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重阳节 > 列表页

唐朝王勃九月重阳节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9  分类: 重阳节 手机版

篇一: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别董大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篇二: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的诗句1: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宋)李清照:《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朝 陈)江总:《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重阳节的诗句4: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的诗句5: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宋)李清照:《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朝 陈)江总:《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登高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更多欣赏请点击:http://

篇三:重阳节的传说与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

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

唐朝王勃九月重阳节

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篇二: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节传说: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民俗活动: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 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篇三:重阳节习俗及传说

1.重阳节的由来: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 “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寓意深远。

2.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有一个青年叫恒景,父母因为瘟疫被夺走了姓名,他自己也险些丧命,于是他决定为民除害,就辞别父老乡亲寻找能够降服这个瘟魔的办法,桓景四处访师寻道,历经坎坷后终于打探到在东方一座古老的山上有一位仙人,于是他不畏艰险,终于找到那位仙人,仙人为他的精神打动将他收为徒弟,赐予他降妖宝剑,这小伙子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一身非凡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 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3.重阳节的历史

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过重阳的习俗逐渐流行。唐朝正式定为节日。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祝福全国的老人健康长寿。

?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赏菊,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品菊花茶(酒),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插茱萸,一种补肝益肾的中药。古人认为佩戴茱萸,插茱萸于山顶可驱邪避灾。吃重阳糕,古人九月九日天一亮,以片糕放在儿女额头,说些吉祥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是古人吃重阳糕的本意。而且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现在只要是食用松软的糕类都叫做吃重阳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