,药膳起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例如:

蒸带鱼女贞子:

【特点】适合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者食用,可护肝、改善肝功,消除症状。

【原料】主料:鲜带鱼(性温、味甘、咸;归肝、脾经。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1条。配料: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20克。

【制作过程】 将带鱼洗净,去内脏及头鳃,切成段,放入盘中,入蒸锅蒸熟。蒸熟带鱼的上层之油与女贞子混合,加水再蒸20分钟后取汁服用。

板蓝根煨红枣:

【特点】适合于本食疗方适用于各型病毒性肝炎。

【原料】主料:板蓝根(味苦性寒。归肝、胃经。)30克,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20枚。

【制作过程】先将板蓝根洗净,切片后放入纱布袋,扎口,与洗净的红枣,同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煨煮30分钟,取出药袋,即成。早晚2次分服。

三、中国饮食文化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四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四、营养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

1、营养素(nutrients) 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等6大类。目前已知有40-45种存在于食品中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2、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gy)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的一门学科。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 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4、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 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5、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 。

①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 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EAR 是RNI的基础,如果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一个人群的RNI= EAR+ 2SD。对于人群,EAR可以用于评估群体中摄入不足的发生率。 对于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不足的可能性。

②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 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是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但当某个体的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其RNI时并不一定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的营养状态。如果某个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了RNI,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摄入量经常低于RNI可能提示需要进一步用生化试验或临床检查来评价其营养状况。

③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 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一般大于EAR,也可能大于RNI,但小于UL。AI 主要用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 同时用作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当健康个体摄入量达到AI时,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性很小。如长期摄入超过AI值,则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

④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目的是为了限制膳食和来自强化食物及膳食补充剂的某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以防止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UL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避免发生中毒。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UL包括膳食、强化食物和添加剂等各种来源的营养素之和。

EAR、RNI、AI、UL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UL > AI ≥ RNI > EAR

7、营养素需要量(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机体为维持―适宜营养状况‖,即处于并能继续维持其良好的健康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平均每天吸收该营养素的最低量,有时也称为―生理需要量‖。

鉴于对―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因而机体维持健康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可以有不同的水平。FAO/WHO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不同水平的需要量。

①基本需要量:为预防临床可察知的功能损害所需的营养素量,达到这种需要时机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育,但他们的组织内很少或没有此种营养素储备,故短期的膳食供给不足就可能造成缺乏。

②储备需要量:维持组织中储存一定水平该营养素的需要量,这种储存可以在必要时用来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以免造成可察知的功能损害。

③预防出现临床缺乏症的需要 预防某种疾病对特定营养素的需要量。这是一个比基本需要量更低水平的需要。

8、合理营养(adequate nutrition) 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的病态统称为营养不良,都是营养不合理的后果,对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

五、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及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讲求生活质量,而许多人还陷入膳食营养误区,什么是营养?如何合理营养?如何长寿?怎样才能促进健康?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多人模糊不清。因此,在大学生中普及营养知识很有必要。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化学背景和生物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通过介绍药膳、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中国饮食文化,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营养科学知识及人们合理营养需要,达到不断提高营养水平,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本课程从实用出发,主要介绍药膳、膳食与营养问题,中国饮食文化只作简单介绍。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药膳、膳食与营养和中国饮食文化基本概念、食物在体内的过程、能量、膳食中的营养素及其功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特定人群的膳食、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美容、食疗养生、中国饮食文化,共11个专题。

第二章 食物的体内过程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

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大消化腺(唾液腺、肝和胰)。

一、消化管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 、肌层、外膜。

1、口腔

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口腔内有牙齿、舌、唾腺等器官。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

(1)牙(teeth,dents)牙排列成上、下牙弓分为牙冠、牙根、牙颈。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牙腔或髓腔、牙髓。乳牙共20个,恒牙共32个。

(2)舌(tongue)下面有舌系带。上面包括舌体、舌根、舌尖、舌乳头、味蕾。唾液腺:其中,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共三对;小唾液腺散在于各部口腔粘膜内(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2、咽(pharynx)

咽是一个漏斗形肌性管,全长约12cm。包括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鼻咽部(上咽部)(nasopharynx,epipharynx)在鼻腔的后方,颅底至软腭游离缘水平面以上的咽部称鼻咽,顶部略呈拱顶状向后下呈斜面,由蝶骨体、枕骨底所构成。

口咽部(oropharynx)为软腭游离缘平面至会厌上缘部分,后壁相当于第三颈椎的前面,粘膜上有散在的淋巴滤泡(lymphoid follicles),前方借咽峡(faucial isthmus)与口腔相通,向下连通喉咽部。咽峡系悬雍垂和软腭的游离缘、两侧由舌腭弓及咽腭弓、下由舌背构成。舌腭弓(咽前柱)(palatoglossal pillar)和咽腭弓(咽后柱)(palatopharyngeal pillar)间的深窝称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palatine tonsil)。咽峡的前下部为舌根,上有舌扁桃体(lingual tonsil)。在咽腭弓的后方,有纵行束状淋巴组织称咽侧索(lateral pharyngeal bands)。

喉咽部(下咽部)(hypopharynx)自会厌软骨上缘以下部分,下止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通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绕,前方为喉,两侧杓会厌皱襞的外下方各有一深窝为梨状窝(pyriform sinus),此窝前壁粘膜下有喉上神经内支经此入喉。

3、食管(esophagus)

食管是一个前后压扁的肌性管,上端与咽相续,穿过膈肌与胃的贲门相连,全长约25cm。

4、胃(stomach)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分为四部:贲门部、胃底、幽门部、胃体。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又称胃脘。故胃之上为食管,胃之下为肠管,胃居二者之间名为胃管(脘)。其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

胃体部分;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5、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5-7m,张开有半个篮球大, 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duodenum),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m)。

6、大肠(large intestine)

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化道的下段,成人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回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盲肠为大肠起始的膨大盲端,长约6~8cm,位于右髂窝内,向上通L结肠,向左连回肠。结肠可分为L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直肠位于盆腔内,全长约15-16cm。

阑尾形如蚯蚓,又称蚓突。上端连通盲肠的后内壁,下端游离,一般长约2~20cm,直径约0.5cm。阑尾全长都附有阑尾系膜,其活动性较大。

二、消化腺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包括大消化腺,即3对大唾液腺、胰腺和肝脏,以及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消化腺(如口腔内的小唾液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大消化腺是实质性器官,包括由腺细胞组成的分泌部和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入消化管,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作用。此外,胰腺还有内分泌功能。

1、唾液腺

有三对,分别是腮上腺、颌下腺、舌下腺,均有导管将所分泌的唾液输入口腔。成人每天分泌1~1.5L,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另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胃腺

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可以分泌胃液(主要由盐酸和胃蛋白酶构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

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淀粉酶, 肠麦芽糖酶,肠肽酶,肠脂肪酶),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L。

4、肝脏(liver)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饮食礼仪的概念和功能)5kg。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帮助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控制,平时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另外,肝脏还能在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能解毒等。

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胆小管→未进食时→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与浓缩。当进食时:①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②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