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毕业总结 > 列表页

合肥学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9-05-13  分类: 毕业总结 手机版

合肥学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  我校2018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校2018年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895人,就业总数3747人,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止,我校本科生就业率为96.2%,2017年3895名毕业生中有3291人选择了去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49%;392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或专升本,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06%;65人选择了出国深造,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7%;自主创业的学生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1%;另外还有148人截止到8月底还未提供有效的就业证明材料,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8%。
在纯就业的3291名毕业生中,我们将其就业单位性质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部队、企业、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等五类。从总体来看,我院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在企业就业,占总人数的92.37%,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和国家地方基层项目总计占5.44%。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和工作特色

(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决策部署,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
学校建立“校就业工作领导委员会—校就业指导中心—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的组织领导体制,把就业工作列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备“四到位”,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系为主体、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校系两级就业工作机制。学校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原学生处下设的机构“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设置为人才支撑与技术服务平台,配备专门人员,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与学校学生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紧密协调,协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全面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质量
1. 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及工作研究。
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探索引进慕课等新的授课方式。全年共计组织相关专兼职老师参加各类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培训110余人次,并获得相关培训证书。
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与团委、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等积极组织校级职业规划和创业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就业实践活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数理系蒋雨柔同学,化工系喻小霞、方玉成、苏郑梓梵代表我校参加第十二届昆山花桥杯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大赛,并最终获得优异成绩。
各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活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与形势、自我介绍方法、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及教育,帮助毕业生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增强其应对竞争及挫折的抗压能力,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2.发挥校内就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强化就业市场开拓工程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开拓,我校已经形成了“校内大型就业招聘会和企业专场宣讲会为主体,校园专场招聘会为补充,网上就业市场为载体,就业基地为依托”的就业市场体系。
去年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主动与行业协会、人才市场、工业园区以及众多的校友加强联系,邀请他们到我校举行校园招聘,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在就业工作中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先后举办了合肥市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合肥市人才、东方英才、新安人才网、绍兴市人才、宁波市人才、常州市人才、合肥市民建企业家协会、合肥市包河区、合肥蜀山经开区、浙江安吉、长兴、中铁24局下属企业及教育类专场招聘等大型综合类校园双选会20余场,此外还举办了500余家企业专场宣讲会,全年共计进校招聘企业近2000家,提供有效工作岗位2万多个,其中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6000多个。据统计,2017届毕业生中有近70%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招聘会实现就业。
学校大力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紧紧围绕重点区域和合肥市重点产业,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在与大陆马牌轮胎、中铁大桥局、中铁24局、安徽建工、科大讯飞、深装集团、佳通轮胎等一批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合肥市各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局、省人力资源协会等深度合作,去年学校与100余家用人单位新建立了人才培养与供需合作关系。
3.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就业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学校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加强合肥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桥梁。充分运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实现就业招聘联合联动、招聘信息有效共享。定期收集、审核、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相关双选会、小型专场招聘会、企业专场宣讲会信息,做到日日更新。据统计,合院就业QQ说说单条信息浏览量在1000人次以上,成为我校毕业生寻找求职信息的首选渠道。
去年9月,校就业指导中心开通合肥就业QQ公众号,合院就业微信平台,在原有hfuu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同步运行,每天有近3000名毕业生关注。每日更新校内外双选会、小型专场招聘会、企业专场宣讲会等信息,并发布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工作通知等,有效起到了就业宣传和引导的作用。学校开通的毕业生就业短信服务平台覆盖所有毕业生,通过该平台,可将招聘就业服务等信息发至毕业生手机上,确保毕业生能够第一时间收到就业招聘信息。同时继续发挥合院就业QQ群在就业招聘信息交流发布、重要会议、工作安排、材料报送、政策解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精准帮扶”。
在准确摸排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双困毕业生、女大学生、少数民族、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情况的基础上,校系两级组织力量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就业帮扶结对,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精准帮扶。例如,计科系建立未就业毕业生QQ群,实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动态指导与服务。使全校各系通过“一生一策”、一对一精准帮扶等措施,使全校多名“双困”毕业生全部顺利实现就业。
学校按照国家人社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求职补贴发放工作,2017年共计发放求职补贴21.28万元。此外,学校拨出专款为“双困”毕业生发放了6.56万求职交通和通讯补贴。
5.认真做好合作办学毕业生和省外生源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对外合作办学是我校办学的一大亮点,2017年学校有中外合作(中德、中韩)本科毕业生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系部积极与合肥大陆轮胎、德邦物流等知名企业积极联系与接洽,为中外合作专业的毕业生逐一推荐适合他们职业需求的岗位。除部分人选择在德国、韩国继续深造,其余大部分人在国内顺利就业。
我校省外生源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人数10%,他们普遍倾向于回原省就业,如何处理好这类毕业生学业与就业应聘的矛盾是我们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学校为确保外省毕业生顺利就业,一是积极联系生源地较多省市的人社局或人才服务中心,邀请其组织当地企业来校开展专场招聘;二是积极主动联系生源地著名企业来校招聘;三是积极鼓励外省毕业生留在合肥就业,为他们推荐符合其就业需求与定位的企业。去年我校共有省外生源毕业生603余人,其中98%顺利就业。
(三)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为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加强教师能力建设为关键,以完善机构队伍和政策为保障,将“政策推动、深化改革、突出实践、强化保障”等四个方面紧密结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具体通过创新教育和创业培养及创业实践与孵化,最终推动我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是制定一系列政策和办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整教学管理方案,允许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提交实践作品,并通过相应项目评估和答辩,获得相应学分;允许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结业论文,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二是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以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为切入点,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将理工科实践学分增加至40%,文科增加至30%以上,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和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根据调研结果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四是学校以各类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内创业孵化平台、经开区创业孵化基地、“化学工程师之家”、“电子爱好者协会”等70多个学生社团为依托,以190多个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和校内一批“嵌入式”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为支撑,以一批由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行业和工程背景“双能型”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为保证,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这些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有效提升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
学校通过举办“对话企业家”、“创业咖啡”、“挑战杯”创业比赛、大学生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素质教育讲坛等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2017年,我校开展开设了2期创办企业培训班,60名学生参加培训并结业,都获得安徽省人社厅颁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每年划拨10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在这些措施的保障下,2017年我校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5项,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2017届毕业生中有4名学生成功创业,虽然人数并不多,但我们相信,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身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之中。目前学校创客中心共有创业团队和公司26家正常运营。
(四)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和完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后续升学和就业服务等政策。组织实施“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2017年,我校共有2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2名“三支一扶”,3人考取特岗教师,11人考取选调生。
继续加大大学生征兵工作宣传力度,巩固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征兵工作成果。学生处、保卫处密切配合合肥市征兵部门工作,提早部署大学生征兵工作,创新宣传发动方式,办好“入伍政策网上咨询周”、“征兵宣传月”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学费减免、退役后复学、就业创业等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国家。2017年共有20余人在学生顺利入伍。
(五)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学校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要素,积极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毕业生诚信就业诚信创业,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引导毕业生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通过开展优秀校友讲体会、专家学者讲形势、创业典型讲经验等形式,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积极主动就业创业。
积极开展以“感恩母校,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种植毕业纪念树、欢送毕业生晚会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理念,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爱校荣校、感恩祝福、快乐欢庆的氛围,提升广大同学对母校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成功举办合肥学院2017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六)做好就业工作质量分析,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内部评价反馈以及校友、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外部评价,逐步建立就业和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多元反馈机制。一是建立了校级就业工作委员会、校就业指导中心、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体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层层抓落实的就业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年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社会需求状况的分析制度。每年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特点,及时反馈到招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社会需求分析,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明确就业市场开拓重点和开拓方向,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岗位。三是建立就业与招生、教务、学工等部门以及各系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分析就业动态,破解就业工作中的难题。四是初步建立校友跟踪和用人单位回访调研机制。学校和系部每年组织力量,深入到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看望校友,走访企业,听取校友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就业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形成调研报告,为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来源等提供依据,推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就业相对接,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我校2017年就业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不少工作特色和亮点,但依然存在不足。一是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创新创业方面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系在就业工作方面都有很好的做法与自己的特色,但缺乏总结与凝炼,要将具体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二是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三是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工作的推动作用略显不足。四是就业指导和服务还不够精细,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省外学生就业、女生就业、“双困生”就业等就业指导与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
 
 
学生处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
2018年11月30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