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档 > 垃圾分类 > 列表页

民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执政系民生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20-02-13  分类: 垃圾分类 手机版

近年来,**市民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思想解放,着力改善民生,突破资金瓶颈,大胆先行先试,投入资金2634万元,开展了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共改造房屋总数5223户,占全市危房总数6179户的83%以上,受惠群众达两万人。
   一、统一思想,关注民生,把减灾安居工程作为民政工作第一要务来重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仍有部分群众因为各类因素仍未摆脱贫困,住在芦壁房、土坯房和摇摇欲坠的危房里,夏不避雨、冬不避寒,“安居”已成为农村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难题,市民政局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市情,解放思想,大胆作为,确定了可行的工作思路。一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国家没有相关政策,没有专项资金,我们以群众需要为己任,自我加压,连续三年将此工作申报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工作按期完成;
二是克服“等靠要”思想。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减灾安居工程,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募集、亲友资助等办法破解建房资金不足的瓶颈,想方设法推进工程;
三是杜绝小打小闹的思想意识,实施整市推进战略,改变原来“小范围、低标准”(一个区镇每年2至3户,每户资助1000元至2000元)模式为“全范围、高标准、限时制”模式,即每户年均投入改造经费6000元,特别困难户由民政部门的包揽承建,用3至5年时间彻底消灭农村危房;
四是确保确保工程质量,坚决拒绝“豆腐渣”工程,保证新住房安全居住15年以上,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目前,**市实施的减灾安居工程已达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著名经济学家、农村问题专家、原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林毅夫教授,实地考察了**市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后,深有感触地说:**市这种变灾后救助为灾前救助的方式,创新了救助工作模式,应大力推广。现在,全省实施的减灾安居工程,推行的就是“**模式”。

    二、科学务实,整合资源,把减灾安居工程作为落实民权的重大举措来实施

   实地考察,科学规划。市民政局把“农村安居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出台了《**市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坚持从实际出发,兼顾长远,组成专班走村串户,实地考察。走访1500余户,综合朝向、地势、交通、水源等因素进行科学选址,使其达到脱贫致富、村容整洁的目标。同时,对危房改造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使农村困难群众住上人均不少于25平米,安全、实用、卫生的房屋。

   公平公正,核准对象。市民政局结合实际,在统筹兼顾、公开公平的原则下,做到了两个明确。一是明确危房鉴定的主要标准:即房屋主体结构的强度严重不足,明显倾斜、位移、扭曲,随时有倒塌可能的高危房;
房屋主体结构强度不足,部分构件变形、裂缝、腐蚀或老化,存在危险隐患的一般性危房。二是明确救助对象类型:即本人完全无自筹资金能力、亲友无力资助、本人无组织能力的为一类重点救助对象;
本人虽无自筹资金能力,但亲友能提供资助且帮助组织建房的为二类救助对象;
本人有一定自筹资金能力的为三类救助对象。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农村减灾安居工程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工作难度大,市民政局利用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对全市减灾安居工程多次深入报道,广泛宣传减灾安居工程的重要意义,使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有了深刻了解,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重视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市直部门支持农村减灾安居工程,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减灾安居工程的良好氛围。

   破解难题,筹措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二是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配套资金;
三是实施对口帮扶、采取党员干部结对帮户的方式筹集资金;
四是村组帮工帮料、亲友资助;
五是市慈善总会资助。通过以上形式共筹措资金2634万元,有力保障了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实施。

   三、政府主导,措施得力,把推进减灾安居工程作为维护民利的责任来落实

   **市民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创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合力机制,按照整村推进、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方式,全方位推动农村减灾安居工程。

   政府主导,集体资助,对居住江河外滩的村组实行整体搬迁。园林办事处梅嘴村348户居民历代都居住在汉江支流东荆河外滩上,全村居民每年都因汉江洪水被围困。市政府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条件下,投入资金522万元,按照户均补助1.5万元标准,历时三年将全村348户居民整体搬迁,每户都住上了160平方米的两屋小楼。园林办事处工农村370户,绝大部分村民居住在低洼地带。近年来,采取以工补农的办法,每户救助5000元,整体搬迁至“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房基)的高台地,使该村新增耕地200余亩。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对渔洋镇新台村集中搬迁改造。由市政协牵头,规划、交通、民政等部门参与组成专班,将全村428户划分为六个居民点,由相关部门共同出资150余万元负责“三通一平”,民政部门对其中的困难户按每户6000元标准进行救助,农户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自愿分期搬迁改造房屋。

   农户投入,政府扶持,对积玉口镇古城村实行就地整体改造。古城村处于丘陵地带,有296户农户居住房屋破旧。市政府将其作为减灾安居试点,由政府每户扶持2000至4000元,将296户危旧房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成美观、安全的徽派民居。

   四、规范程序,确保质量,把减灾安居工程作为打造“阳光民政”的重要平台来建设

   严格申报程序、确保规范操作。在推进农村减灾安居工程时,始终坚持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申报审批程序为对象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示、镇(区处场)政府初审公示、填写《**市农村减灾安居救助审批表》上报市民政局审批。市民政局根据申请对象家庭困难程度和住房现状,确定建房对象,确定救助类别和救助标准,并在网上公示。公示七天无异议后,纳入农村减灾安居工程救助。切实做到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标准公开、救助资金公开。

   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农村减灾安居工程资金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以“专用”和“高效”为手段,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一是落实市、镇、村三级公示制,增强透明度。二是减灾安居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增加严肃性。三是减灾安居工程资金实行跟踪审计制,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减灾工程资金实行不定期跟踪审计,增强公正性。

   加强检查督办,确保工程质量。一是市政府政务督办室与市减灾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制定了工程月报制;
二是编发通报,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跟踪指导和督办,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对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进行评估,与相关单位责任人工作业绩挂钩。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市“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深受农村困难群众的欢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体现了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标准。农村困难户都是因灾、因病、因残等原因造成的,绝大部分对象维持日常生活都有困难,能有一处遮风避雨的安全住所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渔洋镇跃进村四组特困户廖翠兰夫妇肢残有病,丧失劳动能力,虽有政府承诺的6000元危房改造救助款,但建新房屋仍是一种奢望。民政干部与村干部组织村民募捐11000万元,帮工折款2000元,政府救助6000元,仅用20天建起一栋75平米的砖瓦房。廖翠兰一家喜迁新居,她流着泪感动的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家一辈子也建不起新房,今后刮风下雨再也不用担心受怕了”。

   二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上水平的工作理念。因为历史原因,我市居住在江河外滩的群众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特别是在主汛期,只能举家搬到大堤上住救灾帐篷。而居住在低洼地段的农村危房家庭,常年受渍水危害。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减灾安居工程,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房屋损失,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体现了宗旨观念更加牢固的政治态度。市民政局党委从“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出发,关注民生,维护民利,通过实施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对农村破旧不堪的危房改造成焕然一新的砖瓦房,从根本上解决了特困户的住房问题,保障了困难群体生活权益,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凝聚了民心,振奋了人心,树立了民政干部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推进了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开展,提升了民政工作的地位。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