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水土养斯民”,西南丝绸之路以其丰饶的物产和奇特的地貌,成就过一个又一个让今人惊叹的文明古国。其中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古蜀国文化灵异绝伦。
古蜀时…小编为您整理了《消失在丝路秘境中的文明古国之一:三星堆与蜀王传说 路小漠与丝路秘境》,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天生水土养斯民”,西南丝绸之路以其丰饶的物产和奇特的地貌,成就过一个又一个让今人惊叹的文明古国。其中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古蜀国文化灵异绝伦。
古蜀时代为什么要铸造这么多神奇精美的青铜雕像群?这些高鼻纵目、“非我族类”的面孔到底代表了哪一支族群?他们是三星堆人的真实写真吗?如果是,那三星堆人究竟又来源于何方?三星堆湮没之后古蜀文明又去往何方?
1986:四川考古新纪元
三星堆的发现,纯属偶然。
1929年春季的一个傍晚,当地中兴乡农民燕道诚和家人因溪流淤塞,溉田不便,在淘浚水溪时,意外挖到了一处宝藏,燕家获得的是一批玉石器,约有三、四百件,他们并不懂得这些玉石器的重要价值,起初藏于家中,后来将一些分赠亲友,夸示乡邻,遭到了古董商们的渲染和炒作,也引起了文博考古界的关注。
1934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美籍教授葛维汉与馆员林名钧对广汉燕家住宅旁的小溪与田坝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陶器约六百余件。农民燕道诚一家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几锄头下去,就敲开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年的古国大门。
国内外考古学家沿着农民燕道诚一家挖下去的地方,开始对这个神秘王国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西南博物院院长冯汉骥教授曾站在月亮湾的阶地上,指着马牧河对面的三星堆说:“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后来的调查发掘,完全证明了冯汉骥教授的洞察和预见。一个令人振奋的、不平凡的季节终于来临了――1986年 7月18日上午,当地的砖厂工人在三星堆挖土取泥时挖出了玉璋,因而发现了一号埋藏坑。考古人员经过兴奋而又紧张的发掘,出土了黄金面罩、金杖、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青铜跪坐人像、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和玉石器,以及象牙、海贝、陶器等等。
对四川考古界来说,1986年确实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幸运年。仅仅过了半个多月,更大的惊喜又降临在了这些幸运的考古工作者头上。8月16日下午,砖厂工人在一号坑东南方向约30米处取土时,又意外地发现了二号埋藏坑,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1250多件。其中除了象牙、玉石器和大量的海贝之外,还有多达735件的是青铜器。特别是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各种青铜人面像和人头像,以及奇特的青铜神树、铜尊、铜?等等。此后,三星堆又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古城址,揭示出这里应是殷商时期古蜀王国的都邑所在。
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城址和丰富多彩的出土器物告诉我们,殷商时期古蜀王国的宗教神权与祭祀礼仪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农副业和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社会生活十分繁荣,与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基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同中原和周边区域有着长久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已成为长江上游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文明中心。以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和青铜神树等众多精美文物为代表的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古蜀文明形态,完全可以同殷商中原文明和西亚文明以及世界上其他青铜文明相媲美,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使我们赞叹不已。
极尽夸张的群巫像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雕像,既有庞大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它们不仅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凡的艺术魅力感染和震撼着我们,同时也向我们透露了大量的古蜀信息,为我们破译扑朔迷离的古蜀之谜提供了钥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首先要推大型青铜立人像。这尊高约181厘米、加上方座通高达260.8厘米的雕像,头戴华美的冠冕,身着龙纹左衽大襟衣,右臂上举,左臂平举,双手夸张地握成环形,赤足佩脚镯立于高大奇异的方座之上,其造型显得高贵雍容,气势逼人。它那神奇的姿势、王者的气度、耐人寻味的手势,以及浑然一体富有象征意味的方座,多么形象地显示了它非同凡俗的身份,显然就是蜀王和群巫之长的象征。
而大量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像的出土,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广阔神奇的画卷。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了13件青铜人头像,二号坑则要多得多,出土了44件。这些青铜人头像可能就是古蜀王国群巫集团的象征了。它们在形态造型上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特点,其中有平顶脑后梳辫者,有平顶戴帽或头戴冠者,又有圆头顶无帽或将发辫盘于头上或于脑后戴蝴蝶形花笄者,还有头戴双角形头盔者等等。他们大都为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面大耳,显得粗犷豪放,极富神采。
在今天的成都平原上,我们没能再见到这样的相貌特征,它们所代表的是哪一支族群?他们是三星堆人的真实写真吗?如果是,那三星堆人究竟又来源于何方?以后又去了哪里?
在这些人头像中,其中一件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件人头像塑造的是一个俊秀的女人。这件出土于一号祭祀坑的人头像与其他神态威武、洋溢着粗犷豪放之气的人头像不同,她线条圆润五官俊秀的造型,充满了青春女性之美,好似英雄群像中的“公主”或巾帼人物。她又是谁?是三星堆王族的公主,还是一个女巫?
北纬30度:不朽的金面
在这些青铜头像中,有4个的身份显得尤为突出,他们的脸上,贴着一层薄薄的金面罩,似乎说明他们的身份更为特殊。这4件戴黄金面罩的人头像出土于1986年,考古学家很自然地把它们跟西亚和北非的青铜文明联系起来。
世界上最早的黄金面罩,发现于今天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考古学家在尼布甲尼撒时期的巴比伦城,发现了一尊公元前18世纪的青铜佩金雕像。在世界考古史上,古埃及与古希腊都有黄金面罩的出土:在公元前16世纪的希腊迈锡尼王族墓出土了带唇须的金面罩;
1922年,在底比斯国王谷出土了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图坦卡蒙的黄金面罩。这些黄金面罩用于罩住法老和贵族逐渐萎缩的脸,以达到法老灵魂不朽的目的。
历史上,图坦卡蒙即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40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的商与西周之间。考古学家猜测,三星堆的金面罩大概也是那个时间铸造。两个同处于北纬30度的古老文明,通过金面具跨越时空,联系了起来。图坦卡蒙的黄金面罩已经明显具有了现实主义的倾向,人们似乎看到了2500多年前那张神圣的脸,三星堆尊贵的黄金面罩却属于一群没有生命的青铜人。有学者认为,三星堆的黄金面罩与图坦卡蒙的黄金面罩制作流程大抵相似,三星堆人把黄金捶打成金箔,然后压制为人形,粘贴在青铜人头像上。这些人头,或许就是三星堆人心目中的祖先。
传说中的古蜀王
最奇特的是三件硕大的青铜纵目人面像,它们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极大,大嘴阔到耳根,造型极尽夸张,而且眉眼描黛,口缝涂朱,有的鼻梁上方还镶接卷云纹装饰物,仿佛是科幻中的“天外来客”。
一些学者认为,这似乎与西汉史学家扬雄的记载颇为相似。《蜀王本纪》中说,“有蜀侯名蚕丛,其目纵。”然而,史料中关于纵目的记载,依然会让我们觉得疑问重重。《蜀王本纪》说蚕丛“其目纵”,是指当时的蚕丛部落还是指蚕丛王一个人?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头像的铸造者似乎是紧接蚕丛之后的鱼凫王,鱼凫王试图通过铸造蚕丛先王的头像,来获得蚕丛遗民对自己的认可,在这些遗民眼中,这些人头像代表的就是他们神圣的蚕丛王。真是难以想象,三千多年前古蜀时代的能工巧匠在铸造它们时,将那个时代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灵气发挥得多么淋漓尽致,而且融入了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古蜀时代为什么要铸造这么多神奇精美的青铜雕像群?学者们认为很可能与古代蜀人的祖先崇拜、社稷崇拜、神灵崇拜、土地崇拜等观念习俗有关。头戴冠冕、身穿华服、形态高大而又气势尊贵的青铜立人像,可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蜀王或是大巫师、群巫之长。众多的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像,个个神态英武充满英雄之气,可能代表着古代西南地区各个部落杰出的首领或巫师。它们的形态特征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民族集团。表现的可能是参加盟会或大型祭祀场面的情形,它们既是古代蜀人崇拜的偶像群体,也是古蜀时代西南地区社会各阶层的缩影。
显而易见,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显示的是类似于神的面容,体现的是人的精神,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它们所代表的不仅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祭祀场面,更是古蜀人间王国和神秘世界精彩生动的展示。三星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古蜀时代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是以当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古蜀王国的陶器制造、金器加工、玉器制作、纺织缝纫,以及农耕、酿酒、建筑、畜牧狩猎等等,都相当发达,交通运输的能力也十分可观。青铜铸造从采矿到冶炼、运输、浇铸等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与之相适应的则是完善的统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