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优秀范文 > 列表页

审计抽样指南注册会计师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2  分类: 优秀范文 手机版

篇一:注会审计讲义

第四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1.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需要掌握的考点,教材删了,2013年考了,指南里面有哦)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应当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适当方法。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 (1)选取全部项目(判断选择题)

选取全部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查。

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而不适合控制测试。

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

(2)选取特定项目(判断选择题)

选取特定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

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 1)大额或关键项目;

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 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 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3)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

2.审计抽样定义

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1

3.审计抽样基本特征(判断选择题)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4.审计抽样适用范围(判断选择题)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5.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判断选择题)

在控制测试中,有两种典型的抽样风险,即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1)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2)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6.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判断选择题)

(1)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从而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影响审计效果。 (2)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注册会计师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注册会计师会得出恰当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2

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9.非抽样风险的含义

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10.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判断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例如,确认应收账款的漏记(完整性认定存在错报)却把应收账款明细账作为总体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未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实地查看固定资产来证实其所有权。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可能导致没有发现误差。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5)其他原因。

11.降低非抽样风险的审计思路(判断选择题)

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12.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单选题)

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13.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依据教材归纳总结,判断选择题)

3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样本设计(2条线) (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1.控制测试目标

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时,其测试目标是获取关于某项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控制测试的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判断选择题)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判断选择题)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比如:从总体项目涉及时间来看,如果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做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

又比如:如果对一年中前10个月的控制活动使用审计抽样做出结论,对剩余的两个月则使用替代审计程序或单独选取样本。

3.定义抽样单元

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 4.定义偏差

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 5.定义测试期间

(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1.细节测试目标

审计抽样运用于细节测试时,其测试目标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以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测试的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判断选择题)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例如:

①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②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供货商的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定义为总体,而不是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判断选择题)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 例如: (1)如果将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定义为总体,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打印的该日客户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2)如果将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定义为总体,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

4

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3)如果认为代表总体的实物遗漏了应包含在最终评价中的总体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新的实物,或对被排除在实物之外的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3.定义抽样单元(单选题)

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

4.分层(理解分层目的)(判断选择题) (1)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5.定义错报

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实际工作中常常指错报金额(元)的表现形式。 二、选取样本(2条线) (一)控制测试时选取样本

1.确定样本规模(判断选择题)

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确定的样本规模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如下表: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2.选取样本的方法

1)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请见教材P64表4-2,遵循随机规则选取样本);

(2)系统选样(请见教材P65举例,遵循随机规则选取样本); (3)随意选样(略)。

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略) (二)细节测试时选取样本

1.确定样本规模(判断选择题)

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中确定的样本规模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如下表: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5

篇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用指南2010--目录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用指南2010(套装共2册)》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上册)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l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书面声明》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审计抽样指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l号——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责任》应用指南

(下册)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3号——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4号——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业务》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ll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应用指南

审阅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应用指南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应用指南

相关服务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ll1号——代编财务信息》应用指南

质量控制准则应用指南

《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会计师事务所对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实施的质量控制》应用指南

篇三:审计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审计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审计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审计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是(政府审计准则)。

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独立审计准则)。

3.国际审计准则一般不包括(后续审计准则)。

4.颁布质量控制准则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5.在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执业规范指南)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不具有强制性。

6.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

7.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核心部分是(独立审计准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有(ABCD)。

A.独立审计准则B.职业道德准则C.审计质量准则D.后续教育准则

2.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ABD)

A.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B.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D.执业规范指南

3.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主要用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BCD)业务

B.特殊行业审计C.特殊性质审计D.特殊目的审计

4.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的制定依据有(BD)。

B.《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D.《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

5.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主要用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BCD)业务。

B.特殊行业审计C.特殊性质审计D.特殊目的审计

6.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ABC)。

A.机构独立 B.人员独立 C.工作独立;

三、判断题: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独立审计准则,它包括一般准则、外勤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个部分。(×)

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3.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并且是通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4.监控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其全面质量控制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审计目标、风险与重要性

一、论述与问答题:

1.什么是审计的总目标?它与审计的具体目标存在什么关系?

答:审计的总目标是根据我国的审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它们的关系是: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在审计的具体目标中,一般审计目标适应于所有项目的审计。项目审计目标只是适应于某一特定项目的审计。只有了解一般的项目审计目标,才能据以确定项目审计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就可以对管理当局的任何认定是否正确下结论,再把对每个认定

的结论结合起来,审计人员就可以对整个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了。

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分哪几类?

答:被审计当局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分为五类:

(1)存在与发生;(2)完整性;(3)权利和义务;(4)估价与分难;(5)表达与披露。

3.如何掌握重要性的运用?

答:(1)要掌握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2)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①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④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审计人员对此应当予以关注。

4.试述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组成要素。

答: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遗漏,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会给利用审计报告的有关使用者造成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这一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审计意见偏离客观事实,并导致审计责任的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要素有三大类: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5.什么是审计计划?有何作用?

答: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

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1)通过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有利于审计工作按步骤进行,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

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有利于对审计工作实行监督和检查。(3)有利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协调工作,避免误解。

第三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一、问答题:

1.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40年代末至70年代,80年代至90

年代,90年代之后。

在20世纪40年代前,人们习惯用内部牵制这一概念,即发、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

止错误和其们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一般来说,内部牵制机制的执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实物牵制。例如保险柜的钥匙交给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持有。非同时使用这两把以上的钥匙,

保险柜就打不开。

(2)机械牵制。(3)体制牵制。采用双重控制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4)簿记牵制。

20世纪末至70年代,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

定义:一些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审计界研究的重点逐步从一般含义向服从具体内容深化。1988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具体包括三个要素: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会计制度(Accounting System)、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下一个新阶段。1992年,美国的“发起

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简称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的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2.内部控制划分为哪些要素?其中了解内部控制要素有哪些?

答:内部控制评审通常包括了解、测试和评价三个步骤。了解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

评估、会计信息和沟通系统、控制活动以及监控情况。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即内部控制调查表、文字叙述以及流程图。

3.指出组成控制环境的因素

答:控制环境,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具体包括:

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内部审计组织及外部影响等。

4.内部调查表有哪些优点及缺点?

答:调查表能对所调查研究的对象提供一个简括的说明,有利于初级审计人员和缺乏审计经验的审计

人员利用该表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可以节省审计时间,加快审计工作的进度。

内部控制调查研究表也有其缺陷,表现在:调查表内容固定设计,很难完全适合不同被审计

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往往会产生一些不适用的情况,这样就不利于得出正确的答案。由于利用调查表一般是按项目考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因此往往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看法。

第四章 审计方法

一、填空题:

1.(审计法)是指审查和阅读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2.肯定式函证,又称(积极的函证方式),这种函证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求收信人对于询证函中的事项给予回函答复。

3.无论是独立审计,还是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审计程序一般都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三个阶段。

二、论述题:

1.简述审计方法体系。

答:现代审计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事后查账技术,发展到广泛运用审计调查、审计分析、制度基础审计、

统计抽样审计和电算化审计及现代化管理等技术方法,从而日趋多样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审计的方法体系由审计检查方法、审计实物证实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审计抽样方法、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以及审计管理方法等构成。

2.简述顺查法和逆查法的特征及优缺点。

答: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顺查法的审计程序与会计核

算程序基本一致,首先审查原始凭证,以查明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合规;其次审查记账凭证并与原始凭证核对,以查明会计分录是否正确,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合;再次审查会计账簿(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并进行账证、账账核对,以查明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记录是否正确无误,账账之间是否相符,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最后审查和分析会计报表并进行表账、表表核对,以查明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是否正确、完整、合规,与账簿记录是否相符,表表之间是否相符。此外,还应抽查盘点实物资产和核对债权债务,以验证财物是否完整,债权债务是否正确。顺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审计工作细致、全面,不容易发生遗漏,容易查出错误和舞弊,审计结果比较可靠。其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高,审计重点不突

出,审计效率低。

3.简述抽查法和详查法的特征及优缺点

答:抽查法是指在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按照一定抽样方式抽取部分经

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作为样本进行审计,并根据样本审计结果来推断总体正确性的一种方法。抽查法一般可分为三种: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和统计抽样法。任意抽样法是指在被审计经济活动的总体中,任意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审查。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对于抽取哪些样本,样本量多大等无章可循,极具盲目性和偶然性,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审计风险很大。

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和全部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进行全面、详细地审查。详查法的优点是容易查出各种错误和舞弊,审计风险较小,审计结果比较正确。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审计成本较高,审计效率低。在实际工作中,除对有严重问题的、非彻底检查不可的专案审计以及经济活动很少的小型企事业单位采用此法之外,一般不采用此法。

4.简述调节法和调整法适用的范围

答:调整法是指根据审计结果,更正查账中已经核实的错误或作假账项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也称调

账法。当审计工作结束时,审计人员应该核实查账结果,对所查出并已落实的各种错误,包括科目处理错误、漏账、重账错误、计算错误、转账错误以及弄虚作假的账项等,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编制“账项调整汇总表”交由被审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调账处理,并据以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

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资料,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资料的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如对银行存款实存数的审查,通常运用调节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企业单位与开户银行双方所发生的“未达账项”进行增减调节,以便根据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来验证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又如,为了证实财产物资账实是否相符,也可以运用调节法。当盘存日与书面资料结存日不同时,结合实物盘点,将盘存日期与结存日期之间新发生的出入数量用来对结存日期有关的财产物资的结存数进行调节,以验证或推算结存日期有关财产物资的应结存数。其计算公式为:结存日(书面资料日期)数量=盘存日盘点数量+结存日至盘存日发出数量-结存日至盘存日收入数量。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审计证据中,作为审计证据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基本证据的是(书面证据)。

2.实物证据与下列(估价)这一具体审计目标无关。

3.下列关于口头证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口头证据比书面证据更易获取,更为及时,而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故而口头证据一般比书面证据更可靠)。

4.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作用不包括(可以适当减少注册会计师应实施的审计程序)。

5.下列证据中不属于环境证据的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6.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银行对账单)。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审计证据?

答: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得出审计结论,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所获取

的各种凭据,是审计人员用以证实审计事项,据以形成审计意见或建议的一切资料。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所获取的,与审计依据或者审计结论相关的证据,但它又与审计依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评价判断

的依据,包括法律的和非法律的依据。

2.试说明审计证据的类型及特性。

答:审计证据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四大类:

(1)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

在的证据。

(2)书面证据书面证据是指审计人员所获取的以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被审事项的书面资料。

(3)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提问得到口头答复所形成的证据。

(4)环境证据环境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中第4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这里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正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

3.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有何作用?

答: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

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等作出的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审计业务中普遍使用的专业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工作底稿是连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审计工作底稿便于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

(4)审计工作底稿是解脱或减轻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评价或考核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

的依据。(5)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主要依据。 (6)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的审计业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4.试述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

答:为了保证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工作的质量,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是切

实可行的。所谓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就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为复核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复核制度。这一复核制度目前已在我国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对提高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复核是三级复核制度中的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它要求项目经理对下属审计人员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审计人员及时修改完善。部门经理(或注册会计师)复核是三级复核制度中的第二级复核,称为一般复核。它是在项目经理完成了详细复核之后,再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以及审计调整事项等进行复核。部门经理复核既是对项目经理复核的一种再监督,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主任会计师(所长或指定代理人)复核是三级复核中的最后一级复核,又称为重点复核。它是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审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及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所进行的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既是对前面二级复核的再监督,也是对整个审计工作的计划、进度、质量的重点把握。

第六章 收入循环审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应收账款审计最重要的方法是(函证法)。

2.下列不属于收入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是(验收商品)。

3.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是为了了解(可收回性)。

4.应收账款的函证时间最好安排在被审计年度的(与资产负债表日临近的时间)。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