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内容非常丰富。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抓住战略重点,抓住时机,争取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邓小平理论的上述九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其中第一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贯穿于始终。第二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国情依据。第三至第八方面,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题。第九方面,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定义,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篇三: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复习要点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复习要点

一、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发展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历史根据: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理论。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

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四、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第一、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这就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这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

第三、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论断。这就是党的十四大所概括的9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后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进一步概括的16条。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奠定了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块块基石,构成了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有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而不是在别国的运用和发展。

六、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先搞清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涵义。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体现,是具有先进性的实践主体对待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关系中,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和所运用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其中包括对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构建的基本方法论。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 第三、还因为邓小平在新的形势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了新的阐述。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他认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解放思想的目的又在于实事求是。)。

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意义是什么?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论述。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这个概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这一概括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

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

第二、这一概括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三、这一概括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

八、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之所以取代资本主义,就在于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都曾明确表达过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的观点。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须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重新被确立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恢复。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臵,真正实现“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九、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涵义:

第一、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一切事情,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高度概括。

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战略对策各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如果用一句最简明的话来概括,就是“社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