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查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档 > 自我检查 > 列表页

区委书记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20-03-19  分类: 自我检查 手机版


    2002年10月31日我到任西峰区委书记,至今已五个年头,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无时无刻不谨记组织重托、群众期盼,虽不敢言披肝沥胆、心力交瘁,但凭心考量,于职无怨,于己无悔。一晃五年过去了,要说做事,份内份外,的确做了不少,我觉得都是履职、都是尽责,都是自己该做的。如果说有些成绩,也应当归功于坚强有力的市委、市政府科学领导,归功于荣辱与共的班子成员共济配合,归功于勤劳朴实的全区人民鼎力支持。
一、五年奋斗的结果
五年,对于西峰发展、对于事业进步,仅仅只是历史链条中的一环、前进乐章中的一节,但从承上启下、强基固本的发展角度看,这五年堪称一个重要的突变期、转折期:
(一)  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
“九五”末三次产业结构           “十五”末三次产业结构

(三)城市建设:
 

由此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西峰由业已完成集镇蜕变的农业小市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中心转变,规模、品位迅速提升的五年;
是由农粮主纲的基本经营模式向工业萌芽、商贸活跃、外贸突起转变,城乡统筹发展的五年;
是由入不敷出、维计吃饭的负债财政向收支平衡消化旧账、反哺发展的建设型财政转变的五年;
是干部群众由固守农本、艰辛拼争向开拓市场、同心兴业转变,共享发展成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

二、五年奋斗的历程

尽管我们的口号是“不看过程看结果”,现在有了这么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审视品味走过的艰难历程,有坎坷、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坦然、是充实。

经济提速发展印证思路日臻完善科学。近年来,别人也讲,自己也真实感受到西峰客商越来越多了,项目越来越多了,工地越来越多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可以肯定的说,随着300万吨炼厂、2000万立方米轻烃厂两大石化项目落户西峰;
城区集中供热、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强电弱电改造、新老城区数十条道路开拓、汽车南北站等五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上马;
世纪大道、世纪广场、民俗文化城、天湖工程等十大标志建筑的建设;
商业步行街、CBD商务广场、文化娱乐一条街、民俗文化产业一条街、新天地财富广场等十大旧城改造项目的动工;
庆发公司、正行德集团、陇东土产、益尔制药、西峰制药等十户亿元企业的培植,西峰必将发生历史性变迁。繁荣体现发展,也增信心,更鉴人气。这些年全区干部群众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也干成了好多事,自己在工作上也顺手顺心。应该说,这一风正、气顺、劲足的发展局面源于对西峰区情的全面科学把握,源于对发展思路的不断完善,源于落实措施的不断创新。2002年末,我和大家着眼于全面提速、科学发展,把西峰的发展定位为全市率先实现小康、加快建成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先是提出了“六大战略”(以城带区、民营富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六个突破”(在发展城镇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贸易经济上求突破、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求突破)的基本发展方略,进而又完善为“一、二、三、四、五、六”(实现建设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一个目标,主攻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确保经济发展增速、财政较快增长、城乡居民增收两大任务,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就业三大难题,开发石油、绿色食品、黄砂、香包四色产业、完善“三七开”考核奖惩机制、项目工作责任制、环境建设责任追究制、突出贡献重奖制、监督评议制五种机制,实施以城带区、民营富区、工业立区、商贸活区、农业稳区、文化兴区六大战略)的工作思路;
2005年,面对“十一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又提出了“326”(着眼“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的目标,主攻项目、工业,全面推进企业进园、农业进厂、商贸进市、城市进位、文化进级、事业进步)的新战略。配合总体思路的延伸,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实施了“开发南区、改造北区、拓展规模、提升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四为主、四不论、三给予”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路,“兴、引、挖、扶”并举的工业发展思路,“龙头带动、协会引导、园区示范、基地联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城中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中专业街、城郊大物流”的商贸经济发展思路,“三在三农”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围绕这些思路的落实,在全区推行了目标管理、“三七开”考核、绩效工资、突出贡献重奖、一线工作、三办责任、项目层级纵横负责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
撤并了商业局17个“清闲”机构,围绕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城市管理成立了四大产业办公室、环境110、城管局等新机构,切实强化了政府服务发展的职能。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些想法、办法、措施是对路的。短短五年,全区经济总量由16.4亿元迅速提升到38.5亿元,增长了1.3倍,其中人均GDP增长1.7倍,达到12159元。

社会和谐进步得益于科学统筹发展。科学发展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量,核心在于社会更进步、更文明、更和谐。一句话就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五年来我工作的一个主导思想。为了让香包剪纸这一古老民俗文化重新焕发魅力、服务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我提出了“节会搭台、政策促动、市场引导”的民俗产业开发思路,除精心组织服务四届香包节外,还指导组建了“庆阳民俗艺术研究所”、“庆阳香包产业集团”,目前全区已建成生产基地31个,建立营销公司16个,形成了9个专业村,民俗文化产品年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170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800万元,民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为了有效解决群众的“看病难”、“就医难”,我从优化机制入手,全面推进了以“一包四制”、“三项建设”、“四化达标”为内涵的教育改革和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成了涉及全区137所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民办教育规模、档次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覆盖所有城区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44%的农村卫生所建成小康示范卫生所,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26%。为了切实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现代文明和科技信息走进千家万户,采用政府组织、社会集资的办法,实施了城乡广电宽带网工程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通宽带,每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基本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经常化和社会化。近五年,全区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消费得到了较快提升,西峰区也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区)”、“全国科技达标先进县(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城市”、“全省小康文化建设先进县(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计划生育省级优质服务县(区)”、“全省双拥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城乡面貌变迁催生城市经营理念。“人居美”既是提速发展的目标要求,更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前提。西峰是一个从农村集镇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作为全市唯一的行政“区”、“中心区”,2002年,城区面积仅为1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仅8.6万人,城市道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而且因底子薄、举债建设使区财政城建欠帐达1.2亿元,城市发展举步惟艰。为此,我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城市经营理念,率先成立了城市投资公司、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通过政府控制一级土地市场、盘活城市有形、无形资产,一举破解了困扰我区多年的建设资金来源单一、财政不堪重负的难题。05年,城市及村镇建设一度受用地和资金制约,我综合班子成员、乡村干部、居民群众和客商的意见,果断提出了一条原则(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两项政策(道路建设配套两侧土地开发权;
政府统一规划、村组自主开发、相应减免规费),当年就激活民间资金6亿元,相继开通和正在拓建城区道路25条21.7公里,城乡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城建投资由01年的1800万元猛增到05年的8.4亿元。五来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3.6亿元,超过西峰建市到设区17年的总和,而其中政府投资6680万元,仅占1.5%。随着世纪大道、世纪广场、天湖工程等标志性建筑的全面落成,西峰新区开发已具雏形,老城区功能和品位也有较了大幅提升,建成了世纪商厦等6个大型商场、“华宇名城”等12个现代化住宅小区、九龙国际大酒店等14个高档餐饮服务中心,竣工住宅面积累计达47.43万平方米,是前五年的15倍,城镇职工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3.82平方米;
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560亩,增长了61.1%,城市公交线路由4条增加到16条,出租车数量翻了一番;
全区公路总里程比前五年增加了57.2%,实现了城乡道路柏油化、87%的乡村道路沙砾化。城乡面貌直观的变化既充分印证了我们付出的汗水,更是对自己和全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有力鼓舞。

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坚定干部群众力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多年基层工作的经历使我对“财为政基,政以财兴”的理解更加深刻,群众盼经济发展、盼社会进步,说到底是盼生活富裕,盼实实在在的盘中餐、身上衣、囊中币。五年来,我始终坚持以群众得实惠来检验政绩、印证发展,提出并推行了“两增两看”(乡镇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百分考核,推行末位淘汰制;
区直部门以看看业务工作在全市的位次先后、看争取项目资金或招商引资的成绩大小为重点百分考核,推行低分淘汰制)的工作评判标准、“四个基本判断”(能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推进一个乡镇或部门的发展就是有能力,能适时、果断、稳妥地解决各类最难办、最棘手、最头疼的矛盾和问题就是有本事,能创造性、快节奏、高质量地抓落实就是有水平,能干成几件令老百姓高兴、满意、拥护的实事就是有实绩)的干部评价标准,全力推动全区干部群众抓项目、谋招商,全面落实“千百十”工程,先后与温州鹿城区、台州椒江区、厦门思明区缔结为“友好区”,全区项目投资额以年均82 %速度增长,由02年的3.2亿元迅速扩张到05年的17.9亿元,项目建设每年为财政直接贡献税收1500万元以上;
着力实施工业突破,实施“亿千百”工程,总占地过万亩的“二园八区”建设全面拉开,带动全区工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17亿元,增长了4.3倍,地方工业增加值于05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初步建立了支柱财源;
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全区果、草、菜、烟及黄花菜、油葵的种植面积达到23.7亩,绿色农产品年出口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切实壮大了基础财源。通过抓就业,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1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2亿元,劳务经济不断做大作强。五年来,全区财政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区财政由赤字1.8亿元到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平衡;
干部职工由仅发国家规定的11项基本工资,到现在增补了5个50元生活补助、80元的通信补助和第13个月工资,五年间人均累计增资14794元。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229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70元。干部群众共享了发展实惠,自觉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信心、决心更足了。

三、五年奋斗的感悟

五年拼争,五年艰辛,五年感慨。作为西峰的第六任区(市)委书记,我时常告诫自己要“三比三看”(和同行比,看位次;
和历任比,看实绩;
换位假设比,看创新),虽不能说是历任中最强、同行中最好,但做到了竭尽全力,矢志奋争,细细思索,也感悟尤深:首先,无私是立身的根本。无私则无欲,无欲则无畏。作为党员干部,任何个人得失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都不足挂齿,只要自已始终坚持以廉政荣、以勤为荣,齐言正身,垂范于先,就不怕被误解、不怕得罪人、不怕有人告状,就敢做敢为、敢抓敢管。五年来,自己虽然牺牲了90%的休假日、有病不敢住院耽误一次工作,也不觉苦、不觉累。其次,落实是履职的核心。作为基层领导,落实是履职的核心,思路是突破的关键。这些年我也常常为发展慢犯难、为协调关系作难,为百姓生活贫困苦恼、为财政运转艰难苦闷,但只要思路新、点子活,再多的问题最终都能解决,再大的困难最终都能克服,当看到工作短期内能出成效,我也深感难中有乐,苦中有甜。第三,团结是成事的关键。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市场经济讲究资源配置,行政工作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作为一把手,最要紧是把班子成员以及干部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则万事成。第四,深感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超越。五年来,始终坚持把抓发展锁定到抓项目、把抓开发凸现为抓环境、把抓改革破题于抓创新、把抓落实体现在抓干部,不但确保了发展速度,而且有效破解了诸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有些方面,如天湖工程建设、干部“三七开”考核机制在全省、全市还创出了经验,西峰区也连续四年列全市综合考核第一,区上先后有33名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和转为正县级。在西峰工作的几年,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岁月、也是一段最宝贵的经历,我为西峰群众勤劳朴实、善谋发展,为西峰干部顾全大局、真抓实干而真诚感动;
为老领导、老同志的悉悉关爱,为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而真心感激;
尤其为组织的无比信任、给了我这样一个服务群众、锻炼提高的机会而真挚感谢!

五年来,尽管本人尽心尽力,恪守职责,但和上级要求比,和干部群众的期望比,尤其是和自己的心愿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许多事没有想到、没有做好,比如,由于理论学习抓得不紧,对一些制约发展、群众关注的实践问题理性思考的还不深不透,解决的也不理想;
区上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职工工资还低于市上;
城乡居民增收缓慢,城区尚有1.4万名低收入居民,农村有6.8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此,自己深感内疚和不安。逝时不能假设,来日更堪争夕,工作生活中我时感组织给予的很多、很多,自己有决心、有信心、更有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回报组织、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