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档 > 党性分析 > 列表页

关于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的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20-02-26  分类: 党性分析 手机版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综治工作的前提。对于巩固基层政权、严密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近年来我区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主要是在六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在落实领导责任制上取得了突破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两手抓”,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来落实,于2005年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黄石港区”创建工作的决定》。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平安黄石港区”创建中完善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组建街道(管理区)直属安保服务队、加强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的实施办法》、《黄石港区平安创建标准及考评办法》、《关于创建“百家优秀平安单位”的实施方案》等平安建设工作文件。2007年,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了综治工作的领导力量,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5次研究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2007年3月12日,区委常委会在听取政法综治工作汇报时,对新形势下做好综治工作寄予厚望,决定在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区的基础上,奋力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并将2007年确定为“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基层基础年”。年初,区政府专题研究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并下发1号专题会议纪要,决定由区财政按街道直属安保服务队所需经费的40%予以保障。区综治委坚持每季度例会制度,研究制定了4份综治工作文件。一年来,区长郭永红、区委副书记汪宏钦,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涛,副区长张红珍等领导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就安保服务队组建、自行车摩托车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调研,夜间深入各街道检查安保服务队落实情况。

(二)在加强综治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了突破

一是加强了街道一级综治组织建设。街道(管理区)综治办主任由党(工)委副书记或副主任兼任,配专职综治办副主任,街道(管理区)综治办工作人员多的达5人,少的也有3人。二是加强了社区综治和治保组织建设。在社区全部实行专职综治(治保)主任制度,区综治委将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年度和半年检查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38个社区全部配备专职综治(治保)主任,综治(治保)主任主要精力是抓社区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同时兼管社区工、青、妇、安全生产等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密切相关的工作。对社区治保会和调委会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制度建设。三是加强了街道、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由财政补贴组建了五支街道(管理区)直属安保服务队。2007年4月,各街道办事处(江北管理区)分别按照人员聘用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管理规范化、巡逻专业化的要求,组建了专职安保服务队伍,共有队员80目前这五支队伍运转正常,组建以来,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及时冲散打架斗殴13起,制止盗窃作案21起,提供破案线索并协助公安机关破案48起,参与维稳值班400人次,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5面。我区组建街道安保服务队的做法受到市综治委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四是注重加强对基层综治干部的教育培训。区和街道(管理区)综治委原则上每年都要举办综治干部培训班,采取讲课、学文件、讨论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综治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2007年,我们在实施“一五十百千工程”中,开展了新时期综治工作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全区综治干部中树立了有为有位的新理念。

(三)在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上取得了突破

1、创新社区综合治理属地管理模式,将平安单位创建融入平安社区建设之中。我们按照“大综治”的理念,本着共驻共建的原则,突破了以往综治工作属地管理仅限于街道办事处这一层级,将属地管理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在工作机制上实现了工作重心的下移,防范关口的前移。具体做法是:年初,辖区单位和社区分别与所在街道签订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在此基础上,街道结合每季度开展的综治工作检查,在各社区召开有辖区单位参加的工作例会。工作例会由社区治保主任主持,各单位交流平安单位创建工作。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是,有利于各单位互相学习工作经验,共同提高综治工作水平;
有利于社区与辖区单位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便于相互之间形成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
有利于基层综治组织网络的不断完善,使以往的街道-辖区单位与街道-社区两条线在基层进行融合。社区具有对平安单位命名、综治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的建议申报权,从而使这一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许多企事业单位对社区综治工作予以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电厂、供电公司等企业主动将自己的部分保安与社区安保服务队结合,加强夜间巡逻。

2、创新“一楼两长”社区管理模式,将安全文明楼栋创建纳入平安社区创建之中。在传统社区组织结构中,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下面仅有居民组长,再往下就没有触角,2005年,我们在社区各居民楼栋建立了党员楼长和居民楼长,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楼长、居民楼长(“一楼两长”)的多层次治理模式。党员楼长和居民楼长由楼栋中全体居民选举或推荐产生,均为有一定政治思想素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党员楼长、居民楼长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全面收集、反映楼栋的治安状况,发动居民群众开展邻里守望、参与社区群防群治、调处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各楼栋党员楼长和居民楼长实行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其照片、联系电话、工作职责均在楼栋公示栏内公示。我区“一楼两长”的工作经验和作法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我市平安建设的一大亮点。

3、创新综合治理“二进”(进楼栋进家庭)模式,将平安社区创建的触角向楼栋和家庭延伸。针对群众对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知晓率不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将综治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在全区启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楼栋进家庭试点工作。按照“六个到家”的要求,开展安全文明楼栋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六个到家”,即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到家、文明美德弘扬到家、安全知识普及到家、平安承诺签订到家、矛盾纠纷调处到家、困难家庭帮扶到家。目前,我区综治“二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可喜成绩。港办与各住户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将平安创建任务落实到家庭;
沈办建立了社区家庭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红办利用短讯群发的方式向居民宣传平安创建工作和安全防范知识,并将社区民调工作、治安联防工作与“二进”试点工作相结合;
胜办借助辖区单位的力量,在水丽小区举办了隆重热烈的“二进”工作启动式,经过创建,实现了小区环境卫生、治安状况、邻里关系的明显改观。

4、创新社区平安建设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升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水平。针对传统杂居型社区群防群治组织松散的问题,黄石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港升物业管理公司,分别在黄印村社区、公园社区、大桥社区设立管理处,由街道办事处聘请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由三个社区的主任分别兼任三个管理处的经理。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是避免了一般物业管理公司的单纯趋利性,把物业管理的目的与社区建设的目的有机统一、合二为一,实质是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传统社会管理的问题。二是有效解决了群防群治收费难、群防群治队伍组织难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社区平安建设。实行物业管理后,三个小区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

    (四)、在落实综治工作“一票否决权制”上取得了突破

    在一票否决工作机制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否决向主动否决转变。每半年,区综治委通过与区公安分局、区信访办进行联动,分析各辖区单位发案情况和群众上访情况,对符合否决条件的及时予以否决。近三年来,区综治委对14家单位给予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二是由否决“帽子”向影响“面子”转变。针对传统综治工作一票否决机制对民营企业制约乏力的问题,我们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和向工商、税务、消委、各大银行通报发案情况,切实增加了被否决和警告单位抓好整治工作的压力。江北大厦由于被否决,其开户银行不给其贷款。三是由一否了之向督促整改转变。近年来被区综治委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的单位都采取了有力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有9家单位新建了技防和物访设施,5家单位增聘了保安,加强了防范力量。

(五)、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取得了突破

三个联动构筑群防群治网络。一是内外联动。所谓内,即社区内部各类群防群治组织,包括社区专职安保队、治安信息员队伍、党员义务巡逻队、低保人员巡逻队等;
所谓外,即社区范围之外的由各街道、公安机关组织的各类专业巡逻队伍。内外联动,就是社区群防群治队伍与街办、公安机关组织的各类专业巡逻队伍结合起来,互联互动。其中街道直属安保服务队由区、街财政出资和社会筹资组建,主要负责社会治安比较复杂的地方的治安防控,同时,它又负责对各社区群防群治工作进行督查,这样,内外联动就能确保巡防工作的覆盖面;
二是左右联动,即是将社区安保服务队以及基层群防群治队伍与各辖区单位内保队伍结合起来,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结合,能够产生大于二者简单相加的力量。社区群防群治队伍不仅为居民服务,还会为单位提供治安信息,协助单位处理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矛盾纠纷,同时,单位内保力量又可适时充实到社区巡防力量中来,为社区群防群治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借助这种模式,我区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受益匪浅。目前已有11余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地共建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即由社区出人、学校出钱,由社区安保服务队员护送学生上下学,维护学校门口的治安秩序,效果良好;
三是上下联动。所谓上,即社区;
所谓下,即社区各楼栋、各个居民家庭。上下联动,就是社区通过宣传发动,调动社区资源,共同维护一方平安。如我们在各社区建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党员楼长、居民楼长、安保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三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把大量的民间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大创建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成效。着力开展“无毒社区”、“零发案社区”、“智能化安全小区”三大创建活动,使平安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自开展三项创建活动三年多来,全区先后创建“无毒社区”33个,占全区社区总数的87%;
通过采取先期介入、延伸覆盖、就地改造三种方式,先后创建智能化安全小区10个,四季花城、博雅花园、华维小区、市水利局生活小区等智能化小区相继建成投入运行,覆盖人口6500户25000余人。我区用科技打造平安的作法和成效受到省、市综治委的肯定。在“零发案”社区创建工作中,各街道对所属社区发案情况一季一通报,并挂牌公告。位于中心商贸区的钟楼、劳动路、南京路、永安里等社区甩掉了“频发案”的帽子,先后达到了月零发案和季零发案的要求。

    (六)、在加强重口管理上取得了突破

一是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教育改造上取得了经验、创造了特色。对刑释解教人员,完善了持续教育制度,区安置帮教办公室在各个社区设立了社区帮教联络站,并通过联络站为“回归”人员办证、减免税费寻求帮助,为“回归”人员再就业培训技能,联络单位寻求支持。多年来,我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区取得成功,工作经验被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誉为“黄石模式”。核查纠正监外执行对象脱管漏管工作受到省专项小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二是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区综治委经过深入公检法及学校调研,掌握了大量关于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手资料。召开综治委全会讨论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学校将学生违法犯罪与班主任津贴补贴挂钩,加强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以团委为主体,组成“黄石港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巡回宣讲团”,在全区各中小学、各街道和部分社区巡回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
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对闲散青少年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全面模排,登记造册,目前已登记这类青少年430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爱心妈妈”、“青少年维权岗”等结对帮扶活动。对经常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游戏机室,由区检察院向主管部门提出检察意见书,督促整改。

三是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优势和作用,综治、计生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每个社区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并在流动人口中物色了100人的信息员队伍,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及时掌握异动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有效增强了发现控制犯罪分子的能力。

二、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基础工作中还存在力量薄弱的问题。(1)基层综治干部待遇差、条件艰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尚有差距,导致很多综治措施不能落到实处。(2)群防群治工作组织较为松散、作用发挥不够。主要原因是投入不够的问题难于从根本上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群众凭奉献和热情工作往往不能持久。(3)社区警务室虽已建立,但由于警力有限,责任民警应会公安突击任务多,难于扎在社区,社区警务工作任重道远。

二是综合治理的合力还需进一步形成。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然而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单位和群众认为综合治理只是综治委(办)和政法委的事情。有的领导和部门对综治工作喊得多、落实少,与经济工作、计划生育、城建城管等工作相比,力度不够。有的民营企业只讲求经济效益,简单地把企业矛盾推向社会,有的一门心思经营,对社会公益事业全然不顾。一些群众对创建工作热情不高,遇到歹徒为非作歹时麻木不仁;
有的综治委员单位在“两手抓”上出现失衡,表现为一手硬一手软;
有的执法部门为了经济利益,出现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该管的事情没管好。

三是综治工作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群众对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还不高,综治工作的整体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还有投入普遍不足的问题。基层区、街两级是吃饭型财政,对平安建设无力投入,有的对平安建设这类在短期内投入不易见效的事情不很热情,与此同时,平安建设宣传发动工作热一阵冷一阵,影响了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是综治工作的方法手段还不够。传统一票否决对新型经济组织的制约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的建议

(一)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解决综治工作着力不够的问题

一是将平安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使综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拓展优化环境的工作内涵,在坚持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的同时,要为经济建设营造更加安定有序的环境,将平安建设融入到优化环境之中,打造治安品牌,把加快发展与维护一方平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各级党委政府在研究中心工作,研究经济工作时,就能自觉将平安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平安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坚持舆论先行,为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强力推进宣传造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平安建设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平安建设必须依靠有力的宣传发动,依靠正确的舆论引导,依靠浓厚氛围来烘托。各级综治委、政法委、综治办要与党委宣传部门加强合作,认真做好平安建设的宣传策划工作,要围绕社会各界的参与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迅速掀起创建热潮。要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大幅标语、灯箱广告、公益广告、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手机短讯、墙报板报、发放宣传资料、设立专门网站等一切媒体和可以采取的宣传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动员,做到上下联动,媒体互动,新闻、理论、文艺等多种宣传手段并用,把广大干群的力量引导和凝聚到平安建设上来,使平安建设的理念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三是要加大投入,为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强力推进提供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是平安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加强群防群治工作、解决政法机关“吃皇粮” 等问题,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经费的保障力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要切实解决基层综治部门干部编制、职级配备问题,确保平安建设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力量薄弱组织松散的问题

要整合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基层综治信访司法等组织的潜力,为平安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要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的整合。县(市、区)一级,综治办主任可由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实行综治办与信访办、维稳办“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避免现实中有时出现的推诿、扯皮、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乡镇、街道一级,由综治办牵头,将司法、信访、维稳、公安、法庭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内设司法所、信访办、维稳办、警务办,全天候备勤,把发现的各类影响治安稳定的矛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化解,维护社会安定。二是在警力配备上,可实行“三警合一”,即将交警、巡警、社区民警三警种力量进行整合,统一管理,集中调度,充实一线,服务基层,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见警率。三是要按照以专带群的思路,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切实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发挥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民警在基层维稳保平安的示范作用,以创安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参与。四是要按照重心下移,夯实基层的要求,切实抓好街道以及县、市、区一级的平安创建工作,在考核上可探索实行省里直接考核县(市、区)、市里直接考核乡镇、街道的办法,以扩大考评对象的覆盖面,避免其他因素对考核考评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基层组织对平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借助平台,完善机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手段不够的问题

综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有全局眼光、系统思维,注重与其他工作相互结合。通过搭载平台,相互促进。当前,要以宣传贯彻《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为契机,抓好综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综治工作要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多年的文明创建活动已形成强大的工作基础、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浓厚的舆论氛围。开展平安建设,不能脱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这个大系统,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协调,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平安建设活动在一个目标下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平安建设一起研究、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把平安建设作为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前提,由市文明委出台文件,规定凡是未被市、区综治委命名为“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平安学校”的,在当年度内一律不得申报文明单位。在开展平安单位评比时,可借鉴文明单位评比实行中央、省、市、县(区)四级标准,逐级申报的经验,建立起与四级文明单位评比相适应的四级平安单位评比标准,形成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以此不断激发平安单位创建热情和创建动力。

二是综治工作要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社区承载着大量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加强社区一级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平安建设深入扎实开展的重要方向。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因此要把平安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平安建设与党的建设的结合,深入开展党建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要把平安建设纳入创建城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以及加强企业和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凸显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平安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凝聚社区、企业、学校平安建设合力,形成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平安建设大格局。

三是综治工作要与干部政绩考核相结合。要按照“稳定政绩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当前,要把平安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把平安建设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晋职晋级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造成群体性事件、恶性治安案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落实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用制度确保平安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加强管理,勇于探索,解决制约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管理在任务更加繁重、方法手段老化单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漏洞,给违法犯罪活动造成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实现方法手段思路上的创新。

一是社会参与的思路。在治安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强化管理,针对那些单纯依靠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要通过激发和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目前的管理办法是,通过基层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进行摸查,对外来人口实行办理暂住证纳入视线管理,这样做的弊端是作为管理对象的外来人口对办证管理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导致办证率难以提高,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如果转换一下管理思路,变管理对象为服务对象,在一个社区或一个单位成立“外来人口之家”之类的组织,通过为外来人口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搭建创业平台来调动外来人口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就会起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再如当前比较突出的网吧管理问题。按照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至少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全市网吧行业中建立行业协会,在网吧业主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众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加强行业自律;
发动公众积极举报网吧违规经营问题,政府加大处罚措施,来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二是市场引导的思路。就是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和制约作用来加强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防群治工作,可通过组建专业化、正规化、素质化的安保服务队,实行服务承诺,通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安保服务来赢得居民的支持;
也可通过社会力量组建多元化的保安服务公司,由保安公司与客户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在平安建设的考核制约措施上,可比照经济领域的经营责任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就是把一定的治安防范任务以一定的价格,承包给一个组织或个人,如把城市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的治安防范工作承包给他人;
在落实单位安全防范责任时,可事先核定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发生责任问题时没收或扣除风险抵押金,以此加强单位的治安防范责任,提高治安防范意识;
针对一票否决对民营经济组织制约乏力的问题,利用企业对市场反映的敏感性,在实施一票否决时,可由否决“帽子”的影响“面子”转变,将符合一票否决条件的企业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向银行、工商、税务等利害部门进行通报,来增强民营企业加强平安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依法治理的思路。要把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纳入有组织的管理之中,不能有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的自由人。对于越来越多的“社会人”,要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社区管起来;
对于重点场所、出租屋、特种行业,要实行“谁经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对因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必须严肃追究相应责任。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加强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重罪轻制等现象;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实施调处,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