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查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档 > 自我检查 > 列表页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20-03-17  分类: 自我检查 手机版
    随着烟草行业自上而下大刀阔斧地改革,基层烟草企业职能性质、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卷烟营销模式决定了烟草行业经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企业原来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都发生了质的转变。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也相应改变。行业持续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与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具体表现在:[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damishu.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重组、改制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与之相比企业工会无论在理论政策研究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显得滞后,许多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习惯于上级布置,如果上级不布置就不知道该干什么,缺乏创新与活力。
二是工作方法滞后。对新时期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任务的变化缺乏超前性研究,工作方式与基层实际和职工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显得被动;
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动,活动方式也是墨守成规,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缺乏调查研究和把握宏观形势的能力。
三是工作内容滞后。长期以来,企业工会的职能是“大而全”,不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能力都要全面铺开,导致职责交叉,战线过长,内容过多,职工希望干的工作没作好,不该作的又穷于应付。
四是作用发挥滞后。当前职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会组织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保护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权利。而在实践中,工会往往为职工做不了主,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有的工会根本没有成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失去了职工群众的信赖。
五是工会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特别是领导机关仍然带有行政化倾向,年初布置工作,年终总结工作。仍然有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的现象,年复一年,工作成效不明显,业绩平平,个别工会还以人手少为由,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六是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工会干部必须强化自身素质,加速知识更新,工会干部仅掌握工会理论知识已远远不够,目前,专兼职工会干部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企业工会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导致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束手无策,工作越来越难展开。笔者认为,企业工会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 找准自己的重心,切实把握工会四项职能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企业中拥有建设、维护、参与、教育四项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认真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使工会工作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把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与工会的四项职能紧密结合,搞好“两个维护”,正确处理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员工的具体利益的关系。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改革管理,深入开展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工作,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为实现企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而奋斗。
工会的参与职能就是代表、组织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理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企业工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通过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引导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企业决策,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员工振兴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会履行参与职能首先应注重源头参与。特别是工会领导部门,在涉及工会及员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要代表员工参与企业的改革方案、重大规章制度、经营发展目标的制定,把住源头参与这一关。其次要激发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干部、员工都树立“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的理念,把员工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涉及到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更要由员工群众讨论通过,让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员工明白当家作主的责任,更加爱护企业,关心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同时要求员工履行义务,为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而奋斗。
二、渗透到企业的“中心”,工会才有生命力
工会组织履行建设职能,不是替代企业行政组织管理经济活动,而是从工会的角度选准切入点,以特有的手段和方式积极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找准与企业中心工作接轨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促进经济发展,是工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而且应当在促进发展中有所建树。基层工会与企业行政是职能相异、地位平等的合作和对话关系。在国有企业,行政和工会的总目标和基本任务一致。工会要尊重和维护行政领导的中心地位和管理权威,行政领导要尊重和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工会行使民主权利要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一方面使行政领导更全面地听到职工群众的声音,在制定计划方案时更好地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把企业管理目标和各项改革措施迅速变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1、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提供职工参与的平台。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职工民主管理,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和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同时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对职代会的组织形式、职权和工作内容作相应的调整。职代会重心要逐步转向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改革发展上来。重点落实抓好对企业改革发展和关系职工切实利益等重大决策的审议建议权、评议监督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推荐选举权。落实职代会职权,坚持职工代表巡视检查,促进职代会各项决议的落实。当前,冶金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要保证职工群众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增强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发挥他们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提供职工知情的平台。
厂务公开是在新时期进一步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内在要求,是搞好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手段。实践证明,把企业交给职工,企业才能发展,把企业大事小情都公开,让职工都知道,紧紧依靠广大职工,才能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厂务公开的内容上,必须由表面公开向生产领域的深层次公开;
必须把少数人说了算的事情,公开后让广大职工决定,必须把暗箱操作的事情,公开地摆到桌面上,真正使企业的事情,除商业秘密外,都必须全部公开。
第一,要深层次公开。浅层次公开与深层次公开,是厂务公开这一主体的两个方面,浅层次公开是一种表面现象的公开,如工资、出勤等事项,是公开的次要方面,而深层次的公开则是公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是厂务公开的主要方面。在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中,就要抓住深层次的主要方面问题公开,才能使厂务公开工作更有生命力和活力,更能满足广大职工对厂务公开的需求。所以我们在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过程中,必须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公开延伸。一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必须公开;
二是物资采购和产品营销必须公开;
三是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必须公开;
四是投资决策和新产品开发上必须公开。
第二,要真公开。推行厂务公开上应该是按照要求搞真公开。借鉴IS0900O标准,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体系,要从实出发,注重实际、实用、实效。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保证“借鉴”和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体系工作的质量。然而,也有的企业怕职工知道实情,搞假公开,影响公开质量和效果,为了保证企业真正公开,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一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是真公开还是假公开,公开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在企业中行政的一把手责任重大。要把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区分开来,制定明确的制度,属于哪个环节,属于谁的责任,就要追究谁,处理谁,对号入座。二是建立奖惩考核机制。要把厂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要定期考核。对不按要求公开的甚至搞假公开的,要追究责任,给予考核。三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厂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小组,要积极主动工作,按厂务公开方案和制度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可以建立厂务公开信息员制度,选出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不同层次的职工代表,履行厂务公开信息员的职责,发挥厂务公开群监群治的作用。四是建立职工评价制度。企业的事情职工最有发言权。在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定期评价厂务公开情况,并把职工的评价标准作为是真公开还是假公开的重要依据。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逐步实现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进而实现厂务公开在内容上由一般化问题向深层次问题深化;
在形式上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深化;在时间上由阶段性向经常性深化;在程序上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全过程深化;
在管理上由随意性由规范性、法制性深化,最终使厂务公开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提供工会与经营接轨的平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由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组织职工全员参与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总和,其实质是依靠职工群众,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企业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工会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充分展示工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要与岗位自学成才活动相结合,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点、难点相结合,持续开展劳动竞赛,要锁定“服务中心,服务发展”,巩固提高“十佳红旗班组”、“比先进、对指标劳动竞赛”、 “安康杯”劳动竞赛等活动,求效求发展。
三、渗透到职工的“内心”,工会才有凝聚力
企业的发展要靠职工的素质提高来实现,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又必然会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职工对提高素质自我发展有着强烈的愿望。具体表现为:一是认识到因掌握的技能跟不上生产工艺技术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
二是不满足现有岗位,对储备转岗、并岗技术的愿望强烈;
三是不满足低收入岗位,要求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文化、技能素质,以追求高收入岗位竞争的愿望强烈;
四是为适应“一岗多能”、“岗位合并”、“一岗多证”而提高素质的愿望强烈。

职工发展权愿望的实现,正是企业发展的可靠保障。正是有了适者生存、适者发展的理念,使得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只有提高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发展权益。
我们的职工队伍素质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职工技术技能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较弱。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职工的基本技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任务。要围绕“提升”和“发展”这两大主题,把以人为本,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作为保证企业提升和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把各层面的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了企业行政负责,工会积极配合,职工踊跃参加的良好格局。
工会在抓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有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工作机制;
拥有一定规模的文化阵地和必要的资金保证;
有一支长期开展群众工作的队伍,与职工群众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这些措施和优势为工会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可靠保证。[找文章到大☆秘☆书☆网-/www.damishu.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构筑学习的平台。职工拥有学习发展权,企业工会组织要引导职工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树立“学习为本”的思想,要让教育成为每位职工的内在需求,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家庭、争当知识型职工,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要提高职工素质,只有一般的号召不行,要建立有效长效的学习机制,规范组织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好职工教育培训的经费,解决车间班组的学习场所,建立健全轮训制度,提供岗位实践锻炼的机会,建立职工技术运动会为主要载体的职工技能交流展示平台。尤其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工种、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面职工群体的特点,不断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建职工学习平台。围绕提高技能、立足岗位培养知识型职工,创建“智能型群体”,围绕消化、吸收新技术开展学习培训,大力开展技术练兵、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让职工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在技能提高时体现岗位效益。
工会要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化职工”工作中大有作为,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和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着力提升实际效果。一是工会组织都要把提升职工素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计划,确保组织与实施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培养、宣传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做到既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全面发展。三是通过持续开展学劳模、争标兵、比贡献以及各种创优争先的竞赛活动,引导职工与时俱进,发挥创造才能,做新型劳动者,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四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设置具体考核项目,完善评价体系,考核工作要量化。建立目标激励机制,对那些管理搞得好,学有成效,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并作为人才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另外,搭建文化平台。企业文化是职工的“精神食粮”。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注重人的因素,更注重一种精神的力量,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对职工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更易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职工按照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而逐步形成符合企业精神的个性,职工的思想更容易统一到企业精神上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总之,企业工会在企业与职工之间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与员工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只有“双向”渗透,才能实现“双赢”,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
四、要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二是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三是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四是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常说的“牵牛鼻子”、抓关键点。重点工作需要集中人力、财力和时间,全力以赴突破之,以达到用重点带动一般的良好效果。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五、要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
    面对企业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事宜的旧观念。二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当作事业去追求。要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三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越来越成为工会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作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四要学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优良传统,作为工会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精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才不致于出现偏差,这也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五要掌握一门外语。熟悉运用一门外语,应该是新时期对工会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许多国有企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经营业务将与世界接轨,对外交往会越来越多,工会干部必须要站在时代的潮头,为中国工会走向国际做好充分的准备。六是要有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特别在工会领导机关,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都离不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
工会工作社会化是指工会把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办工会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
  目前,问题不在于工会工作要不要社会化,而是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切实做到社会化。工会固然是社会团体,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张扬这一特性,满足于在自己的小天地自我循环,视野将越来越狭窄,也有可能使这一特性自我萎缩,或被社会淘汰。这也就如同做不到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有可能体现不出群众化特性,面临脱离职工群众危险一样。
  工会工作要做到社会化,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其一,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办会。要树立开门办会意识,有系统地分门另类地组建工会专家顾问组织,弥补工会自身力量的不足特别是专业水平的相对欠缺。工会要想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是不行的,但要求工会无所不知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工会组织要善于吸引社会上对职工问题、工会问题有热心且具备相应知识的专家学者,利用他们所长为我所用,让他们的知识和本领为职工服务,为工会服务。
  其二,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目前,工会组织在参政议政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制度,并取得较好效果。但还应看到,我们还需要在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联席会议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参与社会的机制,加大社会参与力度。这包括工会如何参与社会事务,以及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工会事务两大方面。当前迫切的是,要进行工会形象设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会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工会重大课题社会招标制度等,特别是要建立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团体形象,让所属的成员有归属感、自豪感、认同感,从而起到团结动员的作用。
  其三,努力拓宽工会工作的社会空间。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等方面的多样化,工会组织在拓展社会空间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包括把工会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市场等非传统工作领域,不仅在正规部门和正规就业者中组建工会,而且延伸到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者中;
不仅注重维护职工作为一个劳动者所拥有的权益即经济利益,而且注意维护职工作为社会人所拥有的权益如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
不仅在职工生活工作的单位层次协调利益关系,而且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等。应该说,对这个问题在工会内部已经形成共识。问题在于,必须使广大工会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拓展社会空间是工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潮流,是确保工会生命力之所在,而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来消极应付。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介入公众生活,包括一些公益性活动,既可以使受益对象得到帮助,取得社会对工会组织的理解和认同,也可以使工会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工会组织实施的送温暖工程在社会化方面取得的效果,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它充分说明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化不仅是极为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四,积极使用社会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很强的无形的力量。如果长久局限于工会自身的天地,不但工会工作视野容易受到限制,而且连语言也受到制约,妨碍工会组织与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也妨碍工会组织与其它社会团体的交流。因此,要使工会工作社会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工会语言的社会化,多讲“普通话”,积极引进社会上通行的语言,为我所用,少讲“工会方言”。而工会自身的专业语言一旦成熟,也要有意识地向社会积极推广,使工会语言社会化,丰富社会语言。
  其五,培养造就职业化的工会工作队伍。工会工作社会化要求有一支社会化的专业工作队伍来保证。如果工会工作内容、方式社会化了,而工会工作者本身仍停留在单位化或非社会化状态,这种社会化也是不稳固的,是难以为继的。目前,一些地方在新建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探索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尝识,应该推广到其它层次和领域。建立工会工作者人才库和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维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摆脱对所在单位的人身依附,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增强其敬业精神和维权勇气。工会工作者不仅可以来自党政机关、基层企事业,也可以来自大专院校,既可以定向培养,也可以在一线职工中选拔,既可以是劳动模范,也可以是饱学之士、社会贤达。
  其六,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职工和工会。宣传工厂、宣传工人、宣传工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工”宣传,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力度还不够,潜力还很大。一些职工感到自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地位下降了,一些工会工作者也或多或少地产生自卑感,原因固然较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有组织的宣传,即报上无名、电视无影、广播无声,职工和工会组织社会话语权的丧失,使一些人不知道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中作了哪些贡献,不知道工会组织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了哪些作用,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职工还是工会组织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缺乏对职工和工会组织正面的宣传,难免会引起一些人包括职工本身的疑虑和沮丧。
  其七,建立社会性评价指标体系。一旦把工会工作置于社会化的大环境、大气候之中,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工会工作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这包括:工会组织是如何参与社会事务的,如何处理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社会有关方面是如何看待工会的,是如何评价工会工作的。因此,衡量工会工作水平,既要看党政的满意程度,看职工群众的满意程度,也要看社会有关方面的满意程度。
  工会工作社会化与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群众化指的是工会组织的活动宗旨要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代表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民主化指的是工会组织的活动原则要体现民主,尊重职工和会员群众的意愿,体现下一级工会组织的意愿;
法制化指的是工会组织的活动方式要体现依法治国精神,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社会化则指的是工会组织的活动领域要面向社会,通过这个舞台开展工作,与社会实现双向良性互动,达到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进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没有社会化,很难做到群众化、民主化,也很难做到法制化,而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本身,也是对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推动和促进。工会基本职能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工会理论界至今仍有争议。尽快弄清这一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先弄清基本职能这个概念及特征,否则,其结果势必徒劳。

所谓职能就是指人、事、机构的职责、作用和功能,它从不同角度或按不同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从其作用的对象的角度,可分成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两个层次。一个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不同于其主要职能。前者是由这个社会组织的性质决定的,是这个社会组织诞生时就有的,是贯穿于其存在始终的,且可同时有多个;
后者是这个社会组织的职能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职能,是随着社会组织所处的客观环境或面临的主要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且具唯一性。但两者有时也是重合的,即当这个社会组织的某项基本职能在其职能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时,这项基本职能也是其主要职能。例如,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有两个,即政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而现阶段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社会管理职能一个。因此,“一个组织的基本职能(责)只能有一个”的观点是不对的。
根据上述科学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工会的基本职能应包括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两个方面。维护职能就是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职能;
教育职能就是教育职工群众维护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职能。这集中体现了工会的性质,同时也是由工会性质决定的。因为,从客观上和实质上讲,工会就是无产阶级利益同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的产物。当然,工人最初组织工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但这是他们那时还未意识到两个阶级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的缘故。有人认为,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所以工会的基本职能就是维护。这是极其片面的,因为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这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的。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工会是社会阶级矛盾的产物。现在大家一致认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鲜明的阶级性与广泛的群众性的统一体,阶级性与群众性是工会的本质属性。工会的鲜明的阶级性说明了什么,不就是说明了工会是一个社会政治团体和阶级组织,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吗?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工会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代表和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战士”。工人阶级利益包括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这就要求工会对这两个方面的利益都须维护。怎样维护?具体利益须靠工会直接去维护,而根本利益就得靠工会教育职工群众自觉去维护,这就决定了工会的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是基本的。既然是基本的职能,这就象我党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样,缺一不可。

近年来,工会刊物上有个“工会基本职能(责)是维护”的提法。按照形式逻辑原理分析,这个提法的主语项(工会基本职能)周延,因而断定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全部是维护,这就明显地把工会的教育职能排除在工会的基本职能之外。其实,教育职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工会诞生时就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不管工会的最初目的如何,现在他们必须学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而自觉地进行活动,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我党当初为啥要组织领导工会?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通过工会教育组织工人群众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奋斗吗?而客观上,工会也是担负此项职责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因为工会的组织对象包括了所有的工人群众, 且工会组织的群众性使其在履行教育职能中又具独特优势。因此,在我国长期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工会始终肩负着教育组织职工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的职责。简言之,工会的教育职能,既是工会接受党领导的一个基本标志,也是工会的组织形式决定的,决不能排除在工会基本职能之外,否则,工会就不是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阶级组织,也无法与最初的工会、黄色工会相区别。
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政党在谈及工会的任务、职能时,总是把教育与维护相提并论。列宁指出:我们“应当利用这些工人组织来保护工人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同时也利用他们来组织工人保护我们的国家。”列宁的“两个保护”说明了工会既具有保护职工具体利益的职能,也具有保护国家利益的职能。而后一个职能,实际上就是工会的教育职能,因为工会要实现后一个职能,离不开履行教育职能,即离不开教育职工群众来保护国家利益。列宁只把这两个职能放在一块提出来,就足以证明这两个工会职能是基本的。列宁还曾形象地把无产阶级先锋队比作“发动机”,把工人群众比作“机器”,把工会比作他们之间的“传动装置”。我党也总是要求工会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传动装置”和“桥梁纽带”都是连接两头、两个面向,其含义和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一面是自下而上地把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真实地反映给党,以完善修正党的决策,即维护职能;
一面是自上而下地把党的主张和方针政策贯彻到职工群众中去,并使之变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即教育职能。这就是说,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教育也应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工会少了教育职能,“传动装置”和“桥梁纽带”作用就发挥不好。同样,毛泽东在苏区时也指出:工会“是保护工人利益的保垒,同时它又成为广大工人群众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邓小平在代表党中央向工会“九大”的致词中,首先要求工会要“教育全体会员认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管理、技术、文化水平”;
同时又要求“工会组织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使广大工人都感到工会确实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工人信得过的、能替工人说话、替工人办事的组织”。近些年来,我党领导人多次重申:工会要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我党的“两个维护”与列宁“两个保护”的含义是一致的。

总之,维护职能是工会存在的基础,工会丢掉它就不能实现教育组织职工群众的目的;
教育职能体现了工会的阶级本质,工会丢掉它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为工人阶级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战士”。工会这两项基本职能,是并列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为条件和互相促进的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只肯定其中一项而否定其中另一项是工会的基本职能。这如同我们决不能因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统一的关系,而只提一个物质文明建设就行了一样。
事实上,将工会的基本职能限定于依法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上,这只会减弱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会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即通过做好职工群众的工作,来保护好、调动好和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服务。实践证明,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和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三性”,必须认真做好“维护”和“教育”这两篇文章,即除依法维护好他们的具体利益外,还须发挥群众组织的独特优势, 通过多种具体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把他们的“三性”引导到努力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上 。只有这样,工会才能更有作为,才会发挥应有作用。如果我们片面地认为工会只有直接通过依法维护职工具体利益,才能保护、调动和发挥好职工群众的“三性”,那么,就会人为的缩小工会组织的工作领域和活动空间, 限制工会组织的“用武之地”,甚至可能产生一种误导,影响那些经济效益好、职工权益得到保障的单位和地方的工会组织难有作为。即或在私营企业中, 工会也要教育职工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这不仅是因为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 而且私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工会履行教育职能, 也是维护国家利益。
当然,工会的这两项基本职能是有主次之分的。从工会存在的整个过程或从总体上来看,工会的基本职能应主要是依法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否则,工会与党政组织就没什么两样。但是,由于工会的基本职能在内容、主次和作用等方面,会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具体到工会存在的某个局部或某个时期来看,工会的这两个基本职能不会变,而工会基本职能的主要方面,就有可能是维护,也有可能是教育。如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改革力度加大,劳动关系复杂化,这就决定了工会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维护。但具体到某一局部, 如一个企业工会在具体工作中, 究竟以维护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 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哪个方面是企业的主要矛盾, 哪个方面就应是工会的工作重点。

可见,工会具有这两项基本职能,有利无弊,决不会影响抓主要矛盾。
如果将工会的这两项基本职能合二为一,说成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只有一个,即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那么,工会突出这一个“维护职能”就毫无意义了,因为,这样达不到强化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本意。况且,我们讲的维护职能是狭义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定的,这就是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否则,在工会理论上和实践中就难以把握,甚至会乱套。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正确把握工会的基本职能, 还有必要对工会的具体职能作番研究。工会具体职能是工会基本职能在较低层次上的延伸和具体展开,是实现工会基本职能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也是工会机构设置的具体依据。工会具体职能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它们有的不是工会诞生时或党领导初始就有的,而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产生的, 且还会随着工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从现阶段来看, 工会的维护和教育这两个基本职能, 主要包含着以下一些具体的业务职能。
一是经济建设职能,即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工会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并不是直接去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而是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比武、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设、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来吸引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发展经济上来,其直接目的是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二是参与监督职能,即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检查监督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职能。这项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赋予职工群众的一项民主参与、监督权利。工会参与管理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企事业单位,而主要是以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为目的,通过参加有关机构和会议、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以及基层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渠道,参与立法,参与政府涉及职工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参与企事业单位重大事项、问题的决策。
三是调节劳动关系职能,即代表职工参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保护职工劳动权利的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会的这项职能已越来越突出。工会调节劳动关系有多种形式和途径,主要是参加地方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工作,负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指导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等。
四是生活保障职能,即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劳动保险、劳动就业及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工会的这项职能,完全是为了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生活保障职能的具体内容很多,如职工生活福利工作方面就包括了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和职工生活服务、困难补助、互助互济、职业介绍、疗休养等。
五是思想宣传职能,即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其具体内容根据各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工会履行思想宣传职能,与党组织不同,其显著特点是着重于提高占工人阶级绝大多数的中间和后进的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主要采用群众活动和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
六是职工文化职能,即开展职工文化工作,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职工道德水准和科技文化素质的职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训以及文学、文艺、体育、图书阅览、文化休息等职工业余文化娱乐的诸多形式,还包括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管理等。
七是组织建设职能,即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发展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最大限度的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的职能。组织建设职能,是工会的一项基础职能,旨在保证工会其他各项具体职能的实现。
八是对外联络职能,即同国际工会联系与交往的职能,旨在加强交流,吸取和借鉴国外工会的经验与教训,增进与各国工人阶级的友谊。这项职能主要由全国总工会和省级地方工会承担。
九是财务管理职能,即依据《工会法》收管用好工会经费的职能。工会经费是工会其他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工会的财务管理,改革工会的财务管理方式,已提到各级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总而言之,工会基本职能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相关科学的原理,进行系统的研究。诸如工会职能的涵义、特征、分类以及工会基本职能与其它各种类型工会职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要弄清楚。惟有如此,才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工会基本职能。笔者关于工会具有两个基本职能的主张,是否正确,是否最妥,希望理论界给予评说。“双向”渗透   实现“双赢”
——浅谈企业工会如何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
 
    发展,是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建设优越性的体现,具体到企业是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最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可靠保障。作为企业工会,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职能,积极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积极渗透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需求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协调发展。
一、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工会存在的问题。
1、认识发展不全面。发展是企业的工作主题,但有少数干部和员工对企业发展和工会工作的关系认识模糊,片面地认为企业发展就是生产和经营,工会与企业发展关系不大,因此可有可无。这种认识实质上只看到发展的表面,忽视了发展的整体和内涵。发展不仅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竞争力的增强,而且包括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以及企业文化水平等等,是企业和员工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只有靠党政工组织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完成企业发展的大业。
2、民主意识不深入。少数单位领导不重视工会工作,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甚至独断专行,官僚主义严重,不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不善于吸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压抑了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企业管理工作矛盾重重,员工心情不舒畅,致使企业缺乏凝聚力,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3、队伍建设不科学。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取决于市场的命运,还取决于管理水平。目前尽管冶金企业的员工队伍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仍然存在既多又少的突出矛盾,即企业冗员过多,真正精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过少。这无疑很难适应冶金的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优胜劣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