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句中的意思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17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每逢佳节倍思亲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结合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课,齐读课题。

2、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3、你们喜欢过这些美好的节日吗?为什么呢?

4、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但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1、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出示整首诗。

2、这里的九月九日指的就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想念)

3、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谁来读这首诗?

4、同学们,这是一篇文包诗,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你们不要看书,只要用耳听,边听边想象画面。(老师朗读全文)

5、刚才听老师读,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6、是呀,我们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就能把课文读出味儿,读出感情来。你们想读读课文吗?(生自由读课文,约2遍。教师巡回指导。)

三、诗文对照,读文悟情

刚才你们是大声地朗读课文。这一次啊请大家再来读课文,这次是默读,不出声,边读边想,哪些句子能解释古诗,用铅笔划出来。(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

●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读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15 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情是多么难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3、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谁能读一读这句诗?(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哪些字最能表现王维内心的悲凉?(独、异)请你再读给大家听。

4、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现在你就是那个孤独的王维,让我们一起发出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

●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师问:第二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在哪里呢?指名读句子。

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人们是怎样欢度这个节日的?指名读句子。

3、你读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很高兴)这句话中有个词就是高兴的意思,你能找到吗?(兴高采烈)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高兴?(热闹、扶老携幼)

4、“扶老携幼”什么意思?(扶着老人,带着小孩。)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走到一个学生身边):你们全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你的心情怎样?(我感到特别高兴)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

5、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读出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吗?请试一试。(自由练读,指名读。)

6、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理解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他独在异乡,只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他过去,他是怎样和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

(生读句子: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同学们见过茱萸吗?示图片,介绍茱萸。

3、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高兴)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4、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是大诗人王维和他的兄弟了,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高高兴兴地做做动作,好吗?(师读句子,学生做动作。)

5、高兴吗?谁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高兴?(生读,齐读。)

6、回忆着与兄弟们共度重阳的画面,此时的王维还想到了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

(生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7、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8、课文中说“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想一想,他们还不能一起干什么了?(不能一块头插茱萸,不能手挽着手??饮酒作诗)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忧愁、难过、低落、无奈、悲伤)。课文用一个省略号,表达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9、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学生读: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真是——(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是啊,你们体会得真好。想读这句话吗?指两名学生读。

四、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别人全家团聚,而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兄弟们遍插茱萸,而独少他一人,

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这里,他思绪万千,提起笔来,一挥而就,留下了这千古绝唱。(师配乐范读。)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我们同桌俩相互读读。(同桌读、指名读)

3、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配乐齐读)

篇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句中的意思)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写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的诗。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 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 客

(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

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

点示: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

(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6)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7)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 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客 王维

登高 插茱萸遥知 少一人

篇三:23.每逢佳节倍思亲完美版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材分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文以王伟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地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伟真情流露写下的诗。

学情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学生们在课外阅读时已经接触过,但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缘由却不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故事与古诗对照起来阅读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要通过反复指导朗读,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认识多音字“重”。

2、能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反衬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重”,小蚂蚁,体重轻,体重轻,力气冲,力气冲,来举重,来举重,举毛虫,举毛虫,举不动,举不动,重新弄,重复了八次才成功!(编写儿歌帮助学生识记、写好。)

2、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相信肯定难不倒这么聪明的你们。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认识多音字“重”。

2、能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反衬心情的表达方法。

三、学生自主学习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音、停顿。

2、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把课文读通顺,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好这篇课文,怎么才算读好

这篇课文呢?最关键的是要读懂读好这首诗,那怎么才能读懂读好这首诗呢,老师这里有个绝招,想知道吗?真想知道?那你得坐好老师才能告诉你。这个绝招就是——读书。这个度要讲究技巧。第一步——轻声读,找联系。先轻声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初步体会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有什么关系。第二步——默读、圈画、写数字。也就是在默读课文的时候思考,哪一段写的是第一句诗的意思就在这一段后面写个1,哪一段写的是第二句诗的意思,你就在后面写上2,哪一段写的是3、4句的意思,你就在后面写上3、4。简单吧!第三步——对照朗读,也就是在你圈画完之后考试第三遍朗读,这个时候你读一段话,读一句诗,再读一段话,再读一句诗,这样对照起来,看看我的圈画是不是比较准确?听明白了吗?现在开始吧。

四、师生交流展示

1、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蕴含在哪一段里呢?谁发现了?

(1)指名读。

(2)通过读这一段话,你读懂诗句当中“异乡”的意思了吗?“异乡”指的是哪里?同学们想一想,王维写这首古诗的时候是在家乡写的吗?在哪里写的?——京城长安。所以“异乡”在课文中指京城长安,现在我们一般认为“异乡”指的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3)同学们,我们顺着“异乡”的方向往下想,那么,身在“异乡”的人就叫什么?——异客。同学们,那通过读这一段,你能体会王维的心情是怎么样子的吗?——思念亲人。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

(4)你从第一小节哪看出来他很思念亲人的。点拨:你现在几岁了呀,王维离家的时候几岁呀,只比你大7、8岁,说明他当时的年龄很小,再看看“两年”,说明离家时间长,700多个日日夜夜,年龄小,离家时间长又长,还有吗?

(5)他的老家是在—— ,此山东非彼山东,古时候,人们把华山以东叫山东,所以他的老家是在山山西省的蒲州,15岁那年,他来到的是京城长安,中间相隔一两千里路,离家远不远啊。

(6)总结,诗人王维年龄小,离家远,离家的时间又长,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吗?谁来读好第一小节。

2、第二句诗的意思蕴含在哪一段呢?谁来说。指名读。

(1)“更加”要加重读。那“更加”就是第二句诗中哪个字的意思?一起说——倍。“倍”就是更加的意思,那王维为什么会在重阳节这天倍思亲呢?

(2)具体到几个词语的话,他看到的是什么?家家户户什么?把“扶老携幼”画下来,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还干什么?心情怎样?兴高采烈,也把它画下来。

(3)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孤独、伤心,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4)王维在离家两年的时候写下的这首诗,他仅仅是今年倍思亲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每逢,我们往前想,王维今年佳节倍思亲,去年呢,——去年佳节倍思亲,那如果明年王维还是身在异乡,他还是——明年佳节倍思亲,也就是说,只要王维身在异乡,他就会年年佳节倍思亲。所以,王维在诗中写到——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哪一段写了3、4句古诗的意思,指名回答。

(1)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通过读一段,你发现王维倍思亲他想的是什么呢?指名答。

(2)那个时候的心情怎样?指名答,开心。

(3)他还想到了什么?兄弟们还在思念着我呢。

(4)就这样,王维一边想想以前开心的日子,一边想想现在的孤独,他越是想高兴的事情,回到冰冷的现实,他就越孤独、伤心,越伤心越是思念家人,所以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5)王维仅仅是思念兄弟们吗?他还思念谁啊?指名说,——父亲母亲家乡已经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就这样,他一会感到孤独一会又觉得高兴,这么多想法这么多感情汇聚成一个词,那就是第四小节的哪一个词——思绪万千。把这个词画下来。

4、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我们现在读好这首诗,先自己练读。指名读。

(1)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

(2)指导背诵。

五、课堂检测

端午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插艾草、吃粽子,会吟诵——

中秋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会吟诵——

春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放鞭炮i,贴春联,喜迎新年,又会吟诵——

这些节日,就是诗中的“佳节”。

六、总结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