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即书诗四句中即的意思作用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8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重要文段阅读题及答案

☆《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p.3)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答: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写听觉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味觉的:又酸又甜写触觉的:光滑的石井栏

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答: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答: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答: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 ?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答:拟人。(续写略)。

7.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如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答: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扳?通?攀?,pān,牵,引

2.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观看,观赏) ②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④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见资料?译文?)

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自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伤”是什么意思?

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哀伤,惋惜

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如①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答:父利其然也。具体做法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A B C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D E F___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 父异焉。

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一课》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高潮和结局)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最后一课的结束)。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普鲁士占领了法国)。

4.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对老师的热爱崇敬。)

5.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内心悲愤。)

6.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7.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暗含最后一课已经结束。)

8.“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答: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多义字辨析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帖:昨夜见军帖(文书、文告) 愿为市鞍马(买)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成语:扑朔迷离)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西……南……北……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课内语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

答: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

2.填出相应的动词

①描写爷娘:扶将 ②描写阿姊:理

③描写小弟:磨 ④描写木兰:开 坐 脱 着 理 帖

选文中连用四个“我”和“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达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答: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答: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邓稼先》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答: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

要点:他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真诚、朴实、热爱祖国,没有私心,具有奉献精神等。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

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着重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闻一多》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开头到?证实了他的‘言’和‘行’?。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

第二层:最后两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答: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答: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答:① 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说、③参加游行示威。

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答:?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外貌描写:?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答: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8.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要点: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篇二: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作业】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一、基础知识:(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háo) 桑葚(shan)斑蝥(máo)地窖(gào)

B、秕谷 (bī) 宿儒(shù) 蝉蜕(tuì)跻身(jī)

C、殷红 (yīn)遴选(lín) 剔透(tī) 恣情(zì)

D、摩挲 (suō) 颓唐(tuí) 诅咒(zǔ) 踌躇(chú)

2、选择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鉴赏 人迹罕致 性子很躁 B 讪笑 臃肿可笑接连不断

C 碎裂 来势汹汹 指物作诗 D 篱笆 泯然众人 攒成小球

3、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乎起来。

B、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语文积累运用:(18分)

5、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可是校园食堂前的草坪上却被无情地踩出了一条光秃秃的“路”,请你在此

树一块牌,并在上面写一句话,提醒大家保护绿色!(字数在20字以内)(2分)

6、仿写(2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7、背诵篇目考查:(10分)

①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

节: , , !: ,。

②《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8、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

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4分)

书名: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三、古文阅读:

(一) 伤仲永(1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即书诗四句中即的意思作用

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

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加横线的字(2分)

(1)世隶耕_______(2)未尝识书具_______

(3)日扳仲永_______(4)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

10、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2分)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与之()

③秀才观之( ) ④余闻之 ( )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

(引号内填原文) (3分)

13、本文对你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2分)

(二)(9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为什么)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

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4、注音(3分):(1)辄( )(2)琅() (3)恬( )

15、选择下列释词语正确的一项。(2分)

(1)窃入学舍() (2)听已( )

A、偷窃 B、偷偷地 C、声音细小 A、完毕 B、已经C、停止

(3)冕因去依僧寺( ) (4)录为弟子( )

A、因为 B、于是C、凭借 A、收 B、成 C、做

16、翻译句子(2分):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17、通过阅读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阅读理解:(24 分)

(一)一诺千金(14分)

我做女孩子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开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

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

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珊;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

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怎么来拒绝他,

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

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脸淌着汗,手紧紧攥

成拳

头,哑看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

钱的纸币。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他反复

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

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农推车。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睡着了,没料

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

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惟一的一次交往,但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长久而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

“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

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了这件事,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

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

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站牌边守

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

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

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

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邪,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

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

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有大雨就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

足惧。不过,我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

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愿意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8、第3段中,着重表现“我”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19、从文章主题的角度看,第6段有什么作用?(2分)

20、“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一句中,“那”指什么?为什么说“他走向成功的源头”?(2

分)

21、作者一再强调“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大雨使得“天地问白茫茫的”,最后一段却又说“区区风雨又

何足畏惧”这矛盾吗?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 分)

22、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本文所写的两件事中,只有其中一件是引发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请

概括这件事的大意(40字以内)。( 2 分)

23、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信守诺言的古代名言或谚语(一条以上)。(2分)

24、读了本文,谈谈你对"诺言"的看法。(2分)

(二)泥泞留痕(10分)

(1)鉴真和尚刚刚剃度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却让他

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吃苦受累不说,化缘时还常常吃白眼,遭人讥讽挖苦,

鉴真对此忿忿不平。

(2)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鉴真依旧不醒,

床前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3)鉴真打了一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可我刚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

子,”

(4)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5)鉴真和住持信步走到了寺前的大路上,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6)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7)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但我这样一个别人瞧不起的苦行僧,怎么去

光大佛法?”

(8)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行走过?”鉴真说:“当然。”

(9)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10)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平义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呢?”

(11)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条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12)鉴真说:“当然能了。”

(13)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膀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

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

么也没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

脚印却印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14)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年轻有力的脚印留在寺前的泥泞里,留在了弥漫着樱花醇

香的扶桑泥土里。

(15)在泥泞里行走,生命才会留下深刻的印痕。

25、联系下文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2 分)

(l)芸芸众生:(2)跋涉:

26、第(3)段鉴真想表达的意思是:他不愿再做行脚僧生了。联系当时的语境,他会怎么委婉地表述

出来?请把这句话填在横线上。(2 分)

答:27、住持在谈话中不知不觉的使鉴真受到了教育,我们常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来比喻这种教

育方法,这两句诗是“, ”。(2分)

28、根据"留在了弥漫着樱花醇香的扶桑泥土里"这句话中加横线的词,我们可以推测出鉴真和尚在 (国名)光大了佛法。(1分)

29、联系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四、写作实践。(30分)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又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不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完成作文。

成长需要

1-----4、DADB5、参考:“请爱护脚下的生命”“脚下留情”意思对即可,运用修辞更佳

9、(属于) 尝(曾经)扳 (牵 ) 称( 相当) ...

10、书具 ②仲永 ③诗 ④仲永环谒这件事

11、①从这以后,人们指定某种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可以完成。

②仲永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1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没有上进心,不想学(意思相近即可) 13、略14、略

15、BABA 16、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让牛践踏了庄稼,他的父亲大怒,拿起鞭子打他.

17、勤奋好学的精神,启示我们也要刻苦学习,发奋读书.

18、既痛恨男生不讲信用,又为自己受骗而感到难过。19、这一段既写了男生借钱的目的,更着重写了他为借钱、还钱作出的艰苦努力,表现了他信守诺言的优良品质,是本文主题的直接展示(意近即可)20、“那”是指他历尽艰辛按时还钱的事,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他守信用的品质,而守信用又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而又宝贵品质。(意近即可)21、大自然的雨大是事实,作者之所以说“区区风雨”,是相于我们许下“风雨无阻”的诺言而言的,这说明诺言在作者心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分量。(意近即可)22、“我”与一少年在雨中等待各自相约的朋友,他的朋友冒雨而来,“我”的朋友因雨失约没有来。23、如:言必行,行必果等24、略25、(1)指众多的平常的人(2)爬山涉水,指奔波26、我是不是该为寺里节省此鞋子? (意近即可)2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8、日本29、人只有经历挫折、困苦、磨难,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作用:照应题目,深化中心。

篇三:论语单元复习题

第六单元复习题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

(2)

2、解释下列词语。

愠: 何以: 识: 诲: 说: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 殆:

4、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

(2)不耻下问: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

(1)关于学习态度: 。

(2)关于学习方法: 。

(3)关于孔子自谦: 。

6、用课文原句回答: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 。

7、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 答: 。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

9、解释下列词语

(1)舍 (2)戏 (3)委 (4)引 (5)顾

10、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 无 信

12、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答: 。

13、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答: 。

14、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

15、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你说呢?

答: 。

16、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

17、“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能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

答: 。

(三)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

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8、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 ) ②幸尚宽() ..

③纳其自托( ) ④遂携拯如初( ) ..

20、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 携:

21、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2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

2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就: ②称:

27、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

(1)余闻之也久。

(2)从先人还家。

28、同邑的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 。

29、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的哪些方面可以被称之为“伤”?

答:。

30、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

答:。

31、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

答: 。

(五)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2.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_______编的《___________》。

3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1) )(2)()

(3) )(4) )

34.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脚步跳跃,雌兔的双眼迷离。

B.策勋十二转记了许多次功。

C.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35.“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________ _____。

36.请你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展开想象,谈谈其中蕴含了哪些内容。

(六)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7.这是一首______诗。题目是《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________。

38.“与君离别意”,中的“君”指___________。

39.“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

41.点出杜少府出发的地点是_______句;将宦游之地是_______句。

答案:(一)1、略

2、(1)怨恨 (2)为什么(3)记住(4)教导(5)愉快(6)满足

3、wǎng dài

4、略

5、略

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二)8、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9、略

10、略

1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2、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13、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1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5、略

16、言之有理即可

17、略

(三)18、C 19、①一起,都;② 幸而,恰巧;③ 接纳,接受;④ 救助

20、zhé xié

21、①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②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22、① “幸尚宽”;“贼追之”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3、王朗做事只看眼前;华歆做事考虑周密,守信用。

24、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四)25、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6、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称:相当,符合 27、略

28、第一问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第二问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29、伤:哀伤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仲永被邑人捧杀,终“泯然众人”;

30、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31、略

(五)32.郭茂倩 《乐府诗集》

33.(1)早上 (2)只 (3)这里表示数量多,不是确数。 (4)外城。

34.A 3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36.交代了木兰多年征战的经历。不仅写出战争的激烈残酷,还告诉我们木兰已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壮士”,讴歌了木兰的战功。(正确理解句意,言之有理,符合文意即可。)

(六) 37.送别 《送杜少辅之任蜀州》 王勃 唐 初唐四杰

38.杜少府 39.无须,不要

40.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

4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