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 列表页

浅析电视类后期剪辑编辑艺术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8  分类: 艺术论文 手机版

篇一:潘彦成 开题报告2012.12.12修改

呼伦贝尔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 目论音乐MTV剪辑节奏——以《张三的歌》例

专 业数字媒体技术

姓 名 潘彦成 学 号2009191419_____

指导教师 杨贺

2012 年 12 月 7 日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音乐MTV剪辑节奏的分析、明确音乐MTV中的声音节奏与画面

节奏在同步、分立、对位等各种关系中所产生出的复合效果。音乐MTV剪辑是

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熟练掌握镜头组接的技巧和镜头语言的运用。

但我们也看到,随着音乐MV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带有反传统,具有时代性

特点的音乐MTV,但究其实质剪辑节奏的把握还是起到核心作用。本文针对音

乐MTV剪辑中节奏处理的具体因素和手段手法等,进行分析,力求能够在剪辑

音乐MV节奏的问题上,得以更充分的认知和掌握,并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

拓展其艺术空间。

什么是节奏?理查德·波里士拉夫斯基说:“节奏是一件艺术品中所包含

的一切不同要素之有秩序的,有节度的变化”。节奏存在于一切艺术的组织结

构和形象表现上,对电影节奏而言,就是一部影片展开和运行的韵律。美国著

名剪辑师布莱特顿曾说过“影片剪辑的 90%是节奏。”在音乐MTV的后期制作

中,节奏作为一种审美要素,贯穿在音乐MV的各要素之中,恰当的处理节奏,

掌握基本的处理原则,为音乐MV剪辑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与参考。

1

2、现实意义

音乐MTV起源于欧美,它最初的命名是始于1981年一个音乐频道的建立。

80年代初,美国有线电视网开办了一个新栏目,这个栏目的名称就叫MTV。在较

短的时间内,该栏目已为MTV的制作定型一一即用最好的歌曲(通常都是摇滚和

流行歌曲)配以最精美的画面,使原本只是听觉艺术的歌曲,变为视觉和听觉结

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这种艺术样式经过定型后,成为欧美青年观众最喜欢

的电视节目之一。此后,英、法、日、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电视台也相继开始制作

播放类似节目,MTV在全世界获得了迅速的扩散发展。时至90年代,MTV进入了

中国,并在短短几年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究其原因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流行音乐

MTV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的文化转型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为其提供了广

阔空间。音乐MTV是社会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多因素的产物,

体现着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心理体验和文化需求。

在音乐MTV后期制作中,节奏作为一种审美要素,贯穿在音乐MTV的各要

素之中,恰当的处理节奏,掌握基本的处理手法,并且深刻体会音乐MTV剪辑中

节奏处理的和核心作用,因是本次选题最根本的目的,因此节奏对于影视艺术来

说,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不断置身于对音

乐MTV剪辑艺术的学习与研究、创作等工作当中。善于归纳和总结,并富于创新

思维,提高对剪辑节奏的把握能力与控制能力,创作出更加具有艺术效果的MTV

作品。

二、论文综述

1、理论渊源及演进过程

音乐MTV起源于欧美,它最初的命名是始于1981年一个音乐频道的建立。

1981 年 8月 1 日美国华纳——阿迈克斯公司音乐电视频道的开播促使 MV 在

欧美迅猛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该栏目已为MTV的制(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浅析电视类后期剪辑编辑艺术论文)作定型一一即用最好的歌曲

(通常都是摇滚和流行歌曲)配以最精美的画面,使原本只是听觉艺术的歌曲,变

为视觉和听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这种艺术样式经过定型后,成为欧美

各国青年观众最喜欢的电视音乐节目之一,此后,英、法、日、澳大利亚等国家

的电视台也相继开始制作播放类似节目,MTV在全世界获得了迅速的扩散发展。

我国电视界对音乐电视的认识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

“小虎队”的《潮——来自台湾的歌》,我国的国家电视台才第一次承认 MV 的

存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很多的导向性音乐MTV作品,

这也是中国音乐MTV发展的初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流浪的燕子》、《轻轻地

告诉你》、《长城长》、《穿军装的川妹子》、《好大一棵树》等。1994年到1995年

是中国音乐MTV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金曲榜》栏目投

资拍摄了“中国民歌经典”音乐MTV系列100首,和“中国民族经典歌曲”MTV

系列50首,以“老歌新唱”的方式开始,开始了MTV的规模化生产。于此同时

中央电视台又投资250万元,制作了“95新歌”MTV系列40余部,这是有国家

首次大规模投资拍摄流行音乐电视作品。1996年中国音乐MTV已经发展成熟,

是中国大陆MTV步入成熟之年,其最显著标志是部分优秀作品得到了国际承认。

对中国大陆音乐MTV成熟时期的形成与内容、题材与体制及文化功能作出明确的

分析。直到现在中国音乐MTV已经发展到具有一定国际水平。涌现出很多让人称

赞的作品,如《老男孩》、《父亲》、《快乐女声》系列等。

2、国外研究的综述

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

内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

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

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

剪辑的艺术。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

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

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分

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意图,

后者是实施。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

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后期剪辑是否恰当,直

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美国大卫·波德

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和基.科亨 《电影叙事与

语言》 及美国琳恩.格罗斯、拉里.沃特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这些书

籍给我很大的启发,遗憾的是作者并未对这些书籍里的论述进一步的展开。

2、国内研究的综述

国内电影理论界虽然已经有关于电影节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电影内部节

奏的构成方面——剧作情节的把握、画面剪辑与节奏的形成等等。而电影声音中

的各个元素和声音的各种特性对于电影节奏形成影响的研究只散见于一些电影

理论书籍和文章中。

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中讲到的剪辑技巧,蒙太奇的作用及在剪辑是

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如何使用的理论。画面剪辑的剪辑点、画面组接的逻辑性、画

面组接到时间与空间、动作的连续性等理论对本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人同时收集很多相关资料,如《目击者》(Witness)、《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唐人街》(Chznatown)和《塞尔玛与路易丝》等,都是经典的作品,这

些影片已成为公认的佳作。借用这些作品进行分析与解剖,进一步了解音乐MTV

剪辑中节奏的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书籍、期刊概括总结核心内容是什么,和你论文有什么关系或是对你论

文写作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等

三、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一)、理论依据

1、蒙太奇理论

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一书中说讲到的剪辑技巧,蒙太奇的作用及在

剪辑是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如何使用的理论。画面剪辑的剪辑点、画面组接的逻辑

性、画面组接到时间与空间、动作的连续性等理论对本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理论

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

各种编辑操作,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

工艺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特别是以PC为核心的多媒体非线性制作方式的逐步

成熟,使得电视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多样,且有着诸多优点。首先,可以不考虑镜

头的先后次序,先把素材录入到阵列硬盘中,建立素材库。其次挑选每一个镜头,

决定镜头的长短,挑选后的镜头只需要在时间线上排列先后次序,一条电视片就

基本剪接完毕。第三,镜头与镜头之间制作特技效果,叠加字幕,效果声、音乐

和语言在声音轨上合成。最后,生成特技效果,输出节目。素材节目的存储方式,

应根据阵列硬盘容量选择有损压缩或是无损压缩,来存储视音频信号。非线性编

辑方式还可以同时制作相同内容的多个版本节目进行比较,也可以使用两个或者

两个以上的制作人员同时制作一档节目的不同部分,然后再衔接起来。这是磁带

编辑所不可能实现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资料收集上,一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档案文献、期刊、检索与数字技术有关的论著、书籍和文章,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站搜索下载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精品影片。

2、个案分析法

以笔者毕业设计《张三的歌》音乐MTV为实例研究音乐MTV剪辑节奏。

(三)、研究内容

附件1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

1、利用本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查阅相关网上资源。

2、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并且通过老师的一定指导,以此来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3、一台装有所需软件的多媒体计算机,以及拍摄音乐MTV所需的设备、环境和相关人员。

可能存在问题:

1、可能存在查找资料的不全面、时间不足等问题。

2、由于笔者学识有限,可能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视野比较窄。

3、由于学校的设备有限和自己的各方面条件不足,可能拍出来的音乐MTV作品没有预期的效果好。

五、预期的结果

论文和影视MTV作品

六、论文提纲

论音乐MTV剪辑节奏——以《张三的歌》例

一、音乐MV剪辑节奏概述

(一)音乐MV剪辑节奏

(二)音乐MV剪辑节奏分类

1、叙事节奏

2、图像节奏

3、声音节奏

4、心理节奏

二、音乐MV剪辑节奏分析——以《张三的歌》例

1、结构以及形式上的调整

2、精确剪辑人物动作的协调性

3、时空因素的处理

4、利用画面造型中景别的切换

5、声音的剪辑

6、镜头转换技巧的应用

篇二:数字影视多媒体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数字影视多媒体

Digital Video of Multimedia

作者姓名: 郑伟佳 指导教师: 胡国宁讲师 学科专业名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研究方向: 数字影视多媒体方向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本论文主要是想让人们了解数字影视多媒体,是一种把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数字影视多媒体现在主要应用在通迅、教育及娱乐等方面。它出现,意味着人类的文明又向前面迈了一大步。数字影视多媒体,它使我们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声音的质感也更加完美,抗干扰能力强。另外,数字多媒体还可以实现人机互动。让观众体验到它的魅力所在。

数字多媒体的发展趋势不容小视:

(1)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是目前国际多媒体市场的主流; (2)内容演示和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 (3)多媒体通信和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是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了解的过程当中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更直观地展现给读者。使文章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加深读者的印象。

关键词:数字 影视 多媒体 应用 发展

摘要?????????????????????????????????? Ⅲ 引言???????????????????????????????????1 1 数字影视多媒体技术概述??????????????????????? 2 1.1 数字信号跟模拟信号的区别????????????????????? 2 1.1.1 模拟信号??????????????????????????? 2 1.1.2 数字信号??????????????????????????? 2 1.2 对多媒体的认知?????????????????????????? 2 1.2.1 多媒体概念?????????????????????????? 2 1.2.2 多媒体的优点 ?????????????????????????2 2 数字影视多媒体的应用 ?????????????????????????3 3 数字影视多媒体的发展 ?????????????????????????4 结论???????????????????????????????????6 参考文献?????????????????????????????????7 8

篇三:毕业论文-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

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

【摘 要】电影和电视发展到现在,创作者已经越来越注重声音在电影电视的运用,在人们的印象里,那些优秀的配音,悠扬的音乐一直萦绕在脑海中,每每提及总是激动不已,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创作已经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影视创作 声音

声音,是听觉艺术的物质构成材料,是寓有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物质媒介。影视作品

中的声音是影视“声画艺术”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之一。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丰富多彩,但目前对声音的分类方法并不统一。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的孙欣在其《影视同期声录音》一书中按照《电影艺术词典》与《现代影视技术辞典》中对声音的分类方法,认为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分为语言、音乐、音响三大类。我认为这种分类应是比较清楚和全面的。

电影走过了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戏剧的电影”、“文学的电影”、“画面的艺术”,终于走向了“视听艺术”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初曾激烈反对过声音的电影,如今高度重视声音的运用。八九十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电影业借高科技的威力,以炫人耳目的视听效果再度复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环绕声的使用,它以无以伦比的感染力彻底征服了观众。

实际上,声音是一种有效的可以在人脑中形成空间形象的手段。在影视制作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表达和揭示影视主题。就声音而言,当我们一提到电影《大话西游》周星驰那段经典对白“曾经有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后来才后悔,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讲三个字:我爱你!如果一定要在这份爱加上个日期,我希望是一万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且被人们频频用作互侃的玩笑。而就音乐而言,它的表现力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表情,亦可以表意,或者表达某个情景和场景。例如,当我们听到《二泉映月》时,我们会从乐曲中感到一种凄凉和悲苦,这就是表情我们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旧社会艺人那种辛酸的生活和心灵的痛苦,这就是表意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支乐曲联想到凄楚萧瑟的江南风景,联想到那个瞎子阿炳在大街小巷卖艺的情景。也就是说,通过人的耳朵和大脑,原本看不见的音乐可以转化成人的视觉,而且视觉所展现的场景随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就如电影画面的移动、切换、转场一样。音响是比音乐更具形象性的声音,它的空间造型比音乐来得更具体、更真实、更易把握,例如,汽车的喇叭声,大海的潮水声,刮大风和吹微微细风的不同风声,自由市场鼎沸的人声等,当人们一听到这声音时便会联想到它所对应的场景。一般讲,音响会增强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如果将一种音响加载在另一画面上,那么画面原有的空间就被大大扩展了,画面的意义也更加丰富。例如,画面是旧社会一位十八九的女孩在大街上卖身葬父,而画面外传来的声音是同情声,还有啧啧的讥讽声。虽然在画面上看不到这些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但在观众的想象中这些人是在围观着这个女孩。而在这里由于同情声和啧啧的讥讽声的运用,画面的空间被扩大了,使这个卖身葬父的女孩的这个画面中不再单调而是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从上述例证中可以看出,声音不但具有创造画面形象的能力,而且如果将特定的声音加载或赋予某一画面上,那么画面原本具有的意义和内涵不但被丰富了、生动了,而且也可能被改变和修饰

除了空间上的造型作用外,声音还可用来对画面的表现进行补充和丰富。一段好听的旋律,在人们心中唤起的联想可能比一幅画面所唤起的联想更为丰富和生动。因为音乐更具抽象性,它给人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富有理性的美感情绪,它可以使每个观众根据自己的体

验、志趣和爱好去展开联想,通过联想而补充丰富画面,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富有表现力。音乐不但具有空间上的造型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表情功能,这种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和情绪色彩,这是画面所无法表达的。在影视制作中巧妙地利用音乐的表情作用,可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调动观众参与片中情节、内容的积极性。例如像《卡萨布兰卡》,还有《毕业生》中的《寂寞无声》,都是大家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马上回忆起这经典的影片内容,以及影片所塑造的经典人物。

尽管声音具有与画面相同的造型和表意功能,但在表达方式上与画面却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点首先表现在声音不能准确地表达某一具体场景或事物。例如,我们无法通过一段音乐准确表达出布达拉宫的外形、色调和建筑风格,而一幅布达拉宫的静态画面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即使我们用语言来描绘它也不如这幅动态画面来的直观。可见,声音对于事物或事情的描述具有不准确性和宽泛性。人们听到一段音乐时,只能说“ 它听起来像什么”,或者说“我从中感到了什么”。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理解音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理解音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音乐形象描述出来。其描述的细节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但描述的意境和情感却惊人的相似和雷同。

声音在表达形象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影视制作中具有了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表现力。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讨论声音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

1.运用声音表达和渲染主题

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逼真的一部。片子在一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一场中,用惊心动魄的音响效果把战争的残酷、惨烈表现的淋漓尽致。看过此片的人们很难忘记那子弹摄入水中、打进肉体的可怕效果。导演和音响设计人员还两次使用了“主观音响”的手段,一次是登陆作战中,一次是在桥头遭遇战中,刻画人物在恐怖的战争场面中无法忍受处于短暂“失聪”状态的心理感受,本片的音响运用不但使观众加强的对画面难忘的效果也起到了揭示和深化统一主题的作用。

2.运用声音调动观众情绪

相对于画面而言,音乐是最能调动人的情绪的工具。在某些情况下,用音乐进行气氛的营造和渲染比用纯粹画面更有效,更能抓住观众的心理。在电影《泰坦尼克》的结尾导演使用了该篇的主题曲《我心依旧》不但恰当地表现了电影主人公处在那种环境下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调动了观众的情感,使影片主题和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在《泰坦尼克》中,这段音乐被几次用到,正是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具有高潮有带有一些伤感的乐曲不但实现了故事情节上的过渡和转场,而且将主人公杰克和露丝在泰坦尼克号这艘轮船上发生的短暂但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得到了升华,也表现出了杰克为爱牺牲的伟大、露丝对杰克的无限怀念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于失去杰克的无限痛苦,并把这份痛苦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比任何人为的表演、痛哭、解说都来得简洁、巧妙和含蓄。

当然,我们在影视制作中不能过分地夸大声音的作用。毕竟,任何影视制作都是以视觉画面为主的编辑艺术。只有当我们对影视表现的各个元素的特性有所了解掌握后,我们才能在影视制作中科学地运用这些元素,并发挥它们各自的表现优势。声音的特性及其巨大的应用潜力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凤铸.音响美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李南.影视声音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