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传说 > 列表页

若木的传说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传说 手机版

篇一:神话故事、童话故事

过年放鞭炮的传说

“嘭、嘭、嘭”过年啰!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吗?

这里可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每年都会到村里偷吃动物,有时连人都不放过。人们觉得很不安,他们要搬家时侯,忽然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说:“我可以让“年”吃不到我。”人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要你们可以让我在村里住一个晚上,我就可以说给你们听。”人们半信半疑,答应老爷爷的要求,说:“那你要小心点。”

晚上,“年”来了,老爷爷放起了鞭炮,“年”听到了,吓得哇哇大叫,掉头就跑了回去。 到了第二天,人们问老爷爷为什么“年”不吃他?老爷爷说:“因为”年“最怕很吵的声音,只要你们搞出一些很吵的东西来吵它,就可以把它赶跑了!”

于是人们就按着老爷爷的说法去做,每当过年的时候就放鞭炮,真的把“年”赶走了。

盘古开天

话说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团混沌。在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直到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但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但是天与地分开没多久就又开始慢慢合拢,盘古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天与地,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天与地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但是伟大的盘古却因疲劳过度,累死了。他死后身体开始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的元神到了天与地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端午节的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民间就有了“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而我们现在的端午节更多的是和一位诗人相关,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因为遭到朝廷里权贵的嫉妒而被赶出都城郢。屈原在被放逐的日子里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国家,但不久楚国又一次被秦军打败,连都城也丢了。屈原痛心于救不了自己的国家,就在五月五日这天怀抱大石投汨罗江。

屈原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伤心,他们纷纷到汨罗江边去祭奠屈原。渔夫们划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还有人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甚至把黄酒倒入江中,好让那些鱼虾吃饱而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渐渐地,每一年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都吃粽子、喝黄酒、绑彩蛋、划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这位诗人、政治家,最后成为一种习俗而流传下来。 屈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曾写下《离骚》、《天问》等著名的篇章,因此我们后来也称端午节为诗人节呢。

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老的神话。它体现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身材高大的夸父,立下宏愿,决心去追赶太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夸父耳朵上挂两条黄蛇,手里也握着两条黄蛇,随身还携带着一根手杖。一天,太阳升起了,他迈开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传说禺谷是太阳休息的地方。在太阳落到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无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来。这时只见一团巨大红亮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进入太阳的光轮,完全处在光明的包围中。当他正在庆幸自己的胜利时,他感到极度口渴。于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黄河、渭水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里的水喝干了,可还是口喝难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的水,大泽是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可是夸父还没有达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山一样倒了下来。手杖丢落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

传说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灵宝县东南,有一座夸父山,是夸父留在人间的遗迹,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几百里的宽的桃树林。还传说湖南也有一座夸父山,上面还有夸父架锅的三块巨石。

小兔过河 有一天,天气很晴朗,万里无云。一只小兔蹦蹦跳跳地出去玩儿,它来到小河边,看到河对岸的风景很美,就想到河对岸去玩。可是,被一条水流很急的小河挡住了去路,小兔很着急。忽然,小兔看见远处有一只大白鹅在小河里游。它灵机一动,大声喊:“喂,白鹅大哥。”它一边喊一边向大白鹅招手。大白鹅游过来,问:“你叫我有什么事吗?”小兔说:“能把我送到河对岸,好吗?”大白鹅说:“好啊!”说着,小兔坐在大白鹅的背上,并抱着它的脖子。大白鹅游啊游,终于游到河对岸了。小兔说:“谢谢你,白鹅大哥!”大白鹅说:“不用谢,等你玩好,我再来接你回家。”

小兔在河对岸美美地玩了一下午,开心极了!

猴子和乌鸦 一天,一只乌鸦去旅游,可是天气太热,空气太干燥,不一会儿,乌鸦就感到口渴了。 乌鸦到处找水喝,可是,乌鸦找了半天,连水的影子也没看见,乌鸦垂头丧气的坐在地上,突然,乌鸦看见了一口井,乌鸦兴冲冲的向井口飞去,这时,一只猴子问乌鸦:“乌鸦,你这么急是要去哪里呀?”乌鸦回答说:“我要到井边去喝水。”猴子听了以后,就荡着树枝离开了,乌鸦到了井边就要低下头去喝水,可是,井口太深了,乌鸦根本喝不到水,乌鸦想起了它以前喝水的办法,于是,乌鸦就向井里扔石子,可是,乌鸦已经精疲力尽了,井水只涨了一点儿,这时,刚才那只猴子提着水桶走了过来,它看见乌鸦向井里扔石子,于是猴子对它说:“用你的这个办法是喝不到水的,要用水桶打水喝。”于是,猴子打了一桶水给乌鸦解渴,乌鸦说:“谢谢。”

乌鸦喝完水,休息了一会儿,又高高兴兴的上路了。

五兄弟的故事 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是五兄弟,但是他们不团结,经常为一点小事吵架。 有一天,他们的妈妈说:“孩子,一会儿我用一个盘子装一盘绿豆来,你们挨着顺序单独把盘子里的绿豆捡到另一个盘子里。”说着,它们的妈妈就端来一盘绿豆,叫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个儿把绿豆捡到另一个盘子里去。 开始捡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个个胸有成竹,都觉得这么点小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

拇指开始捡了。可是,今天的绿豆仿佛抹了油,一颗又一颗的从他的指尖滑落下去,怎么也捡不起来。 其它手指也像拇指那样,谁也没能把一颗绿豆捡起来。五兄弟大眼瞪小眼,没有一点办法。 这时,妈妈叫他们一起来捡绿豆。奇迹出现了,绿豆仿佛长了脚,一颗又一颗地被捡到了另一个盘子里。妈妈说:“孩子们,团结就是力量。你们不要看不起别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要靠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的。” 五兄弟听了妈妈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然后又慢慢抬起头来,相互看了看,似乎明白了什么。

篇二:成语故事典故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蒹葭》《诗经 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

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 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 ,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含义:做人的诀窍。

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

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 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出处:《庄子

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促织》作者:蒲松林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涉江》作者:屈原

成语:阴阳易位。出处:《楚辞集注》

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项羽本纪》?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

成语:图穷匕现 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

《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雷电颂》作者:郭沫若

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杜牧

典故: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

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画意绵绵》作者:柯灵

传说: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含义:女娲:神话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

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成语: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含义: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含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谈白菜》作者:李锐

成语:君子之交: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含义: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琵琶行》作者:唐 白居易

成语:五陵年少。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

成语:风流人物。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呆气》作者:邹韬奋

成语: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纸上谈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废寝忘食: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甘之如饴: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含义: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过秦论》作者:贾谊

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含义:富人的代称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

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行路难》作者:李白

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相传吕尚曾在小溪上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得到重用。 含义:比喻到了晚年也有可能被重用

典故:长风破浪会有时。出处:《宋书﹒宗悫传》南朝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含义:表示志在四方。

传说:梦日边。出处:商初大臣伊尹将要受汤王的聘礼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 含义:作官任职。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秋毫无犯: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成语:劳苦功高: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

篇三:宁陵县历史上20个值得铭记的重要典故和传说

宁陵县历史上20个值得铭记的重要典故和传说

宁陵是中华民族葛天文化、龙山文化与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融合之地,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在此发生。现将葛天乐舞、禹封葛国、葛伯仇饷、张弓酿酒、大棘之战、汋陵之战、沙随会盟、信陵封国、魏咎约降、吕臣封侯、刘秀避难、曹操起兵、甘露翠岭、隋堤烟柳、褒圣南渡、宁陵之战、五将护城、仲淹居宁、洪洞移民、毓美治水等20个重要历史事件简介如下。

1、葛天乐舞:即《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它诞生于原始劳动中,从形式上是一场关于农业祈祷、丰产祭祀的巫仪,从内涵上是人天以和、舞以象之的?和谐之乐?,从功能上是祛除风湿、强身健体的养生之乐,从地位上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音乐、戏剧之?源头之乐?。《葛天氏之乐》是由葛天氏部族创制的原典性质的乐舞,属东夷?葛天文化?范畴,与先商文化关系密切。

2、禹封葛国: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因东夷族伯益协助禹治水有功,禹封伯益长子大廉(一作飞廉)于葛地(今宁陵)为葛伯,次子若木在徐州为徐伯。此为葛被封国之始,都葛城(今葛伯屯)。初建国,葛国

疆域较大,东有虞(今芒砀),北有亳(今曹县南),南有戈(今太康),西有老丘(今开封)。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460年。

3、葛伯仇饷:《竹书纪年》载?禹崩三年,天下归启。帝启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帝启六年,遭启害。?伯益被启害死后,引起东夷华人对抗夏人的有扈之乱。启胜,伯益之子葛伯大廉、徐伯若木败后被放逐。葛国葛伯由启重新任命。葛伯后来昏庸无道、荒于祭祀。《孟子〃腾文公》:?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予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以之谓也。?汤以此为由,约公元前1620年始用兵征伐葛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汤革命?的直接起因——?葛伯仇饷?。汤伐葛后,只将时任葛伯除之,将跟随其征战的大廉的子孙为葛伯扶持上台,也不改国名。今宁陵县有葛城遗址、童饷堌堆遗址。

4、张弓酿酒:古时,在古葛国城南三十里处有一古老村寨,村中有一勇士张弓,此人忠勇侠义。时值战乱,为报效国家,张弓主动戍边御敌。家中新婚妻子忠贞贤惠,因时时惦念千里之外的丈夫,每逢吃饭时都要盛出一碗,放在桌上,摆上筷子,就像丈夫在家一样,以示眷念。过后,她又不忍心扔掉,就放在瓮里,

时间长了,竟积攒了满满一大瓮。张弓服役期满,回到家中,夫妻团圆,妻子向他叙说离别相思之苦,并拉他去看瓮中饭食。张弓被妻子的深情厚意所感动,表示一定要尝一尝瓮中的饭食。于是妻子下厨给他重新蒸煮,说也奇怪,从蒸笼里流出来的水却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张弓一尝,甘爽清冽,醇香可口。于是连饮满满两大碗,沉沉睡去,但见其脸色红晕,出气均和,只是呼而不醒,妻子焦急万分。两天后,张弓醒来,舒展身体,感到浑身通泰,连声赞好。远亲近邻得而尝之,均称美物,以后便如法炮制,地方官吏以珍稀贡品进贡商王,商王赐名?张弓酒?,赐村名为?张弓村?。

5、大棘之战:大棘,据《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今宁陵县西南四十里处己吾城西南,春秋时属宋国宁邑。春秋时期,宋、郑分别为晋、楚之盟国。晋命宋攻郑,楚命郑攻宋,相互作战频繁。宋文公四年(前607年)二月十八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率师御之,战于大棘。郑囚华元、虏乐吕,获战车460乘,俘250人,馘(gǔo)百人。?是为?大棘之战?。

6、汋陵之战:汋陵

若木的传说

,春秋时古地名,今宁陵县沟厢集。汋陵城,春秋属宋国宁邑。南方盟主楚唆使属国郑攻打北方盟主晋之属国宋。宋平公元年(前575年),郑大夫公子喜、大将子罕率军进逼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平公急命大夫将鉏、乐惧领兵西进迎击郑军。宋、郑两军在宋西部的汋陂交战,打败郑军。

胜利后,宋将将鉏、乐惧因胜而骄,宋退兵驻扎在夫渠,却对郑军不加防范。郑军对夫渠宋军发动突袭,毫无防备的宋军仓惶而逃。最终,宋军在汋陵中郑埋伏,将鉏、乐惧双双被俘,全军覆没。这就是?汋陵之战?。《左传》评之:?宋恃胜也。?宁陵现存汋陵城遗址。

7、沙随会盟:沙随国,春秋时宋国领地,与宁邑并存的一个方国。《路史》载:?沙随,春秋地名,今南京宁陵西北七里有沙随亭。?《大清一统志》载:?沙随城,在宁陵县西北,古沙随国。?宋平公元年(前575年)秋,晋、齐、鲁、宋、卫、邾6国会盟于沙随沙阳亭,谋伐郑国。六国达成共识,攻打违背与晋盟约的郑国,以阻止南方霸主楚国对中原的入侵。宋平公二十五年(前551年),晋、齐、宋、鲁、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子12国会盟于沙随议事台,再次重申禁锢栾氏。12国达成共识,共同禁锢栾盈。栾盈由楚奔齐。清宁陵县志载:?议事台在县西南八里,高丈余。这次沙随之盟,是晋国为了解除国内内乱召开的一次重要?联合国?会议。

8、信陵封国:战国时期,群雄争霸。魏惠王五年(前365年),魏军攻宋,宋国之宁邑、沙随国亡,成为魏国领土。安釐王元年(前276年),魏王封公子无忌(?—前243年)于宁邑(今宁陵县城北十五里),称信陵君,宁邑因此改称信陵,为魏国属国。信陵国故城遗址在今葛伯屯一带。

9、魏咎约降:魏咎,战国魏公子,封宁陵君。魏亡,魏咎

失国,投奔起义军陈胜麾下。陈胜部下、魏国旧臣周市(fu)攻略下魏地,五次派使者到陈胜处,迎立魏咎为魏王,陈胜才答应。魏咎乃立为魏王。秦国大将章邯击败陈胜后,向北攻打魏国。魏咎在临济(今河南封丘县东),派周市到齐、楚求救。周市与齐楚援兵救魏,但被章邯击败,周市战死。章邯的军队把临济围困起来,魏咎为使全城百姓免遭屠城之灾,派人与章邯约降,然后引火自焚而死。死后,魏咎归葬于宁陵宁王城附近。隋唐以后,民众以魏咎为宁陵城隍。宁陵现存宁王城遗址。

10、吕臣封侯:吕臣,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苍头军领袖,西汉宁陵侯。秦朝末年,陈胜被害后,其部将吕臣组织?苍头军?重举义旗,进行反秦斗争,处死叛徒庄贾,重建张楚政权。?苍头军?在反秦斗争中影响较大。吕臣后归楚降汉,在成皋之战楚、汉这一关键战役中立下战功。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征伐叛将陈豨,以功封宁陵侯,?食邑千户。封二十七年去世,谥曰夷。?

11、刘秀张弓避难: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汉朝为新朝,并欲灭绝汉室。汉高祖七世孙刘秀被王莽追杀,据传逃至张弓集,于张弓集北?两柏担一孔?桥下藏身避险。脱险后,刘秀沽张弓酒庆幸抒怀,饮酒赋诗曰:?香远兮随风,酒仙兮镇中;佳酿兮解忧,壮志兮填胸。?酒后策马东行三十里至落虎桥,酒力泛胸,余香盈口,不禁勒马回望张弓镇,连赞好酒,乘兴吟道:?勒马望张弓,酒仙饯吾行,乘风三十里,恰似云中龙?。刘秀称帝后,封张弓酒为宫廷御酒,其藏身脱险的小桥赐名为?卧龙桥?,其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