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
当前位置:首页 > 礼仪范文 > 职场礼仪 > 列表页

西方职场礼仪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0  分类: 职场礼仪 手机版

篇一:浅谈中西方礼仪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仪差异

摘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但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而产生各种问题,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归根究底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于交际语言不同、交往方式不同、餐桌礼仪的不同与服装礼仪的不同。

关键字:中西方差异 礼仪 政治文化 交际 语言 餐桌礼仪 服装

一、 礼仪差异的原因——政治文化差异

1. 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背景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有了政治社会就有了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过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既包括政治心里、政治价值、也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它的表现形式有理论形态、心里趋向和情感倾向等。

2. 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以统治者权利为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以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为基础,于是认为政治权利只是保护个人权利的工具,他们时时提防这种权利过大反而危机各人权利,因此不会信奉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而是千方百计限制统治者的权利。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不管是儒家的圣人政治或是法家的专制主义,都是以统治者权利为基础,都不承认个人的基本权利是第一位的,

而是统治者赐予的,是一种派生的权利。如:君权神授。

3. 政治制度

西方实行宪政民主制。宪政确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限定了政治权力的界限;民主制确定了政治的程序化运转,使政治权力的产生、运作、更迭都有规可循,可以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更迭。

中国几千来来一直是集权制。

西方:人权高于主权、极端个人主义 中国:主权高于人权、集体主义、秩序、和谐、平衡、稳定等价值观念。

二、 交际语言的差异

总体而言,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以礼相让,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

1. 日常寒暄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过了吗?”“去哪儿啊?”等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题理解为一种“盘问”,认为这是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一般直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好了。而英国人见面一般会讨论天气,类似于“今天天气不错啊!”。

2. 称谓

我们中华民族素来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在称呼问题上,中

国文化一直认为年幼的必须尊敬年老的,这可能与我们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时,我们常常说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等,因为“老”字在中国代表着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但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称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认识的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老师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这样,他们认为这样是关系亲密的表示,尤其是长者,如果你在他们的姓之前加上“old(老)”,他们往往会生气,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暗示着你认为他们身体虚弱、风烛残年、失去活力,他们更希望你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觉得这样显得更亲切自然。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则被视为没有教养,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隐私,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以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儿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各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做一段了解。

3. 告别

中国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来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take care(多保重)、或

“”“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4. 夸奖

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时,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的远呢等字眼来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诚的赞美或是赞扬时,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多方的美意。

三、 餐桌礼仪的差异

1.饮食餐具的差异: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

2.饮食内容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饮食先从先秦开始就以谷物为主,植物类占主导地位谷物蔬菜居多,肉食比较少,中国人人喜欢熟食,认为菜凉了就失去了许多鲜味。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谷类即淀粉为主;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荤食比较多,以牛肉、羊肉、猪肉、鱼肉等为主,西方人还喜欢吃生吃食物,生吃西红柿、黄瓜、生菜、洋葱等,他们的饮食结构则以肉类蛋白质为主。

3.烹饪方式的差异:在中国烹饪方式多种多样有炒、炸、焖、爆、煎、烩、煮、烤、腌、冻、拔丝、糖醋等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主要是烧、煎、烤、炸、焖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调,正菜中鱼就是鱼,鸡就是鸡,即使是调味料也是现吃现加。烹饪的全过程比较规范,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的时间精确到秒。

4.餐饮方式的差异: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只会是一个形式就是大家团员围坐,共享一席,宴席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心中,它既

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互相敬酒,相互让菜,劝菜;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那女的交谊舞。

5.饮食观念的差异:西方的饮食比较注重科学与营养,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早餐往往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几片面包再加一根香肠;午餐一般是自助餐;晚餐则是面包、薯条、香肠、火腿、炸鸡、奶酪等等,虽然简单但营养十分丰富,他们不会过分地追求饮食的口味,更多的是从营养的角度来理解饮食,显然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则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质。首先注重色彩的搭配,其次是香,菜的香味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嗅觉感,引起人的情感性冲动和思维联想进而影响饮食行为,接着便是味的美感,它在中国饮食中具有核心地位,第四为形的美感,采点的造型要运用美术手段加以装饰,第五即质的美感,质一方面可以指营养质量、卫生质量,烹饪技术等;另一方面是指“质地”即以触感、口感为对象的松软、脆、嫩、酥滑、爽等质地美感。中国人除了用色香味形这些技术手段外还采用一些文学手段,如通过各种菜点的不同命名来追求和达到不同主题宴席的意境。

四、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看成象征,中国注重韵味。如果说西方服饰

篇二:西方文化礼仪

12级翻译班

122723015关燕晶

西方文化礼仪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中可见礼仪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享有“礼仪之帮”的美誉,所以对于大学生,学习礼仪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自身形象,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身素质。

在学习这个课之前,我并没有在意礼仪这方面的细节,因为我觉得这种东西可学可不学,懂一些基本的礼仪就够了,但是上了这个课后,我发现以前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在家里的时候,父母亲经常说我背没有挺直,每次都说我,我被他们说烦了以后就敷衍的说自己以后会改,但一直就没有改变,导致现在眼睛视力都不怎么好。后来老师说正确的站姿是两眼注视前方,挺胸收腹,夹紧臀部,尤其是女生更要注意,毕竟女生要站直才有气质,然后有示范了错误的站姿,这才发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站错了。老师又接着讲了一些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坐姿、握手??,经过几堂课的讲解,让我彻底改变了以前自己对礼仪的看法,也让我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在由老师倡导的小组活动下,我们组主要介绍了公司中的礼仪以及同事聚会的礼仪,因为要联系实际,所以我们组就决定了这个方向。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我们即将走入社会,所以面对社会这个大环境,找工作是很重要的,当然在公司当中的表现更为重要。在与上

级处理关系时,我们要始终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当对上级提出提高薪水或者升职之类的要求时,我们要拿出自己的成绩和实力跟上司谈,不能觉得自己对公司做了很大贡献就很傲慢,强烈要求上司或老板给自己加薪或升职,当上司不给加薪或升职时,不能质问上司,更不能因此而不服从安排,这种说法和态度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毕竟我们要知道公司有公司的制度,而且上司可能也有自己的考虑和安排,所以作为一个下级需要做好的是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并且做出成绩,这样才能有机会得到重视。当然对于加薪和升职之事,要讲求策略,也就是要懂得一些职场礼仪,这样才能获得老板的亲睐。关于同事之间的礼仪,同事之间相处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因为觉得彼此是竞争关系就不注意相处,在当今社会,一个公司看中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个人成功。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一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仪,当我们处理好这些,就会发现做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当我们处理不好时,自己也会一直处在低迷状态,陷入怪圈。关于同事之间聚会的礼仪,提到了座位的安排,老师讲了不同情况下是以哪边为尊,这也让我懂得了很多,毕竟以前我和母亲一起去参加酒席时,我都是随便坐,母亲则会告诉我应该怎么坐,所以我以为在任何场合这样坐都不会错。听了老师讲了相关知识后,突然发现座位的安排也是一门学问,也许这个问题只是很细小,不需要太过关注,但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自身素养,尤其是以后去参加一些正式的场合,一个人修养体现就更为重要,因为这种时候一个人更多的是代表公司的形象。

至于本次小组活动,我从有一组中学到了很多,那就是展示化妆

和职场服装的那一小组。说实话,我自己并没有很关注这方面,因为我觉得现在搞这些有点太早,也感觉过早关注这些有点不务正业的样子。所以开始他们讲的时候我并没有很认真听,但老师说女生要学会打理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有气质,其实出席一些正式场合,女生化淡妆是很有必要的,这并不是纯粹的为了追求美,而是对活动的重视和对别人的尊重。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给对方形成的印象在7秒之内形成,其实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专家表示,人们的确会通过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由此可见,一个得体的装扮是很必要的。

如果外表是一个人的第一张脸,那么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就是人的第二张脸,因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懂不懂礼仪。虽然课程比较短,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感到收获很大,也明白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之处。我会根据老师所说的要求去慢慢的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加完善,让自己在真正走入社会时能够做得更好。

篇三:浅谈中西方礼仪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仪差异

摘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但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而产生各种问题,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归根结底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与交际语言不同、交往的方式不同、餐桌礼仪的不同与服装礼仪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 差异 礼仪 文化 交际 语言 服装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的礼仪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近代有一则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因为不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而闹出了笑话。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由此可见,了解中西礼仪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礼仪差异的原因——文化差异

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背景

西方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就是西方的魅力。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2.中西方观念的差异

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你的人品则大大的折扣。而在西方人们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由,不愿受到来自政府,教会或其他组织的干涉,喜欢我行我素。在家庭中,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自立自强的观念。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观念很大的差异,以至于中西方礼仪从根本上有很大的差异。

2.中西方观念的差异

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

人的利益,你的人品则大大的折扣。而在西方人们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由,不愿受到来自政府,教会或其他组织的干涉,喜欢我行我素。在家庭中,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自立自强的观念。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观念很大的差异,以至于中西方礼仪从根本上有很大的差异。

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总体而言,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寒暄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2. 称谓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3.告别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4.夸奖

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不相同。面

西方职场礼仪

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诚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三.餐桌礼仪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

过了对营养的注重。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除此之外,在餐饮气氛、餐桌礼仪方面也有差异。

1. 餐饮氛围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2. 餐桌礼仪

中西方餐桌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 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 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 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四.服饰礼仪的差异

古今中外,着装从来都体现着一种社会文化,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的介绍信。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适度的人,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穿着不当,则会降低人的身份,损害自身的形象。由于中西文化不同所以在服装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1.中西方服饰礼着重点及代表服饰

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变成象征,中国注重韵味。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而最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是中山装,西方代表装是西装。穿中山服时,不仅要扣上全部衣扣,而且要系上领扣,并且不允许挽起衣袖。在穿双排扣西服时,必须扣上全部衣扣。穿单排三粒扣西服时,仅能扣上上一粒或中、上两粒扣子;穿单排两粒扣西服时,只能扣上上一粒扣子;不允许扣上单排扣西服的全部衣扣。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穿休闲装、背心、短裤、牛仔等。

- 6 -

要系上领扣,并且不允许挽起衣袖。在穿双排扣西服时,必须扣上全部衣扣。穿单排三粒扣西服时,仅能扣上上一粒或中、上两粒扣子;穿单排两粒扣西服时,只能扣上上一粒扣子;不允许扣上单排扣西服的全部衣扣。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穿休闲装、背心、短裤、牛仔等。

五.其他方面差异

1.见面的礼仪

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2.在礼品馈赠方面

在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造作。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

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不送廉价的物品, 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也存在着差异。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或者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之类的话;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总是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尽心机、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东方人在受礼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接过礼品后,一般不当面拆看礼物,惟恐对方因礼物过轻或不尽如人意而难堪,或显得自己重利轻义,有失礼貌。

结束语: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西方既是世界上的文化主体也是世界上的经济主题。了解中西方礼仪的差异有益文化的融合和中西方人民的沟通,促进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正坤 商务礼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陈 平 商务礼仪 中国电影出版社

[3] 全细针 职场礼仪实训教程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4] 张丽芳 实用商务谈判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