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教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6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

《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

一、作业题

第一阶段 (绪论至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明确提出并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是在()。

A.党的十二大报告 B.党的十三大报告

B.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五大报告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

A.新的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

B.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

C.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

C. 改革与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题

D.革命与建设成为时代的主题

5.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上。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D.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

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8.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A.党的八大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 党的十三大

9.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 从一般原理出发,得出的逻辑结论

必然要经历的

B.是马克思的设想

C. 是从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

D.是苏联的经验总结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A.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力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B.人民当家做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判断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执行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B.判断体制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判断党的群众路线是否得到贯彻的根本标准

D.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邓小平理论的正确表述是( )。

A.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C.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当代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在 ( )。

A.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 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

A.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B.开放的理论体系

C. 指导当今世界发展的理论体系

D.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4.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三次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三次是( )。

A. 党的一大 B.党的七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八大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 )。

A. 时代主题由战争和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B.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C. 我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挫折

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变为工业国家的历史阶段

C.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D.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8.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有两层基本涵义(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

C.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前社会主义

D.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9.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我们的改革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变革

10.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 )。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2.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4.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借鉴别国的经验,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四、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依据是什么?

2.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是什么?

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6.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3.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阶段 (第七章至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 )

A.股份制经济

B.民营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股份合作制经济

2.(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分配方式。

A. 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3.党的十五大在根本方式上第一次肯定了( )。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 B.坚持公有制

C.私有制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共产党的领导 B.民主集中制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当家做主

7.政治体制是指( )。

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B.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C. 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D.政党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 )。

A.是人民民主专政

B.可以先进行经济建设,再进行民主建设

C.可以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10.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当前的权宜之计

C.达到小康时期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时期的政策

1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 )。

A.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C. 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D.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 为人民服务 D. 利己主义

13.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

A. 对外开放为主、自力更生为辅

B.自力更生为主、国外援助为辅

C. 互不相干、相互排斥

D.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二、多项选择题

1.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下列哪些环节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A.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B.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C.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篇二: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全部完整版最全版本)

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一(1——3章)

一、 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指(BC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二者共同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ABC)

A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B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初中的根本结论C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D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3、我们党在新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CD)

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B完成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D推进现代化建设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BC)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动力在坚持为人民服务

5、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ABCD)

A以人为本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B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C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主张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6、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即(ABCD)

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D)

A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邓小平在巡视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ACD)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B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思想C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9、共同富裕的含义不是(ABD)

A同等富裕B同步富裕C“先富”带“后富”D两极分化

10、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AB)

A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B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级分化C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分散管理

11、1956年,党在八大分析了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提出了(CD)

A要以阶级斗争为纲B要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C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D发现国家工业化的正确路线

12、对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包括如下错误认识(ABCD)

A认为商品经济是非社会主义的B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D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单一的高度计划经济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BCD)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特定阶段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程过程

14、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ABCD)

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B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C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表现在(ABC)

A生产力上B生产关系上C上层建筑上D生产资料所有制上

16、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在历史发展中的(ABCD)问题。

A道路B经济政治制度C领导权D指导思想

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制是(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BC)

A根本任务B基本目标C基本政策D基本路线

19、四项基本原则主要解决( AB)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20、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答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二次飞跃及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答案:(1)①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②第二次飞跃,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第二次飞跃的意义:①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

3、为什么在搞清楚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答案:(1)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把握好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才能知道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而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综观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化中的根本理论问题。其次,这个问题也是国际共产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最后,这个问题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

(2)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形成,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结晶。

(3)解放思想,意味着创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还将面临许多无法预料的困难,只有在不断发现中去创新,不断探索中去发展。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认识这些问题,发掘这些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扫除路障!

4、如何理解“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

答案:(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适合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只能搞市场经济,离开了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就将失去自身的本质特征。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

成、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已经逐渐暴露出来。

(3)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把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总体范围内,重新界定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性质: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准。从而使长期以来人们将计划经济附加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误解得以澄清。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案:(1)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科学发展观还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是重要的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导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

(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伯全面发展。

3、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案:(1)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的保证;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增强综合国力、接受时代挑战的需要。

(2)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发展,对于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

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二(4——6章)

一、 多项选择题

1、党在十七大提出,要氢我国建设成为(ABCD)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

2、我国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是(ABCD)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B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C低水平的,不全面的D发展很不平衡的

3、2007年10月,党在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ABCD)

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C党对世界经济、科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D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4、建设创新型国家(ABC )

A发展科技是关键B优秀人才是核心C发展教育是基础D社会安定是保障

5、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ABD)

A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B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C投入大量财力D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6、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坚持(BD)

A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C高新科技产业代替传统产业D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7、新型工业化路子主要表现在(ABCD)

A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B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C是注意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D是能够利用经济全体化和世界经贸组织等国际条件的工业化

8、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是(ABC)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C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D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

9、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看它(AB)

A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C公有制程度的高低D市场化程度的高低

10、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1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D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监督和管理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12、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ABCD)

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将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13、国有经济对于(ABCD )具有关键性作用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C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D增强民族凝聚力

14、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15、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分配形式,它们是(ABC)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资本或资产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C以管理和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

16、人民政协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主要是指(AC)

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劾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D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17、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是(ABCD)

A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加强法制宣传教育C加强执法活动的监督D维护司法公正

18、我国政治体质改革的主要方针是(ABC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D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BC)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议行合一C民主集体制D少数服从多数

20、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是(AB)

A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B必须保证广大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C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D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答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2、为什么说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公有制经济作用这方面说。

答案:(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改革实践的总结,是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质的飞跃。非公有制经济之所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主要表现:①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②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机制,较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形成了压力,促使公有制经济转换机制,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 ③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3、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

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1)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但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默认不同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由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和勤奋程度不同,每个人得到的劳动报酬就不同;即使所得的劳动报酬相等,也会由于家庭负担不同而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

(2)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所有制和分配关系下,不同社会成员之间除了存在由按劳分配产生的收入差别外,还存在由其他分配方式所产生的个人收入上的更大差别。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有市场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和竞争就起作用,就必然造成优胜劣汰,这是人们的意志所不能改变的经济现象。

(4)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的起点又极不平衡,必然有一部分地区得天独厚先富起来。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总是绝对的,平衡则是相对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事物

篇三:邓小平理论教学指导纲要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以及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和党的重要文献,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本大纲是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教社科[1998]6号)和教育部颁发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基本要求》,制定的。适用于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邓小平理论教程)课程的教学。

本课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2学时,实践性教学为18学时。本大纲所设计的是理论教学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目的: 概略了解邓小平的生平事迹,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明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当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形成过程,初步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体系、内容和重大意义。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

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和内容。

主要内容: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根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孕育阶段

2.从党的十五大到20世纪末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提出阶段

3.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为这一理论的深化和成熟阶段

4.“十六大”之后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讲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教学目的:了解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与确立

难点: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走自己的路

三、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第四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了解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

难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课堂讨论。

重点: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内容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主要内容:

一、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六讲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特别是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课堂讨论,答疑。

重点:“三步走”战略。

难点: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主要内容:

一、“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

1.第一代领导人的设想

2.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科教兴国战略

1.教育思想

2. 科技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1.提出的背景

2.基本理论观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七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实现形式,了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课堂讨论,答疑。

重点:基本经济制度。

难点:如何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

2.公有制为主体

3.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2.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八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课堂讨论、答疑。

重点: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

难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

主要内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方式

2.江泽民在分配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造成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

2.全面理解从先富到共富的思想

第九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由来,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法和途径,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关系。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难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主要内容:

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1.基本概念

2.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2.国企改革

三、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

2.培育和规范金融市场

3.培育劳动力市场

4.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5.技术信息市场

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3.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十讲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重要性,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对外开放的必然性、重要性

难点: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主要内容: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4.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对外开放的进程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第十一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难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主要内容:

一、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经典作家对民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

1.什么是政治文明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

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3.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的前提和原则

第十二讲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教学目的: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及其地位和作用。了解台海两岸关系的动态。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讲课,观看视频资料,答疑。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内容。

难点:台湾问题。

主要内容: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2.毛泽东、周恩来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3.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

本文已影响