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雨陈与义颈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8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 )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 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 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 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4理解不正确的是(C )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2013松江一模]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C)[2013松江一模]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C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上天赋予的自然之美。

D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2理解不正确的是(C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色。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3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B一二句写西湖水光山色无论晴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C.三四句通过比喻赞美了西子的美丽。

D “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照应。

4理解正确的是(C )

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B.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

C.第三句在西湖与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

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

5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 “潋滟”描写了西湖晴天波光闪闪的水光。

B. “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迷茫茫的山色。

C “西湖”和“西子”都有婀娜多姿的神韵。

D “淡妆”和“浓抹”指西湖的晴姿和雨态。

6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诗人边饮边赏西湖的两种风光。

B..诗中描绘了西湖的具体景物。

C诗人给西湖赋予了生命之美。

D.诗人非常热爱西湖的美景。

7.“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 和 。[2013奉贤一模]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013奉贤一模]

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1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 “强说愁”写出了年轻人的志高远大、好胜纯真。

B. “欲说还休”写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孤独压抑。

C词的末句形似轻松洒脱,实则无法排遣沉重抑郁。

D.通篇言“愁”,表达了遭到排挤、报国无门的哀愁。

2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本词写出了作者内心无处倾诉的苦闷。

B. “少年”在词中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

C “为赋新词”的意思是写出新赋新词。

D “强说愁”指的是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3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4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 “爱上层楼”是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已经有了斯文习气。

C “识尽”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D “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5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上片回忆作者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B..下片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

C.此词上、下片里“愁”的含义是相同的。

D全词构思新巧,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6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013青浦静安一模]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经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D.“愁”是连接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2013宝山一模]

A.词的上片侧重回忆作者“少年”时的“愁”,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

B.上片中“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

C.词的上片作者把不谙世事的闲愁当作了愁,词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悲壮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哀婉凄绝,全词形成鲜明对比。

8诗中“愁”有不同含义,层哀愁

[

2

1

3

]

9下列诗句中与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类似的一句是( B ) [2013崇明一模]

A.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013闸北?模]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超脱心情。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四.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 “初平”写钱塘湖水面平静,“云脚低”写白云低垂。

B.颔联写莺歌燕舞,呈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C尾联“行不足”写出诗人对湖东的流连忘返。

D.全诗写出了钱塘湖早春美景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标题中的“钱塘湖”就是指浙江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

篇二:大学语文(本)第二次作业三

作业答案

篇三:2015届高考语文第二章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用时:45分钟 满分:5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012·天津)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B.涌动

C.萌动

D.涌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萌动”的意思是“(植物)开始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涌动”的意思是“呈现出某种动态的现象”。根据语境,“绿”已经是“生机盎然”的状态,与“萌动”相比,“涌动”更为合适。“调节”的意思是“从数量上和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多用于水量、风力、温度、气候、物价等。“调剂”的意思是“侧重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多用于人员、力量、生活、物资、精神等。此处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所以用“调剂”。“地久天长”的意思是“历时悠久或爱情永久不变”。“山长水远”的意思是“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根据语境,“相隔的”“是一整块大陆”,强调的是一种空间距离,所以应用“山长水远”。

2.(2012·湖南)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C.门巷深深过客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小院地偏人不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紧密。A项“林间”与“西斋”不合,C项“过客稀”不及“人不到”,D项B.小院地偏人不到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调剂调节 调节 调剂 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 山长水远 山长水远 1

“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

3.下列对联,用于某校百年校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满腔热血育桃李,一片丹心扶栋梁。

B.画栋拂云联旧垒,玉兰绕砌缀新枝。

C.根深叶茂结硕果,笔健墨浓绘蓝图。

D.福星高照满庭乐,寿诞生辉合家欢。

答案 C

解析 A项用于歌颂教师。B项用于新校舍奠基。D项用于祝寿。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岸从水边延展开来,将碧绿的柔波,暖暖且软软地拥揽于怀。水的柔情意,衬出江南岸的大胸襟。造字先生把“伟”和“岸”并连在一起,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绿或黄的一圈 ②或宽或窄的一段 ③或曲或直的一条 ④以及神奇且美妙的深度 ⑤羡人的高度 ⑥耀人的宽度

A.①③②⑤⑥④

C.②①③⑤⑥④

答案 C

解析 前三句按视距的由短到长,与后面的“延展开来”相呼应;后三句先说高,再说宽和深,与前面的“伟”和“岸”相对应。

5.(2011·安徽)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 )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这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C.琴声悠扬

答案 B

解析 除了首句“琴声渐起”外,这段材料共五句话。A项“琴音似水”不能概括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内容。C项“琴声悠扬”中“悠扬”一词与第二句和第三句格调不合。D项“琴声如风”只能概括第四句的内容。B项“琴音遐想”中“遐想”一词包含了五句话所有比喻和想象的内容。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 B.①②③⑥⑤④ D.②③①⑥⑤④B.琴音遐想 D.琴声如风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2)长桥卧波,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君子慎始,差若毫厘,____________。(《礼记·经解》)

答案 (1)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2)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谬以千里

三、古诗鉴赏(30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临江仙·诏芳亭赠坐客

[宋]叶梦得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注 ①作者自注云:“去岁中秋,南山台初成,与友连三日极饮其上,尝作《临江仙》三首。今岁复会诏芳亭。”②梁州,即《梁州曲》,又称《霓裳羽衣曲》。

(1)请结合上片分析“恨”字所包含的情感。(2分)

答:

(2)请赏析结句“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4分)

答:

(3)有人评价叶梦得晚年词“雄杰”,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1)老友重逢的喜悦(“恨”的背景,1分)和无音乐助兴的遗憾(“恨”的具体内容,1分)。

(2)作者原本沉醉于中流击楫的壮志豪情中,忽然一声响彻云外的笛声将他惊醒,只见月光下水波明亮,把诏芳亭也映得通透。(1分)表达了作者的遗憾落寞(“愤懑”也可,1分)。笛声使作者从幻想中惊醒,回到现实,艺术上有陡转的效果(1分,答“视听结合”,言之成理亦可)。以“水明楼”结尾,含蓄不尽,意蕴深长。(1分)

(3)用语豪放(1分),结合词作具体分析(1分)。情感豪放(1分),结合词作具体分析(1分)。具体分析略。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喜 雨

杨万里

3 ②①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答: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答: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答案 (1)描绘了雨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2)遥:生动描绘出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忽:生动描绘出雨后鹭鸟习惯性立于枝上,终至树枝折断,鹭鸟惊惧而飞的情形。

(3)①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②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③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跌宕起伏。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

陈与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注 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南北宋之交的著名爱国诗人。②单父台:在山东单县,据记载,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做单父宰时,政暇常到这里弹琴,所以取名“琴台”,也称“子贱

雨陈与义颈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台”,后人又在琴台的东面筑晒仙台和天台,相映成趣。此处化用杜甫《昔游》“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的诗句。

(1)诗歌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3分)

答:

(2)尾联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有哪些“襟抱”。(3分)

答:

答案 (1)描绘了海潮拍岸,天际风云随着海潮涌向楼台,春雨犹如点点泪痕,容颜变 4 ②①

色的阔大而伤感之景。(画面2分,特点1分)

(2)用典。(1分)反用杜诗典故之意,哀叹金人践踏中原国土,鞭挞南宋统治者偏安投降。(1分)表达了强烈的抗金爱国情怀;使诗歌含蓄蕴藉,增添文化底蕴。(每点2分)

(3)①忧伤和哀恨时局,②抗金报国,③批判统治者的投降政策。(每点1分)

5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