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地方政府案例分析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10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地方政府案例

呼和浩特市“奶业兴市”战略中政府作用

内容摘要:政府职能转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呼和浩特市在实施“奶业兴市”战略中,较好地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型的方向,区域经济获得良好发展,这对于其他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在于,应当首先重视推动制度创新和提供资源保障,应当更多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竞争,约束政府行为,应当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型 区域经济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较好地摆正了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合理确定了政府职能边界,实现了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转型。本文将深入分析呼市“奶业兴市”战略中的政府作用,同时结合国外先进思潮和趋势,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型提出启示性的政策建议。

一、案例

2000年,呼和浩特提出 “奶业兴市”战略,把畜牧业上升为该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战略依据是:奶业在中国是朝阳产业。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8.27%。奶业水平低,发展空间巨大;呼市地处内蒙古大草原中部,居于国际“奶牛养殖带”的优势地位,呼市近900万亩耕地,可为奶牛提供充足的粗精饲料。符合

呼市奶源基地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奶业兴市”战略一经提出,就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应。一方面各种有利于发展奶牛养殖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举措相继出台。另一方面为伊利、蒙牛这样的企业横空出世搭建了平台,使它们得以在产业竞逐中左右逢源,脱颖而出。随着伊利、蒙牛等乳制品企业的崛起和不断发展壮大,该市农民收入结构得到了改变,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随着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及产业链条的延伸,不但扩展了呼和浩特奶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深度,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超过1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饲草生产、奶牛养殖、鲜奶收购、乳品加工、运输等相关行业,让无数怀着梦想的呼和浩特人因抓住奶业发展的机遇实现了发家致富。2005年,呼和浩特正式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18亿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四,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十九。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位居第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位居第五。该市的伊利、蒙牛两大集团已家喻户晓,两企业总部销售收入合计超400亿元,其液态奶占全国市场的一半以上。

二、呼和浩特市“奶业兴市”战略中政府作用的分析

“奶业兴市”是呼市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确立的一项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主旨是把发展奶业作为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以奶业带动农村经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奶业兴市”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但造就了伊利和蒙牛两大奶业龙头企业,同时极大了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实现了明显的农民增收,呼市政府在这一战略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引导、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制度创新,突破奶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传统畜牧业地区,呼市的奶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停滞不前,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国家对私人养牛的限制以及国营、集体奶牛场的体制缺陷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奶业的真正发展,首先必须突破原有体制的不合理约束、推进制度创新,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的制度创新方向包括:

第一,推动奶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奠定了奶业发展的企业基础。1993年,原呼市回民奶制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伊利公司控股青山乳业公司,成立伊利集团;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在政府的大力引导、推动下,通过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奶业企业从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机制僵化的国营、集体奶牛场发展成为伊利和蒙牛这样的著名大型奶业企业,从而奠定了“奶业兴市”的龙头企业基础。

第二,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文件、规章制度引导和支持奶业发展。针对奶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呼市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制定了促进奶业发展的系列规章文件,一方面规范和引导了奶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把一些合理的民间自主创新上升为政府意志,加快了制度创新过程。 第三,引导和推进农业生产组织的制度创新。呼市在实施“奶业兴市”战略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的引入,这是一个企业和农民的自主制度创新,政府认识到了其优越性之后,就通过政府行为推广和扶植奶源基地的建设,从而大大加快了制度创新的实施过程。另外,在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村中介组织的建立方面,政府也发挥了关键的引导、支持作用。

(二)发挥政府资源配置优势,为奶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在集中进行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在“奶业兴市”战略实施过程中,呼市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一,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措施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例如,对伊利集团,实行免征8%的特产税,还享受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待遇,在资金、技术、市场开发上也给予扶持;第二,对购买奶牛、奶源基地建设提供大力资金支持,规定从2004年到2007年,各旗县区政府每年要从当年新增可用财力中安排0.5%的资金扶持奶业发展,同时要求金融部门和龙头企业积极融资、扩大奶牛贷款规模等;第三,以市政府牵头、龙头企业和旗县区政府参与,并从鲜奶销售中提取的方式筹措4500万元的奶牛风

险金,用于奶牛养殖的重大风险防范。这种方式迅速克服了奶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把有限的资源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事实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三)规范和仲裁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

呼市拥有两大奶业龙头企业,在奶业发展中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作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去引导、规范、调解竞争关系,呼市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就把政府职能定位于“战略规划、健全法制、政策倾斜、组织保证”,比较好地把握了龙头企业的竞争度,维持了奶业市场的竞争秩序,避免了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例如,在奶源问题上,一方面指导、监督企业奶源收购,划定各自的奶源区域,避免“奶源大战”;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合同关系,用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因而,总体上两大龙头企业保持了良性的竞争关系,在各自保持高速扩张的同时,没有发生过恶性奶源争夺,而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与国内、国际大企业的竞争,政府的规范、仲裁作用成效明显。

(四)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型的重要内容,核心是政府改变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从单一的控制转向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提供,包括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发展社会保障和教科文卫体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呼市政府在“奶业兴市”战略过程中也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种转型,鼓励和引导企业、

篇二:地方政府学案例分析题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与地方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大局”,这就导致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有时甚至很突出。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没有走出集权——分权——再集权——再分权。权力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集权时,地方政府完全依附于中央,失去了活力与积极性。放权时,中央的权威被削弱,宏观调空乏力,形成“中央,强地方”的不协调局面。

2、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矛盾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1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2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建设

3建立中央与地方纠纷解决机制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对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上,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一是维护中央权威;二是地方大有可为;三是权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过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互相干扰,互相推诿等问题。

1、 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都是由本行政区域的选民选举产生。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大表大会,都是由下一级人民大表大会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大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因此,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来源于本行政区域的全体居民。

2、 该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从本案例来看,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干部选拔制度和人事制度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是政府的民主性体现不足。地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对政府官员缺少强有力的法律制约机制。同时,地方政府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才会出现本案例中抗拒新个税的现象。

1、 西城区地方政府改革,体现了地方政府管理的哪些特点?

(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地方政府案例分析)

从本案分析可以看出,西城区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提高办事效率,为辖区居民提供极大的便利。

2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节约成本

3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地方政府管理应不断改革创新,拓宽思路,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求。

2、 西城区地方政府的改革,对于地方政府管理改革具有哪些借鉴意义?第一,公共服务大厅以街道为落脚点,推动街道“大科制”改革。第二,服务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妥善解决了公共服务大厅的定位问题。

第四,健全了一系列制度

1、 当前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中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中存在如下问题:

1基层自制选举中,间接选举比重较高,未能直接体现选民利益诉求。

2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还不能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3社会团体发育滞后,不能起到社会管理的补充作用。

2、 如何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加强民主法制制度,完善民主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基层民主制度

2扩大直选范围,体现选民直接诉求。

3加强社区事务建设,让居民直接参与社区事务治理。

1、 结合地方选举理论,探讨乌兰察布市地方干部选举机制的创新表现在那些

方面?

1乌兰察布市采取“三推荐两票决”方式,在初始提名工作中采取了三个层次的民主推荐,即首先在年度实绩考核中进行民主推荐,其次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进行民主推荐,再次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进行署名民主推荐,最后以三次民主推荐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等,通过市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和全委会票决。

2

1对多数进行有效量化,进一步增强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刚性制约和可操作性 ○

2层层选拔,具有良好的民主基础和群众根基。 ○

3将群众选干部和党组织任用有机结合,增强了干部任用的科学性、民主性。 ○

4“三推荐两票决”扩大到市直干部,有利于民主在更高和更广的层面实现。○

在扩大民主方面迈出巨大一步。

篇三:地方政府职能案例分析

地方政府职能案例分析

案例简述:

项目审批何其难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卡法的一个住宅项目,从2002年9月到2004年7月底,历时18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先后盖了86颗图章,设计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540多万,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没有完结。

上述案例典型地反映了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严重不足和缺陷。 从体制角度分析,政企不分,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行为;

从制度角度分析,我国行政机关组织设置层次繁多、组织重叠、多头领导、权责分离,职、权、责脱节而且划分不明确,导致遇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拖拉扯皮;

从行政思想和观念上看,是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案例分析:

主要原因壹

地方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严重

主要原因贰

地方政府多头管理、多头执法

地方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的消极后果:

一、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二、容易造成政府部门间互相扯皮

三、行政成本增加,行政效率低下,损害政府形象

地方政府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的弊端:

一、浪费行政资源

二、降低政府权威

三、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职能定义:

政府职能:国家政权机关在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职能类型:

一、根据内容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

二、根据层次

宏观职能、微观职能

三、根据来源

固有职能、委托职能

职能定位:

定义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层级和政府生态,确定地方政府的职责和功能。

依据

(1)定位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权责一致原则

(2)定位途径

法律规定

改革调整

层层授权

职能转变: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要重点抓好“接、放、管”。接,就是把中央放给市场的权力接转放开,把中央下放给地方的职能接好管好;放,就是把本级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管,就是把地方该管的事情管起来、管到位。

(一)要接好放好中央下放的审批事项。

中央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要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放给社会,地方不能变相保留。为了使地方政府更有力有效、就近就便进行经济社会管理,中央要把相应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放给省一级的,省里要接好管好;放给市县的,省一级要及时下放,不截留,不梗阻,市县一级也要接好管好。

(二)要最大限度地取消地方行政审批事项。

省级政府对现有的审批事项要严格清理,该取消和下放的坚决取消下放。国务院提出,本届政府任期5年内,至少取消和下放1/3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省级政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明确要求。而且不光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今后省一级原则上不得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市县一级政府本来就不能设定行政审批,但存在不少以“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事项,包括登记、备案、审定、年检、认证、监制、检查、鉴定以及这个证、那个证等。

(三)要加强地方政府管理服务职能。

我们说放、放到位,并不是说不管。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同时转起来,政府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地方政府面对千千万万生产经营者,必须把市场监管这个职能履行到位。减少了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就要跟上。这次地方政府改革,要把市场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市县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和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逐步做到疏而不漏,防止再走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阻碍因素:

一、地方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成为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制约因素。

1、地方政府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追求目标的发展模式带来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2、地方政府习惯于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

二、地方财政保障不足,财政赤字严重。

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同时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导

致了地方政府进行正常运转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不足。地方政府的隐性举债问题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巨大的隐忧。

三、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信息不透明,不利于推动地方政府改革的顺利进行。 社会信用是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体信用等组成的,我国政府信用问题伴随着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危机的出现而日益凸显。目前,企业信用和个体信用缺失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举国上下议论的焦点,但政府信用缺失问题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政府信用缺失不仅会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而会引发人们对社会、对政府、对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信任危机。

四、地方政府各行政部门间协作不利,导致部门利益横行,缺乏协调和合作机制。 我国行政机关实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结构本身主要强调:自上而下存在一条条"指挥的链条 "(对下行使职权),自下而上存在一条条"责任的链条 "(对上负责),但对横向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横向信息传递的机制则比较缺乏。由于各部门间的专业性非常强,隔行如隔山,不同工作类型部门间的信息交流门"较高,信息孤岛和信息权力的存在容易产生部门利益和部门本位主义。部门之间不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不能站在政府管理的整体利益上通过沟通寻求彼此的结合点,只是互相扯皮和推委;相互有效配合、协同作战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导致部门间不协调现象的出现。

综上,政府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变,职能不转变,机构改革也达不到目的。因此,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围绕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要按照中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在实行机构和职能整合的同时,要明确各部门主管与协助、为主与为辅、主持与参与的各自的职责权限,并且在部门间建立一种互动、共动、联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并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避免或减少职能交叉扯皮现象,保证政府管理活动运转协调。

地 方 政 府 学 案 例

胡利娜张慧

王冰小组成员: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