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时事政治论文三千字
关于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使中国的出口产品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企业如何有效的掌握世界贸易的反倾销规则,分析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原因,完善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已成为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的现状
(一)反倾销调查数量居高不下
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时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反倾销6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l6起,特保调查5起。
(二)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增多
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据统计,1995年至2001年,这些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已占我国反倾销调查案数量的60%以上,而且以后还会增加。
(三)反倾销金额上升及产品种类扩大
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国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的
3.6%猛增至目前的20%左右,其涉及的商品达4000多种,影响了我国约18O(L美元的出口贸易。20世纪90年代至今,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化工、农药、矿产品、医药、机电等4500多种,涉及出口产品的金额不断上升。
(四)对我国出口产品方面带有主观睦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总是遭受歧视性的反倾销调查。一些国家的经营情况日益恶化的企业为封杀我国的产品,逐出他国市场,常常不用统一标准对待所有出口国产品的国家,在反倾销额税的征收上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一些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反倾销给我国企业带来冲击的原因分析
(-)“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
欧美等国家把我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在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外企业可以认为其出口产品的国内价格是一个得到政府补贴了的低价格。这时,外国企业就可以用“替代国”一第三国同类产品的国内价格来作标准。使用替代国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就低很多,这种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和做法,不但使大量我国产品因征税而退出当地市场。
(二)我国企业国际经营策略失误
受到我国出口企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很容易形成过度的竞争;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产生了负向激励的效果,很多出口企业在出口价格里已经将出口退税等因素考虑进出口成本中去,因而有恃无恐地压低出口价格;出口商会的功能尚未健全,对那些违规的企业不能有效地制约,他国进口商很容易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来压低我国的出口价格。等原因的影响,我国企业实施的是“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且还把国内价格战引到国外去,这种做法恰好授人以柄,扰乱了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于是很容易被外国提起反倾销的指控,这种无节制的竞争,削弱并破坏了应诉的企业的联合阵线。
(三)涉诉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许多企业对WTO反倾销协议相关法律不了解,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的歧视性做法减弱了我国企业应诉积极性,对发起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企业经济实力难以承担应诉费用,缺乏反倾销的专业人才。致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中,应诉的积极性不高,统计至少有一半的企业不去应诉。有的企业虽然应诉,也是在所属商会、协会的要求下被迫应战,自然是敷衍了事,所以我国反倾销案80%以上以败诉告终。企业不积极应诉反倾销的做法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上造成软弱可欺的错误印象,对我国作出非常
不利的裁决,失去参加复审机会,涉诉产品长达十多年不能进入起诉国市场。
(四)反倾销的滥用
我国反倾销法与其他成员国反倾销法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并且反倾销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而反倾销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保护其成员国国内工业/f受冲击的法律武器,被一些国家滥用为贸易保护的手段。究其原因,一是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围际经济总体形势小景气,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压力,就会加强进口管理,以反倾销的名义来进行贸易保护。
三、我国企业应采取的反倾销策略
(一)技术品牌是关键我国出口产品多为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上:,主要处于加工组装等低增值或低端环节。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和国内同行之问的竞相压价,最终招致了进口国同类产品生产厂家日益频繁的反倾销指控。要从根本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对高、精、尖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技术的创新,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形成…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要努力创建世界品牌。我国海尔已利用自身的技术、质量和服务优势,在国际上树立了品牌形象,联想为海外扩张的需要,也重新设计了LENOVO品牌,并为国际市场所接受。这样真正的“中国制造”,不仅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的出口利润,而且“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完全摆脱了落后挨打的被动地他。
(二)实施多元化国际经营战略
我国企业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国际经营战略。一是资金雄厚的企业到海外直接投资。二是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出口企业要尽快转变现有的竞争策略,除了在运用商标、包装、公关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上努力做好,还可在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上下功夫,注重全方位的开拓国际市场,以多元化的市场代替单一市场或只有少数几个市场的出口,以多样化的商品出口代替少数几种的主要商品的出口。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了解进口国市场的产业结构和商品特点,使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当地产品数量呈互补关系;进行市场细分和准确定位,加强进入市场的产品数量控制,保持缓慢增长和适当比例,防止出口数量激增而重陷反倾销的泥潭。
(三)积极应诉反倾销
“wT0反倾销协定在保障出口方遭遇反倾销立案时,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申辩权和应诉权。企业如能提供确凿充分的证据,证明出口的产品不存在倾销,没有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厨损害”或“损害威胁”,那么涉诉的产品就有可能被裁定免征或少征反倾销税。2003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的球轴承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涉诉的遍及中国28个省市的253家企业,仅有宁波慈兴集团积极应诉,高价聘请美国律师拒理抗辩,最后取得无税结案的绝对胜诉,其他252家未应诉企业被裁定征收59.3%的反倾销税,被迫退出了美国市场。实践证明,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经营运行的主体,一要遵守国际规则,勇于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市场增加收益;二要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强化自我保护,自我发展意识。
(四)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对WTO规则不了解,同时又缺乏应对反倾销的实践经验,我国没足够的法律人才可以给企业出谋划策。因而在遭遇倾销控时,企业除了退缩就只能求助于国外的律师。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反倾销专门人才的培养。反倾销应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涉及经济学、会计学、法学等相关知识。只有通晓国际反倾销法律,掌握国际贸易知识,精通国际会计准则并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反倾销应诉的工作。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加强反倾
销专门人才的培养,采取派人出国学习培训,或邀请外国专家到国内讲课等方式,尽快掌握国外反倾销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行惯例、应诉技巧、抗辩策略等知识。
(五)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预则立,不预则废”。反倾销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建立避免引发反倾销起诉的预测分析系统,实施反倾销规避战略以达到维护企业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保障产品出口畅通无阻的目的。为此,我国应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专反倾销调查案件的预警机制,配备相关的专门人才,深入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及时跟踪它的变动情况,全面反馈目标市场国最新的反倾销动态。。
(六)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组织,帮助企业搜集各种材料和数据组织,和协调企业提出反倾销申请,并在调查过程中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各种必需数据来配合调查等方面都具有单个企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要把组织企业应诉当作重点,积极协助我国涉案企业,为其提供相关信息和支持。同时企业要依托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尽快建立重要产品进口数量、价格监测系统,争取产业保护的主动权,对重点出口产品做好出口价格、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发现有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应坚决制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国家、行业协会和企业各司其职,有机互动,相互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大产业保护合力,增强企业应诉能力。
篇二:政治小论文200字
政治小论文200字
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书上列举了很多种学习方法,每一种都很有道理,轮番试下来,却一头雾水,成绩没有提高,反而把自己弄得很累。
我曾经读过《哈佛女孩刘亦婷》,效仿书中那位姐姐的学习方式,却发现那种方法并不适合我,反倒给自己带来了负担。
看来,学习方法真不是照搬来的。
大家都知道“东施效颦”的故事吧,说的是战国时期,东施为了使自己好看,盲目效仿西施皱眉头,适得其反,闹出了笑话。“邯郸学步”中,战国时燕国寿陵的一个少年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好看,十分羡慕,就学了一种又一种走法,反倒自己不会走了,最后爬了回家。
我认识一位朋友,语文成绩一直不很理想,寒假时候他向他在北大读书的表哥讨教学习语文的方法,然后他及时改进了自己学习方法中不足的地方。果然他在下学期期末考试时进步很大。我一直不喜欢背英语课文,当英语老师的妈妈说应该借鉴一下她学英语时用过的方法。她让我早晚听磁带,这种培养语感的办法果然见效,很快我就发现,英语课文自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背下来,不再那么难了。
由此可见,合理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在摸索的过程中,只有避免照搬,合理借鉴,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篇三:时事政治论文
回首与展望
回首已经过去的非凡的五年,它必定将会被历史和人们所铭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面对自然灾害不断、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等重重困难和挑战,中国沉着应对,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预计超过两位数。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应当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判断。正是根据这一重大判断,我们党提出了从21世纪初到20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分析当前形势,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冷静客观、完全正确、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越是困难,越要发挥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作用。“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大大超过预期,现代化进程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中断。这种动力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力的迸发。
改善民生,是“十一五”改革开放取向的重点所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被正式废止,中国农民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历史一去不复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启动??随着社会领域改革的不断提速,老百姓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抢占“改革窗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提供了机遇。中国把应对危机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不失时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一批重点改革相继启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中,中国既立足眼前,又着眼长远,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点,积极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支持高新技术研发,加大自主创新,协调区域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综合措施相继推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开全球视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已经过去的五年,也是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五年。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推动G20金融峰会、促成《哥本哈根协议》达成、呼吁增加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票权和话语权??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是举足轻重。
破除旧藩篱,应对新挑战,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任重责艰。 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收6.6497,再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在全球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背景下,在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重构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成绩有目共睹,压力依然巨大。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矛盾并没有
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固有矛盾仍在积聚,新的矛盾不断出现。从国内看,投资、外需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尚未充分启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仍然较大,环境资源瓶颈制约依然严峻,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气候问题更加突出。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走过32年征程后,如今已步入更多触
及深层次矛盾和更多面对外部复杂因素的攻坚阶段。在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背景下,要破除诸多藩篱,难度和阻力之大可想而知。“行百里者半九十”,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不能动摇。过去取得的成就靠改革开放,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而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推进改革开放释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活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
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金融危机表面是给经济增长带来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资源性行业等领域的改革,有效启动内需,提高开放水平,才能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十一五”末启动的医药卫生、教育体制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十二五”将进入加快推进阶段。住房、就业、社保、收入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均需迈出实质性步伐,惠及民生。
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当前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许多挑战并不在经济社会本身,而在政府职能转型与政府自身建设上。各级政府需要把更多精力从主导经济增长,转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大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必须指出,任何战略机遇期都不是命中注定的黄金时代,都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的富贵之乡。关键在于主观努力如何、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措施如何。现在面临的都是攻坚战,只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力求在深层次问题上突破,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持续的奋斗和变革,使有利因素不断扩大和叠加并得到充分利用,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