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辞职报告 > 列表页

略论苏区精神基本内涵|苏区精神主要内涵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21-10-04  分类: 辞职报告 手机版

  [摘 要] 广昌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在广昌这块红色的沃土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和中央红军不仅建立了历史的丰功伟绩,还给我们倡导和…小编为您整理了《略论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摘 要] 广昌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在广昌这块红色的沃土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和中央红军不仅建立了历史的丰功伟绩,还给我们倡导和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区精神。在国家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莅临广昌,就广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际,作为生活工作在红色故土的一员,进一步深化对苏区精神基本内涵的认识,以苏区精神为动力,扎实工作,对于建设和谐幸福新广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苏区精神 基本内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央苏区倡导和培育了支撑中央红军的精神支柱——苏区精神。在国家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莅临广昌,就广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际,重温苏区精神,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对于建设和谐幸福新广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区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倡导和培育的,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发扬光大。概括起来说,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
令行禁止、团结一致的革命纪律。
  一、坚定的革命理想,不渝的崇高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第一天起,就郑重地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央苏区,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共产党,就是从共产党的旗帜上认识到共产党人是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相关、患难与共。苏区广大群众正是从共产党员的革命行动和实践中,读懂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先后调集几十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一次又一次“围剿”。在频繁而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在极端困难的生存条件下,根据地的“红旗始终不倒”,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那时,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文件《共产主义须知》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者要“不畏难,不怕死,为主义而牺牲”。在革命老区广昌,至今保存着许多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其中就有“实现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万岁”。在那个时期,有多少革命先烈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尖刀,还是面对纷飞的战火,无论斗争环境多么恶劣、多么艰苦,他们从不屈服,而是坚定地站稳立场,坚信革命必胜、人民必胜,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今天,理想信念仍然很重要,不能有丝毫含糊,它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精神支柱。
  二、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围剿”,根据地3万多名党员和近10万红军将士同仇敌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全苏区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浴血搏斗,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苏区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用鲜血染红中央苏区大片土地。在著名的广昌高虎脑战役中,彭德怀领导红三军团的10800余名将士为阻击国民党军队向瑞金进犯,与六倍于我军的敌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最终红三军团有2250余名将士将热血洒在这片红土地上。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嚣张气焰,红三军团将士英勇抵抗,浴血奋战,抗击了敌机大炮扫射、轰炸和骑兵“羊群战术”的轮番冲击,战场上“共产党员跟我上”“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冲啊”的口号响彻战场的上空。红军将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
  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通过苏区的革命实践,毛泽东道出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因。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形成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再到军民团结粉碎敌人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的每一步胜利都离不开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井冈山到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仅仅四五年时间,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其根本原因就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般的联系,红军和群众建立了鱼水般的情谊。例如,在第五次反“围剿”保卫广昌的大会战和高虎脑战役中,广昌人民积极参战,为捍卫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协助红军筑碉堡、挖战壕、修竹尖……;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的送水送饭,有的救护伤员,有的运送弹药,给了红军极大的支援;
一些青壮年甚至与赤卫队员一道参战,与敌人展开血与火的战斗。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后,15万人口的广昌县就有1.5万余人参加红军,为革命捐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3378人。仅在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中就有数百名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苏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以自己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唤起民众,才使广大群众与共产党人同生死、共患难,才能筑起一道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四、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
  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中央苏区频繁进行“围剿”,而且在经济上也实行严密封锁,苏区必需的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都非常紧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我工农红军之所以能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靠的就是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带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个时期的苏区干部特别是共产党员,工作一般是没有报酬的。工作时自带干粮、自带被盖、自带费用,行千里,走万家,都是吃自己、用自己。干部的工作表现当时有一首革命历史歌谣,被苏区人民广为传颂:“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民。”这不仅反映出人民群众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也是当时苏区干部艰苦工作的真实写照。当时的苏区政权机关提倡精简、廉洁、高效的作风,要求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秉公办事、廉洁奉公,苦自己为大众。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号召,以吃苦为乐,以克服困难为荣。虽然环境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领导干部却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为任何私利所动。有的党员同志连续战斗,风餐露宿,视死如归,是为人民的政权而战;
有的党员同志秉公执法,大义灭亲,是为人民利益工作;
有的党员同志在敌人的屠刀面前,面不改色,临危不惧,是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因此,苏区时期的共产党员,不仅在对敌斗争中是英雄好汉,而且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谋利益上,也是仰不愧天、俯不耻地。他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永贯长空。新时期苏区的革命传统不能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必须传承与弘扬。
  五、令行禁止、团结一致的革命纪律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党为了完成自己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加强党的纪律,这是维护党在组织上的团结一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在苏区时期,红军中党的纪律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在工农革命军创建初期,毛泽东针对红军中存在的问题,向红军宣布了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
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不拿农民群众一个红薯);
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后来又宣布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
(二)捆铺草;
(三)说话和气;
(四)买卖公平;
(五)借东西要还;
(六)损坏东西要赔。为了使党的纪律在红军中得到更好的贯彻,毛泽东把党的纪律用简短而又通俗的语言概括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既包括党的纪律、组织纪律,还包括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1929年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的内容做了调整,对六项注意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洗澡避妇女,二是不虐待俘虏,由此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本内容。毛泽东亲手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共产党员和工农红军的行动准则,对我党我军的成长、建设,对正确处理党内关系和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战胜敌人,起到了巨大作用。苏区当时流传一首歌谣:“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这首歌谣真实反映了当时苏区的共产党员和工农红军令行禁止、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有了这种精神风貌,我们的党和红军才能所向无敌、不断发展壮大。
  团结是一个政党或者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严守铁的纪律,才能使革命队伍团结战斗,所向披靡。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更要空前团结,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责任编辑 万 强


快捷搜索:苏区  苏区精神  内涵  精神  略论苏区精神基本内涵|苏区精神主要内涵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